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12日 星期三

《彩虹保衛隊》:你的驕傲無可代替


學習歷史時,讀到亂糟糟的巴爾幹半島危機,斯拉夫人的種族戰爭與屠殺,至今仍對當地的人蒙上了陰影。《彩虹保衛隊》(PARADA)是一部塞爾維亞的電影,建基於真實的暴力事件,本片的導演曾經目睹過發生的一切萌生拍一部人與人之間共融的電影,所謂的共融並不局限於性傾向、而是人與人之間的共性。保障同性戀權益成為近年世界各地都致力去做的一件事。最近,法國成為第十四個容許同性婚姻的國家,但約有十多二十萬人走上街反對同性婚姻,最後更演變成衝突實在令人痛心。在伊朗與一些非州國家,同性戀更可被視為罪行,同性戀者更要接受問吊。 
   

   很多時候,歧視是原於無知,特別是把同性戀等同於性行為、愛滋、性病等等。大眾的歧視是來至內心深處的恐懼,也有些是來至宗教的規條,外國有學名稱那些為恐同症。要治好恐同症不容易,但如果連同志也不去捍衛自己的權益就等於自我放棄,至少走上街是暫時最好的方法。過往曾參加過香港的同志遊行,看到花姿招展的打扮,也看到街上的路人揮手鼓勵同志,心裡好是感恩的。而世界上有些地區的人並不好運,這部同志電影看似是喜劇,但事實上揭露了這條抗爭路的不容易,甚至依然會造成傷亡。 
   
   《彩虹保衛隊》採用的視角並不如一般的同志電影講青春、苦戀、而是利用同志運動作一個切合點,帶出主辦人如何不被世俗所接納,更不獲得政府的保護,被其它的市民恥笑。說到同志遊行就想到發生在香港的一個笑話,話說在香港遊行要向警方申請不反對通知書,有一搞手有日收到警方的來電,稱遊行的參與者是否全都是女性。於是該搞手真是哭笑不得。又是一個無知的例證,他們甚至不知道LGBT的社群裡是包含直人的。 
   
   電影的內容無疑是混亂且複雜的,看起來導演背負著沉重的種族與地區的包袱。特別用到較長的內容講到地區之間的矛盾,可惜不認識的觀眾會感到不解,而同志電影的重點是要帶出同志社群面對的問題、個人的困難,帶出令人反思、感動或者是其它的東西。雖然這部電影在最後也帶出了這個問題,可是內容卻未完全是集中的表述。但無可否認的是這部電影用到有趣的視角,把黑社會與同志這兩個風馬牛不相及的社群放在一起,說明好人與壞人只在於「人」如何去看待。片中的黑社會頭目並不至於完全是壞人,起初他對同性戀的理解止於性方面的謬誤,認為他們都是很傷風敗德,不正常的。到底什麼叫做不正常呢?至今醫學界認為同性戀不是精神病,是天生或者是後天的,長久以來我們都接受著既有的道德規範,難免是有不正常的第一印象。 
                                      
   經過了理解他對同性戀有所改觀,明白到他們與自己都是一模一樣。任何的抗爭都不容暴力插手,無論是肉體上還是言語上的。即使在香港,同志仍然要面對著道德塔利班的指責,在法國先後有同志被毒打,在美國先後有年輕同志抵受不住校園暴力而輕生。近年,中國開始有同性戀人士遊行,爭取權益。我們都知道這一小步來得不容易,但要改變就必須要靠這一小步。在塞爾維亞的環境下,不但出現恐同,社會上更鼓吹著新納粹主義,他們的路的確很難走,但社會運動就是要透過前人的不斷努力、受到傷害才會得到將來。美國同志運動的先驅夏菲米克被暗殺,成就了今日美國同志的未來。這是一場硬仗,也是屬於所有人的一場仗。 
   
   同志最需要的是政府的保護,立下平等條約,保障所有人的人權,也包括保護既有宗教人士的言論自由,以免造成逆向歧視,互相不犯對方。要一下子改變全世界人的觀點是難事,也是沒有必要的,盡可能做到的是改變到多少就多少,教育也是十分重要的,學會彼此的互相尊重,和而不同。而我們身邊每一個人也可以成為「彩虹保衛隊」,接納同志。 
   
   每一個走出來的腳步,都是驕傲的。影片反映出一個時代的轉變,一個國家的無名英雄如何爭取自己的權益,熱血仍然猶在,不論是電影內容還是製片國家都是一樣的小眾,一看無妨。 
   
  文/Dorothy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過去30日人氣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