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23日 星期六

裂痕交織著的《破碎》(Broken)生活




 到底是世界很爛,還是我們很糟?面對生活的不如意,或者我們會埋怨,會推卸責任,有些人會把傷痛藏於心底。城市裡頭,人情冷暖滿是百般滋味在心頭,還記得上一次被人關心與關心人是何時嗎?《Broken》背後的意思是談「共存」與「共融」,鄰舍之間發生了些小誤會、敵視,彼此之間的冷漠蔓延至日常的相處,幾個家庭之間又各自有自身的家庭問題,家庭關係、人際關係都是支離破碎的,而電影充滿張力,利用小孩子的視角切合讓我們看到到底是發生了什麼的一回事。 
                                   
   雖然未看過其原著小說作品,但單看拍攝的手法與當中的脈絡,大概感受到是一部反映社會寫實的作品。《Broken》讓筆者想起一部曾獲得柏林影展得獎的澳洲作品《Black Ballon》,兩者均是描寫在小鎮內的家庭與成長的問題,都值得注意的是兩部電影都是小電影,單以親情與社會問題就能引人思考。電影在某程度上除了是一門藝術外,還能作為反映社會現實的作用。特別是人與人之間的相處、青少年暴力、對性方面等等。縱然這部電影想談的題材也實在太多,但總算是點到即止,同時又帶有一點兩小無猜的青春感覺。運用小孩子的天真的視角,透視出成長與大人世界裡面對的混沌,情感的封閉或廝裂。 
   
   正所謂「家家有本難念的經」,電影裡的三個家庭各有面對的問題,一個是兒子患上了精神病,父母親不知怎樣與兒子共處,或者是用了兒子不喜歡的方式,兩老均有自己的方式用作守護孩子,但他的問題最終就只有用自己的方法解決。另一個家庭是一個父親帶上三個女兒,「狼來了」的故事經常性出現,父親又過於保護女兒,結果忽視了管教,女兒走上了歧途。第三個家庭就是父親在感情上出現了新的機會,面對情感的試探,同時也從側面的角度看著身邊的家庭發生什麼事。而這個家庭同時也面對著擔心患病的女兒與早熟的兒子的管教問題。 
   
   每當看到有關「成長題材」的電影總是有種「對號入座」的感覺,流行曲中也有寫到「成長之中有萬重障礙」,有時候是自卑、自憐、自信、自大等等,有時年少氣盛總有銳氣與浮躁。於是,我們就要學習長大,學習如何面對社會,面對慾望,面對與社會磨合的自己,面對更多的人生百態。在當中的過程裡並不簡單,漸漸發現自己與最初的自己愈行愈遠。電影裡所發生的事就像從身邊的一樣,朋友患上了抑鬱症,需要友人的關心。家人患上了某種疾病,要好好照料她。新聞上又報導著少女墮胎的消息。在成長過程裡,我們碰壁,我們以為有完美,但事情永遠都沒有最好的,就只有取個平衡。 
   
   幸福永遠都不是必然的,有得有失,只少我們付出,無後悔就可以了。這部電影除了是揭示社會上的陰暗面外,還描寫到人的可能性,它並非直接的告訴你那人的心理狀況,但你可以在電影之中想像到底發生什麼事。到底電影裡的某人的謊言被拆穿後會怎樣?到底是什麼原因讓一個平凡且善良的人走上錯的道路?這些都需要我們接觸真實世界才能感受得到,電影的魔力就是它的感情真摯,各位演員都能各施其職,其中幾位更是出名的演員,經驗豐富。 
   
   當然,這是一部談「愛與包容」的電影,錯綜複雜的情感交錯地在電影裡穿插,幾個人的故事看起來是複雜的,但卻如此簡單直接的呈現他們的某部份特質。他們都是「性本善」的,只是環境與觀念讓他們建立了別的看法,他們都是有個好的出發點。姑且談一下三位的父親,他們都對自己的子女有承擔與關心,只是他們有人用錯了方式跟子女溝通,大人經常認為自己是權威,然而真正要做到家庭和諧的不二法門就是要跟孩子討論,跟孩子灌輸正確的價值觀。 
   
   生活本身就是一件折磨又累人的事情,然而因為它的不完美才能讓我們明白自己是有多幸運與幸福的,至少我們今天還在這裡,可以說著「明天會更好」,有機會使自身的環境變得更好,有機會得到「愛」,有機會關心人與被關心。 
   
   在電影裡,要讚的是片頭與片尾的音樂,翻唱了BLUR的《COLOUR》,不同的顏色代表不同時候的我們,生活就是五味紛陳,時喜時悲。而電影令一個要讚之處就是那種LOMO味道的風格,特有小清新的味道。或者應該說在混亂的生活裡頭,有幸看到這部電影,渡過了一個晚上,為本身破爛的生活填補了一點滿足。樂觀一點說,世界很爛,而我們卻活得很好。 
   
  TEXT/DOROTHY



片頭與片尾曲《Broken》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過去30日人氣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