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28日 星期一

創造偏見《全民造星4》

 《明周文化》與《星期日明報》在不到三個月時間分別交出了同質化的東西,到底選秀造星的女星代表時下的什麼價值?女團Collar成軍不到三個月就要弄專題探討女性在流行文化擔當什麼角色,未免言之尚早。Collar八個女生在討論區被人評頭品足,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她們是消費品、與商品,一出道就在大品牌的贊助下拍廣告上時尚雜誌封面。今時今日明星藝人與大眾距離拉近,受眾需要與價值觀相近的音樂,需要關心與嬉笑怒罵。不約而同的是這兩篇造星的訪問也提到了造星節目裡的同志,有同運的搞手看到外間對選秀節目受爭議的選手有微言,認為大眾不能夠接受男性化打扮的女性。參與節目的就要承受刻薄的言論,在第三、四季的《全民造星》也有俗稱Tomboy的選手,正所謂你的樣子如何、你的日子也必如何,樣子娟好,有能力的自然人見人愛。




除了對性小眾以外,節目還有其它討論點,包括39歲造星的阿Ling。對於女團與做明星藝人也要有先天條件,她有權比賽,觀眾有權不看與評論。阿Ling私下有參與到獨立電影的拍攝的,只是在造女團方面她沒有條件。大部份人對她的批評主要是來自梁祖堯的偏私,當然梁生不介意外人如何看,但大家看到的感覺如此,間接造成39歲就的年齡歧視。《全民造星》組女團就是複製男團帶來的短期效應,帶來對女性的想像與可能性,可惜八位女生的潛力仍未發掘到,未培養練兵就先出來圈錢,而大部份支持女團的都是男性為主。要如何爭取女性市場不是穿幾件名牌就可以做到,大眾想看的是性格、女團的特質、團結、時尚性與時代價值,讓觀眾投射慾望與想像。奈何現在的感覺是由金錢堆砌出來的Material Girls。


《全民造星》對性小眾的討論不斷




先不講觀眾的部份,在經理人花姐的質問就可見性別定型與刻版印象、言談間甚至厭女,例如第三季問羅凱鈴(Judas Law)接不接受做女團要著性感服飾,請大家不要抱有幻想,想也不要想。另一位男性化打扮的選手JD在舞蹈項目露出bra top,又在節目後作女性化的打扮,比起前者相對得到的負評不多。第四季的第一輪Dru的演出不佳但直接入圍,引起觀眾反感,一來是表演質素低,二來是梁祖堯對LGBT的偏心,Dru成為了節目的戰靶,尤其是得到死TB的回應。另一邊廂暐翹跳拉丁舞一開始也有負面的反應,但隨著節目的進行,開始有粉絲,網上討論區出現替她入不到女團而可惜的討論。


觀眾對暐翹的反應是正面的,說到底選什麼人入女團也是商業的操作,看的是有沒有潛質與賣點。暐翹最後憑個人努力唱歌進步了不少,這方面有目共睹的。坦白講暐翹也有穿性感舞衣的時候亦應穿得上身,不抗拒女性化打扮,她根本就不是TB。還有的是即使是女同性戀自身也有不少標籤,又有雙性戀,不應該以TB限制對打扮、對自身的認同。即使現在有出櫃的歌手,依然得到大眾的認同與受歡迎,所以性向不是因素,有能力的人一樣會有知音人。Dru的爭議在同志中人反應兩極就可知一二,大部份人不是有心說負面說話,而是她的能力未如理想,但有人就會以身份論斷人,曲解做歧視,曲解做守舊,這裡是有誤解的。性小眾在一些小事情上無限放大身份,但其實最標籤性小眾的人就是性小眾本身,過於濫情、試圖要當道德衛士去批判改變大眾的想法。


老實說2022年,不論那一方還把性取向掛在嘴邊,強逼別人認同只會忽略重點。可恥的是《明周》忽然拋出女團應不應該有TB,Dru在幾個月後又成為舊事重提的人物,TB也是女性,如果女團有合適的人又何樂而不為?再者又不是八十年代,即使是同性戀也不是羞恥的事,媒體又要扮到包容、寬容,但又要製造話題,相當虛偽,而那個專題的後記又要加上一個直男寫女星,何嘗又不是標籤性身份與社會角色的二元性。過去香港對同志也算包容,關菊英、金燕玲老一輩影人承認同性密友的關係,張國榮的勇敢示愛,媒體的報導也是正面的,正因為有了這些先行者啟發後面的人出櫃,但其實一個人出不出櫃也只是需要對自己誠實與負責。


坦白說看《全民造星》不是因為節目好看,而是因為參加的選手要面對殘酷的賽制與節目播出的評價。很多東西也是經剪接移形換影,據第三季的選手所講節目組編的故事與發生的事實不乎,對這個節目是恨多於愛,選手需要這個平台,而他們又接受好與壞的東西。在造星4後Ash的私人生活被翻出來,為做明星拋夫欺騙廣告商、與前夫家人網絡罵戰,食相醜陋。有人默默成為歌手接廣告,從平地開始,大部份人看完也開始忘記一些選手,要不是突然提起TB應否入女團也不會談太多,因為這個問題根本不需要談的。對於部份盡力表現自己的選手,還是欣賞的,節目只是一個媒介,一個假面,以後的事就看她們造化,入到Collar也不代表什麼,明年又可能有新的東西了。





3月Elle封面(Ivy So唱功差但有鄰家女孩的感覺)


大眾看明星的目光與觀感與不同了,現在只想看日常與生活化的東西,有時候看到男團女團的評價倒是頗煩,特別是連去聽電影講座也離不開這個話題,在網上也是一式一樣的評語,只許讚賞,不許有負面的意見。滿街都是男女團的東西,疲勞轟炸。在這個時勢下香港人只能靠追星度日,見怪不怪。不過最想看到的是明星掙脫枷鎖,有自己的個人意志,先做好一個人。個人對追星也不太負面的,當下開心就夠。


延伸閱讀:

什麼人訪問什麼人:MIRROR之後,迎來的是Flower,還是Women's Power?


性小眾看《造星》 觀眾可影響媒體女性表達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過去30日人氣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