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去年看到《寒戰》代表香港出展韓國的釜山電影節時,難免對這部電影有期望。據說影展裡有不錯的好評,於是當影片回到香港進行宣傳,也是打著強勢的旗號。《寒戰》的兩位導演梁樂民與陸劍青都是在影壇內屬於是資深的工作者,兩位皆是由副導演做到上正式的導演。回看香港的影壇,有不少獨當一面的導演都是從影圈內從低做起才有今日的成就,年青一點的有銀河映像的游乃海與他的師傅韋家輝。再說到把香港電影帶出去世界的有劉偉強與麥兆輝合導的《無間道》系列,當然少不了杜琪峰成功把警匪、黑幫電影發揚光大。
不少人看重《寒戰》這兩位導演潛伏多年,會不會是「臥虎藏龍」,誰知買了一個失望。話說因票房不錯要拍續集了,還找來周潤發參演,這回其實令不少人頭痛。假設《寒戰2》要上映,相信很多人都要衝著發哥來看。《寒戰》在香港電影市場裡是走出了一條延續的路線,特別是在這個混亂的時局下。在近一兩年的香港,經常就到某些的公眾人物,甚至是前任特首都被廉署邀請協助調查,而且近年社會上多了不少有關警權的討論。票房收入可觀並不代表劇本寫得夠精,基本上這套電影的鋪陳是斷裂、混亂與不合理的。看起來有些的位置是裝胸作勢,胡亂的擺佈,故作懸疑就算。
電影票房的成功就要拜演員的演出所致,全都是男人的天下。在展板上的男人都帶有帥氣,剛陽,副車就這樣中了。有些人把《寒戰》比喻為繼《無間道》之後的香港經典,明顯是過譽了。更不用說可以追到杜琪峰的《暗戰》,而且個人認為連游乃海的水準也不及。電影裡的人,每個都有著拯救世界的使命,以為自己就是絕對,描述警隊奪權的那一段是兒戲與不堪入目的。而警隊與廉政公署之間的衝突看起來是非要拼湊在一起似的,粗疏的槍戰,消失的五千多萬,看不到的連貫性,被刻意洗去的段落都是馬虎的。
即使電影裡描述的是「男人之間的爭鬥」,但實在看不到彼此的惺惺相惜,反而是不知所措。而女人與男人之間的感情更是輕輕帶過,焦點與整個片的多角關係沒有連結在一起。作為觀眾是有責任批評導演的不是,正如電影節的藝術總監常叫我們要成為專業影迷之前要多看爛片。《寒戰》的焦點只是在乎男人的戰爭,警廉之間的戰爭,但忽略的是與公眾有關的信息與未能帶出更深層次的信息。所謂深層次的信息就如《無間道》般,帶有無間地獄、政治意識、港人的身份認同等等的意識內藏,而不是表面上的為拍而拍。
最吊詭的是導演根本就埋下了拍攝下集的伏線,在戲中有些的警員下屬不幸的犧牲,衝鋒槍的失蹤都沒有交代過任何一塊。面對著《寒戰》實在有太多未解的謎團,對於觀眾來說是相當的不負責任。雖然說是說電影是可以「留白」的,但留的位置不正確,也是敗筆之處。
基本上是可以打趣一點說《寒戰》是可以分為兩部份的,前一部是行動的細節,後一部就是有關貪污。兩者沒法融合在一起,見得生外。但《寒戰》又不至於一文不值,至少可以把觀眾「欺騙」進場,至少還能看看高大帥的明星,至少它仍然是一套屬於香港人的香港電影。在合拍的洪流下,我們看到就連杜琪峰的新作《毒戰》也淪為合拍片,香港的本土特色始終要有人堅守。因此念著一點情份,也不至於是劣評。
告訴大家一個電影的小知識,《寒戰》相對較特別之處是徐家傑的加入,此人曾經是當過廉政公署的領導層,因此十分熟悉廉署的架構。有真人的加入始終比不熟悉的演員更有說服力。為電影增添了一份似是疑真的感覺。
《寒戰》成功在2012年的港片中走出了一條大眾化的路,更把不少脫離港片的人拉回影院當中,猶記得電影一上映時社交網絡中滿是電影的信息。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好與壞,是有相向性的。只少香港的導演要搞清,回歸本地才是本地影迷的長遠希望。
文/Dorothy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過去30日人氣文章
-
《快餐店陰質事件》(Compliance)是一部相當有啟發性的電影,從中可以看到人在特有的環境下會做出怎樣的判斷與處理一些問題。或者觀眾會認為戲裡的情節是很荒唐,但世界那麼大,更荒謬的事仍有很多。當看過在影片分享網站上那些真實的新聞片段,更覺得這部電影有它的存在價...
-
九十年代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場大火是1996年佐敦的嘉利大廈五級火警,造成41死80傷,是為香港歷史上最嚴重的火災,長沙灣消防局消防隊目廖熾雄誤墮電梯糟殉職。當時傳媒鋪天蓋地的報道中猶以火海中的人形最為深刻,還有零星的市民為了生存採用不同的方法,包括跳樓奇蹟保命。往後,嘉利大...
-
修復粵語片《彩色青春》(1966)應該是香港電影資料館的得意之作,目前館方出版的修復電影影碟只有三部戲,而《彩色青春》的影碟在2015年推出並附有小書。自第一次修復後放映距今已經十年,其中在電影資料館15週年活動上放映了二次修復版本。相隔五年,《彩色青春》再次放映,一睹青春電影...
-
2013 年有部名為《 Lovelace 》的傳記電影上映,講述著名色情女優 Linda Lovelace 傳奇的故事,在中學裡曾經被稱為了「聖潔小姐」搖身一變成為色情片的主角,在往後的日子更成為反色情運動的一員。 1972 年的《深喉》 (Deep Throat) 揭開...
-
寫這篇文章本意不是要貶低葉德嫻,她已是影后級人馬,就連在一部剝削女性的作品上也足見她的級數,她的演技不容質疑。而提葉德嫻就不得不提到她與劉德華的相遇,她曾經在訪問中就講到「生仔要生劉德華」,但其實她們年紀只是相差十三歲,沒可能生劉德華的。於是他們就上契了。 1985 年的《法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