來至格魯吉亞的《美少女戰事》(The Bloom)在今年的香港國際電影節奪得新秀電影競賽的火鳥大獎,一部看似是微不足道的電影,內藏少女情懷與格魯吉亞的歷史背景。《美少女戰事》難以與那些大國家的片爭奪,注定是炮灰,但可以參與對這些小國來說已經是難得的機會。對於我們觀看World Cinema的觀眾來說,了解別人的電影也獲益良多。故事寫得再怎樣,真的不重要,最重要是給予機會他們冒出頭,小國的作品也不至於差劣,必須給予他們進步的空間。
《美少女戰事》主要是寫兩個女生在國家獨立後的命運,蘇聯解體後,國內物資貧乏。兩位女角Eka與Natia在大環境下走上不同的路,一個要結婚,一個不想朋友結婚,處於目睹與被動之間,命運不能夠改變,彷似看不到將來。國家的路前路茫茫,朋友間的感情又起波瀾,童黨處處,生命又受有威脅,還有自己的家也變得不完整。這一場「戰事」是埋在隱形硝煙中,女孩要面對的是自己。影片裡那種的抑壓反映了當中的大環境,故事是來至導演的記憶。
這部電影在結構與節奏上雖然有所改善,但鏡頭的運用與色調倒是有情懷,色調都是暗暗的,看起來是有點陳舊的味道。家不成家、國不成國、一切都是事與願違。這不是一場明刀明槍的革命,這是女孩對自己身份的自省。電影裡處處都是伏筆,都是有選擇的。對於中亞的電影,我們未必很明白,但電影試圖做出當時的氛圍,人人自危。那些的街道、車子、那些不能用言語表達的歲月。
在戲中有一點比較隱藏的是對於Eka父親的事情,她試圖去理解自己的父親何去何從,在她成長的過程裡父親都沒有出現。父親成為了一個謎。一次又一次,她打開箱子,想知道他在那裡。相信又是政治的問題。而在同學間,她的父親也成為了話題,令她想知道。也因為父親的事情而與人有磨擦,父親是她的軟肋。Natia的早婚,嫁了一個不愛的人。Eka的聰慧。兩個女生各有命運,一把手槍的出現更是神來之筆,有少少驚喜。
《美少女戰事》的英文名叫做《In Bloom》,意思是「含苞待放」。少女都是鮮花,她們含情脈脈的等待情郎、花痴、成長的天空下,鮮花也只能受時間的洗禮。這些東西,我們未必全然的明白,但對於這些地方的人,他們嘗試告訴我們,他們就是這樣。同樣都是青春,大家的路又會是不一樣的。
2013年10月30日 星期三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過去30日人氣文章
-
九十年代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場大火是1996年佐敦的嘉利大廈五級火警,造成41死80傷,是為香港歷史上最嚴重的火災,長沙灣消防局消防隊目廖熾雄誤墮電梯糟殉職。當時傳媒鋪天蓋地的報道中猶以火海中的人形最為深刻,還有零星的市民為了生存採用不同的方法,包括跳樓奇蹟保命。往後,嘉利大...
-
《快餐店陰質事件》(Compliance)是一部相當有啟發性的電影,從中可以看到人在特有的環境下會做出怎樣的判斷與處理一些問題。或者觀眾會認為戲裡的情節是很荒唐,但世界那麼大,更荒謬的事仍有很多。當看過在影片分享網站上那些真實的新聞片段,更覺得這部電影有它的存在價...
-
寫這篇文章本意不是要貶低葉德嫻,她已是影后級人馬,就連在一部剝削女性的作品上也足見她的級數,她的演技不容質疑。而提葉德嫻就不得不提到她與劉德華的相遇,她曾經在訪問中就講到「生仔要生劉德華」,但其實她們年紀只是相差十三歲,沒可能生劉德華的。於是他們就上契了。 1985 年的《法外...
-
My Little Airport 的《牛頭角青年》在 2012 年發表,歌曲收錄在大碟《寂寞的星期五》內。直到 2014 年在電影《金雞 sss 》裡的一首《美麗新香港》都帶出對香港的情感,在《美麗新香港》的「這香港已不是我的地頭」,相信是近日「旺角騷亂」之後很多中老年人的...
-
美國作家雷蒙德.卡佛在他的一篇出名的小說作品《當我們談論愛情時,我們在談論什麼》中寫到「所有我們談論的愛情,只不過是記憶罷了,甚至可能連記憶也不是」。而愛情是人生裡的一部份,營營役役的大半輩子人,難免是有所體會,有所後悔。到了某一個年紀,方知責任是很重要的,一言一行都要注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