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23日 星期四

繁花似錦的十七歲

初夏,在無聲中來到。青春,既是揮霍又會消逝在時間中。一到夏天,意味著青春、活力、陽光外,對於學生們是抉擇的時候。最近網上傳閱一段來至1999年的新聞紀錄片,片中圍繞著當時的三個年青人,黃翠如是現在大家都比較熟悉的藝員,黎玉清目前是香港一位的舞台劇演員,還有她們的好朋友李卓傑。1999年,世紀末的暑假,對於他們來說前路茫茫,在理想與現實中間徘徊,他們都想進演藝學院,都想成為舞台劇的一份子,無論是十多年前還是今日我們都會問到一句「理想多前一斤?」,生活與理想不一定能共存,生活總是充滿挫折,能夠堅持理想的人絕不容易。
                            


那一年,他們十七歲,轉眼間今日他們都已經三十出頭。三人裡頭就只有黎玉清進了演藝學院,黃翠如選擇了別的路,但同樣做著演藝事業。夢想,總算可以實現。最初認識黃翠如是在有線的旅遊節目《活得很滋味》,當時已經很喜歡她,她的率直、像個大兒童,很小女孩、活潑的演出。現在的她雖然到了無線工作,但仍深得不少粉絲的厚愛。而她曾經拍過兩個電影,分別是《奪標》與最近上映,票房十分慘淡收場的倉底貨電影《媽媽,我愛你》。兩部電影的口碑都不好,相反在電視界裡反得到觀眾的認同。如早前播放的《心路GPS》為她的電視劇處女作。同樣早前播放的《走過浮華大地》更獲得觀眾的讚賞,稱讚她的真情流露,雖然最近她被受網友批評「六四論」,但經過澄清後其實她並沒有改變自己的想法,依然的堅持自己。

黃翠如的十七歲得到了往英國進修的機會,如今看來她的青春並沒有白過,或者工作性質有點不同,但起碼是相似的,但祝願她日後能有機會參與舞台工作,實現自己最初的夢。同樣,黃翠如的十七歲讓人想起初夏、狂奔、少女的氣息,由影評人皮亞(林震宇)編劇的《十七歲的夏天》同樣滲透著一股誘人、放浪的青春氣息,除了最近電視播放「三十歲出頭」、「扮後生」的青春電視劇《情越海岸線》講到長洲外,《十七歲的夏天》的少女也走到島嶼上度過她們的一個暑假。

                    

影片由未出道的江若琳(當時叫做江玲)主演,電影裡包含兩個故事,分作A,B兩邊,A故事是圍繞一班少女脫下校裙,大大咧咧的玩耍,同時也見證著一段戀愛的誕生。而B故事談的是一個「回家」的故事,三角關係。那年夏天,寧靜的海。幾顆悸動的心在跳動,你的滑浪板是多麼的誘人。是一部看後會使人回味青春、重拾青春的電影。劉德華有首歌唱到「十七歲那日不要臉 參加了挑戰」,青春是一塊瑰寶,《六樓後座》的青年頹廢地實現自己的夢想,見證青春是一塊「方糖」(荒唐),這種屬於少年人的追尋夢想的電影,令人心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過去30日人氣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