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20日 星期五

【奧斯卡最佳紀錄片提名】《Stories We Tell》(我們講述的故事):一個導演的誕生



Sarah Polley是一位加拿大的年輕導演,童星出身,曾導演過幾部電影,如在電影節選映過的《Take this waltz》(2011)、《Away from her》,而她本身也是一個演員。曾在一些電影裡擔任女主角。既演又能導,在高中階段輟學,上街示威時曾經被打爆門牙,是典型的「憤青」。她的故事告訴我們,要能演又能導的基本就是要有一對好父母的基因,同時也要有孩童時期的薰陶。一個導演的誕生,就是要有一定的基礎與後天的努力與思考。Sarah目前已經是加拿大獨當一面的導演,過往她不是拍紀錄片出身的,這是她的第一部紀錄片。獲得奧斯卡最佳紀錄片十五強的提名,在片中她關注的是自己的家庭。家庭?是啊,是家事。

正所謂「家家有本難念的經」,當有一日發現自己的父親不是自己的父親,一直生活在身邊的兄弟姐妹不是同出一徹時,你會有什麼反應?會抱怨母親,還是會直接離開家庭?Sarah就是家庭裡的異類,在這部《Stories We Tell》裡面,講的是一個家族的故事,她亳無保留的把自己的家事放到銀幕上,不是要去質疑自己的母親。而是從各人口中塑造母親的為人與原型。與其他的影片比較起來,這一部片的確是很私人的電影,你的事又關我什麼事?但其實她想喚起的是一個家庭最重要是需要溝通,到了若干年後或者我們會發現自己身處的世界與實際的有所不同。

一直在身邊的父親,到頭來不是生父,母親在生前也把這個秘密收得太密,暪騙了所有人。到死後,在偶然的機會下才讓Sarah發現到自己存在的價值。透過這部紀錄片,我們看到愛的困難,如何維繫一個家庭?誰是真的父親已經不再重要,重要的是愛。母親在生前一直守著偷歡的秘密,她不辛苦嗎?生父最終得知愛人回到丈夫的身邊,同時也在Sarah的童年裡缺席,到老來方知道自己有個女兒。一個家庭,也可以很複雜。兄弟姐妹也知道母親在家裡不快樂,但為了一個家庭,母親也寧回到丈夫的身邊。快樂是什麼?一對戀人,或許曾經嘗試過快樂,但當意志與目標都有所不同了,還可以快樂嗎?

影片用了超八攝影機「案件重演」了母親與父親的故事,拍得唯美。讓觀眾可以領會到母親的美與她的夢想。曾幾何時,她的母親與養父都是舞台劇演員,在鎂光燈下生活,發揮所長。但有一天,養父放棄了夢想。一切都要改變了。接下來,母親的越軌,到底她是為了追求熱情還是需要後悔,這方面不用去猜疑太多。一個人也有很多面向,有些事情無需要分對與錯,畢竟她是母親。上一代的事情,有很多都管不了。我們知道Sarah目前有兩個爸爸與兄弟姐妹的愛就是最好的答案。也許,Sarah也遺傳了父母親對藝術的天份,要不然在這部片裡面拍得如此的輕,剪接也如此巧妙。



把家事搬上銀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片中有些東西是避重就輕的,盡量做到的是思考,不是質疑。事情總有很多面向去看,它不意在要撩起別人的傷痛,也其實不經意要找尋真相,只是一個巧合。片中也流露出眾人對母親的愛,是尊重。同時也使人反思到一段關係的付出,方方面面的。

片中Sarah也用到多個元素拍攝,除了是以「案件重組」的方式外,也邀請到養父的聲演,一把磁性的聲音,好讓他重拾舊夢。每個人都有責任,或者是有這樣的故事讓Sarah也成長過程中也有所進步與長大。每一家,都有一個故事,橫跨時代、記憶與塵尖。但要記住的是血膿於水,情誼俱在。有份情,不計較是否親生還是養子養女,有些親情無法計較。Sarah永遠都是姓Polley的,這沒有更改她的身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過去30日人氣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