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尖尖尖…尖」。相信大家都看過獅王適齒美牙擦的廣告,無論是許志安版還是最新的草蜢版,都唱出了「尖尖尖」,可謂是一個亳無美感可言又無聊的廣告,知你夠尖啦。草蜢的髮型就快尖過大快活了。香港的廣告業近十年來已經走向了沒落,像「尖尖尖」足以看到低俗的一面,亳不用腦,枉為食腦人。一個廣告如是,新廣告沿用舊橋,這是廣告人的專業嗎?這個問題倒想問很久。在一般的廣告中,如個人護理用品只是著重產用的內容,太過的實用性質。廣告不只要做到營銷,同時也要做到與社會、人民有一定的連接。硬推銷不一定有效,同時要如何緊扣產品的主題,心思相當重要。
近年,香港社會常談到「香港精神」、「核心價值」,談到連我們都一頭霧水,這些所謂的價值大概都是上一代所認為的價值,所謂「多勞多得」,在今日香港每週工作五十一小時也被稱為「少」的時候,香港精神難道是「生不如死」﹖實在相當諷刺,而廣告商當然要歌頌一下「香港精神」,不但為香港人打打氣,還道出了香港的現實。最近,有兩個廣告看得特別心酸,好像是一種提醒,又好像是香港人的悲曲。在如此不濟的廣告市場裡能看到如此窩心的東西,實在是不得不提,也可以當作是自欺欺人一番。
要講的兩個廣告分別是屈臣氐蒸餾水的李慧詩版本與幸福醫藥的梁紀昌版本。兩個廣告均以公眾人物取材,李慧詩從牛下少女頓變成奧運獎牌得主,是香港的神話,也有她的努力。不論是她選擇單車,還是單車選擇了她,她與單車都有緣份。有些廣告主找運動員拍廣告其實就是宣揚運動員不屈不撓,堅毅訓練的精神。相當的正氣,而在李慧詩的廣告理所當然就是要將這種特質發掘出來,讓運動員做回自我。廣告清脆利落,雖然與蒸餾水沒有太直接的關係,但講到運動員的精神就是公司產品的精神,這方面尚且可以接受。
在廣告內容裡談到她的故事,正所謂「屋村你住那一座」,無論是上一代在公共房屋長大的人,還是常出入屋村讀書、生活的我們來說,這其實也是一種很親切的說法。而且在音樂上的配搭得而。
另一個廣告是梁紀昌為幸福醫藥參演的廣告,內容是貧窮,拋開梁校長對國民教育科的取態,一直都很欣賞他為基層兒童所付出的努力。「書中自有午餐肉」,一方面可讓孩童知道自身的責任,另一方面為基層家庭提供食物。在校內又有免費早餐,校長又會主動與同學們午飯、聊天,學生都叫他做校長爸爸。可見學生與學校不是敵人,而是互助的關係。廣告以梁紀昌的自白為主,講到他童年的貧苦生活,又講到近年爭議性的殺校事件,他一路帶著這班學生,不離不棄。相當令人尊敬,承接上年度的蘇樺偉的故事,可見幸福醫藥是想用故事性的廣告打動人群。兩組廣告同樣極具港人色彩,香江情懷,自力更新。廣告相當的出色。
廣告作品,雖說首要為廣告主服務,但也別忽視廣告也有人文、人性的元素,有時廣告也不應該太著重產品的概念,反而要從公司的理念上入手。像以上兩個廣告談的不就是香港元素,不論是香港市民的努力還是微不足道的人,在他們背後都有著他們的堅持。至少看到這兩個廣告,感到香港還有一點人情味。
2012年10月13日 星期六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過去30日人氣文章
-
美國作家雷蒙德.卡佛在他的一篇出名的小說作品《當我們談論愛情時,我們在談論什麼》中寫到「所有我們談論的愛情,只不過是記憶罷了,甚至可能連記憶也不是」。而愛情是人生裡的一部份,營營役役的大半輩子人,難免是有所體會,有所後悔。到了某一個年紀,方知責任是很重要的,一言一行都要注意。...
-
My Little Airport 的《牛頭角青年》在 2012 年發表,歌曲收錄在大碟《寂寞的星期五》內。直到 2014 年在電影《金雞 sss 》裡的一首《美麗新香港》都帶出對香港的情感,在《美麗新香港》的「這香港已不是我的地頭」,相信是近日「旺角騷亂」之後很多中老年人的...
-
定時定候,各大院線看中商機就會推出電影馬拉松。曾經就舉行過連看《哈利波特》、亞洲電影節時的「午夜狂熱馬拉松」,最近就有百老匯電影中心主辦的連看今屆奧斯卡的最佳五強外語片,實行由下午一時放映直到接近午夜十二時。觀影時數堪比慘過返工過學,常言道:「睇戲要享受」,不是玩命。作為一個...
-
修復粵語片《彩色青春》(1966)應該是香港電影資料館的得意之作,目前館方出版的修復電影影碟只有三部戲,而《彩色青春》的影碟在2015年推出並附有小書。自第一次修復後放映距今已經十年,其中在電影資料館15週年活動上放映了二次修復版本。相隔五年,《彩色青春》再次放映,一睹青春電影...
-
【這個系列會寫一些稍為有趣與打動到人的人物,不分男女、種族、國籍,不日更新】 2021年《全民造星四》出現三十五歲的選手芯駖,有人稱她為女人的天花板,由入女團,不可能吧,咁老?到她打破了年齡的界限入選女團Collar,依舊有不少人討論她的歲數。政府廣告有一句不問年齡,唯才是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