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4日 星期日

一半男人,一半女人的林子穎


  同志平權成為了時事熱話,早在一九九六年當時就有議員提出性傾向歧見條例的立法。直到二零零五年左右,政府再度的諮詢,一眾的教會反對。當時在教會學校就讀的筆者,也曾經聽過校長公然地說「同性戀是上帝不接納的」,學校也加入了成為反性傾向歧視條例的一員。時間又過了幾年,議案再由現任的議員提出,又被害狠狠的反對了。而且票數更比十多年前的為多,議員否決議案大多是跟隨政黨的立場,即使與政黨的立場有抵觸的也只可以投「棄權票」。說著要爭取自由、人權、民主的議員示範什麼叫做「口裡說不,身體卻很誠實」。時值二零一三年,政府不為所動,唯靠民間奮進。

 
電視再次播出陳可辛在十多年前執導的《金枝玉葉2》,讀過有關陳可辛的訪問都說這部電影當時的票房不太好,有時候續集是會失敗的,沒有永遠的奇蹟。但喜歡《金枝》系列的人都會喜歡那個佻皮可愛、溫柔細緻的林子穎,還有英俊沉鬱、專一怕事的小生顧家明。還有兩位影后級的人馬玫瑰與方姐的襯托,真是好一個光輝歲月。
                                           


誰是誰?我是誰?你是誰?他是誰?
 
游靜曾經在她的著作套用到酷兒理論去講到變裝,且看一下兩套《金枝玉葉》的英文名字就可發現相當的用心,《金枝玉葉》(1994),所用的名字是《He’s a Woman, She’s a Man》,而事隔兩年後的《金枝玉葉2(1996)則採用《Who ‘s the Woman, Who’s the Man》。兩者在片名上是一種對話,前者是對性別的錯置,後者是提出疑問。戲裡的家明在第一輯中的確對女扮男的子穎產生好奇,質疑自己的性取向,但他依然敢愛就敢,放下了包袱。到了第二部,即使外界的人說他是「食軟飯」他都可以接受,唯獨是他接受不了「同性戀」三個字。在一次意外,他與方姐做錯了事,方姐(梅豔芳飾)的角色與子穎的角色對調,有種對性別模糊的感覺。

 
家明當然知道自己不是「同性戀」,他是有所介懷這個標籤。到最後他真的豁出去,要公開子穎的身份換取所愛的人。這部電影以輕鬆的手法帶出性別的不同,子穎的角色看起來是今天女同志所說的「TOMBOY」。然而這部電影出現在九十年代,到現在看仍然是看得很樂,沒有普遍同志電影的沉重,單純的帶出愛一個人是不應該分性別。但到十多年後的今日,社會上的人依然對同性戀存有禁忌與戒心。到底是不是我們的社會沒有進步?

陰柔的性格
  在兩部作品中,子穎都相當的討好身邊人。無論是玫瑰,抑或是方姐都對她有種朦朧的感覺。她不是男性,故要裝出男性的模樣。但她的生理上又不是男性,說話陰聲細氣,特別是內心的細密,有種讓人信靠的感覺。很多時候,有些男生受到友輩的排斥就是這個原因,所以有些男生比較向女生靠攏。在性格方面,其實女生也可以有粗獷的一面。當子穎和家明在一起時,被誤會為「同性戀」,但當她與玫瑰與方姐在一起時也是「同性戀」。這就是電影的有趣之處,性別是什麼的一回事、性向又是什麼的一回事?子穎既為女性,也可以對女性動情,愛的框框?No way

                                       
小人物的情
  《金枝玉葉》誕生的年代正好是音樂工業成熟的日子,兩部作品都可以娛樂圈為背景。無論是曾志偉飾演的基佬還是為追求李綺紅而扮女人的陳小春,都引證了愛是無關性別的。陳小春為了追求李綺紅而化妝,男扮女,雖然不怎麼樣漂亮,但仍甘願地放棄身上代表男性性徵的腳毛。在那個年代的音樂工業裡,的確出現了好幾位同性戀的歌手。而陳小春飾演的魚佬更教子穎如何做一個男人,他們從小青梅竹馬,在九龍城的天空下惺惺相惜,是對好兄弟。而在電影中也有不少的小人物,例如兜售明星卡的馮寶寶,在UFO電影人製作公司的其他電影裡,不難發現這些小人物的蹤影。

永恆的巨星
  轉眼間,梅姐與哥哥離開了已經整整一個十年。我記得那個哥哥離開的黃昏,我更記得梅姐離開的晚上。這兩位巨星在港人心目中的地位難以取代,不論是歌、影、視都有出色的成就,令人眼前一亮。到現在這樣有影響力的藝人少之有少,在最輝煌的時候有他們默默的支撐香港市民。引領著潮流,梅姐教會了我們要有風骨,是她徒弟眼中的「神奇女俠」。而哥哥則教會了我們不必理會別人的目光,喜歡牽著誰就牽著誰。如今,一個十年過去,回顧,別有一番的滋味。勇敢做每一個角色是成為好演員的不二法則,然而今日的娛樂圈卻有些藝人一聽到要飾演同性戀就聞驚色變。

 
陳可辛的電影某程度上是引領著當時社會的潮流與風尚,把嚴肅的話題從輕發落,展示著一個「大愛」的故事。一半男人,一半女人的林子穎,我可以擁有一個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過去30日人氣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