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15日 星期二

智取電視台


網絡上的輿情特別鬧得熱烘烘,政府在下午五時十五分才公佈兩個免費電視台發牌的消息,不到四小時網上支持落選者香港電視(HKTV)的群組就有十三萬人支持。到底HKTV有多重要令到香港人如此的群情洶湧,甚至比起關心民生議題還要多。某程度上電視台發牌一事已經是政治現實,普羅大眾根本沒有機會選擇,在目前一台獨大的情況下,另一間自稱為「香港良心」的台又如此積弱,亳無自家製的節目。而大婆台的劇集與霸權一直都存在,無論是對藝人還是員工,薪酬與收入不成正比,藝人工時過長,滿身傷病。劇集又過於公式化,冤家最終成為愛侶、三角戀、重覆的橋段太多。

                                    

香港電視成為香港人的「新希望」,又或者可理解為選擇。起碼王維基給人的感覺是他用心、肯投資,有聲勢有宣傳。比起其餘兩個電視台則是比下有餘,先是在網上公開播放《警界線》的第一集,又張貼節目巡禮,香港電視給予人的感覺是早已整裝待發,就連員工也請好,就差一個牌照。誰知臨門一腳。事件已經變成了「政治」,對,又是「政治」。雖然政府(行政會議)要保密,但明眼人一看考量的不是有沒有經驗,而是要什麼人封口,什麼人講事實,有心做實事,但只要是理念不同就會被拋棄。

如果說經驗的話,NOW與有線的確是有收費電視的經驗,即使他們都有免費衛星電視的頻譜,分別係有線一台與NOW財經台,但其實並不足夠的。有線一台的節目只播收費電視的舊節目,就只有新聞節目是「新」的。而NOW財經台也不是與收費電視的財經台同步的。收費電視的概念與免費電視也有分別,免費電視是比較入屋的,該怎樣的宣傳,利用自身的平台。無可否認,兩者都有支持者與經驗的。而目前可以看到的是香港電視是孤軍作戰,沒有大人物的撐腰,也被外界視為「欠缺經驗」。假若政府要講香港電視失敗的原因,在產業方面可以製造多個理由,數據方面、受眾方面。

目前,香港電視做得好不好,是很武斷的,但至少一定比「香港良心台」好得多,且看「良心台」的歲月留聲,整天不停的重播又重播,本港台與亞洲台的節目沒有驚喜也只有訪談,一人秀,整天在「講,講,講」,與社會脫節。而無線的節目,說實話有些是欠缺水準的,比如說太多的飲食節目,就好像《May姐有請》經常地被恥笑。香港電視至少是個選擇,雖不能說它可以改變什麼,但只要有競爭對手就可以有所改善節目的質素,而不是「是是旦旦」。有競爭才有進步,比如是當年佳視與無線之間的「武俠」電視劇鬥法,也只不過是同一道理。

發牌消息公佈後,引起千重浪,網民自發去政總集會、遊行、甚至是佔中。但很多的現實告訴我們,香港人只得「大隻講」,或者遊行完就散水了。說真話,個人對抗爭的事並不樂觀,只是突如其來的輿情爆發,或者不到幾天就會變淡了。故此,香港電視需要「變法」求全,特別仿傚美國的NETFLIX製造網絡劇,與海外/國內的視頻網站合作,或者是把作品「賣埠」。現今是新媒體的時代,智能產品的普及,幾管齊下,或者會有血路的。與其坐困愁城,就要保全優勢。

這場電視界的遊戲/爭奪/是需要智取的,要讓別人看到你的實力,即使沒有牌照也可以發光發亮。市民幫不到多少,有的只是一聲「加油」、寄寄信告訴政府,實際上做生意就是有輸有嬴,但有一點重要的是得民心,一個民間自發的專頁一晚就有二十萬人「LIKE」,可見的是群眾的期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過去30日人氣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