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30日 星期三
未完的高鐵工程.永久的疤痕—看賴恩慈菜園村電影
普遍輿論認為「反高鐵」事件是八十後的政治覺醒,轉眼間反高鐵撥款過了接近六年,衍生的問題未解決、未解決還未解決。縱觀過去幾年爆發了幾次的大型示威與社會行動,例如是反東北規劃、反國教與雨傘運動。通過每一個運動看到香港人的進步,從2015的眼光去看反高鐵事件已經大庭相徑。當年社會上開始還有天星與皇后碼頭的情意結,提倡保育、反去殖化,而在高鐵事件上更開始了快樂抗爭的模式。當中包括苦行、念經,現在提起「快樂抗爭」早已不合時宜,誰又會想到2014年9月26日學生們衝進公民廣場,其後兩日政府要出動催淚彈在鬧市驅散人群。更值得驕傲的是人民不怕拿槍指向人群的警察,當日的事相信這輩子都不會忘記。香港人的思想進步可謂是日月如梭,零八年的京奧社會大眾怒罵陳巧文不是中國人,今日香港有人提倡自治城邦論,以至是港獨。
隨著這幾年香港在政治環境的改變,這種的改變可謂是一日千里。當年有關於政治議題的,那怕是《1+1》與《N+N》不痛不癢,談不上前瞻也談不上批判都已經引來無數的讚好,可想而知是過去的我們有多冷感。到現在新上映的《十年》進化到出現自焚者,預視未來香港的狀況。如是者更令到現在的香港電影總要在對白上加入「抽政治水」的作用,看法完全不一樣。市民開始勇武起來,有人燒垃圾筒,衝馬路。比如當年反高鐵的推下鐵馬,今天對抗爭的詮釋注入了新的意識。一種要對政府造成威嚇的意識,人民已經不再只相信議員,反而對泛民的議員有更多的要求。2012年看這部片或許會覺得很有意思,有人關心社會,但到了今時今日就會明白到時效性的重要,當思想進化到另一個層次就不可能滿足於自我安慰。相反,更要鼓起勇氣面對。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過去30日人氣文章
-
美國作家雷蒙德.卡佛在他的一篇出名的小說作品《當我們談論愛情時,我們在談論什麼》中寫到「所有我們談論的愛情,只不過是記憶罷了,甚至可能連記憶也不是」。而愛情是人生裡的一部份,營營役役的大半輩子人,難免是有所體會,有所後悔。到了某一個年紀,方知責任是很重要的,一言一行都要注意。...
-
My Little Airport 的《牛頭角青年》在 2012 年發表,歌曲收錄在大碟《寂寞的星期五》內。直到 2014 年在電影《金雞 sss 》裡的一首《美麗新香港》都帶出對香港的情感,在《美麗新香港》的「這香港已不是我的地頭」,相信是近日「旺角騷亂」之後很多中老年人的...
-
定時定候,各大院線看中商機就會推出電影馬拉松。曾經就舉行過連看《哈利波特》、亞洲電影節時的「午夜狂熱馬拉松」,最近就有百老匯電影中心主辦的連看今屆奧斯卡的最佳五強外語片,實行由下午一時放映直到接近午夜十二時。觀影時數堪比慘過返工過學,常言道:「睇戲要享受」,不是玩命。作為一個...
-
修復粵語片《彩色青春》(1966)應該是香港電影資料館的得意之作,目前館方出版的修復電影影碟只有三部戲,而《彩色青春》的影碟在2015年推出並附有小書。自第一次修復後放映距今已經十年,其中在電影資料館15週年活動上放映了二次修復版本。相隔五年,《彩色青春》再次放映,一睹青春電影...
-
【這個系列會寫一些稍為有趣與打動到人的人物,不分男女、種族、國籍,不日更新】 2021年《全民造星四》出現三十五歲的選手芯駖,有人稱她為女人的天花板,由入女團,不可能吧,咁老?到她打破了年齡的界限入選女團Collar,依舊有不少人討論她的歲數。政府廣告有一句不問年齡,唯才是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