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29日 星期四

《花樣排球》與韓國女排霸氣女神與世界女王金延璟

韓劇的拍攝進度簡直是一日千里,大熱韓劇《來至星星的你》邊拍邊播,《太陽的後裔》風靡全亞洲,不過無論韓劇如何被批評煽情、老土、哭哭啼啼,OPPA(哥哥)的魅力依然吸引一眾粉絲。韓劇在中港台大熱的原因除了是「男神」、「女神」外還有它開拓不同的劇種,殭屍片、改編美國劇集《The good wife》而成的作品,當地的編劇家協會有獎勵機制、懷舊的時代劇《請回答》系列,還有舊時初登陸香港的情景喜劇(如《順風婦產科》、苦情劇(藍色生死戀)、離不開就當然是愛情劇,對香港觀眾來說稱得上叫經典的一定是破收視記錄的《大長今》。時隔十二年,李英愛出山拍古裝劇集《師任堂》將會是話題之作。說了這麼多的韓劇,作用是帶出韓流吹襲中港台,就連上了年紀的奶奶也幻想有個柳時鎮(太陽的後裔男主角)。中國國家廣電總局就在《太陽的後裔》大熱的時候提出了警惕,不容許電視台過份鼓吹此劇,免人民沉迷。雖然提供劇集的網絡供應商曾刪剪了劇集的內容但仍然無阻國人的觀賞意欲。現在韓劇的投資就彷如一塊肥豬肉,就連國人也加入其中。時興「網絡劇」,拍攝時間短、觀看的時間只需要一刻鐘相對容易消化,不需要像過往電視台製作的模式,成本較低。《花樣排球》就是一部由中韓合作,中國提供播放平台與資金、韓國製作的網絡劇,第一季由黃勝妍與宋再臨主演。因反應良好最近加開第二季,不過在主角與內容方面就大翻新,但以排球作為題材的電視劇也相對較為輕鬆與稀有。

                         

  《花樣排球》的拍攝有韓國排球聯賽的協助,即是KOVO。而大約十月尾左右至翌年三月是韓國的排球聯賽賽季,而國家隊最主要由參與聯賽的六個隊伍裡選拔。當中包括IBK銀行、現代、興國生命這幾個大機構。而在聯賽之初,韓國的KOVO機構也舉辦為聯賽熱身的KOVO杯。在非奧運年,日韓會派出當年的冠軍隊伍相互比拼。目前亞洲的排球聯賽中,韓國的直播與製作是有水準的,每星期兩天比賽主打循環制。而韓國的排球制度是容許有一名外援,每年都會在海外辦選秀會,不過在韓國打球的年薪說實話並不多,所以國際明星相當欠奉。據知一年未計嬴球的獎金只有一百萬港元。目前韓國男女子的排球世界排名並不高,最新的世界排名女子為十一,男子為十七。而在來年的世界女排大獎賽由於韓國連續兩屆沒參與要在二檔重新起步,而男排相對在國際賽比較陌生,除了世界男排聯賽就鮮有見到韓國男排的身影。最主要是計亞洲排名的話,中國、日本、澳洲都比較高,所以韓國男排在亞洲在下游位置,基本上除了男排聯賽與亞洲區的比賽外就難打進國際。東亞男排在國際上的表現是比較遜色,特別是除了零八年中日都打到奧運外,其他時候都是缺席。12年的「亞洲」代表是澳洲(*為亞洲排協的成員國)16年的代表則是伊朗。所以東亞男排猶如「串燒三兄弟」,在球風上日本剋韓國,中國剋日本、然而中國卻輸給韓國。

  在亞洲區的排球電視劇題材的確是以女性為主題為多,八十年代中國的《排球女將》,上户彩主演的日劇轉眼間已經是十多年前的事情,而這幾年日本動畫《排球少年》也相當的出色,也是值得一看的作品。而韓國的《花樣排球》志不在排球,而是三角戀、各種的誤會與錯綜複雜的感情。而不是像《排球少年》那種教人生道理的片集。相對來說韓劇的套路也比較老土,因為一個誤會姜世拉(黃勝妍飾)誤打誤撞到高中當教隊教練,因誤會而認識男朋友黃在雄,才發現對方是她的學生。排球部面臨解散危機,球隊必需嬴取全國比賽冠軍方可留人,偏偏球隊是倒數第一。姜世拉也不是一位普通的教練,她是當地的排球女神,奈何因傷而暫時退出比賽,她的一舉一動都是群眾的焦點。而她身邊有保護她的經理人,她對黃在雄的感情由最開始的冤家漸漸發展為情侶,不過這條道當然發展得不太順暢,途中球隊的另一位球員白宇振也愛上了老師。而她所在球隊的經理人也默默守護世拉,實際發展出一段四角戀。

  韓劇自不免製造誤會、劇集的驚喜就欠奉,不過黃勝妍的確可愛,劇集的賣點不是韓國那種梳著同一個「劉海」髮型的男生,而是看黃勝妍如何的當傻大姐的角色。結果離不開化腐朽為神奇,受傷的姜世拉得到情人也痊癒起來,團隊學懂團結,排球部得以留下,化解危機。看這部劇集算是輕輕鬆鬆,每集不到二十分鐘,內容還算是鮮明,不過不失。不過要真正理解排球之道,韓劇的確沒日本人的潛心,《花樣排球》真正表達的是愛情,而不是排球精神。而續集只不過是由高中的背景轉移至大學而已,換湯不換藥。但這種青蔥校園的作品就不計較太多了,反正看一看也不費時間,如果排球可以把男女結合在一起,既打球強身健體又可以談情說愛,都可以話一舉兩得。反正青春就是要揮霍,而青春主題的劇集與電影無論如何也有捧場客,特別是運動題材是賣熱血的。

金哥與木村沙織
  要講到韓國的排球女神,不是,應該是女王就非金延璟(正名為金軟景)莫屬,事因她目前是世界女排界別裡發天價薪金的球星,目前效力土耳其的豪門費倫巴治。而去土耳其之前曾效力過日本的豪門JT Marvelous 與韓國的母會興國生命Pink Spiders,不過與母會就有過磨擦。韓國排壇的聯賽說實話不及日本聯賽精彩,雖然有好的製作,但球員水平也比較參差。基本上亞洲最好看的排球聯賽就是土耳其,世界各地的球星都選擇去土耳其發展職業,特別是可以打歐冠的比賽與歐洲強手交流。而亞洲,特別是東亞地區就難以有這樣的機會。日本媒體稱金延璟是「以一敵國」也不是誇張,她一個就是韓國隊在世界比賽成敗的關鍵。香港人有句話叫「不怕神一般的對手,只怕豬一般的隊友」。排球是團體運動所以不應該說隊友是負累,只可以說韓國隊目前的戰術是圍繞她一個而轉,而其他人的表演沒她優秀。所以她留在韓國國內早已沒有意思,世界才是她的舞台。她曾經是2012年倫奧的MVP,多場比賽狂轟擦新奧運單場積分的個人紀錄。韓國隊裡是萬中無一的人物,12年倫奧正值她當打之年帶領韓國擊敗意大利進軍四強,平了七六年蒙特利爾奧運會得殿軍的紀錄。而16年韓國女排未能再創佳績,只與日本、俄羅斯與巴西並列第五。

                              

  說金延璟是女王絕不過份,一方面她有個花名叫「金哥」,她為人豪氣、性格豪爽又有大義,相識滿天下。在世界杯時韓國的金熙珍不慎在比賽中途踩到中國的朱婷,金哥就二話不說帶上自己的醫療設備去探望朱婷。在賽場上擔當鼓勵隊友的角色,場下與國際友人打成一片。除了體育細胞外,體育精神也很重要吧。目前奧運完結後,她又再回到土耳其的賽場上,她雄心壯志希望再挑戰20年的東京奧運。不過隨著年紀漸大,身體也不如倫敦週期了,目前韓國的青年梯隊並不成熟,相信金哥在國家隊依然擔當重要角色。《花樣排球》會否成為韓國人對排球理想的追求,就拭目以待吧。

2016年9月18日 星期日

中國夢?空有夢想.實情腐爛 --「合伙人」電影對國情的體現

在今年中國的五一長假檔期上了一部叫《夢想合伙人》(MBA Partner)的電影,看完之後不禁要問一下郭富城知不知自己參演了什麼爛片,不過今年在香港金像獎憑《踏血尋梅》獲得最佳男主角的城城早就有爛片的前科,周顯揚的《殺人犯》就是他演藝生涯的污點。不過連劉德華也參演《天機》時,也許他們可以爭奪一下酸草莓獎項的得主了。這部《夢想合伙人》是由大熱韓劇《來至星星的你》的導演張太維作品,簡直就是「星巴你」。當這十年八年看到韓國電影的質素日盛,最近《屍殺列車》廣受好評,韓國政府大力投入影視工業,又鼓勵國內的編劇而辦起文化運動,想不到的是韓國導演來中國就不能突顯其優勢,反而是拍出「拜金主義」、「土豪」而塑造中國夢的形象,到底中國夢是什麼鬼東西?說穿了就是讓中國人心裡自我滿足的意識,只是想像出來的另類「超英趕美」的心態而已,而實際上華麗的外表包著空心的東西。

  這幾年中國出現了不少內含中國夢的電影,與《夢想合伙人》對照的《中國合伙人》(陳可辛導演)(2013)、《同桌的你》、《致青春》、後兩者的故事集中在校園青春,曾經的戀人為了「夢想」渡美,如今成長了要成家立室時回來懷緬過去,「美國夢」是這些電影的手段。年青人為了美國夢,為了那種高人一等與前途去了美國,犧牲一段感情。最記得在《致青春》裡的對白「誰不是摸著石頭過河?」,在中國人眼中美國夢始終是高尚的,只為了一張綠卡。《夢想合伙人》與《中國合伙人》相同之處在於兩者的故事是由美國夢的破碎而開始,《夢》片裡盧珍溪(姚晨飾)為了與男友在美國生活而賣假手矮被抓上警局,繼至驅逐出境,人財兩失之外更失了感情。《中國合伙人》裡的成冬青(黃曉明飾)考不上美國的大學,愛人又渡美了。無論在那個時代背景下的中國,出國是青年人與父母輩的夢想。這些年來香港考SAT的內地考生是以千計,美國夢一直存在在中國人的心裡。美國夢的潛台詞也許是成功的標籤。但去美國的也不是人人也得以成功,在面對生活困境、對未來的憧憬破滅時,最終也是要回到中國。
                      
 不知是巧合還是故意,《中國合伙人》(American Dreams in China)是男版的兄弟創業的故事,當中其中一個角色叫孟曉駿(鄧超飾)。在電影裡他是唯一一個去到美國的人,但卻在美國碰壁而不得不回中國找尋機遇。而在《夢想合伙人》的背景是在一座商學院裡發生的,而講師的名字也是叫孟曉駿(郭富城飾)。在《夢》片的孟曉駿講到了「美國夢已經成為過去,這是中國夢的時代」,但無論如何去自我滿足,中國的人還是仰望「美國夢」,在電影裡主角們的夢想要登上納斯達克的舞台上。現在是世界市場向中國靠攏的年代,但中國人要如何的自處?被美國夢而擊碎,無奈才成就中國夢,但最終「愛國」的心也沒有變。《夢想合伙人》始終是爛片,亦體現了中國式做生意的傳統。當中三名女合伙人在生意出現問題時用錢收賣他人,女的敗金要名牌手袋,如此的虛偽。但更虛偽的一點是將姚晨飾的盧珍溪寫成是花癡,靠著用美色吸引高富帥教授而獲得成功的女性。意味女性的成功是要靠男人。《夢想合伙人》看外表是《中國合伙人》的翻版,但在故事的描寫是薄弱的,首先是三個女人並非是做實事的人,空有外殼,三個女人一個墟自不然要互相尖酸刻薄,不打不相識。她們的結合最主要是來至教授的組合,講到「創業型」電影看不出成功、勵志的成份,只有男人暗中的幫忙、男人嘲笑女人的情節、更吐血的是在公司面臨危機時來了一場意想不到的地震挽救公司的劣勢。一場地震、一個動人的故事就可以迅速令公司洗白,簡直是侮辱智慧。

  《夢想合伙人》是徹底的失敗,畢竟這類電影需要的是看到合伙人們的軼事、他們如何團結?如何把公司推上高峰。而不是一直在吵鬧、賣弄兒女私情、曖曖昧昧。觀眾需要看到故事、看到真實的東西,而不是虛幻構想一個成功的故事,這種成功是不設實際的。講到拜金,中國電影最經典而被炮轟得最嚴重的是郭敬明的《小時代》系列。早幾年婚戀節目《非誠勿擾》有過一句金句「寧靜在寶馬裡面哭,也不願在單車上面笑」。《夢》片裡的顧巧音講了一句不想坐低於一百萬以下的車,這種態度真是找死。目前中國電影的拜金、土豪風氣也傳進香港,那些《賭城風雲》連包裝也要用金色,實在是對美學的踐踏。《中國合伙人》無疑是比《夢想合伙人》成功,最主要有故事藍本。故事有樣版的人物就是新東方的創辦人,有時代背景、有熱切的追求與理念。《夢想合伙人》的故事只見堆砌,不見其時代精神與振奮人心的東西,絕對是敗筆。
                   

  雖然《中國合伙人》被香港影評人批評掏空了時代、掏空了一部份火紅火熱的歷史,但陳可辛與他的團隊就是懂得包裝、懂得懷舊、懂得帶出這些電影的核心內容。就是要做到令觀眾共鳴,耳熟能詳的流行曲、衣著、見微知著去入手去創造。例如是《海闊天空》、崔健的歌、抒情的英文歌都是重要的文化元素,再者是成東青、孟曉駿、王陽各有特點,一個窮困青年、一個家族有威望的二代、一個浪漫主義的青年,三人都各人特點與性格。觀眾很容易代入這幾位主角的心路歷程,會了解當時的中國青年為何奮進,就是東方跟西方的差異實在太大,西方世界被幻想為樂土。不過《中國合伙人》也不是一面倒的成功,當中不乏中國人鑽空子而成功的例子,其實不獨中國,在香港都有一種錯誤的價值觀。比如會認同炒賣獲利為成功,例子有Iphone、有演唱會門票。《中國合伙人》的鑽空子就是在快餐店無本生利教外語,而在香港的快餐店也不乏這種「職業」。


  《夢想合伙人》與《中國合伙人》最終回到美國,在這些影人、中國人的想法就是「報復」與「維護尊嚴」,在那些跌低就要十倍奉還。《夢想合伙人》的美美網最終在美國上市,但女主角過往的黑歷史始終伴隨她一生,在商業市場上女主們創辦的美美網賣假包但得到了體諒,這是不智的。而《中國合伙人》中的「新夢想」背後又代表什麼?真正的夢想又成功達到?去到美國上市就是夢想嗎?夢想的原意其實又被扭曲。電影只是賣弄一種商業市場學的東西,塑造金錢就是夢想的假象,特別是鄧超在美國的大學工作得不到成就,長大後的朋友知情就賣起了以他命名的實驗室。這真是「土鱉」(意思是土豪,揮金如糞土的意味)。無疑電影除了部份東西被批評外,大致上俘虜到觀眾的心,有五億票房。另一點是《中國合伙人》的成功也許是導演自己的經歷,難免在美國夢與中國夢之間有所理解。實情這兩部電影也有對國情、對國人態度的體現。在賣弄「夢想」之前,國內的影人應該想一下什麼是夢想,雖然它很殘酷,但夢想本來就應該是熱血、是不計成本與後果的,卻看到影人的計算。這樣的中國夢電影其實是荼毒人民的毒藥,應敬而遠之。

2016年9月12日 星期一

香港九十年代同志電影初探(七)—就這樣被「你」征服?

  1994年趙祟基執導的《三個相愛的少年》中劉青雲最終被吳倩蓮飾演的女人成功拗直。而在同一年劉青雲是張志成執導的《神探磨轆》中拗直了兩個女人,沒看錯,一個不夠要兩個拍住上。今時今日,香港對同志的誤解仍然有很多,例如男人仇視TB,理由很簡單就是覺得她們不男不女,還有是與男人爭女。又或者有些男人會認為征服TB是會帶來成功感,畢竟TB始終是女生,也有性需求,又或者有些女生根本不是TB,只是比較中性而吸引男生的注意。TB在男人眼中是異類,有愛有恨,但恨應該是比較多的。特別女同志伴侶在男性眼中難免會有對性的迷思,最常就是幻想兩個女人如何發生性行為吧。

  《神探磨轆》與九十年代的片子沒有大分別,對同志的誤解還是挺多的,拿性取向作為戲謔與剝削,換轉今天的香港這類電影會被定型為「抽水之嫌」。其實香港社會多年都沒有真正的進步,性傾向歧視條例遲遲未立法,一眾立法會議員與候選人人以反同志為政綱。所謂的家長更深怕子女變「基」,香港的電視界無比的恐同,剎有介事去妖魔化同志。即使選議員的說支持同志平權,但又不敢義無反顧的支持,難掩虛偽,此乃同志社群的悲劇。香港同志運動雖則有進步,但只停留在遊行、辦活動唱唱歌的層面,真正的實事並沒有做到。
                      

  《香港九十年代同志電影初探》的第一篇文章「從非刑事化開始」就提到香港同志平權的起源,而這個背景與《神探磨轆》的情節不謀而合。1978年督察麥樂倫與同性青年交好不果而遭到警察部的打壓,其後在住所身中五槍倒斃,死因不明。法庭裁定他是自殺,但事件耐人尋味。在他死前他曾經跟當時的官員杜葉錫恩提到在政治部任職時曾經調查有關警察內部的同性戀狀況,麥樂倫本身就是同性戀者而他的死有個說法就是被誣陷的。麥樂倫的死揭示了警察內部的黑暗,特別是內部有個調查同性戀的小組。在《神探磨轆》中伍詠薇演的女督察黃雪生(Susan)與鍾麗緹演的Ron是一對同志戀人,她們的戀情無意中被人發現,暗示要將她們的事情告上警察部高層。雖然這只是電影裡的冰山一角,但卻有背景延伸的,1991年同性戀在香港終於非刑事化,但在一些政府部門與大公司當然同志是難以出櫃。目前在香港只有美資的投行較接受同志員工,故此美國的投資銀行十分投入香港的平權運動,但要擴展至本地公司就更困難。要想像香港有同志警花或是警草出櫃在現在是沒可能的事情。

  電影之所以叫做《神探磨轆》最主要是劉青雲的角色陸志摩是一個識時務的警察,他對人有同情心,但同情心成為了他不專業的觀感。新官上任三把火,雪生初時看他諸事不順,但後來漸漸明白他。志摩無意中發展上司的不倫關係,但他口裡稱不上反對,但內心就當然不希望有這回事。正所謂朋友妻?不可窺?咪走雞?他介入了雪生與Ron之間的關係,在過程中與Ron這種番鬼妹一拍即合,Ron就因為寂寞,因為她沒有原則而中途轉直,而將與雪生的關係拋諸腦後。在分手的邊緣,Ron跟雪生說同性戀是沒有將來。很順利成章就分手了,而在雪生這邊她與志摩產生了情愫,最初只是把對方當成兄弟,然後是兄妹、再之後嘿嘿嘿嘿。一次過擁有兩個女人,得左。

  《神探磨轆》的結局與內裡對同志的想法是糖衣毒藥,在結局裡志摩與兩女左右逢源並且成功令到兩女有孕,這是男人夢寐以求的烏托邦?這個想法就是沙文主義、男權主義,帶出女人始終是從屬於男人的、性取向是可以很流動的、同性戀說到底是沒前途、沒未來的。雪生的角色是一個打扮男性化的TB,而她成為同志是因為嫌棄她的父親,是厭倦父權要保護自己才成為TB。在坊間很多討論都說同性戀的成因是否由父母所造成,特別是呈現在破碎家庭的同志身上。而所謂「後同志」是自以為變「正常」拚棄同志身份,所謂走上正途的人。這是對同志的誤解與對同志身份的質疑。鍾麗緹演的Ron是番鬼妹,對她的角色定位是開放的,而且她的確是那種人見人愛的女生,沒有人會不喜歡,所以男主角志摩對她一見鐘情也不在話下。遇見志摩後她突然之間拗直,特別是一次「床戲」後,意味著對性的支配。三人關係極具尷尬,而發生「不倫戀」的地方是在鄉郊地區,與《人間色相》中放逐到南丫島搞多人的複雜關係相似。在農場裡志摩伴著兩位有孕的女子,遠離世俗,有過上烏托邦生活的意指。當RonSusan到底彼此肚裡的孩子會否像她們的過去時,意味她們已經否定了同性戀。電影的目的就是呈現「正常」的一面,創造拗直女同志的「神話」。


  「磨轆」意指是傻瓜的意思,但志摩一點也不傻,潛伏在兩個女人之間讓兩個人對他都有愛,其後又佔有兩個女人(這裡有性佔有的意思)。可謂是扮豬吃老虎。影評人認為這部電影是無能的男子對女性的意淫,是性幻想的宣洩,的確成功做到對女性的誤解,而且這部片就是以男性的性為主導。在導演眼中女人的感情不受重視,只是認為她們的生活只是缺少男人。引用那英在《征服》的歌詞,「就這樣被你征服 喝下你藏好的毒?」。幸好的是這樣的電影在過去叫做有點包裝、花巧的新意,但誠意欠奉。導演另一部的作品《人間色相》也是意淫周遭的女性,難道男女之間/同性之間就不能夠有真感情?而電影名字叫「神探」,實際不知神在那裡,也許破壞別人的感情生活就是他的目的吧。或者可以當成劉青雲在《三個相愛的少年》被無故拗攣接受女人後的一次大報復吧。

2016年9月3日 星期六

香港九十年代同志電影初探(六)—當恐同演員遇上同志角色


  當同志演員演同志角色,影評人與觀眾就會有先入為主那位演員只是演回自己的想法。例子有演出《Freeheld》的美國女星Ellen Page,華人例子有張國榮,閱讀接近二十年前的文章,林奕華、舒琪這些有份量的電影人都為《春光乍洩》的哥哥抱打不平,梁朝偉由一個直人演同志就得到掌聲,而哥哥在世人眼中只是「做回自己」。當然我們知道哥哥在「做自己」的過程上一點都不容易,他有萬般的壓力,若果他不是天王巨星就難以得到世俗對他性向的接受。這要建基他的地位所賦予的,假如他是個半紅不黑的小明星就會得到不少的謾罵。同志藝人出櫃並不容易,在香港有何韻詩、黃耀明、議員有慢必,他們都並不容易。回想那年立法會選舉後有不少人認為慢必「騙取選票」,一個人的性取向也竟可成為「謊言」,事實上他不需要向人交待的。每每一些論壇或者是網上群組就會有人叫他做「基佬全」,而在街頭也曾經有人向他辱罵。在沒有性傾向歧視條例的香港,在今屆(2016)的立法會選舉出現不少恐同,以維護家庭價值為主的候選人攻擊同志社群。有一些人固然是有教會背景的,另外有些人就是為反對而反對,利用對「下一代」的教育與顧累作出政治資本。在香港每每有什麼的政治議題都會拿「下一代」出來推搪,事實上這一代人就已經比較接受同性愛、或者傾向支持同性婚姻。同性婚姻是世界性的大議題,而香港很現實的是沒二十年也沒法令同志得到任何的認可。特別連一個性傾向歧視條例也可以耽誤二十年,結婚?恐怕未結先分了。

  回到文章的正題,如果說同志演員演同志是做自己,那恐同的演員演同志是演活平行世界中的自己?在美國奧蘭多同志酒吧槍擊案中就有指疑犯是同志,但因著宗教的緣故而自我矛盾,當然行兇動機是什麼我們無從稽考。即使美國已經通過同志婚姻,但個別的恐同、特別是這類的恐怖襲擊並沒有因愛而感動。在香港過去就有恐同人士演同志電影/角色的事例。

  其中一件是八年前《無野之城》(2008)其中一名演員兼香港棒球隊成員梁宇聰在電台節目《自己人》講到反同的言論,而該節目就是以性小眾為主。猶記得當年主持人問他如果在生活中遇上同志會如何,他竟然答會「打X佢」。當然是嚴重開罪同志,而且在《無野之城》中他販賣身體而給同志欣賞,反過來辱罵同志,收得虛偽之名。另外是有些女性觀眾私底下也抗議他的失言。即使是男男女女,他已經列進黑名單。而當年的「失德」也令到網上群體發起杯葛的行動。

  而在電視圈比較轟動的「恐同事件」就非鄧萃雯發表「亂世論」拒絕參演「斷背」角色,事源在《金枝玉孽2》鄧萃雯與蔡少芬有一段疑似是同性愛,但鄧因宗教問題而拒絕了。而蔡少芬雖然接受同性愛,可是當接到《鬼同你OT》的邀請時就因「宗教問題」而拒絕了,最後角色由胡定欣替補。相反,看看扮鬼扮靈媒扮到出神入化的羅蘭姐,難道她又沒有宗教的枷鎖?無論是鄧還是蔡,她們都展現了虛偽的一面。到底一個演員的職業道德是怎樣鍊成的?
 
  雖然蔡少芬是基督徒,在《金》的事件上她可以接受同志角色,但私下是不是同志友好就不太清楚了。在1996年由張志成執導的《人間色相》中,蔡少芬演的酒吧老闆Billie與江希文演的阿曼激嘴就令人立時熱血起來。在電影裡Billie的冷豔、高佻帶點時尚女性又有霸氣的形象的確很受落,在戲中她戀上有夫之婦阿曼,她有恩於阿曼,可是感情不為世人所接納。《人間色相》可算是一部不色情的色情片,黃子華演性無能人士、張達明的大愛大同、孫佳君的單純與可愛,三男兩女在南丫島譜出戀曲、同時帶出對性愛的探索。雖然電影與性愛有關,但並沒有任何的裸露,五個男女遠離野獸都市,可以在離島相互的試探感情、奔放一點。同性戀、異性戀、多元的戀愛與性無能共冶一爐,在這裡沒有歧視,可以盡情表達自己的性幻想?

                               
  孫佳君演的女警鍾情於子華,誓要他再重振雄風。蒲鋒在《1996年電影回顧》 就《人間色相》寫到太監化男人的好處就是性無能,藉著缺陷去親近女性搏取信任。而有不少人看畢電影就認為這是《情迷巴塞隆納》的香港版,隨便讓愛、讓性留下或帶走。女主角們看到子華演的的士佬性無能紛紛投懷送抱,減少戒心、讓他走進自己的世界。當然再怎樣的無能,他也是有男人的堅持,例如責罵張達明可以把愛人比喻為人民公社的心態。其中有一幕在Billie家與女同性戀者的吵架,當時社會對女同志的標籤也太明顯了,開口埋口就「臭男人」。女同志成為反男權的代言人。事實上現實社會中的女同志也未必如此反父權,現代社會早就男女平等,這或者是當時對同志社群的負面標籤。說到標籤對同志的誤解仍然有不少,好像是某個電視節目要消除標籤但又刻意標籤人,比如說女同志當中的TB吧,節目講到TB要追求束胸、短髮、還特別提到TB要看手指(性暗示)。天啊,這是什麼年代?事實上TB無論長短髮不同的造型也會吸引到人,比如梁洛施在《刺青》裡的帥T造型。


  張志成這個導演的作品並不多,雖然平凡,但在他三部的作品就已經有兩部與同性戀有關的題材,除了《人間色相》外,他還有《神探磨轆》與《播種情人》,前者與同性戀也有點關係,後者就拍香港小家庭在面對生育問題的寫照。

過去30日人氣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