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25日 星期一

我討厭全民造星,更討厭不進取的妄想做星

 《全民造星》來到第四季,由最初打算選演員到女團,香港真的可以有女團?過去Hotcha、SuperGirls最終也要拆夥,模仿Morning娘的Cookies成軍一年就九餅變四餅。由《全民造星》第一季無心插柳成立男團mirror,轉眼成軍三年,有人大紅大紫,有人被嘲笑為上弦與下弦。一個組合總有人成功,總有人要另謀高就或者要接受現實。努力未必有回報,但不努力一定不會有回報,姜濤疲勞過度暈倒就是工作過多,缺休息的例子。由最初無人認識到年初在叱吒台一眾襯墟觀眾還在說:我不懂姜濤,不懂Mirror到他們成為手機與快餐代言人,在生活的每一環出現。在商場有媽媽粉、姐姐粉應援偶像的活動,如果可以解放這些女性的慾望與壓力,家庭和諧也是幫助的,再者是這兩年香港人不太開心,有個無傷大雅的話題一齊討論,免得討論政治話題也是對大家無害的。


 坊間將全民造星與TVB的選秀節目相比較,相對來說TVB的《聲夢傳奇》的選拔欠透明度,最終選出來的學員年紀與經驗也比較少,比起造星的成熟,身經百戰,明顯green得多。起初也不太喜歡TVB的學員,亦無看節目,反而選完後開始同情炎明熹、Yumi她們本是中學生有校園生活,星期日還要兼顧拍戲,何不讓她們好好讀書?做明星也不急於一時,亦看到聲夢的粉絲主要是初中生為主,更有落差與距離感。現在不是培養她們做童星,而是做大人,看到她們的青春歲月被逼長大,十幾歲要唱幾十年前香港的流行曲,十幾歲就要懂《真話的清高》,我寧願炎明熹唱《小丸子的心事》。《聲夢傳奇》較幸運的是有樂壇製作人與唱片公司的參與,所以學員跟明星前輩有師生關係,又有幾位製作人在演唱會上給予機會。而《全民造星》參賽者的成與敗都是沒太多貴人相助。TVB捧的小孩子,坦白說在人生事業的路途上無什麼好輸,不同《全民造星》的人本著最後一搏的心發明星夢,mirror之所以討人喜歡是因為他們的故事與整個態度,再加上一籃子因素而人氣急升。暫時未有一種新風潮能搶過他們,發生很多事情後,香港人意識到要珍愛本地藝人。而mirror亦始終有日會終結,要養十二個人,單是出場費與置裝就不能平分,上弦與下弦亦有差距。


聲夢四小花,假如在VIUTV出道待遇大不同了



  最近有網絡平台辦了一個《造星一》的落選者再選秀的節目,三年後有人退出發明星夢的行列,其實也沒有可惜與不可惜。在娛樂圈單是做訪問就要置裝,外人以為江若琳拍電影有工開,有錢搵但要跟公司賒借度日而要對簿公堂。要大紅大紫不容易,鄧小巧說她要貼錢上班。《造星三》的參賽者事後談講到在比賽期間租場練習、坐的士出入也花了幾萬元,而且也是自費的。從《造星一》到《造星三》的參賽者為了這個比賽甚至有人辭職專心投入,未入行先貼錢,恐怕第四季亦會故技重施,一句食得咸魚抵得渴,這是門檻。相反TVB的選手沒這方面煩惱,都有打點與安排,所以TVB的選手欠獨立的能力,但同時他們很幸福。有時想viutv也挺可惡的,一句窮就可以剝削選手,然後在節目上對別人作人格謀殺。


  可惡的是viutv用真人騷的手法包裝選秀,插入比賽的點點滴滴而不是完全專注在比賽,加鹽加醋,亦會質疑裁判的決定。在《造星三》一句悶就將部份參賽者的海選片段剪走,在兩組的比拼亦有偏幫一方之嫌,抹黑另一方。在節目後有參加者道明一些事情的真相,節目組將參加者的不和不按時間線堆砌,所以就有人成為被人格謀殺的犧牲者,例如某位參加者孩子氣,某位參加者不練習。由第一輯開始,節目組就有既定立場,第二輯的張天賦(MC)的重點也放在他的花邊消息,而背後缺席遲到練習是一個難言的故事,參加比賽亦不方便談私事。到節目後解縛才可解釋發生的事,可是不是每位觀眾都知道發生什麼事,而在網上民粹的煽動下就會有人信以為真,選手的事情成為花邊炒作。節目製作與手法刻薄,可是當看到那些選手的努力與真誠,想看他們的表演而堅持看下去,這亦是mirror火紅的原因之一,因為賣的是他們的故事,粉絲出至愛護、保護之情,是viutv沒想過會發生的,並不代表造星的節目有多成功。


    造星先要貼錢,造完星有些人好命的有得入行一嘗明星夢,無命水的在邊緣打滾或退場。《造星二》的選手生不逢時,在艱難時期播出,風頭不及mirror,電視台簽約僅三人。幸運的是曾比特、張天賦也有主流唱片公司簽約,電視台簽下的PIXEL亦成為樂壇新人,在神棍七仙羽的加持下靠騎呢而多人認識。《造星》系列落選的選手有部份亮相TVB,如應智越、關嘉敏、ODI,當中亦有唱片公司旗下藝人亮相,自曾志偉回歸TVB成高層後,關係破冰。《造星三》的藝人再出道玩法低成本的,真正的藝人只有幾位,大多數都是娛圈的素人與KOL,不需要由零開始宣傳,對他們來說多了一個渠道讓人認識也比自己做宣傳來得容易。轉眼間,《造星》又一年,在年內有些人咸魚翻生、有幾位出道專心做歌手亦有人默默等待機會成名。


在《造星3》裡比較喜歡的選手,要開演唱會了



  說到底要做明星,要唱歌就要有實力與金錢投入做自己的品牌與形象,累積粉絲。《造星3》相對比頭兩輯的處境好點,一些落選的選手可以上《仔仔女女730》唱歌聊天,縱然收視一般般,現在基本上三輯造星的藝人也有亮相,分別有mirror下弦做主持的集數與Pixel的成員。當造星4過後或許又有一番增補,事實上在造星後有不少打回原形的例子,短暫蜜月期過去又變回沒突破沒進步的人,特別是有藝人唱了五六年也一成不變,那當然亦有可以圓夢的人,有人有機會開小型音樂會,有人簽唱片公司,有人拍電影,維持曝光率。而他們私下也拍youtube做綜藝嘗試電視以外的項目,畢竟上電視也不是每位選手也有機會的。


  《全民造星》的參賽者在節目外才是最大的戰場,人家為什麼要支持你?在節目裡裡外外又學到什麼?坦白講有些人是注定被淘汰的,技藝不精、沒觀眾緣,倒是有人給予一種脫胎換骨之感,葉巧琳與Manson是進步與討好的代表。一年過後,看了Sobi(蘇楚欣)、翁韋桐與麥詠楠在其它界別的演出,亦是值得支持的。誰有進步,誰人靠粉絲盲撐,倒是看在眼內。與其說討厭全民造星,應該說是討厭盲目與妄想要做明星的人。特別在海選演出也要在舒適區的人,再說出道幾年還在唱街頭的口水歌,樂壇與電視不是街頭,而是要創意與活力,歌手要引領潮流,要有賣點與改變,最重要是進步。


Mischa與Manson是進步與曝光率最多的



   很快又是《全民造星》,一眾女生又要被評頭品足,花姐又要罵人,又要用stereotype去看待女性,嫌人不夠女性化,不夠什麼什麼,又說人家廢,然後觀眾又陷入一沉百踩與政治分野之中。經歷了幾屆造星也請節目組有良心起來,愛護女孩子,免於網絡欺凌之中。還有是女孩子們打成一片,煉成團魂。其它女團的事就免談了,好好享受台上的時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過去30日人氣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