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20日 星期四

《花都友奇緣》:在溝渠裡仰望星空





「我們都生活在溝渠裡,但仍有人仰望星空」(We are all in the gutter, but some of us are looking at the stars.)—王爾德。 

   
   《花都友奇緣》(Ernest et Célestine)不只是一部給小孩子看的動畫,它更是一部很適合成年人看的作品,本片獲得2013年的法國凱撒獎的最佳動畫,片中採用水彩的畫風、簡單的線條描繪出一個溫馨動人的小故事。對於本片的確沒有什麼好挑剔的,一切都如此美好,有愛,好讓我們多了一份正能量。戲中的小動物主要是圍繞著大熊Ernest與小老鼠Celestine,他們兩個的身型形成了對比,但沒有給人一種以大欺小的感覺,本片的成功之道是在於他們都是如此的渺小,不顯眼,活得像個邊緣人。 
   
   小老鼠Celestine住在孤兒院,從小就被教導灰熊是如此的兇惡,但偏偏她的畫,她的夢就想著一隻和善的熊。熊國與鼠國是河水不犯井水的,但鼠國的國民就需要靠熊的牙齒,所以就需要些小使者來回。而Ernest是隻大肥熊,住在偏遠的地方,無依無靠。他們兩個誤打誤撞的走在一起,展出他們共有的故事,彼此的了解,彼此的讓對方開心,鼓勵對方。兩個邊緣人,孤獨的人走在一起,名副其實的「有了你,開心點」,也打破了兩國之間的規條與隔閡。是的,就好像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一樣,你不伸出雙手就永遠不知道對方是想什麼。誤解很多時候是源於敵對的關係,不願的理解,就像種族之間的關係。 
   
   片中有很多黑色幽默的著墨,舉例如不容許自己的孩子做什麼什麼,但讓別人的孩子做,又例如是在提供服務上的私相授授,在某些事情上的觀念根深柢固,還有的是為求實際如何打破一個孩子的夢。因此這部動畫不獨是給兒童的,它內含一些的寫照也值得大人去參照。在戲中,它不是在說什麼的大道理,而是展現出人與人之間的信任與溫情,從最初的不打不相識到理解別人,其實都需要這樣的一個過程。在題材上,自然有感染力,畫風很自然,小動物都繪畫得很可愛,彼此之間有滲透著一種無處不在的愛。 
   
   要講到《花都友奇緣》就談一下它的淵源,作者嘉貝麗文生(Gabrielle Vincent )生於比利時,花友都奇緣系列的創作長達二十年,從八十年代到二千年,作者在病床上完成了完結篇。這個系列在全世界行銷達到二百萬冊,而很有趣的是面對眼前無盡的商機,作者沒有屈服其中,商家都希望得到《花都友奇緣》的作品版權以便出產相關的產品,但作者卻拒絕了。她希望孩子在讀書的時候都能走進自己的世界,而不希望其父母花錢購買產品。而作者的創作風格大致上是追隨「孤獨」、「朋友」方面,作者更形容本片的小老鼠Celestine是她本人的寫照。而目前在市面上也能找到她的作品,可見這系列是相當的歷久常新。這次在作者死後能搬上銀幕上可謂是一種致敬。 
   
   《花都友奇緣》揭示了社會上的邊緣人也有一顆樂於助人的心,有些人雖然是微小,但他們都會默默的付出。在碼頭工人罷工的時期,在社交網站看到貧窮的人捐出他們僅有的一點金錢,支持不相識的人。人間有愛,並不局限於一個人的身份是什麼。凡事也不應該只看表面,有一個故事是這樣的,一個大男人看到餐廳內的一角有對爺孫吃著同一份的茶餐,這個大男人看似是很兇惡,但當他走到櫃台放下了自己的金錢外,更放下了另一份錢,告訴那個收銀的送他們一份茶餐。施比受更有福,有時人就是要有這份的福樂與善心。 
   
   王爾德說得對,我們都生活在溝渠,有時以為自己很大,就看不起其他人的存在。戲中的Ernest很窮,但人窮志不窮,路過的人不理會他,不同情他,但他都依然的奮勇上進。反而,惡的是有權力的人,他們阻止別人謀生,利用法律打壓別人發聲的權利,如香港的食環處在執法上不近人情,把自力更生的小販趕盡殺絕。小熊與小老鼠都是每一個我們,仰望著星空,尋找帶領著幸福的方向。好吧,你們兩隻小可愛就永遠呆在一起,住進我們的心裡去吧。 
   
  文/Dorothy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過去30日人氣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