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2日 星期日

天黑請閉眼一2021年消失的媒體與新聞自由

 2021年6月24日,《蘋果日報》出版100萬份與讀者告別。(1996-2021)

          12月28日,《蘋果日報》幾位高層控以發表煽動刊物罪。

          12月29日,香港失去了網媒《立場新聞》(2014-2021)前身《主場新聞》(2012-2014)





 一年間,從年頭拘捕初選案47人,一整年公民社會接連瓦解、崩漬,政治清算是一回事,連帶社會福利、娛樂、消閒的資訊一併消失。


香港人很想討厭政治,但又忽爾走上門,從《蘋果》的消失,一批人待業、公司不是無心出糧,但政府部門利用員工反咬公司。


2021年12月28日晚,《立場新聞》發佈了2021年以《樹洞》為題的大事回顧,嘉賓讀出了不同人寫的信,有人認為今年是離別的一年,有人認為是重組。在大時代下,錯過了一日的新聞有種恍如隔世的感覺,原來今日可以是最後一日。重組是內在的轉化、重新洗牌出現在不同的階層,名校生的退學可見一二。當媒體訪問的中學生都是帶有鄉音時,那些雙非童就是香港的下一代。重組是立法會增至90名議員,所謂泛民的狄志遠接受訪問對《立場》之死竟然說交由司法程序。重組是香港的公務員要宣誓,連帶非合約的也要宣誓,重組是立法會內的區徽變成國徽。


坦白說,不想談政治,前些日子看了一部禁片,也不能很直接說什麼評論,亦不能夠告訴別人收看的渠道,作為喜歡電影的人是要忍耐的,一方面是保障創作人,二來也要保障自己,現在說什麼都不容易,但可以說這個網誌會一如以往講政治電影,儘管有很多缺點與不足,亦不需要散播恐懼與自閹。在這個時勢其實暗地裡有很多人仍然堅守自己的崗位,開發新的技能,先不想計算結果,要以真誠與謙虛的態度,亦不應該存有使命感,它會帶來自大與狂妄的想法,適當時做適當的事,修心養性面對所有事情,香港的環境不會忽爾好起來,整整一年由年頭的憤怒、擔心到開始不太在乎,可是當《立場新聞》突然要關掉,原來是在乎的。


一來是整個行業的未來,二是新聞自由與被捕的人都是社會賢達,三是當一個一個媒體倒下,下一個就是在網上發表文章的吹哨人。現在轉載文章也能被捕,警方的說法已指出《蘋果日報》是違禁品,從七一刺警案的死者家中搜獲的《蘋果日報》早就被污名化作假新聞。《立場》的倒下早有先兆,賤狗官員如獲至寶批評,早在19年就老作「假新聞」反駁。政府在當時吹風要立假新聞法,又想規管記者發牌,警方對13歲學生記者一事大造文章(個人亦不支持13歲記者,當記者不容易,先不論公民記者的正當性,是論孩子的成熟度與現場的判斷,不是《明報》小記者計劃)。往後的發展未必要搞垮一個媒體,單是《立場》與《蘋果》的消失已經具震懾效果。


立場前董事局成員何韻詩獲保釋,身後有背後的男人



萬物有始有終,在《蘋果》結束後迅速看到各版塊的重組,消閒的Mill Milk由果籽人組成、馬經、依然八卦的娛壹。雖然分散但有散有聚,除了政治,我們也需要生活,需要尋開心與知識,需要歡樂。不然日子太難過了,香港人適應力強,就一步一步看看如何做下去。


一覺醒來,沒有《立場新聞》。兩個星期前他們做了則調查報導,讓官員醜態盡現。今時今日沒有《蘋果》,除了明報外還可奢望媒體做調查報導?而明報自身也失去了明周的時事專題組,BOOK B改成藝文/社會專題,再不如19/20年年有濃厚的時事色彩,不自覺地香港失去了專題與調查報導,同時因《鏗鏘集》前編導蔡若蓮查册罪成案而失去了監察權。林鄭每一天在說香港有新聞自由,特首可以罵,又講到不是要整頓反對派媒體,根本是此地無銀,是謊言。新聞界由自我審查到不問不說,籠罩恐懼。在一些公共領域的討論,何嘗不是社會性死亡?市民沒法參與遊行,就連批評政府也有罪,對社會民生的怨氣疏導只會積薪歷火。


《立場》與《蘋果》也有為人詬病之處,《蘋果》以血腥、大字標題搶眼,開始營運的時候甚至做假新聞,成立狗仔隊、揭名人私隱與偷拍,長期在報章的公信力榜單在低位。可是壞人的背後也有做善事,成立慈善基金。過去多年《蘋果》在民主路上與港人同聲同氣,在大是大非的問題上行前一步,展示出鮮明的報格。

蘋果的葬禮,rest in peace
                                  

《立場》前身主場在業界以抄稿為主,又隨意轉載別人博客的文章,在供稿的問題上有違道德,文字不是免費的,後來連別人社交網的文字直接轉載。這方面有利有弊,在報章上的專欄都是名人為主,在網絡時代下由以往博客、留言版到面書出現的評論人/KOL/youtuber,只要想寫也可以投稿去立場。製造了一個評論人園地,有名人、有讀者投稿,讓人抒己見。文章質素參差,缺乏把關,不過有爭議性有火花也是討論與思考的一部份。在主流媒體無法讓平常人,某個領域的人發言,填補了這片空間。


真正讓《立場》發揚光大的機會是反修例運動時的直播,很多時候都是第一身與獨家的報導,很不幸的是讓記者成為了主角,立場昇哥、立場姐姐何桂藍成為了事件的主角。在運動期間亦讓其它小的網媒冒起,這場運動是公民記者、平民與傳統媒體的結合,出現了對假記者的討論,在新聞學上是一個研究課題。事實上《立場》也有做專題與稀有的報導,特別是性別平權議題、藝文方面的、亦有不少基層社區的報導,關心主流媒體以外的群體。


突然死亡



在國安處的記者會對立場的指控出於轉載文章與訪問「逃犯」定義為煽動性文章,弔詭的是指出其中一篇的作者有問題,但不去拘捕作者,反而是拘捕新聞社的前高層,是說不過去的。在香港搞新聞是依法辦事的,可以肯定的是未來在90名立法會議員的舉手議會之下,23條、假新聞法、取締記協、收緊外國記者簽證的事有可能發生,這個寒冬很漫長。


對年輕記者來說要找工作,要在制度外生存難上加難,坦白講香港的新聞報導缺乏調查報導/專題/特寫新聞的版面,甚至新聞評論亦收窄與自我審查(《東方日報》的老朽就是笑話)。以前《蘋論》的李平是中國通,《蘋果日報》再多賤格也會有糖份,包括名家坐陣的副刊、評論版五光十色。在大學即使開多少科目,學生亦難以實戰,相當可惜。《立場》願意放手,沒有版面的框框,每天有穩定的發文量,後來更開發迷你紀錄片與影片報導。《蘋果》總算有紙本可以找到,但立場只是網站,足跡來也匆匆,去也匆匆。


除了《立場》與《蘋果》外,有一個媒體生不如死,猶如中陰身,它就是港台,PHONE IN節目《自由風自由PHONE》、《鏗鏘集》換人改組,《五夜講場》停播,在節目編排多了內地的劇集與紀錄片節目,令人震驚的是以前港台節目揭露新疆的再教育營的實況,現在有一個叫《新疆新貌》的節目將地方的衝突改寫為恐怖主義。明明是漢人強姦了新疆人而起的衝突,因當地政府對他們的壓逼而引起反抗。現在港台已成為黨媒,不再存在編採自由與批判力。在2019年同一位記者對再教育營的報導提到維吾爾人在教育營被虐打,在2021年在官方的安排下的新貌卻是講到外部勢力制裁新疆的企業、去極端化、講到維吾爾人的生活安好,明顯記者也是被教育了一番。新疆的再教育營的面貌,早在BBC,ABC的節目惡名遠昭,無論如何篡改也改變不了,失蹤的維吾爾人、勞改所、都是鐵證如山。


https://www.rthk.hk/tv/dtt31/programme/xinjiangstory(到底港台做乜鳩?)


此外,除了媒體外,書籍出版的自由也屬於生死存亡,印刷廠不付印、自我審查的情況,單是2021年的香港書展收起政治書就是警號。一個城市在掩耳盜鈴,這兩年有什麼東西出版,現在要搶、要先睹為快,不會有人想到香港人會鍾意看書,有關運動的書有些不會再出版與售馨。當書店被針對,當看電影也不被允許時,圖書館將某些書籍下架時,大家都明白到什麼才是最重要,是選擇的自由。

天黑請閉眼,香港短時間內不會好起來,可以做的是增進自己的知識,多觀察身邊的事、多看外媒、多思考,不需要太傷春悲秋。雖則一連串的事令人憤怒,但也要接受。《蘋果》與《立場》的員工對高層們有情有義的,可以看到他們好鍾意返工的,香港難得有推動生產力的工作環境,一切都是歸屬感。香港人會痛、會覺得可惜也是因為歸屬感。2022其實更黑暗,但願我們都有自己的一點燭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過去30日人氣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