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31日 星期三

電影森林FACEBOOK版


說來有點慚愧,當日要開這個博客的作者起初雄心壯志要搞一番事業,結果開始在這裡寫文章。說實話,的確是有人搜尋到這裡的,也有人搜尋到作者的另一個長駐的博客,也有人邀請其中一名作者加入成為某電影APPS的星級影評人。然而,這裡並不是某作者的一人天地,背後是有一個人在運營面書版。好好醜醜,這個面書版也總有一天要面世。本想留待到博客二百篇時才面世,但看到暫時時機還可以。而本博客的確尚有很多改善空間,煩請到這裡閱讀博客的大哥大姐也LIKE一LIKE我們的面書專頁。



兩邊將會同步更新,當然尚有很多不足之處。有意見、有想法的、可以多提點。也盡量做到最好。


FB:https://www.facebook.com/MovieForest

多倫多電影節午夜單元 麥浚龍《彊屍》現身



繼首輪的選映名單外,多倫多電影節將會陸續公佈各單元的選片,而今年其中一個單元「Midnight Madness」將會踏入第二十五屆。繼早前宣佈陳可辛的新作《中國合伙人》會是其中一部華語作品外,麥浚龍自編自導的影片《彊屍》將會成為另一部入選的港導作品。曾經看過一些雜誌訪問都知道他是CULT迷,而午夜單元的宗旨就是把CULT進行到底。而在這個單元都有幾位勁敵,首選是園子溫,愛看CULT片的無所不認識。其新作《Why don't you play in hell》會在多倫多影展中作首映。
                           

其次的是Eli Roth,他的恐怖電影曾經獲得多倫多影展最賣座的美譽,而且在2003年為電影公司LION-GATE的票房之冠。麥浚龍的作品是講述八十年代的動作明星風光不再,想自行了結生命,在偶然的機會下遇上天師,其後更發生連串的彊屍殺人事件。以前的香港興起一連串的「彊屍」系列電影,如今有機會回歸了。

(資料來源:TIFF豆瓣小站)

2013年7月30日 星期二

挑那媽 香港是否沒有影評人?

今時今日,影評人的角色的確是有多重的解讀,隨手在電影APPS中寫一兩句東西就有「影評人」的頭銜,在網上寫一寫文章又自號自己是「影評人」,於是「影評人」的質素向下流,幾乎人人都是「影評人」了。在香港,有兩個主要的影評人組織,一個是影評人協會,另一個是電影評論學會。兩個組織各有千秋,前者採用的文章都是淺白的方式,後者的專業性較強,無論是會員文章還是新人類中的文章都是有理論支撐的,讀起來比較學術性強。而兩個組織各有粉絲,提供了對電影不同的解讀方式,自行選擇。

影評人的角色,起初是最基本的觀眾,寫文章只是一個回應電影作者的方式,帶出自己的觀點與感受,或是彌補電影的缺失。有些電影界別的人士討厭影評,認為是外行人的事,其實電影中「文本」是很重要的。有電影人會主動與觀眾接觸,有些卻不屑一看。其實都不太重要,重點是電影有分兩種,就是「好看」與「不好看」罷了,正如榴槤一樣。今年年頭發生的藝評獎事件,也不過是一件「榴槤事件」,賈選凝批評《低俗喜劇》成了時事熱話,也引來了戲中人的不滿,皆因這篇影評並非有道,故作了解香港的電影潮流發展,同時也不明白香港電影的方向,認為導演是在矮化自己。有觀點是沒有問題的,問題是藝發局的評委把這篇有謬誤的文章選為冠軍,實在是有欠公允,也是對香港電影缺乏宏觀的思維。

                                        
然而,在第十三屆華語電影傳媒大獎香港區的評委上在初選與複選的名單上卻出現了賈選凝的名字。首先,要質疑的是她憑什麼代表香港?請問她對香港的電影歷史熟悉嗎?第二,她有什麼的資格與能力,當一個自號影評人的文字工作者把私慾投放到文章身上時,她的判斷會否影響著整個的團隊。特別是一個已經是「先入為主」的影評人,面對著自己「討厭」的影人時,她還可以持平嗎?結果《低俗喜劇》最終未能出選提名之列。如果在媒體上寫寫文章,而對電影最基本的尊重也沒有時,這人還有資格做引導輿論的工作嗎?最重要的是該獎項的評審團中,有來至中港台,以及澳門的評委。既然賈小姐是來至內地的,何不直接代表「內地」?

至於,該獎項的初選評委中有來至上述兩個影評機構的資深影評人,包括熟悉日本映畫的湯禎兆、主編香港電影回顧的鄭政恆,以至有影評人協會的祈佳仕等等。而香港方面的終選評委有陳志樺與馬家輝,兩者的經驗都比較豐富,還是比較有說服力。

其實,香港尚有很多有心寫作的影迷,身邊也認識幾位對電影有研究的影友。平心而論,無論是做人的閱歷或是知識上積累上,他們都比賈小姐有資格得多。香港並非沒有影評人,只是有待發掘罷了。

白宮再受襲無新意 葉念琛新戲連續二月接住上

早在三月就先上映了一部《白宮淪陷》(Olympus Has Fallen),講述恐怖份子要轟炸白宮,更要劫持美國總統,為的是要控制世界格局。有網友戲稱,荷里活片很有可能知道美國的國家機密,白宮之下還是會有個地下白宮的。或者是這個原因,英勇拯救總統的白宮電影又再度上映了。這次白宮不只是淪陷,更是末日。又是主角拯救總統,又是恐怖份子,有沒有可看性就交由觀眾了,但同質化的電影真是令人興致大減。不過看這種電影有個好處,就是不用多想,享受觀能刺激就可。而新作《白宮末日》(White House Down)更是一個父與女的故事,或者會有感情分,影片將會在八月二十二日上映。而內地的上映日期會比香港提前一個月。


                                     

至於港產片在暑假檔期都幾精彩,先有李碧華鬼魅系列迷離夜與奇幻夜外,更有在影展中獲得不少好評的《狂舞派》、拳擊話題之作兼大隻佬張家輝有份出演的新作《激戰》、除此之外還有葉念琛的兩部作品登場,一如以往離不開「溝女」,談戀愛。

八月二十二日將會先上映由蔣家旻、馬志威參演的《第一次不是你》,之後暫定在九月十九日會有《溝女不離三兄弟》。至於早前《溝》片發佈了電影宣傳片,內裡參演的藝人眾多,看看認得多少吧。

                                     

2013年7月29日 星期一

電影APPS該走什麼路?

較早前某電影APPS的創辦人邀筆者成為他們的「星級影評人」,後來筆者沒有應允,皆因有影友講到連「阿貓阿狗」都是,既然有心寫一個博客,自然要有態度與想法。對於電影,要有尊重的態度,而不是貪圖別人的利益與名聲。老實講,我唔恨名聲,只願與有緣人與愛好電影的人作對話。至於是那個APPS邀請本人,那我就不說了。也說一下目前市面上的幾個MOVIE APPS吧。
                             

時興智能手機,什麼都要快,但一有商機就有抄襲者,提供具同質化的服務。是誰抄誰就不清楚了,但三者無論是設計抑或是方向都很相似。除了是提供一週的電影資訊外,更有影評,其中有APPS更設有會員制度,登入和「寫影評」都有積分,儲夠就可以換戲票。其中Hong Kong Movie聯同動畫協會方面合作,在APPS裡可看有關的創意作品。三個APPS分別是HONG KONG MOVIE,MOVIE EXPRESS與MOVIE TIMES。前兩者較為多人用,都是標榜寫影評就可換戲票的,後者是新成立的。三者的營運模式都是與戲院方面拆脹。比較想講的是有幾點,首先是同質化,其次是影評質量的低質素,特別是那些一兩句說很好看、不好看的都叫做影評,還有的是有些APPS的創作人在網上邀請他人合作時,似乎沒有伸出友誼之手,據友博「講.鏟.片」的主理人所言,沒有尊重別人的成果。既然如是,為何博客還要浪費時間在寫作的道路上呢?這些創作人應該深明這個世界上是沒有免費午餐的,而很多的博客如筆者與講鏟片的RYAN都只不過是草民,都是在工餘時間外寫文與分享。
                             
當然,這件事早已告一段落,筆者不是要批評誰。反而想講的是創造電影APPS的同時,可否走一條新的方向,例如是電影新聞、電影冷知識方面的。同時,有些的觀眾根本是為了貪圖戲票的利益而胡亂寫影評,而這些影評人竟然叫做「星級」,當真是誇張了。更不知所謂的是竟然有電影公司拿那些字眼貼在宣傳品當中,當中是十分「水軍」。無論是電影宣傳,還是一句影評,都是要有質素與中肯客觀的意見。
                                                 
電影的本質是要用心觀賞的,內裡包含的是作者的風格、社會、人文的意識,引起了什麼的反思與引導了什麼。而這些的電影APPS裡除了是讓人快捷方便地看到電影的最新場次、最新上畫的電影外,基本上沒有大的效果。這些的APPS到最後只會汰弱留強,各位想開發電影APPS的煩請多加創意。

2013年7月27日 星期六

黎小軍、李翹給香港的輓歌


  陳可辛的電影作品《甜蜜蜜》成了第七十屆威尼斯電影節的經典單元上展映的華語修復作品,在香港更入選了「百部不可不看的香港電影」。時看《甜蜜蜜》更覺得五味紛陳,社會上每天鬧著各種的中港矛盾,從奶粉到日常交通,再到住所與教育,乃至是應否開發新的社區,就連服務誰都成為了話題。在網上社區,只要講到關於「中國」的事情,民粹就湧現,各種不禮貌的字詞就出現,每個人都手執心裡的「正義」之刀,劈啊劈,斬啊斬,只要對方是非我族類就要非殺不可。的確,這種現象的轉變,人民心裡的轉化都是有怨氣的。回歸後,政府表現長期低落,數十萬人上街成為了一大特色。

 
族群矛盾,是這幾年的問題。一講到中國,就會有人心感討厭,在討論區裡只要有新聞報導有中國人死去就會有人給予正評。有時這種「反中國」的行為是否有點過火?過火到連人倫道德都失去了。政府的施政固然有問題,這方面是需要市民監察,但我們都不能夠否定我們的上一代人為了逃避大陸共產黨的管治而到港,為香港付出的貢獻。經過多年,他們的後代定居在這個城市,從以往的中國人身份轉化成香港人的身份。於是,本土意識就萌生了。本土的價值是關乎人文、歷史各方方面面的。《甜蜜蜜》是一部關於移民的電影,它也是本土的,它是很多中年人的故事,也是香港人的一面鏡子。


十年人事
 
時間回到1986年的31日,廣九直通車載著黎小軍與李翹來到香港。他們都是城市裡的異鄉人,只有拼搏才可以走出自己的路。他們都相信香港是尋夢的樂園,一個來至天津,一個來至廣州。兩個人都愛鄧麗君,共譜出了一段戀曲。香港,對於他們來說都只不過是一個停靠之地。他們的愛情最終兜轉了一個十年。再回首,社會變化得特別快,從前到港的內地人雖然被嘲笑為「阿燦」,但他們都樂於學做一個「香港人」。「香港人」的身份帶來優越感,來港的第一件事是要學好英語與廣東話,為了賺錢而上進,為國內的家人改善生活。

 
有些家庭到目前仍然是分開兩地的,父母帶著男丁到港,把女丁留在內地,這樣一留就是數十年。子女分散在中港兩地,這樣的故事發生在上一代的身上。身份認同,一直是香港人長久以來的問題。不認同自己為中國人的份額,猶以年輕人為多,而在中央的眼中是香港人久久不能解殖的解讀。電影是承載著歷史的,《甜蜜蜜》是一個時代的見證,北方人與南方人在異地相愛,互相的融合這個「移民社會」,香港社會的價值是在於雜亂,但當中也包含多元的和諧共處。比如說,香港有南亞人、有印巴籍人士還有歐洲人與非州人的社群。在我們的社會裡,很大部份的香港人都是來至內地的,他們經歷過國共內戰、大逃港、改革開放,有些人在這裡建立自己的事業,有些人接受了這個地方為自己的家。
 
從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香港經歷了很多事情,八四年簽訂《中英聯合聲明》,移民潮開始,八八直選,八九年天安門事件更是喚醒了香港人的民主意識。故事寫到一九九五年,他們帶著香港人的身份移民到美國。中國人彷彿是遊子,只要有機會就流浪到世界上的每個角度,總是在他鄉。電影在一九九六年上映,正好是回歸前的一年,離愁別緒甚至是徨惑都印在這個時候的港產片身上。

他們都是香港人
  黎小軍與李翹雖然是內地來的,但他們也接受了這個城市的文化,開始講起廣東話與英語,李翹從開始就掩飾來至廣州的身份,洗去一身的土包子味。終於,她可以學懂做一個香港人,擁抱香港的價值,搵錢至上。即使面對感情也可以黯然的放棄,她知道改善生活是必然要做的事情。而黎小軍不是什麼的大材料,他只是一個平庸的人而已,目的是為了愛情。當時來港的內地人與現在的有很大分別,現在來港的人都不願融入本地的文化,有些在港的內地人多年來也不願說廣東話。他們用內地的角度去看香港,引起了香港人的不滿,也某程度上這些外來者給予港人的感覺與態度是「再殖民」。他們財大氣疏,亳不尊重別人,又試問別人如何尊重他們?

 
李翹從來港之時已經是有分寸的人,她多勞多得,漸漸被這個城市教化,適應力強。做時也懂得變通,是很典型的香港人,或者可以講的是獅子山精神吧。但今日的香港再不是多勞多得的時代,努力未必得到回報,靠的是投資炒賣,玩弄語言偽術。新一代的人苦無上流機會,令人概嘆香港的消逝。在工作上、思想上,李翹是很懂得與人打交道的,她搭上江湖大佬,起初是為了金錢,後來是日久生情,是要報恩。或者又可以說她是一名「世界女」,懂得識時務者,真像我們的前特首曾先生。很多香港人都擁有這樣的個性,被喻為「香港仔」、「香港妹」,見風駛舵,在所難免。但當為了生活,又有誰可以有如此的「骨氣」,這要看有多少的定力。

以鄧麗君為文化符號
  在戲中鄧麗君的歌曲貫穿著整套電影,李翹說喜歡鄧麗君的人都是在內地來的。其實不,記得小時候(已經是九十年代)電視機上還播著她的歌曲,《小城故事》、《月亮代表我的心》等等,鄧麗君對華人社群的影響力之大,到今時今日仍可以感受到。可以講的是鄧麗君的歌聲是代表一個時代的,她是當中的靈魂人物,人見人愛,歌聲甜美悅耳。在電影中,兩位主角都愛她,都唱她的歌,一來是對她的致敬,二來是利用她說故事。婚後的黎小軍仍眷戀著李翹,在《再見我的愛人》的歌聲底下,二人來一個熱吻,關係再度的確立。

  
到底是「GOODBYE MYLOVE,我的愛人再見」還是「甜蜜蜜」,兩者都是很難的抉擇。談的不是戲中人物的關係,談的是一座城市。TAKE IT OR LEAVE IT,十多年後的香港依然是一個移民城市,但對內地人的態度早已變更。而今日則變成大中國,小香港的時代,看看港產片的發展,看看週遭。有能力移民的人都會選擇離開,他們目睹香港的轉變,多麼的嚴峻。留下來的人,鐵屋吶喊,做他們可以做到的事情。《甜蜜蜜》不獨是一個愛情故事,更關乎的是一座城市的價值,而十多年後香港的價值再不應該是「搵錢至上」,而是要做好保育、對人權、自由、法治的堅守與開放。奈何,這一方面卻叫人心痛。要如何叫醒一個裝睡的人,靠就靠你與我了。

寫於二零一三年七月二十七日

2013年7月26日 星期五

內地觀眾無緣觀賞《壞蛋獎門人2》 勝在有下載?



《壞蛋獎門人2》在海外票房連奪三連冠,全球共收了六億美元的票房(折合港元共四十八億),天朝的廣電總局真是又一的奇葩,理由多多,總要給電影按上一個「莫須有」的罪名,真是厚面皮。今年四月就發生了《黑殺令》上畫後便遭到禁播的問題,其後再次獲安排上映,但此時此刻不少觀眾都轉向改用下載的方式獲取該電影。如今,《壞蛋獎門人2》不獲引進官方稱影片不乎合少兒觀眾,此外更稱第一部就沒有引進,第二部更不用多想。而《The Hollywood Reporter》的報導則指出官方稱要維護國產動畫的質量,故要控制進口動畫片的數量。

維護國產動畫就要禁止進口,那就連《怪獸大學》也不要進口就好了,大家齊齊看《喜羊羊》、看洗腦紅色動畫、看《賽爾號》,不用祟洋媚外了。國產動畫的質素實在是比不上國外的動畫,且看豆辦電影裡頭觀眾對國產動畫的評分,再比較一下對國外動畫的評分。觀眾的眼睛是雪亮的,然而最大的禁播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影片觸及了官方的神經。《壞蛋獎門人》宣揚的信息是不要以貌取人,好人和壞人根本就沒有分別。片中的壞蛋也有愛心的一面,而不是完全的惡霸。這是一部愛與和平,連坦克車的裝甲都可以穿透的電影。

這邊廂,天朝說禁播。那邊廂,已經有下載。要禁播一部電影,可以。但要跟科技與資訊鬥快,就不可能了。不能怪國人沒有尊重知識產權,這是他們的政府迫成的。

2013年7月25日 星期四

這是講故的時代?這是拍片的時代?

 近年,無論是中港台都興起網絡作家,有人氣、話題性的話會被發掘出書,或者是改編成影視作品。在內地,八十後女作家辛夷塢的小說作品《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致青春)被著名編劇李檣改編,收了過四億的票房。辛夷塢的小說之路是從網絡上開始,2006年開始就在網上開始寫文章,一寫就出名了。目前她的大部份作品都成了影視作品,走出了一條自己的路。看看內地,近年都有不少的作品都是取材至網上的,例如有《失戀33天》與《杜拉拉升職記》。先是結集成書,後是搬上銀幕。一直以來,小說改編的電影比比皆是,且看荷里活的《哈利波特》、《魔戒》和《暮光之城》等等。網絡時代可說是給了新晉的作者一個機會,只要一BLOG(博客)在手,就可以表達自己的想法,也造就了一批新的作家。

 
香港一年一度的書展才剛剛結束,這一年可謂是「破天荒」有幾位高登討論區的「巴打」出書,其中包括已出名的「向西村上春樹」與「小性奴」,還有「有心無默」與「孔明」等等。高登文學漸成了書展的一道風景,有文學人批判這些作者的認受性,也有人批評香港人的文學修養,就連高登討論區也有人表示反感的。自從「向西」與「小性奴」成功後,有不少人也開始有自己的創作,放上高登是最好展示自己魅力的平台。為什麼能衍生這些的網絡作家,文化評論人指出是他們懂得年輕人的「潮語」,懂得大眾因應社會環境的心理變化。比如說「向西」與「小性奴」在其社交網絡常貼出諷刺時弊的小塊文章,內容與普羅大眾的日常生活有關,既有意象又能給讀者消消氣,娛樂一番。網絡把寂寂無名的陌生人帶到他們可以一夜成名,如果安迪華荷說每個人都可以成名十五分鐘,那他們就是受惠的一份子。

 
不只是寫作界,甚至是攝影界、電影界、音樂界都出現了有關「作者」身份的問題,當今時今日一部智能電影可以拍片、可能拍攝,有很多事情都來得特別的簡單容易。一個人可以有多重的身份,可以是創作者、可以是觀眾。作者身份是一個模糊的概念。資訊爆炸得彷似一切都隨手可得,用IPHONE拍拍照可以出一本影集,拍一段短片就成了電影人。其中台灣的九把刀就是好例子,他把自己的網絡小說《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女孩》搬上銀幕,且得到觀眾的支持,拍一部電影已經不再是一件難事,有器材有劇本有演員就可以隨時動身。電影拍得好不好,故事為先,如何有張力,鋪陳是一大技巧。再之後是對藝術方面的處理技巧。網絡小說可謂是提供了一個劇本的大綱與來源,製造了聲勢,可叫做是「媒介事件」,引來注意。能製造如此效果的莫過於現在是Y世代,生活都離不開網絡,特別是社交網絡的推波助瀾。時代正在變遷,而網絡小說正好是反映了時代的一面。

 
回歸到「拍片」方面,《一路向西》是香港第一部由網絡小說改編的電影,而第二部作品也會在未來面世,名為《一路向西之泰西》。除此之外,由「MR PIZZA」寫的《那夜凌晨,我坐了旺角開往大埔的紅VAN(VAN),日前完成了拍攝工作,影片由陳果執導。有關的著作也曾經打入暢銷書之列,深感年輕人的歡心。無論是《一路向西》還是《紅VAN》都是屬於「高登文學」,他們用淺白的口語配以大眾好奇的東西寫成,《一路向西》是性方面的迷失,而《紅VAN》則包括港人對內地的恐懼,描繪一個異度空間。這些著作值不值得買就由觀眾自行決定,畢竟電影的創作上「作者」不只是原著的作者,而是從導演、從編劇、從攝影師身上的介入。                                         



 
「高登文學」成為了城市裡的次文化,也成為了電影的取材之地,香港的網絡小說未必如內地與台灣般賣弄青春、賣弄戀愛,但這種的網絡次文化柔合了新一代的用語,市井的文化,反映了這一代人的想法。相信未來香港的網絡小說將會是百花齊放,假若有同類的小說作品面世,一樣會吸引影人的注意。網絡小說已經成為了生活的一部份,一個故事是否成功,看網民反應就略知一二。且看這些網絡作者一連三個書展出書就知道吧。就看看今年已過去的書展有那本網絡小說突圍而出吧。
                     

2013年7月24日 星期三

陳可辛新片入選多倫多電影節


第三十八屆多倫多電影節(TIFF)將在九月五日至九月十五日舉行,日前公佈了選片名單,看來今年是陳可辛之年,此話何解?原因是早前在台北舉行的電影節選了他為焦點影人,是繼前年香港國際電影節之後再一次成為焦點影人。而他的新作《中國合伙人》真的讓片商,安樂晒。在國內獲五億票房,真是「吸金」。

關於陳可辛的電影在國際上也有一定的地位,其作《甜蜜蜜》入選百部不可不看的香港電影,而有長久歷史的威尼斯電影節也選映他的作品,並選映有關的修復版。連香港的觀眾也是看華納的版本而已。(據知,有關香港放映的版本是嘉禾賣給了華納的版本)。香港觀眾想看修復版就可能要等等了。

而陳可辛的新作《中國合伙人》則是目前唯一一部入選為該影展的華語電影,至於與中國合拍的有奇洛李維斯的《太極俠》。

在此祝福《中國合伙人》一路順風,得到外地觀眾的垂青。

                        

2013年7月23日 星期二

《東京家族》:相隔六十年的愛的對話




  小津安二郎逝世五十週年,《東京物語》誕生六十週年。同時,山田洋次入了電影行業五十週年。兩部電影跨越了時間的限制,製造了一次隔空的對話。是致敬,是尊重,既是一份心意,同時也帶出了現代的面貌。山田洋次的新作在年頭在日本開畫以來,已經走遍了很多的影展,同時藉著小津逝世五十年,新的復修版的《東京物語》先後在各大主要影展亮相,不少的主要影展都以小津安二郎為致敬的對象。山田洋次雖然是重拍經典,但也有他的創作與改動,誰的比較好,實在難以用言語表達。畢竟時代也變了,但兩者都有一份感情牽動著觀眾的心。雖說兩部電影有共通點,但盡可能的都把小津的版本拿出來看一看,方才能看到當中的轉變,從中也有助感受山田洋次的心意。 
                       
   無論是《東京物語》還是《東京家族》,兩者都是很淺白的,即使對日本電影不熟悉都會明白當中的常理之情。不外乎是人間親情,父母對子女的關愛,子女對父母的態度。不論時代是如何的轉變,這種的骨肉親情都是無法分割與容易理解的。在人物角色上的原型,當看過前作都會記得大兒子與二女兒,而在新作方面把原本由原節子飾演的角色一分為二,此外沒有了小妹妹的角色,但都無阻故事的發展。為了配合時代新作更加入到日本的三一一大地震,某程度上也反映了這個國家的一個重要的面貌。要做一部時代的電影就要追上步伐,而這裡與六十年前的確有很多分別。首先是科技,其次是城市的風貌。唯一不變的是子女對父母的態度,依然是恭敬,但背後是煩厭的。他們都沒有把父母到東京的一事放上心頭,但多番的把他們當成「人球」。 
   
   這兩部電影都離不開一個「情」字,到底什麼是孝,什麼是應有的價值觀?片中的父母有如「啞子吃黃蓮」般,他們遭到子女的拒絕,但又不動氣的責罵,在他們的心目中兒女都長大了,有自己的世界。當身處在東京,主場是子女的一方,而他們只不過是個過客。最令他們擔心的是小兒子昌次,他的不定性,飄忽令他們感覺憂心。昌次沒有如大兒子般踏實,更不像二女兒般有家庭作依靠。他是幾個兒女當中生活稍遜的人。 
                     
   如果說《東京物語》到最後是叫原節子飾演的紀子放下為丈夫守孝的觀念,為自己再找一個男人。那《東京家族》就是那兒子的下半生交托到一個女人的身上。 這兩個女人其實與這家人沒有直屬的關係,蒼井優的角色更是以外人的姿態得到老人的歡心。至於原節子,自從丈夫死後,她大可以與夫家中斷絕往來,但她依然成為了這個家的一份子。原節子是友善、沉穩的,蒼井優是誠實的、少女的。兩個女人,兩種味道,雖難以評價他們是否一個好女人,但對於兩老來說行動勝於空話。 
   
   《東京物語》之能夠成為經典,某程度上是外國人的追捧。小津的熱潮要到他死後才得到賞識,據一些資深的影評人所講《東京物語》是很多西方人眼中對東方的印象,而且電影結構簡單,淺白易明。東方人說話時較為婉轉含蓄,電影流露著平和與平靜,帶著戰後家庭的生活,城鄉之間的差異。到今日依然是極具成就,而在影評人的眼裡小津有更好的佳作。《東京物語》之所以傳世,是因為在國際的影壇上無疑的佔了一席位,已離世的資深影評人羅渣伊拔則認為《東京物語》是十大必看的電影之一。至於《東京家族》,都應該寫在影史裡頭,當一個有經驗的導演決定挑戰這部作品,一不小心就要敗壞自己的名聲,然而山田洋次是細心、平穩的。這部電影不煽情,不會直接告訴你兒女是錯,也不會直接的責罵子女。有一種關心將心比己的存在在觀眾的心裡,同時也會感受到影人的愛。 
                            

   兩部電影,即使有長時間的跨度,但可看到親情的魔力是歷久不衰的,百廢待興的東京與今日的國際大都會相比,昔日是工業重鎮,今日是商業社會,衍生出不少的次文化。既是一個城市的轉變,也是屬於時代的,從蒸氣火車到JR鐵道,從電報到手機。依然是一樣的劇情,頓感溫馨與親切。平山周吉與富子這一家,走過了六十年,正好是一個甲子。一代的電影大師與上一代人的對話,情感猶在。電影的精神,不只是在於創作與表達,更是把好的東西傳承與再造。平凡的事,總有一天會變成巨作,有如這部後起的電影。起初不被注目,終於它也有傳世的一日。這個家庭,不獨只發生在日本,更是在世界各地,遊子在外頭闖蕩,父母總是在擔心。不是要指責任何一個為人子女的,而是帶出這樣的一個故事,它很真實、真誠、真摰,實在的存在在我們的心中,因為有一個地方叫做家。 
   
  文/Dorothy

2013年7月22日 星期一

雲翔新片海報大放送 裸男股惑收貨不?

雲翔即將開拍兩套長片,並將在下月進行招募日。在日前他的最新電影《遊》亮出了賣埠海報,有影迷認為是重口味的,一個裸男活活地展現在觀眾眼前。日後上映,這張海報就未必得到通過了,故此看一下就好了。《遊》的主角是《安非他命》的彭冠期,此片由香港先生、亞洲先生朱曉輝還有音音姐拍攝。朱曉輝豈不是那位通行證過期的亞洲先生?

此片是雲翔繼《愛很爛》之後的又一部長片作品,當中是全英語拍攝,與《愛很爛》一樣都是一部拼圖式的電影,內含七個故事。影片在多個國家取景,包括馬來西亞、荷蘭、德國。話題依然是同性戀與異性戀,當然少不了的是裸體。這一點才最令人想入非非。

                                      

再重溫一下,有裸男的雲翔電影吧。零八年的《無野之城》與一零年的《安非他命》都是用到全裸男子。基本上這已經是他的風格,自成一格。而且相當的大膽。要看到全裸的海報,恐怕就不在香港區啦。在香港,最多只是半裸而已,看我們的地方多保守。

                                      

                                      

2013年7月21日 星期日

橫跨半世紀的日本家庭電影

適逢今年是小津安二郎逝世五十週年,《東京物語》誕生六十週年,世界各地的各大小影展都展出小津的作品,作致敬。不認識日本電影的歷史也不緊要,《東京物語》是一部很容易看得明白的電影,它紀錄著一對年老的老人從鄉下走到東京看看子女的故事,我們都有父母,都有七情六慾能感受愛,只要是有人性的都會被電影所觸動。要評說什麼都是沒有意思的,即使是聖人也會有自私的一面,人沒有完美。片中的子女或者對父母是疏忽的,但其實父母都明白子女都有自己的事情要照顧。他們沒有開口的責罵,反而對他們恭恭敬敬,相當仁慈。
                


筆者在三個月前在「電影節發燒友」上看的版本是2011年的修復版,如無意外應該是暫時看過年資最長的一部長片,看電影的確要溫故知新,逐點跟著個人的修養與知識去增進,去認識一個創作人背後的理念與技法。《東京物語》對於我來說是有一點的提醒,還有的是要如何的珍惜這些的電影,用一個觀摩的態度去看。小津的一些電影在戰時遭到破壞,有些作品早已找不到了。題外話,有些年輕的影迷都怕看默片,原因不外乎是老土,怕悶,但其實那才是前人的智慧,好讓我們看到那些屬於年代的電影。

《東京物語》絕對是時代的電影,裡頭有戰後日本的社會百態,一個平凡的家庭的家庭觀,讓我們看到了百廢待興的東京是如何的站起來。當這部電影誕生了六十年後,山田洋次拍了個翻拍版《東京家族》,詳細的資料與創作背景就不贅,網上與報章已有很多的報導與介紹。反而想從個人的角度去看這一部電影是如何的傳世,六十年後的日本早已成為亞洲區區內的龍頭。人民生活富足,片中的平山家的各人都大致上沒有分別,大兒子依然是醫生,二女兒是髮型屋的老闆,不同的是原節子的角色一分為二,由妻夫木聰與蒼井優主演。原節子的角色原形是順從的,在《東京物語》裡頭兩老都被其他的子女拋棄時,她帶著兩老遊東京。在《東京家族》卻是由小兒子帶著,其實他也有自己的事要做,就像原節子一樣請假陪著老人。

而蒼井優的出現是彌補了箇中的女性特質,不同的是在舊版裡原節子本與這個家族無關,老人認為她比自己的子女更好,事實上她並沒有照顧整個家的責任。而在新版方面,蒼井優演的紀子更顯出她有一種使命,就是要照顧這個兒子,得到了老人家的默許。其他的子女看似是自私自利,特別是滋子的角色,與舊版的杉村春子一樣。
                           
事實上,兩部電影的確有很多地方可以比對到,一樣是親切的。當然,新版有新的元素加入,也附合現世情的。用一部電影看到一個國家的文化背景,也看到了一個家族的生存,是相當有意義的。而且,電影裡流露著一種愛,是為親情的牽絆。或許,我們在成長階段都會與父母的爭執,有敵視,但中國有句諺語是「養兒一百歲,長憂九十九」是真的,即使片中的子女人到中年,父母仍然有所牽掛。而子女卻因為事忙就丟下他們,當他們這些的內容難免是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很多時候,看到各孝子賢孫在父親節/母親節出外慶祝,其實某程度上「很虛假」,有些人根本連自己的父母平日也不問候一下。

這部電影讓為人子女的我們羞愧,同時也是警醒。父母只得一對,孝心與關心始終要有的。再者,這部電影之為所以經典是因為它打開了東方人那含蓄的一面,它的叙事手法不會直接告訴你你錯了,而是用委婉的詞告訴你怎樣怎樣。它亦都不會告訴你應該怎樣做,由衷的要你去反思。兩部作品都是值得一看,而且應當經典傳頌。半個世紀的日本家庭電影,是一個縮影。

2013年7月20日 星期六

《HIGH爆雲霄》(I am so excited):惡搞航班「1069」


「1069」是男同志間的神秘代碼,也是這部電影一個基調。「性」是電影的一大課題,男女間的性與同志間的性,互相的調侃卻又互相的包容。如果要用一個平常人的角度理解這部電影,或許會感到不知所措。一切都是混亂的、一切都是超越常理的。故此,當觀影後的確是出了兩大派,一是很喜歡的,原因是艾慕杜華的名氣與一眾在他電影出現過的演員,猶如老好友相遇般。二是討厭到死,認為男同志文化不好笑的,認為這部片是低俗,且欠內容的。是否喜歡這部電影就交由觀眾自行決定,在電影的世界裡要如何評價一個導演的成就也不是只看一部電影,而是要看整體。 
   《HIGH爆雲霄》是一部無譜的電影,它是隨性、沒內容的、笑不笑得出就得看觀眾的笑點有多低,就如看周星馳的電影一樣。只是這部電影的確充滿基味,三個好基友同在一個飛機上服務,他們互相的指責,又是最佳拍檔。他們是最具娛樂性的空少,他們也是最搞鬼的空少。性、毒品、死亡,三者連在一起,當中有愛,但其實也有多餘的枝節。可見這部電影其實算是一部低成本之作,基本上場景就只有航班裡面,情節也集中在頭等倉內的乘客。他們都是怪茄,如果用英文的話就是「QUEER」,每個人都各懷心事,有人有神功,有人是性的專家,在三萬八千公尺上飛機故障,怎麼辦?此時機上的乘客開始猜疑,在「最後的時光」,生死只差一線。唯一可做的是除了唱「我要飛得更高,飛得更高」,就是吃喝拉睡。 
   
   這部電影是痴狂的,令人想起英國的一部電視劇《COME FLY WITH ME》,英國的作品是由內至外的惡搞整個航空公司與機場的工作人員,也挑出了不少廉價航空的「賤招」。時興一股航空熱,日韓早前都有不少以航空為題材的電視劇,都是師哥美女,爭分奪秒,塑造良好的形象。最近,香港的電視劇《衝上雲霄2》也成為了一時熱話,平分秋色。關於航空的電影還有日本的《開心直航》,俏空姐在航班上糊里糊塗的,引起了不少笑料。而艾慕杜華用的形式卻是顛覆了正面的形象,要有多搞就有多搞。 
   
   現實世界也是如斯的瘋狂,曾經香港某航空公司都曾經發生過性醜聞,機師與空姐在飛行途中享受了一頓性的盛宴,其後相片外傳,引起社會對飛行安全的關注。面對生死邊緣,慾火禁不住,縱慾至死。只有「性」才能得到滿足,電影中的惡搞也是一般大眾對男同志的形象,拿來戲謔一番。當然,同志們根本就不介意,大家嘻哈一番,彷似遇上老友記,繼續愛上艾慕杜華。不愛這一部,還可以愛上另一部,畢竟這部電影的確重口味了一點。 
   
   美國電影也有R級的分類,故此這部電影雖然沒有大方面的裸露,但仍有不雅的內容,敬請關注。本片開宗明義就是要「搞」,輕輕鬆鬆過渡了九十分鐘,其實就很足夠。基本上此片慕名的話是可以一看的,但如果要拿大師的前作比較就稍為沒意義了。事實上導演本身也不算得上是一個笑匠,討不討到觀眾的歡心就得看觀眾的笑點了。

2013年7月19日 星期五

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 台灣現「死亡列車」?



「本車前往極樂世界」,是真實版的《死神來了》嗎?天啊,我還這樣後生!不想死。

在台灣新北市的巴士上出現了這句駭人的標語,在網上面引來了不少台灣網民的熱議,有人稱廣告的效果很有趣,也有人認為這樣的玩笑不能開。有新北市的議員稱認同其電影宣傳的手法,但認為有關的文字不尊重市民。而有關的巴士公司稱若市民看後心裡有不舒服的,可看其廣告公司反映。而事後也有市民斥責有關議員大驚小怪。

中國人是十分迷信的,新意歸新意,也不容忽視民間的信仰。特別是鬼節的到來,這種玩笑剛巧出現,真是巧合。涉事的《極樂世界》(Elysium)將在八月在美國上映,而相信八月都會在台灣上映。有關的作品是由《D9異形禁區》的導演執導,主角有麥迪文。故事是講述若干年後,人類分為兩大等級。一種是住在太空的空間站,一種是住在地球上。為了「向上流」而作出選擇。至於香港會不會上映就未知之數。

                                                   
電影海報


消息來源:【「本車前往極樂世界」 公車廣告惹非議】(台灣蘋果日報)

2013年7月18日 星期四

給威尼斯的情書


今年是威尼斯影展的七十週年,作為一個具國際知名度的影展,當然要辦些活動賀一賀。除了早前公佈了某部份片單與修復電影之外,影展方面將會徵集十位國際級的導演參與三分鍾的短片拍攝計劃,而華人的代表有賈樟柯。近年,他在國際影展上「蒲頭」,早在較早前舉辦的康城影展中憑《天注定》奪得最佳編劇,目前他正忙於影片在中國的發行工作,據他所講《天注定》是一個很有中國國情的電影,具諷刺之味,他曾經講過影片有可能上映不了,但如今通過了審查,相信仍有大的機會得到上映許可證。

而在此時,他在成都拍攝有關威尼斯影展的短片,並找來了田原作演員,田原的第一部電影是麥婉欣的《蝴蝶》,當她還是十五、六歲前還組過樂隊,寫過幾本書,可說得上是一位才女。她亦都有參演過其他的港產片,包括黃真真的《六樓後座2之家屬謝禮》與新晉導演劉韻文的《過界》(影片將於稍後的時間上映),賈樟柯稱很高興與田原合作,很喜歡她的作品。而同屬有份參與計劃的還有伊朗的電影大師阿巴斯.基阿魯斯達米與今屆影展的評委會主席貝托魯奇,他曾經執導的作品有《末代皇帝》、《密室中的我和你》等等。

威尼斯影展的這個活動看似似曾相識,早在2007年康城影展60週年之時,當局曾經找來三十五名導演拍攝自己的三分鐘短片,並組成《給康城的情書》,當中還有我們的香港代表王家衛。正所謂「橋」唔怕老土,最緊要受,這些的電影大師聚首一堂,相信影迷都會收貨,而影展將會在當地八月尾至九月初舉行。

                                       
《給康城的情書》(2007)

有一種做演員的方法叫「自己攞黎」

記得有一次去電影節的放映,泰國籍的導演帶著兩個入世未深的中學生演員,一部獨立電影沒有多的酬勞,有的只是帶著他們到影展觀摩。有很多獨立電影都花不起錢找明星去拍,靠的是藉藉無明的人,一邊做著正職,一邊拍攝。有些演員都不是專業的,然而他們成為了電影裡的靈魂。有很多人帶著各種異樣的眼光看待某個導演,然而拍什麼都是他人的視角,你不喜歡,可以批評。說實話,雲翔的電影總會給人一種不就是「同志」,不就是「裸露」的味道,不難保他的所有作品都是佳作,但總有些作品可以給你一種「傷逝」的味道,無可否認在獨立電影裡頭,他自有態度,一面受到指責,一面堅持。的確,如果論藝術風格他自有一套,而且也做得出色,特別他對鏡頭的運用,那種對身體的美,銳利的鏡頭,都十分出色。

承上文,藝行者將會在8月3日公開演員招募,日前拍了一段片段,找來參與過演出的演員拍攝,每個人在社會上都有自己的身份,而在電影當中,他們都有身份。演員,你都可以成為演員。無論是拍什麼,你都可以有自己的身份。有夢的話,去試試吧,又不用死。

而該片段中有音音姐與《愛很爛》的演員,詳情請看相關影片(內有招募資料)。

2013年7月16日 星期二

豪情夜蒲拍續集 色情男女請就位


萬女叢中一點男
三級片中的色情片是香港的一大特色之一,一直以來香港影業就有色情片,不必大驚小怪,只是有某一段時間出了很多「性喜劇」就被某些很「高尚」的文化評論人講成香港人很CHEAP,很低俗,不懂文化等等。當然坊間有很多這類的評論人,然而香港的影業百花齊放,你有你的罵,我有我的拍。誰說不能「咸」出一條路?色情片也有佳作,也有引人共鳴之處,畢竟好色也是人之常情的一面。
                               
色情電影也有很多的面貌,玩古裝又得、名著又得、系列式又得,穿越同外星人都可以,嫌太重口味的可以看看都市類別的,其中陳德森執導的《晚九朝五》(1994)就是一部港產的經典,基本上可以講是《喜愛夜蒲》的九十年代版,去蒲去WET是永恆的話題。正如在《AV》(2005)中講到「每個年代的大學生都有屬於他們自己的傳奇。」國外有《PLAYBOY》,香港也有《龍虎豹》。關於性的題材,就不得不提《色情男女》中的張國榮飾演的導演,他的事業夢碎,只有拍咸片才可以「搵食」,性工作的確是工作,連帶性的服務也是一項工作。

《豪情》(2003),就是一部講「咸書」的電影。當年最爆的就是報紙的廣告中刊著兩位主角陳奕迅與古天樂在一眾半裸少女中間坐著,相信男士們最遺憾的是廣告上滿佈「格仔」。兩位主角有種「問誰領風騷」之味,而同劇的演員飾演趙啷啷的何超儀奪得金像獎的最佳女配角。事隔十年當日的導演之一的陳慶嘉將會在新版的《豪情2》當中擔任監製,而主角與故事就會換上新的面孔,將由杜汶澤與一眾日本AV女優擔任。

如果要講港產片的女優時代,就不得不提《AV》中的天宮真奈美,還有就是短片《我愛草食男》中的蒼井空,而據知這次她也會參演,而且還有一眾男士鍾愛的AV女優。看來,日本的AV女優相當有吸引力,是本片的一個話題。
                                       

那邊廂,蘭桂芳的一眾夜男夜女繼續跳舞,導演依然是錢國偉。日前《喜愛夜蒲3》進行試鏡,吸引了不少o靚模前往,有不少網民質疑錢國偉開戲的意圖,也有不少人批評。至於想成名而又落選的人,其實還有多個機會,就是把你的肉體獻給雲翔,有料到的不妨一試,甚至可以一脫成名。明裸明露,也是一份正當職業。你看舒淇今日挺多機會,還成了國際明星。一個多元化的城市,總需要有胸襟去接受色情電影的。

                                             

2013年7月15日 星期一

See the world,Movie Movie一歲啦

                                      

坊間的幾個收費電影都有各自的電影台,但要講到突出、宣傳功勢強的就只有NOW TV的覆蓋率高,質素較好。作為一個電影迷,家中總要有電影台,方便隨時朝聖。而MOVIE MOVIE的特別之處就是它是百老匯電影中心的親生仔,即是講每個月都有一部與戲院同步播放的電影,與一眾大師級的藝術電影,方便觀眾欣賞。MOVIE MOVIE的定位看似是小眾的,但其實也有播放大眾都知道的電影,所謂的藝術電影只不過是一種標籤,也不是特別的高尚。只要電影可以觸動人心,可以帶有反思其實觀影世界可以很天馬行空。藝術也不一定是有錢人的玩物,藝術無處不在。即使是商業電影也有它當中的藝術吧。


《我在伊朗長大》的印章

設計得相當有心意的登機證。唔係,係戲飛。

在友人的陪同下,本博的主筆有機會親臨到MOVIE MOVIE一週年的派對,是次放映有三部電影,包括森田芳光的《其後》、《我不是拉登》與即將上畫的艾慕杜華新作品《HIGH爆雲霄》,當日電影中心佈置成機場,工作人員都打扮成機師與空姐,相當有心思。電影好不好看已經是其次,最重要的是一份心意。每位參與是次派對的觀眾都獲贈一個禮物包,內裡有優惠劵、香水與一眾電影的檔案夾等等,禮物包的布袋相當的精美。但最重要的不是這些所謂的「禮物」,而是如何回饋訂户的支持,始終電影台都是一門生意,要辦什麼活動、有什麼人參與都是很重要的。每月MOVIE MOVIE都會舉辦優先場,服務訂户,一方面有助對品牌的宣傳,而且相當得人心,這簡直是必勝的法則。當然,要知道觀眾是喜歡什麼的,要做好客服的工作都是很重要。擬似是宣傳的內容就不多說了,說得多就會被誤會是收錢的。但可以講的就是單從一個影迷的角度看MOVIE MOVIE仍有進步的空間,但已經做得很好,沒有需要質疑的,而且也物超所值。
禮物包

                         
最後都要講的是,希望下次抽中其他的活動。(阿門)

仲有,生日快樂,好戲連場。謝謝你,movie movie。

2013年7月12日 星期五

《盲探》:心盲無明 則不見 心眼開 則見愛



在康城影展上,《盲探》的首映得不到洋鬼子們的注視是理所當然的。這種港式的幽默與搭配是屬於飲著港片奶水長大的影迷的,只能夠說的是洋鬼子走寶了,這部電影難以用一個專業的角度去欣賞,從文本上看是有缺憾與也有不少的穿崩鏡頭,情理上未必能夠說服觀眾。但從演員的演出,是一部讓你樂翻天,沒有悶場的電影。作為杜琪峰與韋家輝的粉絲,也作為銀河映像的鐵桿粉絲,這部電影是十分成功,而且兩大天王天后的魅力也沒法擋得住。無論是電影海報、電影裡的歌曲、裡面的甘草演員還是劇本裡所設計的笑點都是精心的佈局。


  談《盲探》前不妨看下一銀河映像的愛情電影的演變,第一部杜韋配再加劉德華與鄭秀文的是二千年的《孤男寡女》,這部電影被視為銀河的小試牛刀,也認定了這兩位天王天后的地位,同時也開拍了之後的《瘦身男女》,兩位的喜感與造型突出,形象多變,同時成功的是電影的主題曲唱到街知巷聞,也成就了鄭秀文在當時在樂壇的地位,是其歌影視最光輝的歲月。自從零四年的《龍鳳鬥》,有好一段時間鄭秀文沉寂了一段長時間,而劉德華依然是有著不同的工作,當中他拿過了影帝的寶座。銀河映像的作品中,大多數人印象最深的是那些有關黑道與警察的電影。然而他們都知道拍愛情電影都是蝕錢的,所以不常拍。有很多被公認為好片的電影,票房卻差得很厲害,例如《柔道龍虎榜》。電影是一項投資,是要賺錢的,隨著CEPA的開放,銀河映像有機會北上發展。零九年的《單身男女》再到今年年頭的《毒戰》都是一種嘗試,前者被視為北上試水溫之作,在香港的反應與評價的確很一般,後者被視為合拍片中踩界的一部。純港產片與合拍片的爭論在香港也有一番的爭論。

  《盲探》不屬於是一部純港產片,但至少有超過八成的內容與演員都是相當熟識的,除了高圓圓外,內地演員都採用到粵語配音,聽起來沒那麼的突兀。如果說《毒戰》是試黑幫警匪片類的水溫,那《盲探》是愛情類型片的新定位,它的港味仍然是很重的,同時內地的觀眾也會有所明白。在今時今日的市道來說,是相當的合理,始終內地市場的巨大是不爭的事實,而且片中有內地資金的支持,但至少看起來還是令人滿意的。

  單看國際版的海報與預告,會令人誤會《盲探》是一部懸疑電影,以為它是另一部的《神探》,來到大中華地區在宣傳方針上則有所改變,別出心裁又有愛的設計令人愛不釋手,在宣傳上至少貼近愛情片的作風。電影裡還是有缺憾,例如小敏的失蹤主線有點不合情理,枝節甚多,但兩位演員的喜感也能補救,可以分散一點注意力。此外,一眾甘草演員也能有所發揮,出鏡不用多,但最重要是精。有助主要演員的演出,擦出火花。這些小人物的演出也有突破,比如說姜皓文飾演的陳廣,粗獷加上痴狂,入型入格,簡直可開拍新一輯的《癲佬正傳》。這些甘草演員不是襯托著主角,而是他們都有自己的風格,一樣的映入觀眾的視角中,值得得到讚賞。

  一直以來,杜韋配的電影都有他們各自的特色,他們兩個的元素融合,據知杜琪峰本身就是一個「吃貨」,最近的電影宣傳裡杜琪峰就在內地的城市品嘗當地的美食,在本片莊士敦可謂吃了不少好東西,從頭吃到尾。還有的當然是韋家輝的佛學哲理,「心盲無明」,善惡與因果。這種的基調成為了他的風格,無論是《神探》裡的七隻鬼還是《再生號》再生號裡的鬼魂都在《盲探》有形無形的出現。而本片的主打就是眼見到的未必為真,莊士敦的「盲估」也是一種方式,某程度上是一種的告誡。很多時候,我們都以為眼前的就是事實,偏偏有些事情是要用心去看的。此外,小小敏的誕生也回應了小敏和她家人的命運,是為輪迴與命運。大概這種的哲理都會在韋家輝的電影裡找到一二。

                    

  除了韋家輝的特色外,《盲探》不禁令人想到杜琪峰在九五年的一部作品《無味神探》,「無味神探」(劉青雲飾)因顧著查案而犧牲了家庭與太太的感受,在一次意外後他發現家庭也是很重要的。而莊士敦的形象有相似之處,為了工作而忽略自己,就連愛也抓不住,後悔也沒有用。當莊士敦遇上何家彤,一種看不見的愛情,愛不是同情,但愛是兩個人之間的守護,雖然是喜劇但也有絲絲的甜蜜。

  當然,若你要拿電影裡荒謬的位置逐個批評是自討沒趣的,但畢竟這就是一部需要誇張與荒謬搭配的電影。你可以當它是惡搞片、可以當它是喜劇、愛情電影,用種的元素共冶一爐,是挺有心思的。愛好港產片與兩位演員的你們,一定不要錯過。必須要說的是,這絕對是暫時回勇的港產大片,不問是否為了獎項,但絕對值得觀眾的讚賞,由外至內的,從包裝到影片都是令人如斯如醉的。這份對港產片的愛,是無法取代的。


文/Dorothy

2013年7月11日 星期四

獨立瘋.獨立風(一)

在香港,無論是大眾的主流電影還是文藝青年們支持的獨立電影,都有粉絲的支持。最近,《愛鬥大》七條之一的何冠寰因上載了一段所謂的電影宣傳片而被警方協助調查,更需要回到警署報到,何謂是玩大了。他那部涉事兼自資十萬發行的《生前必做七件事》如無意外,見財化水。而有網民聲言要阻擋電影的上映,杯葛此人。這可真是連機會也沒有,人格與名聲一鋪清袋,事業也有可能畫上句號。發行,很可能是空話。何冠寰稱自己是做獨立電影,不妨也談一下近幾年比較有質素而又有口碑的幾部獨立的劇情電影。

1.《不設房》 蔡敬文導演 (2011年)
                        

這部電影也許是香港電影史上最成本低廉之作,也是一部可以進入主流電影院上映的獨立電影。兩萬元,也許連一部質素較好的單反也買不到,但他可以拍一部低成本電影,而且充滿奇情、色情、市井的元素。更帶出了一種中港之間的矛盾,透過嫖客與妓女的身份,帶出香港的定位,當然看出了什麼就由觀眾自行定論。除了是中港之外,有的是青年的另一面,是什麼令到青年人不願行?此外,這部電影都講到了過往香港所發行的事,從董伯伯到八萬五,再到一代巨星的離世,市井的人物住在劏房,靠綜援為生都是一種香港人的寫照。「香港精神」除了是《獅子山下》外,還有這樣的一種頹之解讀。

2.《哭喪女》 許雅舒導演 (2013年)


許雅舒都算是個活躍的獨立電影女導演,她多數的作品都是由影意志發行的,包括《慢性中毒》,《哭喪女》表面上是個與鬼魂有關的影片,但它當中其實是有政治的隱喻,當然它不是開宗明義告訴你應該怎樣怎樣。而是應該細味的,無論是黃衍仁那首《再會吧.香港》,抑或是戲裡的一句「羅酆山是地獄,地獄是現世。」都有種哀鳴在裡面,這種的方式也許是作者對香港的悼念。車公靈籤都有講「人鬼如何兩不分」,是人是鬼,值得商榷。

3.《不能愛》 梁碧芝導演 (2012年)
                      
《不能愛》是一部很特別的電影,在香港亞州電影節之後,該片有機會以特別放映的形式在電影中心與香港國際電影節中放映,其後更在MCL院線有特別的場次。無可否認的是,對這部片極度花心,原因很簡單,因為由頭笑到落尾。它不沉重,有些對白也很賤,俊男美女,十分養眼,音樂部份出色。戲中戲的元素很過癮,喜歡並不因為是不是同性戀的議題,喜歡就是喜歡。很有活力的一部,導演講到要發掘愛的可能性,也有相當的可能。都市男女的話題,愛一個人,不應限於一種性別。有趣。

延伸閱讀:《不能愛》:直的攣不了.攣的直不了

4.《大藍湖》 曾翠珊導演 (2011年)
                 

要講到與香港的地理地貌,鄉土情有關的除了賴恩慈的《1+1》與《N+N》之外(小記未看過賴小姐的作品,難以評價),就想到這部《大藍湖》,首先它是一部本土的電影。其次是它糅合了導演的童年回憶,都市女性的情懷,三是它有紀錄片與劇情片的融合。四是它是一部難得的得獎作品。特別是近年香港政府盲目要開發新界地區,要留下這種獨特的歷史、田園氣息是必要的。當然,故事是有不完善的地方,但個人認為具有可看性,皆因這類題材並不多,更應支持。再者,它也是一部有商業的電影發行公司肯發行的作品,這間公司獨具慧眼,要讚一讚的。

延伸閱讀:請到從《大藍湖》看香港獨立電影的苦與樂

打機宣傳有妙計 《狼人》出招很狠勁


由霍士影片(香港)發行的《狼人:武士激戰》將於七月二十五日上映,近年有不少有新意的電影宣傳,其中的俵俵者有《貞子3D》、要數到近期比較激一點的有泛亞影業的《嚇鬼阿嫂》,兩者都出動到真人企街宣傳,又在戲院「嚇」觀眾,真是有心有力,不知道觀眾的反應如何,但電影公司肯落本與創意宣傳,實為一件有驚喜的事情。至於較平靜的宣傳,就最近有《非常盜》,電影公司在放映後以鬥快舉手答問題的方式,向觀眾贈送USB手指一隻。

夏日炎炎,宅男宅女最愛就是打機,派個真人在街扮鬼扮馬有點不近人情。電影公司用打機的方式宣傳電影也是一個好方法。時興玩體感遊戲,當然要來點新意思,講得到叫狼人,遊戲當然要惡鬥一下,繪聲繪影,相信會得到年輕人的注目。



目前這部全港唯一一部的機器,設於尖沙咀新港中心三樓,要去玩的就快了。

(消息與圖片來源:霍士影片(香港))

2013年7月10日 星期三

藉著設計表心意 威尼斯香港兩影展向大師致敬

今年,意大利威尼斯影展迎來其七十歲大壽,日前主辦方公佈了正式海報的設計。一般來說,海報與整體意念都是十分重要的一環,有助建立自身的品牌形象。而設計有關電影節的東西,當然要與電影有關,其題材可以是一部電影、影人、演員、甚至是幕後的人物或者是剪接、音效、各方面的。但並不是隨隨便便,是是旦旦的堆砌就算。觀乎內地的影展在設計方面的確欠了一點元素,其差劣的程度有空再談。而香港國際電影節的意念設計在近幾年都惹來了影迷的責罵。一些所謂香港出身的動畫師都交出了非自己水準的作品,無論是皮影仔、火鳳凰還是單字一個「想」都令人失望的,然而經過了影迷們的反應後,今年即將在暑假期間舉行的夏日國際電影節的設計的確是洗去了之前的失敗。

還是,先說一下威尼斯的設計。七十週年對一個影展來說是很有意義的,插畫師SIMONE MASSI設計了一幅很有意思的海報,以紀念死去了年多的希臘導演安哲羅普洛斯與意大利著名導演費里尼。有關的意念是採用了安哲的《永恆的一天》(Eternity and a Day)

的情節,老人家站在海邊,而費里尼的作品則來至他的《航程》(E la nave va)。這個意念讓兩位電影大師,進行了一個隔空對話。而威尼斯影展將於八月下旬至九月上旬主辦,為期十一天。





而暑假除了大片之外,香港的影迷也可以瘋狂一下。香港國際電影節協會將於八月中旬舉辦夏日國際電影節,去年的主題是皮影仔包辦,今年則由本地著名插畫師芝麻糕操刀,而今年展期期間將會有庫布力克(Stanley Kubrick)的鉅作《2001太空漫遊》,故本屆展期則以太空作為主題,用上了小清新的畫風、溫情洋溢、甚有童真。而設計方面,則流露著設計師的一份感情,起碼是到題與影展有關的。

             

2013年7月9日 星期二

禮義廉是時候《低頭》 七千負評真無面

時興拍攝所謂的微電影,老實說「微電影」這個詞是來至內地的,明明有「短片」不說,弄個「微電影」有什麼用處呢?但往往人很容易潛移默化,就套用了這些字眼。這是一些謬誤,我們是香港人,應該用回「短片」這個字,回歸正識的概念。不但商場、品牌推廣都拍短片,而政黨也嘗試拍自己的作品。


(圖片來源:蘋果日報)

禮義廉(民建聯)的作品簡直是奇葩,在推出前一日放了一條預告片就獲得了不少網民的負評,正式推出後四日,就已經有七千七百多個負評,與正評的二百幾個成了鮮明的對比。看來網民真的很討厭禮義廉,有情緒的投射。當然啦,最近他們竟然支持擴建屯門堆填區,喂喂喂,之前唔係大大隻字話反對咩。禮義廉一貫的講一套,做一套,七千幾個負評是碎料啦。

講下這部《低頭》,真不知當它是科教片、教育電視還是港台節目好,片中講到媒體依存症,機不離手的現象,最後仲叫大家要關於家人的狀況,要留意身邊的人。有不少網民抨擊段片偷換概念,指妖魔化了上網的行為。咪住,民建聯好似支持網絡審查的,唔通佢地唔想市民放他們惡搞的圖片上網,曲線要教導大家上網的負面信息。真是用心良苦。片中更出現了蔣麗芸議員,教導大家生活知識,真係多謝了。

這部短片作品有如斯的反應,實在有點超想像,可惜民建聯在現實世界中卻有很多中年的支持者,靠好處拉攏居民。反禮義廉又何止是網上的層面,最重要是我們要講社會上的人知道民建聯的惡行。這次他們真的假是自己丟的,七千負評,好行夾唔送了。

2013年7月8日 星期一

《愛鬥大》變《玩到大》 狼來了事件終揭始作俑者

承上文,圍繞了近整整一日的「狼來了」事件,「IPHONE5短片」事件終於找出了誰了始作俑者。事源在視頻分享網站上,有一段疑似是絕望與禁錮的片段流傳,有網民害怕感到不安報警協助,其後證實是電影《生前必做的七件事》的宣傳短片,懷疑有人為了搶SOUNDBITE而意圖欺騙網民。事件發生後,該片段得到了網民的討論,而不足半日就有媒體報導。如果看媒介事件,這件絕對是失敗的,皆因無論是主角還是導演的信用都已經是一鋪清袋。一般的電影宣傳片都會告訴別人「它就是一部宣傳片」,而不是從一開始就什麼標註也沒有,到其後出事才加註。有關的宣傳團隊的質素堪稱是極差,而且這件事情是經過安排的。

                         
(圖片來源:蘋果日報即時新聞)
網民就查出涉事的YOUTUBE帳號是早半個月開的,找出了不少的疑點。事後有關導演前往警署協助,並澄清該片是虛構的。他辯稱目的是向市民評價該女演員的演出,可謂是未經大腦的詭辯。分明是有人用錯了宣傳手法,意圖把責任推到別處,沒有半點的悔改之意。他並承認事件中有疏忽,這絕對不是一個開脫的藉口。涉事的導演是《愛出貓》與《愛鬥大》的其中一名導演何冠寰,兩部電影都是由彭順帶領著一群年青人進行創作的。在《愛鬥大》中各導演合稱做「七條」,至於關於導演的資料不算太多,但早在幾年前同樣在電影創作上也曾經有過醜聞,有指他的創作意念是影射某位的補習名師。

一個導演是一部電影的靈魂,小至買飯、大至上映、發行等的工作都與他們有關,而他並沒有做好他的責任。是十分失敗的。無可否認的是這次真人事件已經成為了《玩到大》,有關拍攝任何影像作品的人兄人姐,要好好汲取教訓。至於已經有網民表示電影一旦上映就會罷睇,看來導演的「十五分鐘」成名時間在一晚就毀於一旦。

2013年7月7日 星期日

狼來了的電影宣傳 《生前必做七件事》 必須誅之


電影宣傳要有SOUNDBITE是一個必要的元素,但當這個SOUNDBITE ,這個媒介事件的製造沒有經過把關,更是欺騙觀眾同情心的時候,這部電影就必須得到嚴厲的懲罰。
                                 

一段名為《執到部咁既IPHONE5,我仲應唔應該放?》的短片在七月六日凌晨上傳在網上討論區瘋傳,不到半日已有主流媒體報導此片是虛假的,在內容介紹方面則多了一行電影《生前必做七件事》宣傳片的字樣,而事件也驚動了警方,及後證實為虛假案件,公眾無需恐慌。而片中的女主角許芯悅則在其社交網絡上向公眾澄清。而在YOUTUBE與FACEBOOK上有不少劣評,網民都對這種欺騙人心的宣傳手法為之厭惡。

在片中,有一把宅男的聲音訴說他拾到一部IPHONE5,當他打開手機就發現裡面的一段片,片中的少女稱「家人死光」,類似是被禁錮,有網民擔心她的安全,故報警求助。而片中則沒有標明是否電影的宣傳,這才是最為人詬病的。目前,有人稱這是廣告公司的作品,但對此片的內容與製作暫未有任何的資料可掌控。有機會只是一部的短片作品,但不論是什麼作品也好,即使上傳到網絡均要遵守自身的規則,而不是為了搶SOUNDBITE而搶。其後有不少網民稱罷睇這部作品,更激進的則稱要影響這位女角的生計。

面對這種低質素的宣傳手法,看來這個《生前必做七件事》,都立即有七件事要做到,第一是道歉,登報道歉。第二是受盡網民的辱罵,第三面壁思過,第四負上法律上的責任,網民在網上打些洩憤的字句也有責任,難道這部電影可以避?第五,停止上映及上載該電影。第六,有關廣告公司的處事人要受到處分。第七,學下咩叫電影宣傳,學下什麼叫做道德。

最重要的是接受觀眾與網民的杯葛,「臨兵鬥者佳陣烈在前」,誅邪!!!!!

2013年7月4日 星期四

四重唱、四重奏與合唱團

回顧過去兩個月,有兩部電影從性質、演員都很容易讓人弄錯。五月份下旬上映了一部叫做《黃金花四重唱》(Quartet),導演叫做Dustin Hoffman,而在六月下旬上映的另一部電影《黃昏四重奏》(The Late Quartet)裡又有一位叫做荷夫曼的演員,四重唱與四重奏難免會殺人一個措手不及。而且排片方面也比較密,英文名字也相類似,同屬是音樂的題材。抵死的壹週刊就在雜誌上寫了一個不看《黃昏四重奏》的理由,就是已看過四重唱就不用看四重奏了。這本雜誌的評語還真倒米的。


這兩部電影的性質雖然相類似,內容都是圍繞著一班已達花甲之年的老人,前者《黃金花四重唱》發生在一間老人院裡,已在暮色之年的長者在院裡堅持自己的夢,唱唱歌,玩玩音樂,話當年。從前的他們都對著鎂光燈,有著一段又一段的「光輝歲月」。如今,有些老來只有孤單一人,在院裡相互的照顧。年屆七十多歲的Dustin Hoffman是此片的導演,也是他的第一部作品。而這部作品包含的是一份世故,曾經滄海的男人把怨恨留在心中多年,如今他懂得放下。「人生有幾多個十年」是他們這些老人的寫照,同時這是一個關於朋友、愛情的小品,溫情洋溢。


而後者《黃昏四重奏》是一個離開的故事,四重奏樂團在準備新一季的表演時,大提琴手PETER發現自己患上帕金遜症,而隊裡的成員關係突然變得七角咁亂,面對愛情、友情與眼前的利益,到底他們能否走下去?這隊組合又能否完成他們的表演?

留一個伏線,的確這兩部電影的性質與內容都有類似的,但喜歡音樂的人都可以留意一下兩部電影的叙事手法,了解一下它們好與不好的一面。而不是像雜誌一樣叫人唔好去睇,這一點都不好笑,也不好玩,手法也低賤的。

如果要筆者選取那一部較好,故事脈絡較說得通的,《黃金花四重唱》顯得較完善一點。該有的元素,對人生的唏噓都能夠樂觀一點去看,人生的舞台依然猶在。看東西也較為宏觀,戲劇效果沒那麼的多此一舉。始終導演的人生歷練與參演的作品也有很多,這就是經驗。而戲中的演員,即使是亳不顯眼的都曾經是音樂人,他們參演其中。為故事增添了不少的真實感,又彈又唱,相當豐富。始終是音樂導向的,這些老年人依然是大放光茫。

然而,《黃昏四重奏》則把重心放在PETER患上帕金遜症之後樂團發生的狀況,內容包括是團員之間的爭吵,把過去回憶與現在牽扯在一起,還有的是母女之間的爭執與妒忌。重心偏重在家庭身上,而結尾也完結得有點的突兀。整套電影是比較冷漠的,音樂不是電影的重心,看起來像有點借助音樂「過橋」,而且電影中有些情節像是多餘的,彷彿為了講故事而加鹽加醋。筆者雖然都不太懂歌劇與古典樂,但依然是感覺到當中的熱誠與愛,這些的朋友互相的支持,這兩部電影都有個共通點就是即使朋友間有誤會,但他們最終都會為了音樂夢想而和解,用音樂來說話,四位都是最佳拍擋,少了一個人就會很失色。



或者這類的電影都在香港算是小眾,因此只得少數的戲院上映,也較為可惜的。而筆者最近也看了一部與《黃金花四重唱》一樣是來至英國的小品作《Song for Marion》,故事講述Marion是一個瀕死的人,她最愛就是參加合唱團,她所在的合唱團要參與一個比賽,未幾她的生命就將結束,她用自己的力氣唱給自己與家人欣賞。在她死後,家裡變得寧靜,家人也變得頹廢了。而她的丈夫一直反對太太唱歌,而為了死去的太太,他也成為了其中的一份子。或者這就是電影裡面有的人文關懷,再者就是與我們每個人都會有相似的地方。家庭與倫理都是電影的基調,容易觸及觀眾的情感。與前兩者不同的是這部電影的歌曲比較通俗與流行,但都是圍繞著一群老年人的音樂夢與興趣。雖然沒有前兩者的高雅,但流行音樂也有入屋的道理。

這三部電影都沒有什麼的大道理,但都有感動人心的一面,喜歡音樂電影的觀眾,如非必須不要錯過。

2013年7月3日 星期三

雄起吧.處男導演軍團!!!


今時今日要拍一部電影在技術上並不困難,有了數碼的拍攝科技再不用考慮到菲林的問題,基本上科技的先進可以解決到一些實質操作的問題。做導演再不是一件登天的事情,當然個人對美的質感還是十分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劇本本身。一三年的上半年,先有趙薇帶著她的《致青春》成為了第一位憑處女作獲得過億票房的導演,後是有美麗而大方的楊采妮帶著一部帶爭議性題材的電影《聖誕玫瑰》映入了觀眾的眼裡。

這邊廂男子組也不甘示弱,內地演員鄧超也加入成為其中的一份子。而鄧超邀請他的太太成為戲中演員,作品是什麼就不太清楚,看來需要一點時間。過往都有不少演員轉到導演的例子,有些演員如楊采妮認為自己不急於執導下一部作品,只要崗位是合適的,她什麼都可以做。這個角色上的轉變並不是長久的,也許是興趣性質,面對著這些作品也不用批評得太緊,始終他們也不是專業的。演員轉到導演的過程還是需要其他團隊裡的成員協助。趙薇得到了關錦鵬的幫助,楊采妮得到了徐克與張之亮的協助。

而香港也有兩位資深的男演員短期性轉一轉行,其中一位是任達華。他的作品是《迷離夜》其中的一個短故事,而有關作品會在七月十一日上映。到時入場就知道那一段是他所導的,楊采妮講過真正執導並不完全的困難,因平日在片場都大概看到導演是如何操作,難的是在於如何由上至下的把好每一個關,解決好每一個困難。專業演員所導的作品,應該都會有所令人信服的,憑著經驗與世故,具有可看性。

另一位執導筒的是剛獲得上海電影節金爵獎影帝的張家輝,他目前在大馬執導自編自導的電影《盂蘭神功》。


其它演而優則導的演員有吳鎮宇、周星馳等等,且看這兩名香港的男子軍能否為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否則只能成為《天機》的導演孫健君,利用一套爛片烙印在觀眾的心。



2013年7月2日 星期二

《迷離夜》之打爆梁震嬰 與現實一呼百應

以李碧華小說為創作對象的電影系列《迷離夜》與《奇幻夜》將分別於七月十一日與八月八日上映,這兩部電影的基礎分別以每集三部短篇故事連在一起。其中第一集的陣容有首次處男執導的老戲骨任達華、UFO走出來作品不多但精心創作的李志毅與拍了回歸三部曲的陳果。日前有關的電影片段被上載到網上,吸引到超過十萬人次的點擊率,是什麼原因令到網民與觀眾瘋傳?就是邵音音打梁震嬰的小人,而飾演梁震嬰的就是盧海鵬,這個任務可謂是任重道遠。

過去七一遊行,有超過四十三萬名市民上街,目的有很多,但離不開的是對梁特首的不滿,這一段片段並不是有所政治目的,但採用調侃的方式讓市民消一消氣。拍片人就是陳果,他在一個電台訪問中講到自己並沒有政治目的,只是剛好挪用一下。市民與政府有關當局也不用想太多,以前的香港電影均會牽扯到一些的政治人物與議題。比如說在陳可辛的《新難兄難弟》中就出現了年少版的司徒華與李柱銘,較近期一點的有陳翊恆導演《古惑仔:江湖新秩序》中出現了學生思潮(學民思潮),這種的表達方式雖不至於是一種的社會關心,但尚且與市民感覺連在一起的。

話說,陳果也有一段很長很長的時間沒有在香港拍片,至今他的《香港製造》仍然是認識香港不可缺少的一套作品。一下子彈出了兩部香港的鬼片,不禁令到想到《三更》與以前一系列的《陰陽路》電影。感覺香港有一段長時間沒有發展恐怖片的市場,相信《迷離夜》可以給予觀眾有多一點的選擇,同時也讓新老交替的影人來一個交流的機會。

再說,盧海鵬與邵音音的這一段並不是電影裡最重要的情節,但這兩人的演技也帶有一點的諷刺,粗口更是精景,出神入化。戲裡戲外,都承載了香港市民的期許「振嬰哥 企定啦 蛇蟲鼠蟻好X多」,大概都是我們的願望吧。

過去30日人氣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