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Facebook的確有很多電影專頁,有電影公司、戲院、以電影的標題開的、以電影節名義開的,還有各式各樣私人的專頁,例如是網上電台的節目、還有自發性分享的。電影森林是其一,雖然我們並沒有很多「粉絲」,其實並不重要。看到一些專頁明明有數千人「LIKE」,到最後真正讚帖的人就只有小貓幾隻。最重要是重質不重量,最近有點覺得莫名其妙,特別是看到有朋友在一個電影專頁裡不點名的被罵。而這件事最主要是網主的小氣累事,口裡說不介意,但實情卻上身了。網上世界,就是一個又要面子,又要扮威風的世界。而事實上,這種罵其實對電影的討論也是很不利的。
網上的電影博客之多,有些人一不小心按進來,心存感激,只要有人在任何渠道認識我,甚至是罵我寫得不好,大家互相的討論分享,我都已經很開心。網絡上有些電影專頁辦得有娛樂性,也有些只懂謾罵。其實無論是以什麼方式與人分享,都已經是有心。不論是否專業與否,只是有些人要挑起罵戰都是無法避免的。無論是任何人,都需要懂得尊重對方。
說實話,「電影森林」的瀏覽量時多時少,難控制。但我們最主要是想建立一個平台,又或者是給網主說說話,多一個平台發文,又或者是談笑風生。我們並不是什麼影評人,其實今天影評人之名已經很泛濫,有些人連影史知識也未掌握好,又有些人只顧去罵那些報章上的影評人呃稿費。太多的討論,但多數是各執一詞。講到影評,最初寫是為了鍛鍊文筆,直到現在也是,有時會感到「書到用時方恨少」,也有時會變得「技窮」。寫文章又好、寫消息都好,其實都是一種鍛鍊。最初想電影的東西都只是為了記錄看過的電影,沒想過要有人看。有時候看到貼在別處的文章有過千的點擊率真是令人欣慰,但其實這些所謂的「成就」,我們都不想炫耀,也沒有特別好炫耀。
講到辦電影網誌的初衷,都是單純的愛,就是有點子,就胡亂來。到現在都一直是亂來,或者有時講到未必有人喜歡,但盡量是「我手寫我心」。這裡不會有任何責罵,也不希望將來會有。至於,日後有什麼機會還看未來的路,但我們都希望莫忘初衷。就是要把好電影分享。轉眼間網誌也辦了一段時間,就當網主是喝醉了吧,酒後吐真言。我是希望電影的討論歸電影去,與其罵戰不如多看電影。辦網誌又好、專頁又好,大家都不是敵人,都是同類。為何要罵來罵去,十分浪費時間。至於是那個網誌,恕我不講了。同時,如果是尊重電影與評論的話,就不要在評論中添加粗鄙的字眼,一次還以為是很有趣,十次就是核突了。不要以為你自己是誰,你也只不過是個普通人。
2013年10月22日 星期二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過去30日人氣文章
-
My Little Airport 的《牛頭角青年》在 2012 年發表,歌曲收錄在大碟《寂寞的星期五》內。直到 2014 年在電影《金雞 sss 》裡的一首《美麗新香港》都帶出對香港的情感,在《美麗新香港》的「這香港已不是我的地頭」,相信是近日「旺角騷亂」之後很多中老年人的...
-
八、九十年代香港戲院林立,電影產量多推動戲院業務發展。大約去到小學,全大埔的戲院執清光了,這二十年碟鋪靠節拍與大眾與少部份老翻店撐住大埔的戲迷,以前某中學流傳一張反對起戲院的通告,成為了區內的熱話。早十年新鴻基就傳出要改建戲院,一直只聞樓梯響,到開始進行工程也花了幾年,而且一...
-
美國作家雷蒙德.卡佛在他的一篇出名的小說作品《當我們談論愛情時,我們在談論什麼》中寫到「所有我們談論的愛情,只不過是記憶罷了,甚至可能連記憶也不是」。而愛情是人生裡的一部份,營營役役的大半輩子人,難免是有所體會,有所後悔。到了某一個年紀,方知責任是很重要的,一言一行都要注意。...
-
《女子監獄》(1988)是一部打得狠勁的監獄幫派電影,早在1987年林嶺東拍下了一部《監獄風雲》,自此開創了監獄的類型片。而女子監獄故名思義就是關於女性的,電影由林德祿操刀。電影寫出了女人的柔情與英雄氣概,男人的監獄有的是權力爭鬥,而女人的則有她們的方式。女人是...
-
何韻詩,總有些人認為她很另類。去年的香港同志遊行中,她傲然出櫃成為第一位香港公開出櫃的女同志藝人。最初,認識何韻詩很大程度上是來至她是第十五屆新秀的冠軍、還有她是梅姐唯一的女愛徒。從新秀到現在,屈指一算何韻詩從十九歲入行到現在已經十七年。有些人認為她的事業不及同期出道的歌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