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31日 星期五

《盲探》海報逐個睇 型格清新盡包攬

較早前杜琪峰、韋家輝合作的《盲探》在康城影展上映,有外媒指出《盲探》表面上是查案為包裝,但內容卻是一個愛情故事,令他們大失所望。事隔九年,劉德華與鄭秀文這對拍擋再聚首一堂拍戲,實在是令人引頸以待,想當年的《孤男寡女》、《瘦身男女》的愛情小品,至今依然令人回味。而電影公司近日發佈了一款的香港版海報,不禁令人回想起《龍鳳鬥》的格局。

                  

                 

兩張海報,二人同樣眼神貼著眼神,甚有情侶檔的感覺。而在《盲探》的海報上的確很用心的設計,比喻愛情把他們兩個連繫在一起,設計成標靶狀,有如丘比特之箭。此外電影公司還設計了一款相當可愛的LOGO,似乎有意拉攏女性觀眾的市場。

                             

在香港版海報發佈之時,不如看一下國際版海報並進行比對,國際版的海報主要是走型格路線的,主色也比較陰暗,也突出了兩位主角的強悍的一面。而港版走的路線則是著重愛情,是清新的。此外國際版海報也甚有《神探》的影子,難怪會被誤會成偵探電影,至於這兩大天王天后的合作,無論是愛情片還是偵探片相信也會有較好的票房。

                                    

香港將會於七月四日上映,而內地則會在七月十一日上映。

2013年5月30日 星期四

「小小姐電影」中的女性面貌





大多數片商在電影起名時難免會有參考前作的經驗,很多電影都會出現中文譯名相類似的情況。而為大家介紹的「小小姐電影」並不是相關的系列,只是名字類似,但三部電影的共通之處就是帶出不同女性在不同年紀時的心態。要講的三部分別是《陽光小小姐》(Little Miss Sunshine)(2006)、《清潔小小姐》(Sunshine Cleaning)(2008)和《快樂小小姐》(Happy Go Lucky)(2008),前兩部作品皆是來至美國的,而《快樂小小姐》則由英國導演Mike Leigh所執導。本來三部電影並沒有關係,但是併合一起討論似乎是相當有趣的,一方面是其名字相似,第二方面是三部電影中的女性角色都遭遇到一些的磨練,但她們均有自身的追求,冀達成自己的目標。


          


  先從最年輕的一位「小小姐」開始,那就是在《陽光小小姐》中希望成為選美冠軍的OLIVE(Abigail Breslin),年紀輕輕的她已經在荷里活相當的出名,在電影的演繹裡可謂是最大的亮點,《陽光小小姐》的感動位是在於一家人之間的連繫本是支離破碎得很,爺爺是吸毒的,家裡的人都不太喜歡他﹔哥哥是自閉的,都不說話,只為了自己的目標,家人不理解。舅父是同性戀者,生活受到挫敗,想到輕生。然而為了小女孩的目標,一家人踏上公路旅程,坐上鮮明的小黃巴,途中面對生死考驗。電影實在是相當的突出,特別是表達出齊心就事成,每個人都看似很不切實際與靡爛,但他們從骨子裡都是如此的良善,默默地守護自己的家人。
          
 
而這位名叫OLIVE的小小姐,架著一副大眼鏡,身材也較為豐滿,樣子相當的諧趣,她是樂天知命、充滿童真的,對周遭的事物產生好奇,即使媽媽叫她不要太接近爺爺,但她相信他是一個好人。在別人眼中她是一隻醜小鴨,說打扮得宜,她沒有,說溫柔,她也沒有。但她有一顆不可磨滅的心,美與醜的標準都是由人所定的,社會上很多人都喜愛都別人評頭品足,但大部份人都沒有拿一碗水照照自己的樣子。而《陽光小小姐》讓人看到每個人都是如此的獨特,而不輸給任何人,更重要的是讓我們相信人的美善不是來至外表,而是內觀。




   對女性電影的詮釋多數是講到女生們勇於面對自己,活得自在,在《清潔小小姐》中單親母親夥伴妹妹組成清潔公司,為犯罪現場清潔。而這正就是一個自強不息的故事,靠著雙手,又不是偷、又不是搶,幹一番事業。與《陽光小小姐》一樣都是從SUNDANCE之中跑出,得到不少的好評,兩者都是勵志的電影,在跌跌撞撞之間尋找愛,《清潔小小姐》給人的感覺是與《陽光小小姐》有關的,兩者的家人都是怪怪的,都是生活得一團糟。而《清潔小小姐》則是由成年女人的角度出發,從事業、愛情、孩子之間作出平衡。有趣的是選取到這一份特別的工作,而不是標榜什麼女強人的角色。或者這部電影是很典型的女性勵志電影,內容、題材都差不多,但戲裡依然有感動位。而這位成年的「小小姐」放下了 心裡的事,迎接了挑戰,撫平了內心的傷口。

                                            

 
至於最後一個「小小姐」,《快樂小小姐》,全片的角色都是癲狂的,也是一個很鮮明的角色。主角POPPY是一個進入三十歲的女性,女人三十對她不是障礙,對愛情的態度是既來之則安之,她開始學習駕駛、享受自己的生活,在影片中的形象是開朗活潑,甚至是有一小點的放浪。即使如此,她每一日都過得自在,說些自己想說的話,直率。而對於與她接觸的人來說,所感受到的是她的無禮,她的大兒童性格,總認為她是無心向學的。然而,「快樂」是電影的本源,也是做人應有的態度,人生在世,是要面對很多東西,是會不開心,但開心總比不開心好,做人也得要自娛自樂。而她在幼稚園與小朋友相處得不錯,有人文關懷,有一班好姐妹,生活得真是不錯。喜歡這部電影是從一開始所散發出來的正能量,單身的她接受自己單身,學習弗來明高,接受新的事物。比起荷里活式的勵志更加開宗明義,豁然自在。

 
影片加插到感情的部份也只是錦上添花,而電影最主要是帶出一個開心的人如何看待周遭所發生的事情,她是如何感染著身邊的人。你可以說POPPY是傻的,她就是一個傻美麗。

                        

 
三部「小小姐電影」裡的「小小姐」都有著人性的美善與追求,快樂與哀愁,而透過三個不同的女性角色讓我們看到了女性的陰柔、自強、自信與她們的美。希望三部「小小姐電影」都會使大家有得著吧。

Sally Hawkins飾演POPPY

2013年5月29日 星期三

張曼玉成「金馬五十」大使

來年台灣金馬獎將踏入五十週年,金馬影展將於十一月八日至二十三的盛行這次的盛事。頒發禮會在十一月二十三日舉行。為了隆重其事,金馬執委會主席侯孝賢聯同著名攝影師李屏賓將會與「金馬五十」形象大使張曼玉打造形象廣告。為了廣告的拍攝,侯導更放下了手頭上的拍攝工作,認真的做好這件事。


張曼玉集柏林、康城、金馬影后於一身,實在是一名又高貴又大方的人選,也是港星的驕傲。她分別憑著《人在紐約》、《阮玲玉》、《甜蜜蜜》與《花樣年華》四奪金馬影后,同時也憑著《滾滾紅塵》獲得最佳女配角,成為獲得最多金馬獎的影星之一。

同時金馬獎方面將會出版一本特刊,內容是訪問過去曾得獎的影人。

(資料來源:金馬獎官方新聞稿)
圖片來源:台灣奇摩新聞

2013年5月28日 星期二

是誰偷走了我們的戲院?

兩年內,三間戲院結業,實在是很值得探討的話題。除了跟戲院說聲再見外,我們其實還可以用自己的力量做一點東西,就是支持僅餘的獨立戲院。位於尖東的華懋戲院於五月二十四日無聲地結業,謠傳是該集團對部門進行清洗計劃。而消息一傳開,網絡上出現了不少人懷緬這間的戲院,特別是講到觀影時所遇到的見聞,有趣的例如是「叫外賣」、「抽煙」、還有印度觀眾的包場等等。筆者沒有去過這間戲院,沒有回憶,反而想藉著戲院的結業集思廣益分享一些的現象。先是UA時代廣場的鋪位擬似被名店租下,後是嘉禾旺角改建成商鋪,相信華懋廣場的位置也會改裝成服務自由行的商場,尖東一帶在近幾個月開了不少的錶行、珠寶店與專服務旅行團的店舖,經常看到一車車的遊客下車購物。面對眼前的商機,商人又怎會選擇經營虧損的電影生意,更外乎是華懋戲院的入座率與店面一直被指是怪珈與人氣低。唯一特別的是這所戲院是提供子夜場與深夜場的,但結業後這種的傳統文化將會沒落。

記得小時候的香港,單是成長的一區就有三間戲院,以前的戲院也有大型的院線,也不至於是如今日的大品牌,如今香港的院線都是背後有集團撐腰並充當發行工作的,以前的戲院都是獨立經營的,到了九十年代的中期,彷似成長的記憶都被活埋,區內的戲院全都結業。在二千年左右尚可在北區找到獨立戲院,可惜最後都敵不過地產霸權與戲院文化的沒落。今時今日,一想到戲院就是那些集團式經營的、豪華的、奢侈的,失去了具人情味的、街坊的戲院。電影業界人士一直說香港的屏幕數目不足,香港影人稱內地在十年間增加了幾倍以上的屏幕,香港的卻是萎縮。他們說有很多電影都排不了期,結果輸的是觀眾。曾幾何時,電影業界的光輝如今卻是在一片的頹垣之中。電影院的沒落,香港核心價值被金錢洗禮,一個不著重文化產業發展的地方,就連集團經營的戲院也做不下,更何況是入座率也不高的獨立戲院。



華懋集團在香港只有兩間戲院,一是尖東的,二是屯門的「巴倫紐」,如今尖東的說再見,屯門的也未必守得住。且看未來會怎樣。其實香港仍然有獨立經營的戲院,如馬鞍山、淘大影藝、紅磡寶石、豪華戲院等。筆者早前到過影藝戲院觀影,銷情實在慘淡,大戲院裡估計有二百個座位只是坐了十多人,不禁令人擔心起他們是如何的經營。而這種情況發生的不只是一日半日,而是長期的。自問該戲院衛生良好,員工也不錯,影片播放的質量也可接受,想不到會這樣。近十年來有不少的戲院都選擇開在商場裡,坊間鮮有自置的鋪位,除了某幾間之外,也有商場戲院遊走在主流與非主流的放映之間。而今日位於商場內的戲院也不敵高昂的租金而離場,相對又少了幾間戲院。實在是很可惜,除了懷緬之外,可以做的是支持一下獨立的院線,不讓他們因經營不住而消失,影迷可以做的事其實有很多,遇到一些獨立院線與商業影院均有的電影時,不妨支持一下小店,小戲院的票房也相對便宜一些。

這次華懋戲院的結業帶出了一個信息就是要多支持影壇,盡可能的購票支持,同時也告訴我們地產霸權不只入侵我們的衣食住行,更甚的是影響到我們的精神物質生活。戲院其實都是文化產業的一部份,想想是誰偷走了我們的記憶,偷走了我們的戲院?

2013年5月26日 星期日

《聖誕玫瑰》:難為對錯定分界





要講到有關法庭題材的港產片,非八十年代的《法外情》與九七時代的《最後判決》莫屬,戲中都是以性罪行加上法庭作為切入點,而楊采妮的處女作《聖誕玫瑰》同樣都是以如此冷門的題材導入。一般演員要轉型到導演,很大程度上都會選擇一些容易上手的題材,諸如青春、愛情,但楊采妮能如此大膽把比較壓抑的題材搬上銀幕,可謂是一次介乎於票房與名聲的一戰。一個演員平日出入片場,對基本的拍攝有了一定程度上的認識,執起導筒並不困難,難是在於如何的協調內部,導演的角色是要協調好每一樣東西,幸運的是在她背後有著恩師們的支持,單是看陣容就已經值回票價,徐克、張之亮與夏永康都是昔日她的工作伙伴,而徐克與張之亮更把楊采妮最美的一面呈現給觀眾眼前,在電影的裡裡外外都看得到一份的友情與彼此學習的態度。此外再加上一點對楊采妮的私人情感,對影片懷有期盼與熱情。 
   
   正義,在界線之間。是電影裡一個很重要的命題,一份工作是為了正義還是金錢,對無論是從事媒體還是法律的朋友來說都是很值得深思的抉擇。每一份工作都有自身的灰色地帶,片中的陳志天(郭富城飾)曾經是辯護律師,如他所言律師的責任是為當事人洗脫罪名,檢控的責任是找出罪人。身在其位,總有盲點,但兩份工作都各有各的道理,都有各有各保護的一方。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然而,影片裡呈現出一種令人思考的命題,好人與壞人兩者有什麼分別?工作上如何權衡良心與誘惑的重量,更重要是帶出了很多事情並非存有敵我關係,而是可以用一個更開闊的態度去看待生活中任何的事情。 
薛律師:Everyone have their rights to make their own choice.
   
   《聖誕玫瑰》的文本仍然存有缺陷,道理難免是說得直白。影片的脈絡上連繫得突兀,兩段所描繪的親情均不是「神來之筆」,只是「畫蛇添足」,郭富城的表演未如突出,氣場被他人壓住。反倒,桂綸美的表現相當的精彩,只可惜影片當中的一眾台灣與內地演員的聲音均是用上粵語配音,作為觀眾當然是想聽到演員們的原聲演出,其實也不用多此一舉,看起來實在是奇怪。縱然是一部中港的合拍電影,但片中的演員與情節都能恰如其份,不過不失。 
   
   在港片中出現法庭題材的電影的確很少見,更何況大部份的場口都是在法庭內舉行,利用審訊的過程勾畫出案件的發生過程,帶出人性的弱點是整部電影的基調。在現實生活中,社會大眾對於性侵的案件都是傾向女性的一邊,多是出於同情,在《路西法效應》裡足以引證好人是如何成為壞人的。李靜(桂綸美飾)的角色就是要推向這樣的形象,她既是壓抑的,但同樣可博取他人的同情,是深藏不露的。另一邊廂周文瑄醫生的太太(秦海璐飾),她的角色是十分的糾結,感情都收在心中的,在愛情衰敗與家庭之間苦苦的掙扎,眼裡充滿懷疑,但同時又要表示自己的支持丈夫的心,她那種徘徊在愛恨之間的無奈之情,絕對是愛與痛的邊緣。 
   
   過去的回憶牽動著少女的一生,在國外一直有性侵犯妄想症的案例,在日本更指出「電車痴漢」的定罪率是相當的高,到底那些男人是不是清白。所謂食色性也,男女平等。女的又是否濫用了法律上的灰色地帶,而道德上的第一印象又會否不自覺地歸邊了,這的確需要我們深思。特別是現在興起網絡審判,一個做錯了事就會被人「人肉搜索」,那種的壓力就不如電影般呈現的輕鬆。回歸正題,電影的張力是來至於審訊時面對的尷尬與咄咄逼人,奈何視野是未夠開闊,也不能兼顧其他的枝節。結局的鋪張也沒有大的驚喜,但可見楊采妮的嘗試已經是不差的。 
   
周文瑄醫生,你認唔認罪?
   不論是正義的界線、婚姻的界線、信任的界線,電影都是想呈現人的複雜性,也即是導演所謂的「人性」,想到一句從不知在那裡聽來的說話,講到法律不一定是正確的,所以更加要我們去推動。法律的本義到底是幫忙什麼人?是保護人還是打壓他人?相信要我們自己定奪,公道自在人心。難為對錯定分界,也難為罪定一個界線。 
   
   最後,楊采妮的作品的確是有一股眼前一亮的感覺,特別是看到昔日影星李綺紅的歸位。她提到並不急於再執導筒,但願楊采妮無論是做演員還是導演都能夠更上一層樓,祝福。 
   
  文/Dorothy
 

2013年5月25日 星期六

PES的定格動畫

在今年過去的奧斯卡頒獎禮裡,有一部提名電影被記載在影史裡,短片作品不是沒有意義的,也可以很有看頭。這部獲提名的作品是PES創作的《Fresh Guacamole》,片長僅是一分四十五秒。雖然這部作品落第了,但旗下的創作也相當的有特色與創意,具有啟發性。PES是一個創作人,名叫ADAM PESAPANEPES漸漸成為一個標誌,一個廠牌。他是一個美國的創作人,作品遍及短片廣告,現正構思一部參考《Garbage Pail Kids》的故事性長篇作品。在網上找到些他的資料,就是他畢業於維吉尼亞州大學,主修英國文學。而他的活躍年份已經約有十多年,他的作品都是傾向定格動畫的,而且也有一定的故事性,但大部份都是不超過兩分鐘的,多數作品均是採用可循環的物料,然後施展出魔法變出另一樣的東西。目前他不但得到美國國內的認同,而且也具有國際性。

要講到影響PES創作的,不得不提捷克的藝術家
Jan Švankmajer,他影響到PES早期的創作。PES的作品目前有十多部,本博不介紹全部的作品,只會介紹些具代表性的作品。其它的留待日後再一一介紹。這次要介紹的是PES的首作《ROOF SEX》、《GAME OVER》與他兩部與食物有關的動畫,包括是獲提名的《Fresh Guacamole》與《Western Spaghetti》。



《ROOF SEX》(2002)是PES的首作,更為他在法國一個出名的動畫電影節奪得最佳電影的殊榮,憑著此作,也為他在世界上超過一百個大大小小的動畫節取得獎項。短片是講述有兩張椅子,比喻他們為人類,在天台進行男歡女愛的交合,相當的有趣,片尾出現物主,物主懵然不知以為是小貓弄到椅子遍體鱗傷,但實情是椅子也瘋狂。短片僅用了二十日完成拍攝,是一部真人與動畫結合的作品。

                                       

《Game Over》(2006)是一個融合了八、九十年代經典遊戲的動畫,裡面有青蛙過河、食等等,而影片中採用到PIZZA、雞蛋等作組合,而啟發他進行創作的是來至一個訪問,是來至「食鬼遊戲」的創作人,相信短片中的遊戲,八九十後應該也不會陌生。看似他的動畫沒有特別鮮明的故事,但是他的創作是如此的融合,用多的物料加上創意混然天成。

                                       


要講到比較多人熟悉的作品,就莫過於是兩部有關食物的作品,《Western Spaghetti》是目前的最高成就,在2009年的SUNDANCE電影節裡為他得到了榮譽的殊榮,而且在法國的大型動畫節取得觀眾方面的獎項,影片以一些我們常見的物件天馬行空地創造和煮出了一碟意粉,例如用到了針包、橡筋等等。而他目前最新的作品《Fresh Guacamole》,其實都是大同小異的創造了一盤的沙律,例如用到骰子配搭。                                  


看PES的動畫不需要太費精神,你會感到嘩然,驚嘆一句「原來咁都得」,這就是定格動畫的樂趣,不需要有太多的故事,創作可以從身邊的事物做出,而他的心思,短片的精細都足以令人大開眼界。誠意為各位推介。

                               

2013年5月24日 星期五

《商戰》:失敗的港美合拍片





對中港合拍片看得膩了,好不容易看一下與其他地區合作的作品,《商戰》是一部香港與美國合拍的電影,對導演的認識不多,只知道他是MTV VJ,而編劇就是電影的演員。電影早幾個月前與《寒戰》一起在寶石戲院上映,到場觀影的觀眾不太多,近來的港片都喜以以「X戰」作片名,名字真是強勁,可 是電影的質素卻是無比的低劣。
  
   《商戰》中最具演技的無可否認是兩位香港的電影前輩,吳耀漢與曾江。兩位老人家一出場就壓得住整部電影,主角的演技固然生硬,而戲裡也有不少的錯誤,真的 那麼認識香港嗎?實在不明白是以什麼理據去拍,電影就是一部自編自導的騙案,起初以為是搞什麼大東西,誰知只是家族的糾紛,兜了一個大圈,回到起點,主角 就像是警察般破案,請問他的華爾街知識呢?電影除了有情節講到商業詐騙外又有那方面與金融有關呢?看起來變成了團伙、父子、愛情的電影,而最失敗之處是凝 造不了緊張的氣氛,商業的爾虞我詐呢,黑幫團伙介入的暴力橋段也特別的兒戲與馬虎,劇本的惡劣實在是浪費觀眾的金錢與時間。
  
   電影中屢屢強調「關係」,用一封紅包就往別人的嘴上塞,但事實上香港不是內地,即使是欺詐也不會如此的明目張膽,難道導演與編劇就真的以為香港是內地嗎? 有這樣愚蠢的嗎?到最後電影已經變成了愛情至上的電影,也緩和了一段的父子情,電影的元素太多,並不集中,每樣都是「半桶水」,不是點到即止,而是「無野 搵野黎講」,當曾江說一句英語,一句粵語時,實在引人發笑,無錯,香港人說話是又中又英的,但不會一句中文又一句英文,相當節外生枝。
                       
   雖然說香港的影人要向外走,但也得要有好的劇本與演繹,而不是「炒埋一碟」,在香港觀眾而言看的是香港的風貌與香港的演員,而這套劇從根本上就是一部「偽 美國電影」,主要演員都是ABC,而外國演員都是躲在背後的,沒有大的發揮機會,可有可無,根本就擦不出文化差異的火花。而且電影從根本就是從美國華人的 眼中看香港,並沒有把香港的特色表達出來,演員都是走來走去,所謂「商」的部份也描寫得不夠細緻,劇本不合格是事實,沒有帶出香港的法制精神,容易令非認 識商業的觀眾一頭霧水。而且命題並不夠大,說到底只是做一場大龍鳳無聲無色地侵吞一間公司,而事實上公司裡早有內鬼,甚有無線劇集的色彩。
  
   電影的不濟簡直是令人失望,在國外的評分只有3分,國內比較好也有5分,可見《商戰》是吃力不討好的,要講到港美的合拍片其實一直以來都存在,有些是導演 上的交流,有些是取境,論背景所言《商戰》還算是一部獨立電影。還是有吸引的地方,始終在香港較難看到這類題材與由美籍華人執導的電影,而且難得在香港的 電影院作有限度的放映,也有感不要罵得太多。或者筆者這種不算是罵吧,是追求質素,也希望有關方面的人員能看到。有些電影人認為觀眾不在電影工業工作,就 沒資格罵他們,但其實觀眾也是實是求是的,始終觀眾是最大的老闆。拍電影是有心有力的,此電影橫跨紐約、香港與澳門拍攝,成本之大,有目共睹,只是野心不 應該太大,要做對的事情,而不是東歪西扯,要做的就集中一點去到盡,甚至是在劇情方面有所推進。
  
   失敗乃是成功之母,據知部份的香港電影人去到美國發展,或者要好好的善用那些的資本。在電影中是有「明星效應」的,配角是金球獎的提名得主,但戲份不多, 未能得到發揮的空間。最後,希望給予電影人一點的鼓勵,把劇本盡量的改善得更好,要知道兩地的人都需要什麼,要多做資料性的搜集。否則就會給人看起來有種 雷聲大但雨點小的感覺,至少香港的觀眾如筆者還是覺得有份親切感的,但要知道故事也應當要合理。
                                   
                             

2013年5月23日 星期四

繁花似錦的十七歲

初夏,在無聲中來到。青春,既是揮霍又會消逝在時間中。一到夏天,意味著青春、活力、陽光外,對於學生們是抉擇的時候。最近網上傳閱一段來至1999年的新聞紀錄片,片中圍繞著當時的三個年青人,黃翠如是現在大家都比較熟悉的藝員,黎玉清目前是香港一位的舞台劇演員,還有她們的好朋友李卓傑。1999年,世紀末的暑假,對於他們來說前路茫茫,在理想與現實中間徘徊,他們都想進演藝學院,都想成為舞台劇的一份子,無論是十多年前還是今日我們都會問到一句「理想多前一斤?」,生活與理想不一定能共存,生活總是充滿挫折,能夠堅持理想的人絕不容易。
                            


那一年,他們十七歲,轉眼間今日他們都已經三十出頭。三人裡頭就只有黎玉清進了演藝學院,黃翠如選擇了別的路,但同樣做著演藝事業。夢想,總算可以實現。最初認識黃翠如是在有線的旅遊節目《活得很滋味》,當時已經很喜歡她,她的率直、像個大兒童,很小女孩、活潑的演出。現在的她雖然到了無線工作,但仍深得不少粉絲的厚愛。而她曾經拍過兩個電影,分別是《奪標》與最近上映,票房十分慘淡收場的倉底貨電影《媽媽,我愛你》。兩部電影的口碑都不好,相反在電視界裡反得到觀眾的認同。如早前播放的《心路GPS》為她的電視劇處女作。同樣早前播放的《走過浮華大地》更獲得觀眾的讚賞,稱讚她的真情流露,雖然最近她被受網友批評「六四論」,但經過澄清後其實她並沒有改變自己的想法,依然的堅持自己。

黃翠如的十七歲得到了往英國進修的機會,如今看來她的青春並沒有白過,或者工作性質有點不同,但起碼是相似的,但祝願她日後能有機會參與舞台工作,實現自己最初的夢。同樣,黃翠如的十七歲讓人想起初夏、狂奔、少女的氣息,由影評人皮亞(林震宇)編劇的《十七歲的夏天》同樣滲透著一股誘人、放浪的青春氣息,除了最近電視播放「三十歲出頭」、「扮後生」的青春電視劇《情越海岸線》講到長洲外,《十七歲的夏天》的少女也走到島嶼上度過她們的一個暑假。

                    

影片由未出道的江若琳(當時叫做江玲)主演,電影裡包含兩個故事,分作A,B兩邊,A故事是圍繞一班少女脫下校裙,大大咧咧的玩耍,同時也見證著一段戀愛的誕生。而B故事談的是一個「回家」的故事,三角關係。那年夏天,寧靜的海。幾顆悸動的心在跳動,你的滑浪板是多麼的誘人。是一部看後會使人回味青春、重拾青春的電影。劉德華有首歌唱到「十七歲那日不要臉 參加了挑戰」,青春是一塊瑰寶,《六樓後座》的青年頹廢地實現自己的夢想,見證青春是一塊「方糖」(荒唐),這種屬於少年人的追尋夢想的電影,令人心動。

2013年5月22日 星期三

《海豚灣》(The Cove)原著中譯本面世

紀錄片《海豚灣》(The Cove)榮獲2010年奧斯卡最佳紀錄片,最近相關原著的中譯本面世,書藉名為《血色海灣:海豚的微笑 是自然界最大的謊言》,很長的書名,而香港的書店也入了一定數量的書籍,並且首批的書當中會加送DVD一隻,欲購從速。當然,我們認識一部作品並不是貪小便宜的,但是無可否認的是書再加上DVD的價格實在太便宜。從電影的內容上也實在太有警世與研究的價值,對於我們來說有助開啟眼界,從而認識更多海洋保育的資訊與人類的暴行。在香港就有一個自詡保衛海洋生態的海洋公園,但實際上據Richard O' Barry所說這種囚禁海豚的行為是不負責任,而且是很自私的。Richard O' Barry曾經是一位訓練海豚的過來人,如何他是走在戰線上的第一人。他與海豚之間的感情是難以否定的,愛之深,但看到他們的生活習性被破壞,很大程度上是來至人類的自私行為,牠們的存在並不是為了人類的快樂,牠們存在是因為牠們存在。
                  

當講到這部電影不得不提多年前寫過一篇很稚嫩的文章《改變世界.從小我入手--記觀影The Cove(海豚灣)》,各位讀者可以一看。關於這部電影,實在有太多心裡話想分享,這部電影看了兩次,第一次是在電腦上,並寫下了上面的文。第二次是因為抽中了《號外》的戲飛,終於可以在大屏幕中觀賞,奈何觀眾都不願留到最後,錯過了片尾的片段。筆者再寫下了一篇文章再看《海豚灣》,分享感受。三年過去,筆者依然被這部電影感動,深刻的反思,其實香港人很多時候都覺得一些議題與自己無關,但是小至食飯都是有關的,每年香港的板長壽司都會到日本築地競投藍鰭吞拿魚,據知目前全球的魚產量都已經大減,頻危物種被捕捉,然而有些人卻覺得事不關己,享受著眼前的一塊肉。我們可以做的是杯葛這些食肆,筆者從板長開業至今都沒有光顧過一次,推己及人是我們可以做的一件事。你的小我如何,就成就世界將會如何,只要你肯做就可以感染身邊的人。

《海豚灣》的魔力是在於人類與動物均是可以共存的,然而嗜血的人類偏要破壞生態鏈。日本太地町視捕鯨與捕豚為他們的傳統,這種的行為變成一股的產業,然而食用豚肉其實是對人體有害的。諷刺的是當地是視海豚為親屬,周街都是吉祥物的地方,但想不到的是那裡竟然是牠們的墓誌銘。電影花了很多的人力物力拍攝,潛入不可能進入的地方,甚至被當地人阻撓拍攝,Richard O'Barry更成為了不受當地人歡迎的人物。當地政府更欺騙民眾,企圖在學生的餐單上加入豚肉。這部紀錄片的影響力之大,也改善了當地的議會。但就改變不了海豚的命運,即使在影片播出後,太地町的名臭名遠播之外,他們的行為仍然是持續的,根本就無法改變那些人的習性。所以目前需要的是更多的人,更多的小我去了解、關心與支持,認識什麼是人與動物的共存,認識海洋生物,而不是當牠們是玩物,觀賞過就算。他們與人類都是大自然的一份子。

廢話少說,誠意推介給大家,有買趁手。


2013年5月21日 星期二

林超賢作品《激戰MMA》入選上海電影節競賽單元

繼四月舉行的第三屆北京國際電影節後,中國最大型、最受矚目的電影盛事第十六屆上海國際電影節將會於六月十五日至二十三日舉行。其中有十二部電影競逐金爵獎的殊榮。本屆的評委會主席為執導《皇上無話兒》(The King's Speech)、《孤星淚》的導演Tom Hooper,他的評委團隊有中國導演寧浩與演員余男、有執導《少女波爾日記》(Poll)的Chris Kraus等人。在本年度的十二部競賽作品中,有來至加拿手、保加利亞、日本與俄羅斯等地的作品,其中也有香港影人的踪影,林超賢的《激戰MMA》將會競逐金爵獎。
                                             

《激戰MMA》是一部中港合拍片,題材方面是有關打拳、父子情的作品,並由張家輝、于晏主演,相信《激戰MMA》是林超賢今年的頭炮電影,他的其它作品如由吳彥祖主演的《魔警》已經在香港國際影視展亮相,相當的為人期待。金爵獎的頒獎禮將於6月23日舉行,到時就知道香港的導演會否得到內地觀眾與評委的認同。

資料來源:時光網

2013年5月19日 星期日

這個阿嫂真搞鬼


電影要票房,就當然要有口碑與觀眾的支持,宣傳工作固然是不可多得的工作,電影公司花一點心思,製造媒介事件,或許是一個不錯的方法。由泛亞影業發行的泰國電影《嚇鬼阿嫂》算是一部作中小型發行的電影,而電影公司很有心派出真人在鬧市裝扮起來,嚇不嚇鬼就見仁見智了,但是相當的有創意,即使沒有看過電影都會有點好奇吧。日前這位阿嫂出現在旺角和嘉禾港威,未知會否替電影增添話題,但如果晚上見到她或者會有點驚嚇吧。

                      

                                      
相片來源:泛亞影業的FACEBOOK PAGE

同樣的宣傳手法與一年前上畫的《貞子3D》有相同之處,貞子裝扮成戲院職員、又到處接觸群眾、包括坐地鐵,實在是貞子出巡。無論是喜歡與否也好,這種宣傳手法相當的有驚喜與創意,至少讓普通的民眾也能投入到觀影的行列,至少不再是單是靠平面、網路、報章上的宣傳、而是跳出社區,把宣傳也當成了一門的行為藝術。抵讚的。
                                   
《貞子3D》的宣傳照

憤怒鳥怒入戲院


據《The Hollywood Reporter》報導,SONY影業將會在2016年的中期發佈《憤怒鳥》電影(Angry Birds),過往曾經有遊戲改編的電影面世,如街頭霸王(Street Fighter)就拍過了兩部真人版電影,而憤怒鳥可謂是手機、PAD時代的一時佳話,遊戲總共下載了1.7億次,而目前更成為了商品,相當的為人熟悉。


暫時發行的版本將會是3D的,其中兩個制片人分別曾擔任《壞蛋獎門人》與《鋼鐵俠》的監制。但就有外國觀眾認為事隔3年才發行會否令受歡迎的程度減低,特別是到時會有其它的遊戲面世,會否削弱電影的吸引力。看來真的要看有多少人會到時記得憤怒鳥了,否認在善忘的時代難免到時損手爛腳,但歸根究底的是劇組能否交出一個好劇本,把憤怒鳥的特色得以發揮。

                                      

2013年5月18日 星期六

基阿魯斯達米將於下週訪港

伊朗籍的國際級大導演阿巴斯.基阿魯斯達米(Abbas Kiarostami)將於下週訪港,並會出席電影節發燒友與百老匯電影中心舉行之特別放映,會後會進行映後談,分享對電影拍攝的心得。五月二十五日將會在香港藝術中心AGNES.B電影院播放一連兩部電影,分別是《櫻桃的滋味》(Taste of Cherry)與《風再起時》(The Wind Will Carry Us),其中《櫻桃的滋味》曾於97年的康城影展獲得最佳影片的殊榮。門票在開售當日不到半日現已沽清,不過作為影迷的你又有多個機會了。

在五月二十六日,阿巴斯將會帶同新作《東京出租少女》(Like Someone In Love)在百老匯電影中心作特別放映,並會出席相關之放映。《東京出租少女》在去年的香港亞洲電影節已優先的放映,並在電影中心作有限度的特別放映。無可否認這次的放映真的特別有意思,特別是前年阿巴斯取消香港之行,令到不少的戲迷痛心,故此這是一次機會難逢的機會。
                                 
購票請到電影中心網站,機會難得,手快有,手慢無。

此外,位於ROSSI & ROSSI,將會於5月24日至6月22日期間展出阿巴斯在2002年所拍攝的約莫為50張的黑白攝影作品。題目為SNOW SERIES。除電影外,可以到畫廊欣賞這位多元化藝術家的作品。

詳情請參閱Rossi&Rossi

國內女導演勢力抬頭 過億票房成紀錄

俗語云「演而優則導」,趙薇首次執導的國內電影《致青春》(全名為《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將於6月13日在香港上映。在差不多時期,在5月23日香港女演員楊采妮的處女作《聖誕玫瑰》也即將在中港兩地上映,這是女性演員轉型的時代?這是女性導演抬頭的時代?令人拭目以待,至少在國內追棒的觀眾甚多,而且也作為了趙薇在北京電影學院的畢業作品。在國內影評有讚有彈,由於故事是取材至小說的,所以不足為奇,終有些人擁戴小說情節,也總有些觀眾為之觸動。電影尚未在香港上映,暫時無從評論,但觀乎最近中國影業的一浪接一浪的「小爆發」,女性導演的功勞功不可沒,更成為了一時佳話。



目前趙薇的《致青春》票房已破四億,在國內的媒體更指出有望會破有五億票房的《北京遇上西雅圖》,趙薇被看高一視的原因是這是她的處女作,有如此驚人的號召力,可見她在觀眾心目中是有一定的地位的。而她也憑著電影在學院裡獲得了99分的高成績,得到了老師們的認同。

在之前中國的億元導演都被男性包攬,馮小剛、張藝謀,如今女性導演的抬頭真是令人期待中國的女影人能交出什麼功課。而趙薇是第五位的票房過億的中國女影人,並有望成為單片票房最高的。在趙薇之前,有胡玫的《孔子》、徐靜蕾的《杜拉拉升職記》、李玉的《二次曝光》、近一點的是薛曉路的《北京遇上西雅圖》。

                                           
祝福中國的女影人都走到自己的路。

2013年5月17日 星期五

《校園欺凌後》(After Lucia):Who Will Be The Next?



暴力、言語、杯葛都屬於是校園欺凌的一種,在美國有年輕同志因抵受不住校內的恐同氛圍,選 擇用自殺解決問題。校園欺凌的問題對於家長來說不易察覺,更多的是家長會懷疑自己的小孩是否與別人在溝通與相處產生問題,才致不受歡迎。很多時候,這種的 欺凌都沒有主要的原因,就是一班人覺得你很好「玩」,於是就一起「玩」。然而,有些同學起初並不想一起「玩」,但看見別人的行為為了與別人「相同」,獲得 信任,只會成為欺凌事件的參與者。
  
   《校園欺凌後》(After Lucia)在康城影展奪得一種關注項目的最佳電影,電影採用固定的機位,用平實的角度,淡淡然的拍出這一宗的欺凌事件,帶到受害者與加害者的面貌,再用 到「因果關係」作結,全片流露出一種抑壓的感覺。這部電影那麼一鳴驚人不是沒有原因的,它並沒有採用到「目睹」來拍攝全部的欺凌的情況,反而在鏡頭的運用 上用到「隱藏」,觀眾深知受害者就在門後,但鏡頭卻停留在拍攝學生們耍樂的情況,帶出一種天南地北的襯托與對比。而全片不禁使人「同情」受害者的情況,正 視校園欺凌的問題。
  
   片中人ALEJANDRA與父親為了忘記失去摯親的傷痛而搬到新的城市居住,而年少的女兒以前曾經貪玩與朋友吸毒,而被學校查出。來到新環境,新的同學其 實也不至於好在那裡,他們把青春揮霍,吸煙、喝酒、初嘗愛戀,相當的開放。然而在新的環境裡總有害群之馬,女主人公是貪玩無知,在知情的情況下被拍下了性 愛影片。男同學的手機遺失,影片傳到網上。欺凌正式開始。
  
   無可否認的是影片的前半部叙事的節奏略為鬆散,但到下半部則漸入佳境,走入欺凌的正題。但綜觀後段更顯張力,走到受害人的世界,窺探校園欺凌是如何的影響 著所有的人。在電影裡頭明明影片中是有兩人的,但偏偏女性的形象被定型為「蕩婦」,而男方則視為是理所當然。常說學校是一個小社區,特別是今時今日傳播效 果之強,幸好事件尚未流出到社會的層面,否則主人公更要面對比校內更強的壓力。單是校內就已經令人痛不慾生,女方背負所有罪名,男的視她為洩慾對象,女的 則心生妒忌,所謂的妒忌是一種想像的,像是搶走她們心儀的男生一樣。
                            
  
   起初主人公與同學的關係也不錯的,甚至是走進新的社區,一切如是好奇。但偏偏在朋輩裡「行差踏錯」就影響到她與所有人的關係,回歸現實,相信每所學校都會 有如此的同學,曾聽說過的欺凌是從「性取向」有關,也聽說過是從外表,從家庭背景有關。所指的加害者並不只是指施加暴力,傷害別人的人,而是對事情冷漠的 人都是加害者,他們沒有惻隱之心,沒有叫停暴力,反而讓傷害擴大,也是需要指責的。

   在電影中所展示的欺凌過程裡實是充滿壓抑,很大的程度上是在於不希望驚動到校方,事情都是在老師監測範圍以外,而任由學生低調地進行。而電影裡頭並沒有特 別的提到校方與學生之間的關係,反而把焦點放在學生的關係裡,表達出一個沒有人願望發聲的世界,而受害者的不反抗就是基於她自身的羞愧,故此她選擇啞忍與 沉默,甚至是選擇後來的出走。一般受到校園欺凌的受害人,很大程度上會對欺凌盲目,既然改變不了別人對她的看法,就只有換個心情生存下去,畢竟學業仍然要 繼續的。
  
   影片裡某些的欺凌鏡頭拍得挺直白,眾人用擬似精液製造的蛋糕強迫她進食,那一幕特別看得令人揪心,而且影片當中有情節講到勒索的問題,而受害者不願向教師 說出發生什麼事,到底是自尊重要還是清白重要?看來是很難權衡輕重的東西,但可以肯定的是我們不能夠接受這種不尊重人又自私的行為。欺凌事件一件都嫌太 多,孩子在成長的過程應該是幸福快樂,應該是團結在一起,沒有一個被遺棄。當最後主角的父親用處決別人來作結,冤冤相報何時了?任何人都應該保護好自己, 避免傷害,更要注意自己的行為,多一份的同理心。


  
   校園欺凌不是一件事不關己,己不勞心的事情,受害者的烙印可謂是一世的,而我們可以做的並不只是傾聽,而是行動。將心比己,每個人都有機會成為下一個目標。
  
  文/Dorothy


別出心裁的電影海報,帶出了窺視的感覺。


                                  

2013年5月16日 星期四

天生一對 愛惜生命

來哀悼乳房 
莫沉默祭奠
來哀悼乳房 
再不相信隱身
重生必須實況考驗 
只要我不喪氣」
--《哀悼乳房》余力機構

大約十年前獨立樂隊余力機構唱出了《哀悼乳房》,香港作家西西也曾經寫過一本同名的書籍。最近著名影星安祖蓮娜祖妮割掉乳房,此舉是為了預防乳癌與卵巢癌,從二月到四月期間合共九週先後完成清除與重建乳房的手術。手術前,她身上存有很高的患癌機率,特別是在她家族中先後有兩部女性得到此病並先後離世,故此她希望能好好活下去,特別是為了孩子而活。而她的決定得到了丈夫畢比特的支持,與她共渡此關。                                                   
安祖蓮娜的舉動得到了女性組織的讚同,指她成為了一個好榜樣,鼓勵女性面對疾病而且有助女性預防疾病,定時的檢測。在香港,曾經有藝人曾經得到乳癌並樂於接受治療,其中有《都市閒情》的主持人林淑敏與電台播音員蘇絲黃,而香港也曾經有一套關於乳癌的公益電影《天生一對》,同樣值得我們的參考。

                                          


《天生一對》(2006)是羅永昌導演的作品,電影由楊千嬅與任賢齊主演,片中的冰(楊千嬅飾)是一個廣告公司的女強人,在機會下邂逅了醫生(任賢齊飾),在他們在情到濃時之際醫生發現冰的乳房有硬塊。接下來,一個關於健康、愛情、掙扎的故事就展開,電影裡的女性要面對疾病,懼怕失去乳房,而其中男女主角互相的扶持也是一部很有愛的電影。電影在演繹方面用到喜劇的方式呈現,並沒有過份的渲染傷春悲秋,可謂是一部笑中有淚的小品。

在題材方面也是一部很女性的電影,用女性的角度描寫,從起初的不相信、迷惘、到萬念俱灰再到勇敢面對,實在是一部很勵志的作品,教人要存有希望。

另一部有關乳癌的電影,立馬就想到葉偉信的《朱麗葉與梁山伯》,電影是側面描寫一個患癌女子的生活,但並沒有像《天生一對》般明顯地講到面對疾病的過程。《朱》片講到一個女人生活的潦倒,得不到愛,若得若失似的,滲透著憂鬱的情懷。

無論是觀影世界中的女人還是現實生活中的每個女人,歸根究底最重要的是有健康的身體,同樣男性也要有戒心,因男士也有機會得到乳癌,另外要鼓勵與接納身邊的女性定期作檢查,要愛她,就要在打從心底裡愛,而不是物質上的愛。最後一句,有胸沒胸的都是真女人,為女人致敬。

2013年5月15日 星期三

三國影展接力舉行 泰日俄兵團殺到

由法國文化協會、法國領事館舉辦的「法國五月」正進行得如火好荼,在電影中心也有相關的法國電影放映。在這段期間,由泛亞影業與泰國發行公司GTH舉辦的「泰多好戲」也剛剛開始,其中所選映的泰語電影《嚇鬼阿嫂》即將在5月16日上映,而接下來的一週,也有三部泰語電影在The Grand Cinema放映,有興趣觀看泰國電影的同好,可以留意一下。

相關資料,請留意泰多好戲



除此之外,泛亞影業與The Grand Cinema合作舉辦的香港日本電影節也會在六月舉行,舉行日期為6月11日至6月26日,期間會有六部作品,包括改編至漫畫作品的,也有關注社會性議題的作品,六部作品各有特色,其中有日本其中一位大師周防正行的新作《善終的信守》,影片是有關安樂死的道德爭議。喜歡日本電影的朋友不要錯過。

詳情請留意香港日本電影節2013



而和日本電影節同期、同地點舉辦的有首屆的俄羅斯電影節,比較特別的是主辦單位並不是一般的發行商,而是在香港上市的俄侶集團,該集團聯同Academia Rossica在香港舉辦第一屆的「俄羅斯大劇院」,目前片單尚未公佈,但有興趣的觀眾可登入Friends of Russia  答問題,玩遊戲贏取戲票。



五、六月都來至其他國家的電影節,大家不妨在假日、下班後走進觀影世界吧。另外,當然還有由香港國際電影節協會主辦的CINE FAN的專題電影放映,六、七月的放映有電影節的選映電影翻叮與「創造社」發行的電影,同樣都是萬勿錯過。

2013年5月14日 星期二

新秀社運導演獲新秀電影獎 得獎感言齊聲讚



杜琪峰導演曾經講過近年的鮮浪潮電影節收到很多有關社運題材的作品,然後他批評學生清一色的堆頭拍下這些作品,欠缺創意,任由社會當年的氣氛隨波逐流的拍片。例如那一年菜園村的風吹得特別勁就去拍。鮮浪潮的作品,筆者看過部份,有些拍社運題材的卻掏空政治,實在是不知所謂,社運電影的核心不是談情說愛,而是談論政治,發表看法。早前由藝發局舉辦的2012年度香港藝術發展獎的藝術新秀獎(電影)範疇的得獎者是一位左翼的青年導演,生於1986年的小野(盧鎮業)。在一些的港台節目、獨立電影與學生習作裡都曾經看過他的演出,而其實他也是一位的導演。目前作品包括有《打還打唔好打頭》、《那年春夏之後》、《春夏之交》(是《那年春夏之後》的前半部)、《淹沒》與《金妹》。

尚算是看過了大部份由他所拍攝的作品,雖然整體風格與論述方面是不夠完整,特別是《那年春夏之後》在素材的運用上都是傾向左翼青年的,未能走出大環境客觀的論述,而觀點上都是傾向導演本身的政治取向,在紀錄片的鑒賞上未必是很好,可是卻給了觀眾呈現了某些真相,包括示威遊行的情況並不如電視報導中的暴力,還以示威者一個清白。縱觀海外,有幾位左翼思潮的影人到現在都是很出名的,包括英國的堅盧治(KEN LOACH)與法國的CHRIS MARKER。說實話,在電影裡有政治傾向不是什麼特別的事情,也不用去聲討什麼的,最重要是在電影裡頭沒遺忘政治,我城有藝人高叫「討厭政治」並引以為傲,又有年輕人雜誌講到陳奕迅不談政治,難道又迫他談,如此說話實在是與當代社會脫節。你不談政治,但你要捍衛別人談政治的權利,並不是擺出一副事不關己的姿態,相當的醜陋,甚至令人嘔心。

或者在很多方面與左翼青年的思想並不相附,但筆者還是認為此人十分有意思。《淹沒》是一部他參加鮮浪潮時的短片作品,故事講述一個老左翼從退隱到重回街頭的故事,教會我們既然是關心政治的就別再躲在家中,只有革命才有出路,此外是教會人對政治產生一點的感覺與擔當。無可否認的是以香港當前的社會環境,對藝術的需求不是停留在談情說愛、文藝片身上,而是透過影像探討、紀錄當前所發生的事,至少不是政治冷感的,一直以來主流的電影世界都只會把政治拋諸腦後,但藝術的意義與價值就是要反建制,直視社會中的問題,帶出普世價值的追求。

在頒獎禮的台上,小野帶著碼頭工人走上台,給予他機會發聲。據社交網絡上的觀眾所言,當碼頭工上台之時,台下的高官(可憎梁特首先行離開)都是低著頭玩手機的,然而在一個官僚的頒獎禮上,他夠膽做這一個很多人都不敢的舉動,實在是令人意外與讚嘆的。他並沒有把個人的私情放在身上,反而把發言的機會給予基層的勞工者,給予受到不公平對待的人,這是無私的精神,而且也反映了香港政府是多麼的無能。早前團劇團登出招聘見習藝術行政人員的廣告,寫到只有五千多、六千的薪金,很多人都指是剝削。然而,卻有立志要投身在藝術行業的年青人會嘗試,為了一個夢。藝術工作者,本身都是勞工,人是沒有階級之分,當遇到不公的事就必須要站在一起。


當有關的報導在社交網絡一出,盧鎮業的舉動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正如主場新聞的一個文章標題所言「小野真係唔小嘢」,是的,藝術的存在是為了反建制的,各位有機會的話可以到影碟店購買他的《那年春夏之後》,或到NOW TV的影視點播站看《淹沒》,順道認識一下這位有心有力的青年導演。

2013年5月13日 星期一

100篇小總結


著名博客「講.鏟.片」走向六週年,僅此祝賀。其博主Ryan曾經引用過《車手》的一句對白「走自己的路」來形容辦網誌的去向。的確辦一個網誌是需要投入心力與熱情,無可否認的是本博也是受到其的感召,與別人不同的是本博希望能分享更多來至海外與世界各地、本地與獨立的消息,每一個辦網誌的人都有一個目的,有的是紓發己見,娛人娛己,本博也不外乎於此。轉眼間,從2012年10月到今日,七個月時間裡本博也積累了少數的讀者,僅此感謝。絕大部份的都是從搜尋器裡找到此站的。

藉著第100篇文章,或者也分享一下博主與這個網站的構思,起初「電影森林」是一個企劃,一個辦網上雜誌的企劃,但奈何中間要面對很多問題,至今仍未成功,而且博主對電影的認知深感不足,因此暫只能以網誌的形式維生。也鑒於博主並不是電影業界的人士,未能獲得第一手的消息,只能作綜合式的報導,為讀者帶出鮮為人知的東西。而在網誌的運行過程中,博主盡量想投入新意和多樣化,從最初只有評論到開始有電影的消息與影片的放送、介紹等等。務求讓大眾可以理解更多,投入到電影周邊的世界當中。

對本博而言,文章質素並不希望求量,但是要求質。這是我們的宗旨。或者到今日仍未有很多讀者認識我們,但其實並不重要,羅馬非一天建造,但博主會答應大家該做的會做好,並做好把關的工作。同時也會做好論述與報導的部份。感謝各位的支持。有意見的話歡迎隨時告訴博主,謝謝你們。

2013年5月12日 星期日

賀歲片變形記


屈指一算,新年已過了接近三個月。從來賀歲片市場都是比較粗製濫造,接近「七日鮮」的貨式,近幾年邵氏與TVB出品了幾部風格類似、傾向懷舊風情與明星的電影,先是《七十二家租客》、接下來的是《我愛香港》系列。即將在內地上映的《王牌情敵》,實是香港版的《我愛香港恭囍發財》,換了海報上的造型,走類似TVB劇集式的風格,就這樣準備上映。

近年,有不少的港片被兩地的網民批評吃力不討好,不是無原因的。加上港片的質素參差,進軍內地的很大程度上都是水軍。在新年檔期期間,本地與內地的市民趁著賀歲片的上映而入場觀影,結果劣評也不少。TVB的電影始終是走不掉TVB的水準,流水式的創作。而在新年過後才上映,可看出片商是渴望得到內地這塊「肥豬肉」的,未上映大致上可看到票房的趨勢,五月尾國內將會有大片上映。包括陳可辛的新作《中國合伙人》,都是令人期待的。而《我愛香港恭囍發財》換湯不換藥,試圖要俘虜一眾看TVB長大的內地人。

                                        
看來TVB還挺重視國內的市場,寧願犧牲質素也要上映,有些內地網民稱只是為了葉玉卿而進場,看來香港的老演員還深得內地觀眾的喜愛,而這次在內地上映也應該會刪減新年的祝福字句,令影片有望成為「幾不象」,簡直可堪稱為「賀歲片變形記」。

2013年5月11日 星期六

給你一個愛回家的理由


Zeinek Gehiago Iraun (Who Lasts Longer) from Mikel Muro on Vimeo.

《Zeinek Gehiago Iraun》,又名《Who Lasts Longer》是一部西班牙製作的動畫短片,並參與第八十五屆奧斯卡的最佳動畫短片的角逐當中。而在這一屆的奧斯卡,我們都知道得獎的是PIXAR的《PAPERMAN》,一直以來奧斯卡依然是小圈子的遊戲,同時有很多滄海遺珠等待發現。《Who Lasts Longer》是一個又有愛又悲情的小故事,明天就是母親節,有母親的請好好愛惜她,在世間只有一種愛會如此不計後果的守護著我們。

片中的小主角因一場遊戲,一場意外而導致腦部出現問題,而他的父母親從擔心,到覆診都一直在他身邊,然而一人得病卻是一家人受到煎熬的同時,經濟上、心理上、受苦的並不是傷者本人,而是整個家庭的崩潰。幸運的是他的家人對他不離不棄,但好景又不常,經濟之柱離開了。孩子長大了,面對社會上的歧視與不理解,而他也明白自己是別人的負累。遊戲?不。當播放到結尾時反而是痛心,特別想到有些為人子女的看到父母在病痛的,決定送父母一程。那些子女的行為難以用「不孝」來形容,他們只是不忍心看到父母的痛苦,在法庭上他們都是精神無異樣的,然而到最後也要受到法律的制裁。而這種「愛」很難用對還是錯去表達,這就是電影所帶給人的無奈。

電視劇《愛.回家》經常叫人回家看看家人,一家人的愛始終是最重要的,在影片中小男孩從小到大都有母親伴在身旁,到花白時仍然對他如斯的看顧。俗語說「養兒一百歲,長憂九十九」是不無道理的。親情啊,是最偉大的東西。

要講到這部短片,就不得不呼應同是親人題材的《父與女》作對比,此片的畫風樸實,滲有一種水彩的美,同時帶有一份的滄桑。是的,命運這種東西,誰可料到?還是老土說一句「珍惜眼前人」。

2013年5月10日 星期五

港產舞蹈錄像 舞到康城短片角


由城市當代舞蹈團(CCDC)舉辦的跳格國際舞蹈影像節來年已經舉行到第六屆,正當新一屆的作品正在徵集的同時,去年影展有兩部委約作品在五月中將會到臨康城的短片角(Cannes Short Film Corner) 。這兩部作品分別是黎宇文的《城市祭.回望》與何海藍的《盛放永恆的陽光》。去年在跳格裡,本博主看過後者,或許也分享一點其背景與內容,引用一下博主先前寫下的小段落。
                               

                                        《本地一手播》:舞蹈影像是舞台的延伸
至於《盛放永恆的陽光》,喜歡是因為個人的偏心。筆者認為藝術家不應該只站在高雅藝術的一方,而是要融入社會的元素。在《盛》當中編舞家想到可用工廈的升降 機當成牢房,男子的雙眼被黑布遮蓋,雙腳與身體佈滿傷痕。在裡頭他掙扎,鏡頭落在他的身上,猶如囚徒。他變出小白花,代表哀悼某種的價值。在房子中他綁上 了白緞帶,感覺上是被吊起。畫面打出「滅絕了自由 嘗盡了痛楚 失去了軀體 靈魂中卻開了一朵花 在時分間盛放著一線永恆的陽光」和「悼念李旺陽先生」。藝術世界也有與時事人文相互交集的一面,同樣是追求人權、自由、平等,有這樣的影片使影展有普世價值的體現,同時展示了人文關懷,在這方面筆者非常的欣賞。
                             

藝術與普世價值是分不開的,而《盛放永恆的陽光》是一套很有意思的作品,利用舞蹈融入對生命的訴求,仍然是一部很震撼的作品。至於黎宇文的作品,本博沒有機會看,不方便作出評論,然而要了解他的話可以看看由港台拍攝的《導亦有導—獨立製作》的第一集,看一下什麼是舞蹈錄像,認識一下。

在康城影展裡,短片的項目共分為兩個部份,第一是競賽,第二是「Short Film Corner」,主要是讓影人們互相的交流與認識,對這兩位獨立製作的導演來說是一個很難得的機會。在本港,市民對舞蹈錄像的認識始終不深,但相信這次待兩位去過康城後會有待提升一點知名度。除了關注劇情大片外,小的也需要我們去關心與支持。這次康城影展的到來,長遠對港片無論是大製作還是獨立的都會是一次不錯的經驗。

過去30日人氣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