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31日 星期六

《一維》:特別貼切香港現今的社會環境


《美好2013》大師微電影的內地作品有來至呂樂的《一維》,內容是講述在托托國裡小王子虔信在登基前跟從慣例與法師週遊列國六年,見識世途險惡,在過程中法師要他學習分辨善惡,當善與惡分辨不清時就只好難逃一死。這個故事是相當有哲理性的,在百家裡對此事皆有不同的想法,法家認為一切要以法律為依歸,循規蹈矩。而道家祟尚道法自然。在此事上不同的學派,有不同的想法,是相當具有中國文化為色彩的。

                                               
不僅顯出中國文化的博大精心,也反映到某部份香港的社會環境,二元對立,非黑即白。彷彿一定要迫人靠邊站,你不是什麼什麼,就是什麼什麼。當不發聲,冷眼觀察時也被打成是政治冷感時,連沉默這個選擇都要被罵。這部短片並不是一部動畫,而是用皮影畫展影的戲劇,善與惡,是模糊的。當人人都以為自己手執公義時,似乎大家都以為自己有能力詮釋公義。「以為」很容易迷惑人,彷彿我們都盲了眼睛,看不到事情有很多個面向,很容易憑個人直覺而判斷一件事,看不到其他在發生的東西。

社會上發生了很多的事情,兩派的爭奪也愈見明顯。非要把你批鬥到死,就是支持一個人過了火位。《一維》只是一個面向,影片中其他是很「二維」的,而當我們思考時卻是很「三維」的。王子的成佛,是於心不忍,在影片裡表達的是「捨身」,甚有耶穌被釘十字架之味。用基督教角度理解,假如他是成王的,他只能得到地上的財寶,而分不到天上的國。在這部影片裡根本沒有一個答案,最主要是想講有些事情不必執著,但每個選擇都有它所導向的面向。在《美好2013》裡,呂樂的這部作品與先前介紹過吳念真的《新年頭老日子》,兩者的質素也相當的高超,理所當然是大師級。

2013年8月30日 星期五

港片《跟蹤》翻拍成韓國電影《天眼跟蹤》


要講到香港電影版外國購入版權,基於故事藍本翻拍也不是第一次。美國著名大導馬田史高西斯執導的《無間道風雲》(The Departed)就是改編至劉偉強、麥兆輝的《無間道》,更為馬田奪得奧斯卡的獎項。警匪片,一直是港片的優勢,除了得到本地人的賞識外,推到外面的世界也是很重要。不論是以什麼的方法,是在當地上畫又好,又或是讓他人買下版權也好,都是一種肯定。有時候總不能說原版怎樣怎樣去界定別人的版本怎麼樣,西方世界與東方世界的審美觀不一,有時翻拍更會拍出意外驚喜。而由游乃海首次執導的《跟蹤》(Eyes in the Sky)得到了韓國方面的賞識,拍成了《天眼跟蹤》,或稱作《監視者們》。
                                        

影片早幾個月前在韓國上映,據知片尾會出現任達華的演出。而《天眼跟蹤》的演員都是港人熟悉的,例如是著名的韓國演員薛景球、也有的是人氣偶像鄭雨盛。不知道韓國人實際上有多喜歡港片,但可以肯定的是當年香港對韓國的文化輸出都一定有影響的,比如他們都愛上王家衛與MARK哥,且看王家衛的《一代宗師》在韓票房也不差,早前更獲當地韓國中國電影節任「開幕電影」。而香港,真心的要講,有很多影人背後作出了很多努力,香港的導演說實話也不是少,問題是如何給機會他們爬升,技巧上要如何的進步。

當很多香港人都盛讚《寒戰》時,有多少人看到其實那部電影靠的是什麼取勝,劇本與叙事又真的那麼好嗎?當看畢《寒戰》後,筆者的第一個反應是「爛」,的確有很多明星出演,可是營造緊張氣氛的背後,靠的是CHOK出來的演技,而不流暢,剪接已經是一個敗筆。因此在四月份的一篇文章中,本博也曾經寫到《寒戰》的功過交由歷史判斷。而同樣是新導演游乃海其實也不算是新人了,只是從導演方面來說,他是。過往,他參與編劇的「銀河映像」作品也不少,銀河映像有幾塊瑰寶,都是香港電影的中堅。《跟蹤》雖然談不上是銀河映像中最奪目的作品,但內容工整,劇本是很紮實的。客氣的話,不說了。只是想講的是,香港電影尚有很多的優勢,而最希望的當然看到香港市民的支持與有更多的機會得到外地人的欣賞。

而《天眼跟蹤》將會在十月三日在香港上映。要見識韓版的,就不要錯過。

                              

何秀蘭成同志影展玲瓏大獎得主


真心,要講一句「感謝何秀蘭」。無論是不是同志也好,何秀蘭為香港社會出了很多力,為很多事情哭過,爭取過。不論其左翼背景,單論她為社區做事,為公義,她從不缺席,她的謙虛是很多政客要學習的,即使小如愛護動物的訴求,她都會回應,更何況為了性小眾的人權。
                           

據同志影展方面公佈,何秀蘭議員成為了玲瓏大獎的得主。或者這個獎項,很微不足道,的確同志影展又不是一個受眾範圍廣的影展,有很多都是同道中人。這個獎也不如其他影展的獎項多媒體支持與報導,但對於同志,她是居功至位的,實至名歸。一個議員,不是同志,但在議員上多次為同志哭,她甚至比同志更加「肉緊」。其實她可以像其他人一樣不聞不問,但她並沒有放棄性小眾,反而走到更前,並沒有像其他的泛民一面口說民主,一面道德上身。她在今年更與黃耀明、何韻詩組織「大愛同盟」,宣揚平待多元共容的信息。

過往玲瓏大獎曾頒予給香港女同盟會、中國同志運動先鋒兼拍片人范坡坡,而今年同志影展也比過往推前了兩個月舉行。定檔於9月18日至10月5日。詳情請留意HKLGFF的網站購票。

2013年8月29日 星期四

《性業大亨》:一襲華麗爬滿了蝨子

要評價《性業大亨》(The Look Of Love)先要放下對性的獵奇與渴求,否則會相當失望,甚至要大叫退錢。傳記式電影有很多不同的表達手法,內容形式上可從主人公金碧輝煌的事業,或者是某些影響著他一生的事情。而從《性業大亨》來說,主要講述的是華麗背後也有鮮為人知的孤獨與落寞,即使擁有金錢,富可敵國的人也會有「軟肋」,這才是電影真正表達的目的。
                        
                                    
  傳奇一生.由事業開始 
   先從電影的英文名來說,《The Look of love》,中文可譯作對愛的凝視。從片名已經看出這不是一部賣弄色情的電影,「性」在電影裡只是一種表達手段,不要太過的聚焦導演的前作《情慾九歌》(9 songs)那種瘋狂的性愛,很多時候影迷就會跌入了誤區,往往大失所望就是因為先入為主,帶有不必要的偏見。而這部電影最主要講述的是英國富豪Paul Raymond的一生,他一生創辦色情豔舞團,從法國火紅到英國,而他的色情事業也擴展至美國,出版色情刊物、帶有不文的話劇等等。可謂是把性帶入流行文化當中的俵俵者,而他的所監製的表演、所創立的場所也可謂是當地上流社會人士交際的地方,幾乎整個倫敦SOHO的一半以上的店舖都是他的。 
   
   他的事業發展得到了肯定,在工作上他多數都是順利的,他深知道宣傳要靠的是綽頭,他知道觀眾想看什麼。就是要「低俗」,要看「裸體美」,他成功把性成為一種商品,也成為一種可以消費的藝術,建立了其品牌。這不是什麼羞恥不羞恥的事情,而是人之常情,思想相當的開放。猶如香港人也喜歡到泰國看「性愛真人騷」一樣,不失為商機。 
   
  傳奇一生.由愛情開始 
   至於他的愛情路也成為了當地人的熱話,與前妻離婚時給了她天價的贍養費。即使他們再碰面,依然是惺惺相惜,在戲中就有講到他為前妻拍攝色情刊物的圖片,所做的事也是十分大膽與開放。一個男人有了金錢,就有能力找不同的女生歡愉,而他是一隻「無腳的雀仔」,一生閱女無數,充滿「男人魅」,十足十是一粒「女人湯丸」。即使他不找其他女人,總會有別的女人願意靠近他。 
   
   他也曾經深愛過一些女人,可惜的是沒一個能長遠的發展下去。大概是她們都想找個依歸,畢竟女人,就怕搭沉船。如果說女人們是自私的話,倒不如說她們愛的都是自己。 
   
  傳奇一生.從親情開始 
   如果說縱容也是一種愛,那是當之無愧的驕縱她的女兒,事事都替她著想,關顧她,甚至讓她染上毒癮。這對父女的關係是很特別的,也非常人以理解,那有父親容許女兒吸毒。然而,他們就是走到最前,沒想到的是這竟是害了女兒一把。這是整部電影的重點,女兒愛父親,父親也愛女兒。但實在生活苦悶得很,只有那個世界才讓他們忘憂。男人的「軟肋」,是個家庭,當外界的事實都可以掌控時,偏偏家裡的事卻是一團糟。華麗的成功光環背後,有得有失只有自己知。 
   
  由地獄又折返人間 
   《性業大亨》是精彩的,美輪美奐,打造了那個年代的黃金盛世。影片利用了三個方向描寫大亨的事業與私生活,張愛玲講過華麗的袍子裡爬滿了蝨子,看似是有錢人的人,都只不過是個平凡的人。也會有他們的事情,父與女的感情也十分到位,反而嫌戲內的支節略為分散,未能好好的融合。至於要看裸露、要獵奇的觀眾,恐怕要移玉步。至於一些外國影評講到「Funny」,對這樣的水軍影評不敢恭維,面對親人的死,還可以「Funny」得出嗎?這根本是一部發人深省的傳記片,人生,就是要經歷這種「由地獄又折返人間」的過程。快走進,Paul Raymond的故事去吧。 
   


2013年8月28日 星期三

囧完再囧 由《泰囧》玩到《港囧》


較早前讀到一篇外國的電影報導,講到為何荷里活的大片都總愛令「香港摧毀」,原因是內地會對題材與劇本作審議,曾經有電影以內地城市受襲為題,就即被禁了。有些電影更要為中國這位米飯班主而撰寫別的結局。幸好,香港人夠大方,即使是被「炸」,又被「疫症」侵襲,依然從容不逼。香港是注定被搞的,內地人的自卑心作祟,而洋鬼子又要搵錢,愈搞或者會對香港有優勢,香港的影人有機會與他人合作,而提升香港的知名度。其實都有好處。

     
話說,《人在囧途》的續集《人在囧途之泰囧》在國內收得了十二億票房,成為了班霸,當然要「食住上」,當電影一出,去泰國的中國旅客數字急升,也引起了當地人的不滿,包括認為大陸人說話大聲,衛生欠佳,引起反效果。然而,據內地媒體和南華早報報導,這系列的作品已經立項,而這次要玩的地方就是香港,名為《港囧》。到底這個「囧」是給香港人還是內地人就不得而之,的確近幾年香港人都已經被大陸人玩到「囧」一聲。在街上大小二便、喜愛蹲坐,已經是為人詬病。

但不難理解為何徐崢要選擇香港的,因為香港近內地,而且內地人某程度上是受到港式文化的感染,此外的是去別的地方要簽證,中國的護照實在太不濟。唯有玩「香港」。的確作為香港人是不介意諷刺的,只要不激起中港矛盾,只要不拿內地人那種財大氣疏的嘴臉示人就可以,對香港人還是要多一番的尊重。最好獨樂樂也不如眾樂樂,而香港人也不要太過敏感與緊張,大不了一笑置之,要不是學會自嘲。

只希望拍畢《港囧》後,不會成為香港的負擔而影響香港的民生就好。

2013年8月27日 星期二

「大亨」「教主」「王妃」陸續有來 傳記片看人生




連續三個月均會上映三套各具特色的傳記片,其中八月上映的是《性業大亨》(The Look Of Love)講述Paul Raymond的一生,經歷愛情、事業的成功,親情是這個「成功」男士的軟肋。成功之道蘊藏著遺憾,而這部電影裡性只是一種表達的手段,真正談及的是華麗背後的孤獨。你看他好,其實他不至於很好。他一生創立的色情王國具大,有俱樂部、有色情刊物,幾乎有半個位於SOHO的紅燈區都是他的。影片將於八月二十九日上映。而這部電影的導演也甚有來頭,他是拍攝過《情慾九歌》與合導人權紀錄片《往關塔那摩之路》等片,被喻為是英國影業中堅的Micheal Winterbottom。

                                   



                           
而到九月,就有「教主」來襲,有人話當Tim Cook掌任蘋果後,產品的創意大減,總有些人將他與前任CEO喬布斯作比較。蘋果的產品風靡各界人士,甚至過往香港也曾發生過為了部蘋果手機而爭執的事件,有一單新聞是一對夫婦,女的不見了手機,丈夫不肯買而企跳的事件。天啊,原來蘋果產品能有如此魔力,缺「它」不可。簡直就係爹親娘親不及一部機親。然而,蘋果產品也為現代人帶來好處,例如出街不懂路,就可以上網找,提供了資訊與溝通的平台。而蘋果產品至今的優勢是它的系列裡的產品是可以互相的配置與融合,傳輸快。喬布斯一生也相當傳奇,他創立蘋果,卻被革退,然後捲土重來,才成就日後令世界風靡的品牌。而他的同名電影《喬布斯》(JOBS)今月中在美國公映,香港則會在9月19日上映,而內地也有引進到這部電影,也會在9月底推出。

                                 



近日英國傳媒報導,前戴安娜王妃的死未必是狗仔隊的追撞,而是暗殺,惹來不少的爭論。對戴安娜的死議論紛紛,直到目前她依然是英國人心目中最有祟高地位的王妃。至少戴安娜樣子甜心、熱愛公益,查理斯王子可謂是負心漢,為了個卡米拉而放棄伊人。如今,戴妃離開多時,Naomi Watts飾演這位萬人敬仰的一代皇室人物。而戲中聚焦的據知是戴妃與一位心臟科醫生的愛戀。單看預告片,Naomi Watts很美、很美、很美,猶如戴妃重生。影片將在10月17日在港上映。要見識一代傳奇人物,萬勿錯過。

                               

《狂舞派》教會我們的事


從小到大,總會被人問到「我的志願」,真的,這個問題就幼稚園開始問,問到大學畢業也總是有人問。然後,彷彿過了某個年紀之後就覺得所謂的夢想離自己太遠,但心裡總是會問自己,只是不好意思說出口。夢想或許會屈服於現實,但至少有能力的話,追,不是問題。早前九優狀元放棄高薪厚職當巴士司機,被外界的人認為是「可惜」,在香港夢想也變得與金錢掛鉤。一眾為人父母的門前輕嘆,自己的子女為何不是他人。夢想變得世俗化、功利化、同時也是一眾父母在人前對子女的消費,為了晒命、為了面子,強迫子女,甚至看到父母出手介入子女的選擇。夢想,很遙遠、很實際、有些人留下了遺憾,有些人卻千辛萬苦的一步一步實現。在今時今日,對於「夢想」的消費實在很多,有不少的青少年都視去「工作假期」為「夢想」的指標,彷彿那是人間天堂。結果,有些人不到兩個月就回港了,辛苦是最主要的原因。有很多人出發找尋自己的夢想,成為大眾消費為主流「夢想」的東西。就連友儕間都一直在恥笑他人的取向與選擇,例如你不應該做XXX,你應該做XXX,彷似家長一般。香港人的夢想是奢侈、是廉價的、有很多的批評,但不是在你成功或失敗時批評,是在你連想都未想好之時就批評。然後,又有些社會人士走出來叫年輕人要有創意、又有些人說不要好高騖遠,特別是那些的人力顧問,一竹桿打沉了一船後生仔。

 
《狂舞派》在此時此刻面世,是一個鼓勵,不想太過於稱讚這部電影,要講的有太多影迷講過。想講的不是這部電影的好壞,講的是當中的精神與香港價值。戲中的阿花喜愛跳舞,但父母不接納。進到大學加入舞蹈社,繼續她的興趣。大學校園裡充滿朝氣活力,學生至少是做著正經事,培養興趣是正途的,總好過他們做不法份子。不知道戲裡的阿花將來出了社會後會怎樣,但當她長大了,不論是會取笑自己還是繼續,那種滋味將會是五味紛陳的。

 
現今社會太多人只懂空口講白話,信奉「中環價值」,丟棄人文精神。然而,《狂舞派》即使是有不足之處,它卻留下了堅持、初生之犢的稚嫩、青年人的夢與想,這都是不用質疑,也不難怪大部份的人為這部電影說上幾番的好話。的確,近幾年香港有股「後生仔就是原罪」的想法,年青人參與街頭抗爭被中年人罵成「廢青」,地鐵上不讓座就被拍攝上網公審。天啊,為何香港的年輕人那麼可悲?看到《狂舞派》,無論是戲裡戲外的堅持,去到盡,都是值得支持的。有很多人都只顧自己的利益,自大狂妄,卻不花半點心機看別人的優點,把自己的想法直接套落別人的身上,這才是真正對夢想、對興趣的扼殺。現實生活中就連一些學藝術的人也是這樣,欠缺對他人的尊重,這是那些中年人有什麼分別?

 
追夢,或者會「一失足成萬骨枯」,但至少問問自己「為了夢想,可以去到幾盡?」無論結果如何,總算是無怨無悔,沒有留下遺憾吧。


《狂舞派》主題曲

2013年8月26日 星期一

電影短打:不打不相識的《熱爆MADAM》


《熱爆MADAM》談不上是荷里活式的大製作,但元素卻相當的多,閒來看一部放輕鬆的電影,感覺舒暢。同時,這部電影也談不上有什麼好的故事,靠的就只能靠兩位資深演員Sandra Bulllock與Melissa McCarthy的一肥一瘦組合搭配,形象鮮明,而且戲中的二人由不打不相識、狗咬狗骨到成為最佳拍檔,找到對方的優點。故事看起來很俗套,而且最後的罪犯竟然是oops..不能說,難免是「畫公仔畫了出腸」,但戲裡的熱血精神卻是傳神的。

戲中的兩位警花一個粗口爛舌、一個整天穿著西裝,一個為了破案,盡忠職守,即使面對家人犯事也勇於舉報,惹來家人的反感與憎厭。另一個是「齊天大剩女」,但其實她結過婚的,為了升職,她從紐約調到波士頓,協助查案。兩個人的處事手法不一,一個是當地警察,另一個是聯邦調查局人員。戲裡的前半段都是二人的吵罵,案件到底是誰的「管轄範圍」,而後半段更見到兩人的愛。戲裡均有不少的笑點,或者這些笑點都很「低俗」,雖不至於是捧腹大笑,但會心微笑吧。或者是很無聊,但有時就需要「無聊」一下,都是一句,放輕鬆。不需要太執意的批評,開心簡單就行。

Melissa MaCarthy胖胖的形象形成了一種醜的美,她的內心也是很美的,她的苦又有那個家人能明白呢?而她的表現真的不錯,再加上Sandra Bullock的一臉正經,令人想起《表姐,你好野》中的鄭裕玲,都是糊里糊塗但又一派正經,心存正義。相當的討好。相信《熱爆MADAM》是很有機會拍續集的電影,的確成本不高,靠都是靠兩位女角的「訓身演出」,而其他的支節也可謂是破碎,唯以後要多注意。

2013年8月25日 星期日

乜都拗 《宜家》新廣告真是令人真谷爆

有人問「點解要樣樣事情都要政治化?」,其實政治存在在空氣當中,只要有超過一個人以上就有政治。長久以來,香港人的政治意識低,政治冷感。過去幾年,發生了很多事情喚起了討論,本來看到有個廣告貼近社會議題,本是欣慰,至少看到某種的回應與關心。但到頭來,廣告的目的是服務廣告主與客户,可是在這個創作當中卻看到政治的無知與歪曲事實,是十分可悲的與不理解為何議員們要「拉布」。

是的,只要是傳播媒介就要注意政治的中立與客觀,而這個廣告好明顯失敗。自廣告在電視與網絡播映以來,分別有觀眾在網上反映,有少部份人認為用到羅文的歌曲《乜都拗》很有趣,但絕大多數的人則指廣告是有偏私的成份。甚至有網民認為這個廣告是侮辱香港人的智慧與對政治的追求。要講到爭議的就要講到「拉布」方面,舊曲新詞中寫到「拉布佢話最強 剪布你話夠薑 乜都拗 真谷爆」,彷彿是陷議員們於不義,而且這樣比喻很有趣嗎?用時事題材加入廣告當中作創作,無疑是好事,但到頭來卻帶來反效果。彷彿是有偏見,最適合那些「和理非非」的香港人,不問事實。而對於我們會上街爭取民主的市民仔來說,這個廣告真的讓人失望。有關方面請注意一下。

或許,有些人認為一個廣告又何需認真,但一個廣告也是傳播媒介。不是什麼上綱上線,但創作也要合乎事實,而且把議會裡的事與一般糾紛放在一起,實在是混淆視聽。創作,也有道德的。

2013年8月24日 星期六

坡兒、坡兒、坡兒、坡兒變坡佬


  要認識新加坡電影,就一定要認識梁智強導演。梁智強是新加坡首屈一指的導演,在國際上新加坡電影(簡稱:坡影)暫未有大成就,製作上也未成氣候,市面上要找到坡影,更是一件難上加難的事情。新加坡電影在中港台三地也不是太多人熟悉,而大部份的坡影只在新加坡本土與部份的馬拉地區上映,市場並不大。一講到坡影,就會令人聯想到《小孩不笨》系列,揭示新加坡的教學制度如何催谷學生,又如何令到家長瘋狂。而香港,也有同樣的分班制度,好的學生得到較優越的教育,而成績較差的學生會有感被遺棄。電影裡展示出新加坡的社會風貌與當地人的生活。

 
而《小孩不笨》的兩部作品後,梁智強拍過一部《小孩不壞》。然而,前半段甚有《小孩不笨》的味道,後半段則變成了追兇電影,批判精神消失,電影淪為「四不像」,定位模糊。而他最新的作品則是《新兵正傳》,英文名為《Ah Boys To Men》,而經過了第一部的成功,電影以原班人馬再開拍續集,票房更超越了第一集的成績。

 
香港有「港孩」,新加坡也有「坡兒」。他們一樣是被父母縱容得嬌生慣養,飯來張口。而他們的父母也是「怪獸家長」,凡事要替子女出頭,即使子女在軍隊服役也不例外。而主角Ken Chow由第一集那個不願入伍的青年人成長到第二集那個拿獎畢業的軍人。對新加坡的政策不熟悉,但戲裡側重描寫的是這班男子漢在軍隊的生活,從遲到到準時、從宅男到熱血青年的過程,看起來會感受到這群男兒的成長過程。新加坡目前是硬性規定適齡的男子要服兵役,曾經有移民到新加坡的香港人為了逃避兵役而放棄新加坡籍。而當兵,是新加坡男子肩負起保家衛國的使命。

 
在戲裡,這些新加坡男子漢面對的問題相當多。首要的是離開家人的懷抱、其次是愛情上的考驗、第三是軍中嚴厲的訓練,還有個人的自我發現等等。對於他們來說是一個磨練意志的機會,而在戲中更見青春的輕狂、一群人相處時的甜酸苦辣。梁智強曾經講過,他喜歡幽默。而在戲中所表達的方式也加插到不少幽默有趣的情節,例如是軍官與青年人之間的相處,既有情,又有義。
                        

 
驟眼看,《新兵正傳》是一部很主旋律的電影,但對於新加坡男人來說就是他們的故事,每一個新加坡男人都要經歷的。新加坡電影的取材都是相當的日常,梁智強的電影就是一面向外打開新加坡的鏡子。雖說,製作質素不是太優秀,但還是不錯的,不溫不火,也不太煽情。不在於批判國家,而是帶出火紅的青春。猶如是看到《新紮師兄》般,當然他們的是軍人。而兩部作品則是主要講到九個星期的「連排」訓練,戲裡稱為「忍者」。是軍隊裡最初階的階段,當第二集完結後幾位主角將會分派到空軍、海軍、軍官學校當中繼續他們的軍人之路,直到兩年期結束。而據知梁智強有意拍攝第三部。

 
經過九星期的訓練,青澀男孩「撞了板」,做錯了一些事。「浪子回頭」,最終成為家人的驕傲。同時,也從「坡兒」變成了負責任、肯承擔、肯團結一致不計個人私利的坡佬。至少,這兩部電影還是帶出當地人對強制服役的看法與現今當地軍隊的一些面貌,那種兄弟間的友共情、彼此的作反、競技與支持還是有感情與笑聲的。



電影主題曲

致我們終於來到的二百篇博文

轉眼間,無驚無險寫到二百篇。經營一個網誌是個長久的過程,特別是網上面實在有太多同類型的網誌,看電影的人太多,隨手在網上面打幾隻字搜尋,就可以看到相關的內容。本博博主稱不上是個「有心人」,但總算是默默做著這個網站,要承認的是未必做到盡善盡美,但願是分享一種看法。有緣的,就做個朋友。無緣的,就算了吧。同樣,這個網站都是需要緣份的,有些人從搜尋器裡找到,有些人是作者的友好。對電影的熱情自問沒有一些影友如此多,但作者也盡量增加自己的知識吧。

一個網站無可能滿足到所有人的慾望,但幸運有這樣的平台碎碎唸一下。寫到二百篇,是一個歷史時刻。憑這篇微小的文章紀錄一下。要做什麼宣傳的,就免了。作為一個博客,大可以到討論區開個帳戶叫人家來看,但博主無謂做這些門面功夫。都是一句,有緣份就來看,我希望給人家看到的是有用的資訊與一些有質素的東西吧。接下來,還是一句,都是繼續下去吧。

最後,這個博客有一個面書的平台。不介意的話,去轉個圈吧。

電影森林FACEBOOK專頁

2013年8月23日 星期五

《狂舞派》:「武」出真我 「舞」出一片天



到底什麼是本土電影,在《狂舞派》身上可以看到社會大眾對一些議題的投射。有些人認為本土電影是純香港製造,只要不是合拍片就可以。有些人則認為要回應香港目前的社會環境才可稱得到本土。對於「本土」一詞,在這部電影上映後引起了一番的討論,也值得思考。而對於香港電影也同時出現了合拍片與純港片之爭。過去十年,多數的影人北上發展,香港電影進入艱難時期,同時觀眾也對於合拍片產生消化不良。於是,近年又興起純港片的復興,所謂復興是多了觀眾願意付費入戲院。《低俗喜劇》、《寒戰》的票房都收得不錯,但港片不能永遠靠擅長的片種生存,同時電影都需要有深度與質素。開發新的類型片,讓新導演、新演員上位是很重要的事情,特別是在合拍片的潮流下香港女演員似乎沒有多少個能跑出。 
                                           
   
   《狂舞派》是一個嘗試、是一個有血有肉的熱血故事、也是一個奇蹟。有無數的文化人與影評人在社交網絡上宣傳這部電影,全城一致好評。原因,無它的,就是它跳出了青春與活力。的確,近年的香港電影都少見這種全由年青人擔當的電影,每一個演員更不是什麼經驗豐富的,女主角顏卓靈所參演的作品也不多,同時也是第一次擔當主角。他們的演出未必是專業,未必沒有瑕疵,但他們有的是青春,青春就是要有夢想,肯嘗試失敗,在成人的目光與嘲笑下,他們有的是要衝破框框的志氣。 
   
   我們都知道夢想與現實是兩回事,當走出社會,發現與自己所想的會有出入,有人會放棄,有怨言,但無論戲裡戲外有的是跌倒再爬上來。導演黃修平的作品,無論是短片作還是前作,都給人一種未成熟與處境劇式的風格。當這樣一個沒太多人認識的導演拍出這樣的作品時,的確是奇蹟,票房也即將進貢四百萬。《狂舞派》的夢想或者看起來是不切實際、是逃避、是互相指責的,叙事上是有缺陷的,但起碼能完整把故事說好。在如此的港片市道下,能有這樣的一部正能量電影鼓勵人心,在炎炎夏日把青春揮霍,來得合時。 
   
   講到舞蹈題材的電影,過往香港不是沒有,有邱禮濤執導的《給他們一個機會》也有紀錄片作品紀錄著一群跳街舞的青年人。但要講到青春熱血的暫時只有《狂舞派》可以做到,它所代表的不只是舞蹈的本質,而是追夢的本質。有人堅持要耍太極,玩一門別人都取笑的項目,有人堅持跳舞,沒有舞蹈就會迷失。以「武」入舞,而「舞」入武。把兩種運動連繫在一起,學懂剛柔並用,學懂專注的態度。 
   
   而戲中最突出的是莫過於把街頭文化帶到當中,例如是跳躍的危險動作、塗鴉文化,當然少了不街舞。現實的問題是不少人都認為街舞是「爛仔」所為,誤解太多。甚至最真實的是在理工大學裡的舞蹈學會也沒有認受性,導演與監制看到了校內的這一個畫面,萌生了劇本的原型。這部電影的誕生更不容易,用了三年時間挑選舞者,再到各電影投資會融資,終遇上伯樂。故此,黃修平的確去得很盡,他的導技是有限的,但可看到他的努力。 
   
   同時,在舞蹈方面運用的元素可謂是多元化,未必如坊間文化中心的國際級舞團般絢麗,但在編舞上與太極的指導上卻是認真,有創新與肯嘗試之處,拍出來效果稱不上是完美,但有節奏。 
   
   不想替這部電影說太多好話,的確缺陷的地方也不少,對大學生活的描述也過於縮短,對位不夠全面。但整體來說,舞者能夠發揮所長,再加上額外添加上去的小清新情懷與浪子回頭情節,這片還是有故事的。運動使年輕人找到目標,這樣說好像很主旋律,但也是正確的導向。至少,他們知道自己在做什麼,總比無所事事好。至於戲中的女角顏卓靈飾演的阿花,活潑可愛,一臉的天真與傻氣,相當討好。這部電影到頭來為香港帶來了什麼,或者不重要,當看到台灣的小清新愛情電影、一眾賣著青春的電影在市場成功俘虜人心時。香港這邊也放手一搏,正如影片一樣,盡了努力就可以問心無愧。 
   
   在電影的宣傳句字中很強調這一句,「為了夢想,你可以去到幾盡?」夢想,其實你與我都可以擁有。 
   
  文/Dorothy

2013年8月22日 星期四

你問我將要去何方 我指著崔健的方向


內地版海報
前排上映的《中國合伙人》中用到了兩首崔健的作品,要講到八十年代火紅火熱時代,豈能不談崔健,它的歌曲所代表的是一個時代。有熱血、紅色色彩之餘還有的是叛逆,那個年代是思想爭鳴的時代,代表著夢想、自由。在崔健的歌裡頭也有著革命思想,他的歌曲很容易與政治連繫在一起。時至今日,作為一個年輕人認識內地的藝術文化,一定要認識這位出名的人兄,這位的「搖滾之父」,地位臻然。


時興到電影院看演唱會,由歐美的巨BAND、韓星、日本組合、甚至是動漫明星都有市場,去不到現場,看錄影的、看轉播的,一睹明星的風采。而這次放映的作品是內地首部3D音樂作品崔健《3D超越那一天》,影片早在幾個月前在北京國際電影節中放映,看到有些內地的觀眾穿州過省的,就是為了他,崔健。普遍影迷的反應也是不錯的,或者這看起來是一部「粉絲」電影吧,但為了崔健輕狂一下,真的不過份。無論是同時代的人、還是新世代喜歡音樂的人,都一樣會愛他,想認識他。他講到搖滾是一把刀子,而這次是一個CROSSOVER,交響樂與搖滾的合一。

我們身在香港不用穿州過省的「朝聖」,可以直接買飛到影院欣賞。當然有機會待崔老大開演唱會時親身支持就最好,而我們暫時唯一可做的就是看這部電影望梅止渴一下,回到那個沸騰的時代。向著崔健的方向,前進。

目前,此影片將會有兩場放映,分別是9月23日與9月29日。門票現正公開發售。

要更多的資料,請留意崔健《3D超越那一天》FACEBOOK

2013年8月21日 星期三

死不去就要還神 國產動畫奇片《高鐵英雄》

十部國產動畫就大概只有一兩部有好評,其他的都是滑鐵盧,不難怪國人比較愛看迪士尼與美國動畫。看,國內有多少的山寨產品。先前本博有介紹過《雲奇飛行日記》,雲奇與迪士尼的《飛機總動員》在外型上有多似就由觀眾評價,的確很難說誰抄誰,飛機不是這個樣就是那個樣,只是剛好「撞機」罷了。而講過飛機後,這次有,不得了,有《高鐵英雄》(TRAIN HEROES)。

                                     
首先這部電影是有爭議性的,其連載動畫片與東京電視台合作,但電影版卻是由中國團隊創作,動畫片雖然說是與東京電視台合作,但製作還是由江蘇省一公司包辦。至於是不是抄襲意念,則要由國內觀眾評價,不太熟悉。而近年也有國產動畫都是與日方合作的,比如說《藏獒多吉》(2011年),中日兩方合作也不是件壞事,對中方的製作提升是有好處。但始終中國製作的動畫還差一段距離。

而這部《高鐵英雄》一上畫就立即被網民踩到體無完膚,被評為「腦殘」。原因是「高鐵」讓人想起追撞事件與原鐵道部長劉志軍的貪污案,調侃都是合乎國情。更有網民稱這部電影應該稱為《志軍傳奇》。追撞事件令人想起中國內政的腐敗,事後卻沒有一點反省,竟然想到用推土機把機件埋了就算,草菅人命。《高鐵英雄》是一部有關保衛地球的電影,看來需要成龍的金句出動:「中國的會爆炸」。銀芽,就咁爆左。

2013年8月20日 星期二

大愛共融也可以從觀影著手

社會上常強調,「不論XX,唯才是用」,過往香港發生過不少殘疾人士自殺的事件,就是源自社會上對他們的不接納。且看有些的殘族人士即使是高學歷,但就面對著低薪的生活,有些人十年前搵八千一個月,十年後如是。要講到實際的例子是筆者有個朋友在某大公司上班一日,就被立即解僱。我這位朋友是有點殘疾,但無損他的工作能力。奈何,勞工處的展能科就不能幫助他,但我這位朋友是幸運的,起碼今日有一份工作。要講到令我最深刻的是「龍耳」的創辦人李鸝,她的妹妹李菁曾經是個高材生,上過大學,但出到社會卻遲遲找不到工作,要靠傳媒的報導才有人為她招手。後來,因為工作壓力與長久的壓力緣故,李菁放棄了她的生命。

為什麼談電影的時候會講到殘疾人士的問題,原因是戲裡戲外都有一份大愛精神。事緣筆者第一次看到有戲院聘用坐輪椅的殘疾人士,雖然那名小女孩未必能完成戲院帶位員的工作,但只要多加的支援,在設計上是友善的話,總有她的位置。而她的位置就是擔當售票員。當然,這間戲院聘用殘疾人士是一件要讚的事情,給予他人一個機會。戲院都是商業機構,都有社會責任,除了是宣傳電影文化外,多元共融也是不可少的。在這裡祝福那位小女生工作愉快,也希望各位如果看到她不要取笑她、歧視她,或者她行動是有點不便,工作手腳未必很快,但仍要多加忍耐,不要惡言相向。

在此並希望其它的戲院效法,主動聘請有需要的殘疾人士,發揮友愛互助的精神。

2013年8月19日 星期一

電影局主辦「首屆香港廣州電影週」今起舉行


早前用十三萬請秘書長的電影局,或者很多市民都未必知道他們的存在,甚至這個局到底做過什麼呢,也是無人知道的。當知道十三萬請個人,在討論區當然「媽」聲四起,市民是有眼睇的,這個局即使搞什麼支持本土電影,打造「李安」的思想,一聽就知道「水份甚多」。有關計劃限制也多多。而電影局除了要推動本土的電影外,更要向外推介香港電影。

據電影局的新聞稿中表示,由八月十九日至二十五日將會在廣州某大集團旗下的院線舉辦「首屆香港廣州電影週」,而參與的共有五部港片,分別是好評不絕的《狂舞派》、演藝學院學生拍攝的《一個複雜的故事》、剛上了幾場優先場的《第一次不是你》、還有到過康城的新銳作品《過界》,以及何康的作品《命運派對》,前四者的資料較易獲得,而且有媒體介紹過。而《命運派對》的內容是什麼就要再看看啦,且看演員陣容都是傾向青年人的,但當中也有老戲骨,例如有張國強與泰迪羅賓。

                                                  

而目前在香港上映的就有《狂舞派》與《第一次不是你》,而《第》的映期由最初的八月尾延至九月十二日。至於最初聽說《過界》與《一個複雜的故事》會於暑假上映,但看來還需要有待的延期,映期未定。尚且看看與香港一脈相承的廣州觀眾如何看待這些同聲同氣的港產片,看看他們的反應吧。而此行的目的是,日後當這些片要打入內地時,會更加容易取得「龍標」,未嘗不是件壞事。

2013年8月18日 星期日

電影短打–《狂野青春》(Spring Breaker):為了春假,你可以去到幾盡?


美國版海報(甚有小清新之味?)
電影海報是觀眾接觸電影的第一印象,同一部電影配上各地不一的風格與配色,形成的感覺何謂是千種風情。拿美國版的海報為例,海天一色,日落餘暉,有股夕陽無限好之感。再看預告版海報,蒙頭的女生就令人想起俄羅斯維權女子組合PUSSY RIOT。都是印象罷了,實際上這部電影所賣弄的青春就是頹廢與壞事做盡,電影裡頭一直提著春假、春假,為了春假,這四個女生展開了一場旅行。在途上,她們抽煙、吸毒、做盡壞事,名副其實把青春揮霍。
                            
預告海報
  青春電影有很多的表述方式,頹廢的、玩味的、受教訓的、內心戲重的、發現自我的。而很多的美國青春片都只是把青春流於背面,要去玩,玩到盡,今朝有酒今朝醉。前排上了《21成人鳥》就是那種死飲爛飲的一種,年輕人想得到成人的認同,學做大人該做的事情。《狂野青春》中的少女同樣都是想得到認同,得到權力、得到金錢。為了春假,她們去打劫,她們與壞份子走在一起。但與其他同類的片不同之處是剪接上善用了零碎的片段,並不是依從線性的叙述,當中有迷幻的感覺。

 
但是從內容上,這部電影是很失敗。失敗的是談性、談惡搞的話,不夠好笑。第二就是幾個女生的感情刻畫不夠細緻,不是說討厭低俗但低俗也可以有趣,而不是不斷的重覆無意義的東西,甚至是故弄玄虛。
                                                  
有心思的設計(預告海報)
  電影裡的女生幾乎全片都只穿著比堅尼,要看的也許就只能看她們的身材。至於整套電影也只不過是春假姐妹淘,是一部「SEX,PLAY,LOVE」、或者是女版的AMERICAN PIE而已。
                                         
港版海報

2013年8月17日 星期六

《新年頭老日子》:當我們在談論人生時,我們在談論什麼

 美國作家雷蒙德.卡佛在他的一篇出名的小說作品《當我們談論愛情時,我們在談論什麼》中寫到「所有我們談論的愛情,只不過是記憶罷了,甚至可能連記憶也不是」。而愛情是人生裡的一部份,營營役役的大半輩子人,難免是有所體會,有所後悔。到了某一個年紀,方知責任是很重要的,一言一行都要注意。吳念真的短片作品《新年頭老日子》談的是坦白與覺醒,全片基本上只有一個場景,故事是發生在一間屋子裡頭。父親有話要跟全家人說,他希望在餘下的日子能掌控自己的生活,被妻兒誤會為有外遇。 

                                              

 
在這部短片作品裡,叙事均是以對話作支撐,而且也相當發人深省。到底我們有沒有選擇的餘地,人生的意義是在於什麼?但立下了一些決定,就要有所承擔,很多時候愛情在生活的磨合中被輾平,一份感情就衰亡,平淡如水。愛情沒有保鮮期,只有忍耐與遷就。這對夫妻亦然,生了對子女,整天在抱怨對方,子女不太理會兩老,就連太太也變得無心聆聽丈夫的心聲。

 
這樣的一個故事,不只是發生在戲中,更是現實家庭的寫照。曾經聽過有些的家庭要用社交網絡與子女溝通,而非面對面的交談。從何時開始共處一室對話都成了一件難事?專心聽別人說話變得奢侈,與朋友外出都變得與屏幕說話,尊重到底值幾錢一斤?

 
在本年度香港國際電影節協會與優酷網繼《美好2012》後再度炮製《美好2013》,去年的台灣代表是蔡明亮,今年是集作家、導演、編劇一身的吳念真。兩部不一樣的台灣作品都相當令人眼前一亮,甚至展現了人文關愛的精神。蔡明亮導筒下的李康生一步一腳印彷似是哀悼被地產霸權攻陷的香港,具實驗成份,遊走在前衛和先鋒的層面。而吳念真是比較注重細節的,從父親的角度細訴他的一生與遺憾,為人子女的都像《東京物語》當中的,只懂把話掛在嘴邊,卻沒有出於行動。

 
吳念真在一個內地的訪問講到今時今日的影人都不把文字當成是一回事,只盲目地想鏡頭、畫面要怎樣拍才華麗,以文字作為叙事方式、為重點的,已經很少。再者,今日的現代人如非必要也很難讀完一本書,文字的功能再不是讓人細味、回甘,而是講求速食,講求感覺。而電影作為語言更加要注意文字的功能,故此在這部短片中靠的都是父親的叙述,好叫子女反思自己有多幸福,有多麼的知足。

 
而這部電影的一個亮點是父親講述一個藏於多年的秘密,他的愛是卑微的,他無意責怪任何人,活了大半世人,有些事情他終究還是想通了。子女、太太、生活,一直都活得很壓抑、循規蹈矩,失去了尊嚴,且看第一幕太太嘲笑丈夫連小便也射不準,責罵他沒有做家務。兩夫妻的愛從熱戀、撫慰到成為責任,有口難言,愛情變成了親情,這種愛也是愛。每個家庭都會有這樣的故事,父母吵架、子女的不諒解,都是這麼的日常。電影不需要太複雜,簡簡單單就直教人反思這種愛,無論怎樣大家都是一家人。

 
雖談不上是什麼的大作,但感情細膩,充份表現出電影作者的人生觀,那樣的老練、淡定與成熟。
 

2013年8月15日 星期四

《小時代》再一開三 郭敬明四面受敵


《小時代》可謂是本年度最惹人發毛的電影之一,第一集上映出現兩極化現象,年輕一輩如十來歲的初中學生認為這是屬於他們的青春,然而大部份年齡層的觀眾卻嫌這部戲低俗、無腦,拜金。就連人民喉舌人民日報也出來聲討這部電影欠缺人文精神,傷風敗德,稱不能容忍出現《小時代2,3》。而導演郭敬明也腹背受敵,被觀眾痛罵、又俾傳媒痛罵,就連執導《風聲》、《西風烈》的內地導演高群書也在微博上發聲,惹來「明粉」的圍攻。《小時代》成為了近日內地影圈的一大話題,就連官方傳媒也阻止不了《小時代2:青木時代》的上映。



據知,《小時代》續集將會有三集,分別是青木時代、鋒銀時代與嗚鑽時代。而目前對於後兩者的內容未有完全的公佈,而青木時代則是承接第一集,講述男女主角大學畢業,幾個好朋友反目成仇的故事。在網上面很容易找到原著的《小時代》小說簡介,要知道電影的去向也不是件困難的事。本身原著兼導演郭敬明的小說就好壞參半,電影產生兩極化是意料中事。對於電影,當然是話題之作,內裡的意識或許一看到就會覺得很醜惡,但現實中就是如此,不然怎麼會發生「我爸是李剛」的事件。在內地,只有「官二代」、「富二代」才有權力,金錢是萬能的,有錢使得鬼推磨。在內地生活過,不難聽過看過當中所發生的事情。學位可以收買,試可以代考.....為了包包與金錢,可以愛一個不愛的人,當然這並非電影的內容,但都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的。或者可被視作看「國情」的一部電影,有怎樣的人民,就有怎樣腐朽的電影,扭曲的價值觀,消費主義的侵蝕,人文價值被摧毀,禮、義、廉、恥也消退。

金碧輝煌裡,看到權力、金錢、慾望牽扯在一起,朋友是用來出賣、收買的,愛一個人他不愛你,你以為自己是絕對的。青春包裝,虛假的文藝,是中國電影的一面鏡子,也是時代的反映。同樣,《小時代》裡講故事的技巧,人物背景之流都是奇差的,裝作清新、文藝。對不起,這裡沒有青春的意味,有的是教導那些年青人要怎樣把自我無限放大,告訴他們出賣與背叛的合理化,把一段純真的感情物質化,真是缺德。而《小時代》之後未上映的兩部作品的劇本也在廣電總局備案。相信如無意外,看畢這次上映的反映後就會有消息。作為一個影迷,向爛片挑戰也是在所難免的,學習別人邏輯錯誤之處,也看看為什麼會有這樣四不像的電影。

《小時代2:青木時代》據知在十月初在港上映,要看反面教材的就請注意了。

2013年8月14日 星期三

加多撇鬚變阿叔 張智霖豔福無邊


要講到近期的風頭人物,少不了電視劇《衝上雲霄2》的兩位男主角莫屬。COOL魔張智霖在劇中真是「食女無數」,鹽花四濺。上星期的一集更掃了陳法拉的「裸背」,嘩嘩嘩。何止啊,早前CHILAM在新片《白狐》與不知是否阿嬌(鍾欣桐)的劇照中一樣有掃背的劇照流出,至於內地網民就質疑阿嬌的背部是否真的「多肉」。相信,他的太太袁詠儀真的會看到「眼火爆」,要多一點在丈夫拍攝時候「監場」。

電影森林的網主就發現CHILAM的可愛小白臉小生形象就在一部內地電影,直接毀於一旦。實在可惜,當觀眾看到白雪雪的張智霖時,都猜不到他已經是四十一歲的中年人。一臉童顏,猶如吃了保鮮的靈丹妙藥。年初,內地上映了一部《大叔,我愛你》,只是多了撇鬚的CHILAM變成了「大叔」,樣子增添了一份滄桑,而愛這位大叔的就是2011年的內地超級女聲第八名付夢妮。在戲中,付飾演從小到大都愛著CHILAM的小女生,她憑著一曲《祝君好》重燃了CHILAM唱歌的決心。
                                              

老少配的電影,配得好看才是最重要,但這部電影真是把CHILAM的形象「破壞」了。在電影中,他要故作深情,又要與年輕自己二十歲的女孩做對手戲,裝作老成,讓人看不慣。老少配不是問題,在國外有不少電影均以此為題材,例如伊力盧馬的《克拉之膝》與美國電影《LOLITA》。但相信令一眾影迷看不慣的是,四十一歲就成為了「大叔」,從此二十來歲就可以稱為「中女」了,嗚嗚。

2013年8月13日 星期二

陶傑首作對準社會現實 料明年初上映

一向敢作敢言的,被網民評為「十九才子」的陶傑嘗試踩界拍電影,其首作《愛.尋.迷》日前殺青,其作品的主角有關楚耀、羅霖、徐天佑等人。據日前信報紀曉風專欄的訪問所得知,這是一部情慾電影。在訪問當中陶才子認為香港電影不應該只有「低俗出征夜蒲」之類,而是要對準社會現實。在戲中有社會議題,包括法輪功、世代之爭、特首候選人私生子問題、地產霸權等等,都與港人息息相關,同聲同氣。這就是才子最希望表達的方向,他更調侃了一下《喜愛夜蒲》流於形式化,只是拍拍IFC就高呼香港特色,又有幾何了解過香港人的喜怒哀樂。

                                 
陶傑之言,所言甚是。近年,港人對合拍片消化不良,鼓吹本土電影的復興,但到底「本土」的意義何在,是否出現一下香港街角就是本土,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而這些所謂「本土」的電影又帶出了什麼的意識,也是很值得深思的。而突顯到「本土色彩」的電影,相信獨立電影是比較優勝的。然而,跟香港人談政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藝人說「我討厭政治」,電影投資方聞政治色變都是為什麼主流電影中缺「本土意識」的重要原因。而陶傑的這部作品對準香港時事,涉及「敏感」題材。他不畏言的講到要為香港人「出火」,發洩對社會的不滿。

而這部電影也算是一個創作,他沒有談及情慾方面如何處理,只知戲中羅霖會與關楚耀有一段姐弟戀的情節,更會有出浴戲。當政治遇上情慾,會爆出怎樣的火花呢?

至於這部電影,相信要待下年初才有機會登場。才子執導筒,不知水塘的水,會否被抽乾得一乾二淨。Come on James。

《非常盜》開拍續集 四位魔術師全員歸位


早前《非常盜》(NOW YOU SEE ME)在香港收得的票房,尚算不錯。口碑不斷,雖然宣傳方面有點「水軍出侵」的情況。整套電影都是華麗的佈局,結局略為有點低估了觀眾的智商。但整體是一場魔術、騙局融為一體的盛宴,又或者純粹看一下當紅的荷里活明星吧。電影製作公司Lion Gate日前宣傳影片將會開拍續集,四位魔術師也將會全員歸位。影片也有望在2014年上映。而有關影片的藍光碟也會在下月發售。

                          

四位的魔術師包括Jesse Eisenberg、Woody Harrelson、Dave Franco、Mélanie Laurent,還有老戲骨MORGAN FREEMAN。相信影片上映會與上集有關連的,但希望結局能夠給觀眾驚喜,而不是被戲弄就好。

2013年8月12日 星期一

電影短打:《嫌命長生店》:焉知生又何需死?

生存或是死亡,這是一個嚴肅的選擇。《嫌命長生店》是一部法國的黑色動畫片,之所以黑色就是涉及死亡與自殺的題材。講述一家人經營著一間專賣自殺用品的小店,生意興隆極了。整家人都愁眉苦臉的生活著,連半點快樂也沒有展現在面上。直到小兒子阿倫的出現,這個笑臉與正能量掛在面上的孩子有一個密謀的計劃,就是要令到身邊人快樂,改變市內自殺的風氣。
                                       

 
電影早就在第四十一屆法國電影節上映過,是次作小型發行的版本同樣是法語版,但預告片卻是上英語版,令人產生誤會。整套電影從題材看來偏門,主動談及禁忌,它並不是要批評自殺的合法性,而是要人家想清楚為什麼要自殺。奈何,敗筆之處是略為有點膚淺,單以快樂與哀愁作二元對立,看起來沒什麼說服力,甚至是有造作感。而片中的歌曲比例上也較為多,聽起來難免會很累贅。有必要不斷的唱歌嗎?不能好好的說話?但影片的時長也只有約莫為八十分鐘,輕輕鬆鬆看一下如此「重口味」的風格還是可以接受。畢竟,這類選材的作品在市面上較為稀有。

 
在今年先後上映過的法國動畫片裡,明顯《花都友奇緣》是較為優勝的,適合大人與小朋友,而且戲裡的兩個物種惺惺相惜,具人文關愛與友愛精神。而《嫌》片則是給大人去看,題材偏鋒,有法國人對現實生活、社會問題的不滿,同樣我們身處香港都會有所感受到。生與死的操控大權,落在我們手上,或者這部片宣揚的意識是很俗套,但始終還是希望觀眾有正能量面對生活中的瑣事。

2013年8月11日 星期日

第二屆香港埃及電影節 9月舉行


近年,位於西九的The Grand Cinema先後舉辦過多個電影節,在本年就舉辦過泰國電影節、香港日本電影節與俄羅斯電影節,而9月也會與香港國際電影節協會合辦意大利電影週。其實在The Grand舉辦的都是小影展,但當中卻有用心之處,用作了解別處的文化,有助增廣見聞。而在9月11日至20日期間,就會舉辦第二屆香港埃及電影節,選映六部電影。
                                                

香港人對埃及的印象都是「內亂」、「法老王」,而是次上映的片目則包括當地的歷史文化,人民的面貌。當中包括性侵犯的故事、移民的故事與苿莉花革命的紀錄片。是次的放映都是機會難得,據網頁顯示每套均上映一場。

詳情請參閱埃及電影節網站。

天堂三部曲之分散

在今年的香港國際電影節中一連三集的《天堂三部曲》(Paradise Trilogy)可謂吸引了一眾文藝青年朝聖,其中的影片剛在柏林影展放映完畢就熱燙燙送到香港,連導演尤里塞德也順帶來了香港。關於影片的內容就不多說了,詳細可以找回本博的幾篇文章去看。反而想講的是,三部片是有關連的,雖則第一部曲《愛》會在百老匯電影中心放映幾場,也會在MOVIE MOVIE頻道播放一段短時間。但要看的不應只看第一部,而應該三部齊齊看。

《信》與《望》雖然不會在戲院上映,但在電影頻道中卻會有限度的放映。為什麼說三部要一齊看,原因是這本就是一部片,只是片長問題,拆開了三個故事。第二是,有因必有果。誰想到第一集媽媽到肯雅賣愛後,連帶女兒在《望》也拋了個身出去。這家人真是鬼五馬六,姨媽信主信得太虔誠,天堂是什麼?是燈紅酒綠的花花世界,是信仰,還是有青春?這三部片可謂是坦蕩蕩的、是有反思性的、也是沉重的。英國權威電影雜誌《Sight and Sound》就話突顯了導演有幽默的一面,舉的例子是《望》裡面有「If you 're happy and you know it clap your fat」。

有影友就話,根據電視尺度,電影頻道則有機會整斷來一個「C.U.T」,那片中黑色的小寶貝在所難免一是有格仔,一是完全被剪啊。當然情況是怎樣是需要上映的時候看看,而電影頻道則會在本月的十五號至廿二號上映。至於另外兩部作品,則選在兩個週五的深夜上映。敬請留意。

2013年8月10日 星期六

《斷了線》:愛在彈指間 恨也在彈指間



網絡發達,到底是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還是縮窄了對話的空間,是一個雙向性的問題。有很多事情不是非黑即白,而是有黑也有白。《斷了線》(Disconnect)是一部基於現實基礎拍成的寫實電影,網絡影響現實的時候,現實也影響著網絡。人的私心與貪念、好奇與好勝在網絡平台上彰顯,網絡作為一種工具,提供了無數的方便與資訊,但即使正確使用也有灰色地帶。在報紙上經常讀到網上的騙財、騙色事例,都提醒著我們每個人都有機會是目標。 
   



   有人在網上玩裸聊,被拍下勒索。有人在網上對一些人起底,結果他人成為了公審的目標。有人在網上處理帳目,結果帳戶被盜。這些事情發生在我們身邊,無從的躲避,只有叫自己做每件事都要三思而後行。在電影中,三個故事都是如此的日常,女記者在網上搜尋新聞題材,起了同理心要拯救賣淫的小男孩。一對夫妻在過往一段時間沒理會對方,兩人均把重心轉移到網上,結果意外地帳戶被盜,誓要找尋涉事人。兩個男生對同校的同學產生好奇,製造假身份,要玩他一頓,結果成就了欺凌事件的發生。一個按鍵,傷害力大,同樣一個按鍵可以左右大局成支持力量。愛在彈指間,敗也在彈指間。 
   
   在網上,人的身份帶有匿名性,隨便可作一個身份在網上遊走。記得有一段時間,家長要禁制子女玩ICQ(十多年前的即時聊天工具),到現在這樣的軟件百花齊放,要管也管不住。有些案例告訴我們,帶眼識人是很重要的,在微信上很多的淫穢資訊,曾經有個女生見對方是外國人就應約出街,誰知就被人強姦了。要杯葛網絡是困難的,但做好自己猶為重要,至少懂得分是非黑白。即使與網友應約也要有戒心,好好保護自己。 
   
   三段故事拼湊在一起,節奏與叙事的感覺流暢,這部電影不難明白,也不是開宗明義的告訴你網上是個黑暗世界。而是人與人之間會透過短短的文字交流會有感情的發生,在網上的空間廣闊,如果對方願意聽,你就可以躺開自己一點,視對方為傾訴心聲的對象。同樣,有些人卻利用同情心招搖撞騙。三段故事當中都有情份,或者是一廂情願,又或者到最後沒有起到大的作用,但對於當事人他們都學懂了一課,就是警醒。 
   
   有些人明明不想傷害人,卻導致了最終的結局。就連當事人自己也始料不及,網上只是一個平台,卻不是萬能的。戲中的女記者為了搶獨家新聞與網上賣淫的青年碰面,最終得到訪問機會。但她所做的事情引起了聯調局的注視,並要她交出青年的所在地。新聞是第四權力,新聞從業員有責任保護當事人的資料,而偏偏在這件事上,電視台為了向當局示好,把記者停職。這件事,起初還得到了高層的賞識,但最終記者連她的信任也失去了。有些事情是有灰色地帶,而社會早就有前設的立場,這位記者做她認為對的事情,但一件事情總有多方面去看。她認為孩子要被拯救,而聯調局只想把主事人拘捕,到最後法網避過了。而責任落在記者的身上。這突顯了我們做每件事情都有所謂的業障,充滿矛盾。讓人找不到一個合適的方向。 
                         

   在其餘兩個故事中,父親為了包庇兒子的過錯,都是因為愛。愛使人陷入難處,愛使人迷失,同樣帶著一份愛也可以使人感到存在。選擇了結生命的孩子,都是因為單純與愛而走上這一步。當事情要發生的時候,真的不能說要怨誰,很多事情都是兩難的。彷似要闖出大禍才明白在思路上有缺失,的確有很多事情可以避免,不只在網絡的事端上。在現實中也有不少人與人之間的欺凌事件在發生,在職場上、在學校裡,欺凌者要得到外人的認同,獲得滿足。而被欺凌的人往往不敢發聲,結果一不就是死忍,不就是承受不了人言可畏。 
   
   科技同樣也使人一不經意地把重心放在當中,為了逃避現實裡的問題。第三個故事談的就是如果可以選擇,為什麼我們不聊天。終於,有一方要猜疑是否有外遇。終於,大家都是詐騙集團的目標,鬧出誤會。 
   
   小事,可以化成大事。一個決定,可以改寫事情的發展。這部電影不是什麼巨作,只是一部小電影,沒有什麼的大明星,有的是一個個似曾相識的故事。在城市裡、在友儕間,欺凌、詐騙無處不在,只是換了另一個方式運作。加上MAX RICHTER炮製的音樂,整部電影散發著一種又令人緊張和懸疑的感覺。電影源於日常,電影是生活的反映,這無疑是一部充滿著時代感的電影。寫實得令人可怕,寫實得讓人反省。 
   
   講對與錯是很武斷的,一味的責怪網絡也是無意思的。唯有是立身處世,做好自己,對每件事盡量有批判性。今日的確有很多新聞從網絡上發掘,如何做到令當事人不受傷害,彼此間保持一個距離都是極為重要。事情發展得怎樣,我們可以控制的,但最重要的是有形無形的關心身邊人,不要跟所愛的人「斷了線」。 
   
  文/Dorothy

 




Song by Max Richter

2013年8月9日 星期五

陳靜宣佈退出幕前工作 人言可畏不要怕


在本年度香港電影金像獎奪得最佳女配角的陳靜(DADA)在微博傳出要退出幕前的消息,消息很快得到廣傳。網民的反應對於此事是好壞參半,有人批評陳靜的演技差,也有人給予支持與鼓勵。現年二十四歲的陳靜最初為人所熟識的是她的身材,其後拍攝過寫真集。如今則投身影圈之中,參演過的作品有《人間喜劇》、《喜愛夜蒲》、《低俗喜劇》,更憑《低》片中的爆炸糖角色脫穎而出。一些電影圈中人得知消息後,都有些反應,其中杜汶澤在社交網絡表示「世界上沒有一份沒有壓力的工作」,並表示他年尾開的一部戲,女主角依然是她。
                             

據媒體稱,陳靜是因為受到情緒病的困擾而接受醫生的意見。不論原因怎樣也好,批評別人總是很容易的,社交網絡上甚至有人身攻擊的字眼。每一個藝人都會受到批評,好的壞的,三唔識七的都可以隨便叫你去「食屎」、去「死」。希望陳靜不要顧慮太多無謂人所講的說話。很多人,包括筆者都好想看見你進步。其實模特兒出身又有什麼問題,舒淇本就是脫星出身,如今獨當一面。

而看看陳靜的大師姐周秀娜,在電影圈已經可以擔正做女主角,雖然都不是什麼賣座電影,但也殺出了一條路。例如拍了《爛滾夫鬥爛滾妻》、與林家棟合作的《紙月亮》、《熱浪求愛戰》等等。

在此希望陳靜繼續加油,天無絕人之路。

黃真真作品《被偷走的那五年》9月上映

曾執導《六樓後座》系列、《分手說愛你》的香港女導演黃真真,近年把拍片放在內地,上一套她所執導的片《傾城之淚》(2011)被內地影迷評為「爛片」,情況都挺慘不忍睹。早在上海國際電影節時,她的新作《被偷走的那五年》以後加影片的姿態入圍競賽影片。獎就沒有拿到,但驟看影展裡影迷的回應都是中規中舉的。


且看這次的陣容都是帥哥美女,有人氣的內地女星白百何與帥哥張孝全,而戲中的配角也有范瑋琪、伍思凱與謝君豪。內容有如內地版的《The Vow》(美國電影),講述一對曾經的戀人經歷過車禍,發現眼前的事和之前的不乎。要重新找回自己的幸福。《The Vow》是講述男追回女的故事,而黃真真版本倒是相反。兩套戲的概念差不多,大致上不難明白,就是一個尋愛的故事。《The Vow》中的情侶最後能有情人終成眷屬,這一對就不得而知。

內地定檔8月29日上映,香港則定檔於9月12日。這並不是一部港產片,而是一部香港人拍的內地電影。不要誤會。



此外,這部電影也有一個電影小站,可以跟影迷互動。
詳情請按被偷走的那五年小站參看。

2013年8月8日 星期四

人有相似 機有相同? 中國動畫與迪士尼「撞機」




迪士尼先後推出兩集的《反斗車王》,今個暑假將會推出《飛機總動員》(PLANES),香港的上映期為8月22日。在台灣與香港的討論區中引起了討論,網民猜測下一套會不會是「火車版」、「火箭版」,「輪船版」,猜想迪士尼是否要玩盡海陸空。而有博客寫到是次香港版採用到「XX總動員」是參照了內地的譯名,質疑香港是否「大陸化」。當然,有意見是可以提出的,觀乎有些在內地上映的迪士尼動畫都離不開「總動員」三字,比如《Wall.E》,內地譯作《機械人總動員》,《反斗奇兵》叫做《玩具總動員》。

是否「大陸化」就不評論了,觀眾有自己的感受。改片名從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片名只是一部份,重點是電影內容有沒有意義,而且這部同樣是迪士尼的片就沒有《怪獸大學》那種鋪天蓋地的宣傳,是部小型發行的片。無謂執著片名,不喜歡的就直接叫其英文名好了。
                                
就在這部《PLANES》上映之前,發現到原來內地有部類似的動畫作品,名為《雲奇飛行日記》,而該動畫片集共有七十八集,每集共十分鐘,由一間哈爾濱的公司出品。在去年的康城電視節奪得學前組別的最佳動畫片。單看題材很難說有沒有抄襲的成份,但從角色的外型上看,沒有八成也有九成似。《雲奇飛行日記》是講述一架兒童飛機衝上雲霄,而《PLANES》則是講一架有畏高症的飛機仔DUSTY。

有圖有真相,是否相似就由讀者鑒別,這個實在不好說。或者是人有相似,飛機也有相同吧。

                       
雲奇


                            

2013年8月7日 星期三

開發新題材 成就新的港產類型片


上兩篇網誌講到邵氏與蕭定一公司將爭奪《衝上雲霄》電影版的拍攝權,這篇比較想講一下一些新的現象。《衝上雲霄》如無意外就是港產的第一部航空題材的電影,在國外這樣的題材雖然是少見,但都是有的。比如說今年年頭上映的美國片《機密真相》、日本的《開心直航》、以至是西班牙鬼才導演艾慕杜華的《High爆雲霄》。航空片難不難拍,就看看如何表述吧。《High爆雲霄》相對是低成本的,有的是廠景與一些CG的技術,未必要航空公司的幫助。對於香港電影,今年有個新的現象,可以注意一下。

一直以來,香港的武打片與警匪片成就了香港電影的發展,更成為了外國人看香港電影的指標。《無間道》被馬田史高西斯買下版權拍成《無間道風雲》,最近外國要拍出《大醉俠》的英文版。杜琪峰新作《毒戰》在北美好評如潮,但最終是國外發光發熱的都是這類電影。《盲探》在康城更被外媒批評,其實《盲探》是一套偵查包裝的愛情片,不叫好。但在香港與內地的口碑還可以,內地票房更超過兩億。

今年,應該說是香港電影的轉捩點,或者從今年上映的三部電影中看看吧。首先是《聖誕玫瑰》,法律題材在香港電影中是很少有的題材,要追塑到最早的就是劉德華與葉德嫻主演的《法外情》(1985),而楊采妮第一次執導就帶出性侵犯題材,相當的大膽。姑勿論是好是壞,香港電影被框框住得太久,只懂拍攝原有路線的電影。懂得開發新的戲路才能夠讓港產片發光發熱,搜尋新的方向。

繼邱禮濤的《給他們一個機會》和獨立紀錄片張偉雄的紀錄片作品後,新銳導演黃修平拍出《狂舞派》,籌備多年,終於有一個機會參與融資。終於有機會在銀幕中展示自己的作品。跳舞題材的電影在香港並不普及,這部電影展示青春、熱血,同樣也是十分大膽的嘗試,而且在國外與香港的影片與放映上取得好評,是個好現象。且看外國有很多舞蹈的題材,如果看得太厭倦,不妨看這一部本土的作品。
                                        


除了法庭與舞蹈題材外,今年更有一部以消防為題材的,名為《逃出生天3D》。電影暫定檔於十一假期。要講到消防題材,就講一下韓國的作品《火海108》,這類電影以災難為主,展示男子漢英勇的一面。電影都離不開那種的「主旋律」,但仍然感動人,特別是在危難的關頭。就如日本的《海猿》一樣,多部電影都離不開主角的英勇表現。而這種男兒風也吹到香港。《逃出生天3D》是彭氏兄弟的作品,主角有劉青雲、古天樂。看得多他們做警察、做古惑仔的話,不如看一看這部男子味重的作品。

對於這三部電影,相信可為港產片帶來一點起息,警察題材實在太多,黑幫也是,愛情更加如是。開發新題材,也是嘗試,除了原有的優勢外,更可以互相的學習,為香港電影展示百花齊放的一面。

2013年8月6日 星期二

聚焦八月,港產片萬歲

今個八月,港產片幾乎是一星期就上一部。而且也有不少的本土作品,香港人當然要撐港產片。彷似很久沒有見過這個盛況。在這些的作品中有熱血、青春、愛情、也有「重口味」、情慾的,同時也有少見的靈異題材,可謂是百花齊放。本博作者的友鄰從三月的電影節後不斷的推介《狂舞派》,當然要看下香港少有的跳舞題材電影,沒有大明星,沒有什麼的聲勢浩大,為了夢想,你可以去到幾盡?同樣,為了香港電影,我們可以去到幾盡?

1.《奇幻夜》
李碧華鬼魅系列分成了兩套片,前一段《迷離夜》有陳果、李志毅與任達華的作品,其中陳果的「打小人片段」在網上瘋傳。而來到這一段就有泰迪羅賓、劉國昌與陳嘉上的作品。而在這三段短片中演員陣容有陳法拉、夏蕙姨、林家棟等等。很久沒有見過香港的靈異題材作品,喜愛《陰陽路》系列的影迷,不要錯過。

八月八日上映

                                       
                                    



2.《狂舞派》
                                        
對這部電影的興趣較大,跳舞題材的電影在香港真的很少見,十多年前有一部講街舞的電影《給他們一個機會》,紀錄片有張偉雄的作品。但近年真的少見。國外的確有很多跳舞題材的電影,《舞出真我》也有幾集。這部片沒有大明星,有的是新人。沒有名導,有的只是一個不出名的導演。這部電影真的要多謝「高登先」的老闆娘曾麗芬,當日導演與監製在金馬影展的融資計劃上出現,遇上了曾小姐。於是才有資金開拍。

作為影迷,都要多謝「高先」的,首先是他們支持香港的獨立電影,比如說是曾翠珊的《大藍湖》,在不確定的市場下勇於投資,讓大眾更加認識與接觸他們。至於,《狂舞派》是一個很大膽的嘗試,有些影友看過了優先場,為影片建立了不錯的口碑。更有影評人講到是港產片的「覺醒」,令他們一看再看。而最近影片的導演與主角都表態支持「林老師」,無論是政治還是藝術都有態度與正氣。未睇先讚。

為了夢想,你可以去到幾盡?

八月八日上映
                                 

3.《激戰》

                                      
在上海國際電影節上《激戰》的男女主角榮獲最佳男女主角的獎項,張家輝一身的肌肉,女的叫「嘩」,男的叫「正」。一洗他的「孱仔」,瘦削的形象,只要有恆心,腩肉都變一排巧克力。成為一時熱話。同時本片也是香港夏日國際電影節的開幕之作,電影內容有關拳擊。電影定檔於八月十五日正式上映。內地方面則會早兩日。是今個月唯一一部在中港兩地都同時期上映的合拍片。除了張家輝外,還有靚仔小生彭于晏的演出。

                                 

4.《第一次 不是你》

葉念琛的年度之作,由新演員馬志威與蔣家旻擔任主角。有網民戲稱「第一次X的不是你」。影片將會在新寶院線上映,相信觀眾群會是少男少女。

影片於八月二十二日上映。
                                  

5.《重口味》

                                             
《重口味》是一部很「新」的作品,同樣是三段短片所組成,三位導演分別是莊少榮、羅耀輝與黃智亨。電影早前到過紐約的亞洲電影節,也早前舉辦過優先場。電影採用到一眾的青春演員,如小肥、梁烈唯、關楚耀。重唔重口味得過雲翔的《愛很爛》拎住個人頭週圍走?同樣這也是一部本土的作品,睇下、笑下都無妨。

電影於八月二十九日上映。
                                      

2013年8月5日 星期一

《衝上雲霄》電影版 邵氏與蕭氏之爭


電視劇《衝上雲霄2》再次捲起了一股航空熱,除了相關飛行專題的書籍在書展大賣外,電影圈就對此話題蠢蠢欲動。其中TVB與蕭定一的公司中國3D數碼娛樂就劇本鬧出個「雙胞」。其中據媒體報導無線屬意七千至八千萬拍攝,比起蕭定一公司的價格五千萬為高。而蕭定一方面屬意古天樂與內地型男黃曉明的加入,而最近大熱的COOL魔張智霖將會與他們一起施「美男功」。至於吳鎮宇方面則透露他本人會傾向TVB的方面。蕭定一指若無線不出售版權將會自行開拍新的故事。若兩邊都開拍,難免會苦了劇中的演員,金句王黎明話「手心又係肉,手背又係肉」。

                          
在日本很興拍所謂的SP,電視劇衍生的番外篇,而英國劇集也有的,例如唐頓莊園與神秘博士在相關的節日,比如是聖誕節、復活節都有特別版。而香港的電視劇衍生出的電影,比較近期的要講到邵氏的LAUGHING GOR作品。邵氏電影從五十年代尾開始營運到八七年,直到零九年再度出山。今日的「新邵氏電影」的印象一定是賀歲片,從《七十二家租客》到《我愛香港》系列,暫時新邵氏電影共有五部。要講的是邱禮濤拍攝的《LAUGHING GOR》系列,共兩部,分別是《變節》與《潛罪犯》。梁笑棠,這個角色最初是在電視劇《學警狙擊》,但受到了網民的熱愛,把謝天華的型格與LAUGHING GOR的豪氣、瀟灑帶了出來。故此才有後來的《潛行狙擊》與電影作品。

而《衝上雲霄》也累積到很多市民的支持,順勢拍電影能捕捉話題性。至於,是邵氏還是蕭定一出資至今要經過爭取。單看邵氏之前的電影質素,都離不開電視劇的格局,無論是出現的演員還是劇本上,同時TVB也要找外面的導演拍攝,尚且未知相關的陣容。至於,蕭定一公司之前無論是《一路向西》抑或是《3D肉蒲團》都有較佳的票房和話題性。要一個原汁原味的版本還是一個新版,是很頭痛的事情。比較好的選擇是不要讓劇中演員為難,雙方共同的合作。若果真的拍出了雙胞,觀眾會感到厭倦,對市場也不是件好事。

題外話,無線有很多劇集都可以開拍成電視電影,比如說《創世紀》、《陀槍師姐》,TVB可以考慮考慮,同時也可以發掘一下新生代的演員,以免青黃不接。

2013年8月4日 星期日

一半男人,一半女人的林子穎


  同志平權成為了時事熱話,早在一九九六年當時就有議員提出性傾向歧見條例的立法。直到二零零五年左右,政府再度的諮詢,一眾的教會反對。當時在教會學校就讀的筆者,也曾經聽過校長公然地說「同性戀是上帝不接納的」,學校也加入了成為反性傾向歧視條例的一員。時間又過了幾年,議案再由現任的議員提出,又被害狠狠的反對了。而且票數更比十多年前的為多,議員否決議案大多是跟隨政黨的立場,即使與政黨的立場有抵觸的也只可以投「棄權票」。說著要爭取自由、人權、民主的議員示範什麼叫做「口裡說不,身體卻很誠實」。時值二零一三年,政府不為所動,唯靠民間奮進。

 
電視再次播出陳可辛在十多年前執導的《金枝玉葉2》,讀過有關陳可辛的訪問都說這部電影當時的票房不太好,有時候續集是會失敗的,沒有永遠的奇蹟。但喜歡《金枝》系列的人都會喜歡那個佻皮可愛、溫柔細緻的林子穎,還有英俊沉鬱、專一怕事的小生顧家明。還有兩位影后級的人馬玫瑰與方姐的襯托,真是好一個光輝歲月。
                                           


誰是誰?我是誰?你是誰?他是誰?
 
游靜曾經在她的著作套用到酷兒理論去講到變裝,且看一下兩套《金枝玉葉》的英文名字就可發現相當的用心,《金枝玉葉》(1994),所用的名字是《He’s a Woman, She’s a Man》,而事隔兩年後的《金枝玉葉2(1996)則採用《Who ‘s the Woman, Who’s the Man》。兩者在片名上是一種對話,前者是對性別的錯置,後者是提出疑問。戲裡的家明在第一輯中的確對女扮男的子穎產生好奇,質疑自己的性取向,但他依然敢愛就敢,放下了包袱。到了第二部,即使外界的人說他是「食軟飯」他都可以接受,唯獨是他接受不了「同性戀」三個字。在一次意外,他與方姐做錯了事,方姐(梅豔芳飾)的角色與子穎的角色對調,有種對性別模糊的感覺。

 
家明當然知道自己不是「同性戀」,他是有所介懷這個標籤。到最後他真的豁出去,要公開子穎的身份換取所愛的人。這部電影以輕鬆的手法帶出性別的不同,子穎的角色看起來是今天女同志所說的「TOMBOY」。然而這部電影出現在九十年代,到現在看仍然是看得很樂,沒有普遍同志電影的沉重,單純的帶出愛一個人是不應該分性別。但到十多年後的今日,社會上的人依然對同性戀存有禁忌與戒心。到底是不是我們的社會沒有進步?

陰柔的性格
  在兩部作品中,子穎都相當的討好身邊人。無論是玫瑰,抑或是方姐都對她有種朦朧的感覺。她不是男性,故要裝出男性的模樣。但她的生理上又不是男性,說話陰聲細氣,特別是內心的細密,有種讓人信靠的感覺。很多時候,有些男生受到友輩的排斥就是這個原因,所以有些男生比較向女生靠攏。在性格方面,其實女生也可以有粗獷的一面。當子穎和家明在一起時,被誤會為「同性戀」,但當她與玫瑰與方姐在一起時也是「同性戀」。這就是電影的有趣之處,性別是什麼的一回事、性向又是什麼的一回事?子穎既為女性,也可以對女性動情,愛的框框?No way

                                       
小人物的情
  《金枝玉葉》誕生的年代正好是音樂工業成熟的日子,兩部作品都可以娛樂圈為背景。無論是曾志偉飾演的基佬還是為追求李綺紅而扮女人的陳小春,都引證了愛是無關性別的。陳小春為了追求李綺紅而化妝,男扮女,雖然不怎麼樣漂亮,但仍甘願地放棄身上代表男性性徵的腳毛。在那個年代的音樂工業裡,的確出現了好幾位同性戀的歌手。而陳小春飾演的魚佬更教子穎如何做一個男人,他們從小青梅竹馬,在九龍城的天空下惺惺相惜,是對好兄弟。而在電影中也有不少的小人物,例如兜售明星卡的馮寶寶,在UFO電影人製作公司的其他電影裡,不難發現這些小人物的蹤影。

永恆的巨星
  轉眼間,梅姐與哥哥離開了已經整整一個十年。我記得那個哥哥離開的黃昏,我更記得梅姐離開的晚上。這兩位巨星在港人心目中的地位難以取代,不論是歌、影、視都有出色的成就,令人眼前一亮。到現在這樣有影響力的藝人少之有少,在最輝煌的時候有他們默默的支撐香港市民。引領著潮流,梅姐教會了我們要有風骨,是她徒弟眼中的「神奇女俠」。而哥哥則教會了我們不必理會別人的目光,喜歡牽著誰就牽著誰。如今,一個十年過去,回顧,別有一番的滋味。勇敢做每一個角色是成為好演員的不二法則,然而今日的娛樂圈卻有些藝人一聽到要飾演同性戀就聞驚色變。

 
陳可辛的電影某程度上是引領著當時社會的潮流與風尚,把嚴肅的話題從輕發落,展示著一個「大愛」的故事。一半男人,一半女人的林子穎,我可以擁有一個嗎?

過去30日人氣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