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2日 星期三

【北京冬奧前瞻特稿】Hurry Hard! 香港冰壺隊由一人到老中青的發展歷程

 Hard,在冰壺比賽常聽到的指令。意思是隊長要求隊員刷冰時要落力、不要停、Sweep(某些隊伍會用這個指令),又或者會用Hurry Hard。叫喚停止就會用Right off,WHOA。在冬奧會上會聽到隊長發司號令,女性運動員叫破喉籠。冰壺是一項團體運動、同時具有技巧性與思考性,亦需要強健的心肺功能,刷冰時要用二頭肌的力量、有些女運動員有粗壯的手臂。現代冰壺進入數據分析與專業體育訓練的水平。


兩屆奧運的吉祥物



當在網上搜尋冰壺(Curling)會搜到一些吸毒的新聞。此冰壺不同乃壺,冰壺的起源地來至蘇格蘭,冰壺的原材料石頭亦來至當地,冰壺有冰上棋盤與紳士運動之稱。1998年,長野冬奧冰壺列為正式比賽項目。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冰壺由業餘運動員到出現少數全職運動員,近年冰壺在世界的發展開拓了新的地域,例如非洲的尼日利亞、中美洲的牙買加也有冰壺隊,而亞洲有卡塔爾、而他們與香港一樣要面對先天不足的問題。又到冬奧,冰壺又會成為熱話,為什麼要刷冰、到底如何玩、如何欣賞,此文盡量以有限的知識闡述與談一下香港冰壺在這幾年的發展。如果有讀者有興趣認識冰壺不妨留言賜教。


印象中,香港甚少在公共廣播機構播冬奧會。據翻查到的記錄有線曾在06年購下都靈冬奧,

在2010年有線繼續購下冬奧轉播權,並在旗下的免費電視台(當時叫有線第一台)轉播。第一次看到冰壺,2014年TVB轉播索契冬奧,每天也有幾小時轉播,當看完電視後晚上還要在網上找外國直播源。18年平昌冬奧沒有免費電視的直播,整個奧運會在網上平台,少人關注,整個冬奧會也是依靠外國勢力觀看。到了今年北京冬奧基於政治正確,TVB五台加網絡平台聯播,而港台每天也播五小時,總算能夠分享國家辦冬奧會的熱情與榮譽。


☆筆者迷上冰壺的契機就是在索契冬奧會,當時加拿大女子隊Team Jones(成員包括Jennifer Jones、Kaitlyn Lawes、Jill Officer、Dawn McEwen)在奧運創下全勝的紀錄,獲得金牌。經過八年Team Jones再道殺入奧運,經過加拿大內部千人斬的過程,48歲的J.Jones回到奧運賽場,隊內成員經過一個週期有變動,Jill Officer退役換上年輕人Jocelyn Peterman,替補是參加過上屆奧運當一壘(Lead)的Lisa Weagle。副隊長Kaitlyn Lawes上屆平昌冬奧伙拍John Morris在混雙奪金,混雙是平昌冬奧的新增項目,因此冰壺有男女子與混雙三個項目,由奧運開幕前到閉幕,每天也有冰壺。三個項目均有十個隊伍,加拿大、瑞典、瑞士、英國(由蘇格蘭代表)是傳統強國。上屆奧運,加拿大男女隊與獎牌無緣,震驚加國,今屆將會派出Rachel Homan/John Morris參加混雙,2006年都靈金牌得主Team Gushue與少不了2014年索契金牌女隊Team Jones出戰奧運。三個項目只能說鹿死誰手。(私器私用為Team Jones打氣,Team Jones14年索契冬奧金牌,08,18兩屆世錦賽金牌☺)



Team Jones 繼2014年後再戰奧運



香港有冰壺

當以為「車,香港邊有得玩冰壺的時候」,2014年,教大(前稱教院)講師John Li在電視看到冰壺,萌生興趣專誠到蘇格蘭觀摩,拜訪World Curling Ferderation(WCF),並成立了香港冰壺協會。由看電視覺得有趣到實踐,不會有人想到八年的發展香港有老中青幾個階梯的隊伍,參加WCF國際與洲際的比賽。由沒有場地到2019年開始在又一城的冰場有兩個大本營,再到在疫情期間辦本地賽事,恆常有冰壺時間練習聯誼,得來不易。


2017年參加亞太區冰壺錦標賽的香港隊

丹麥女隊隊長 Madeleine Dupont將會第三次參加奧運



另一邊廂,香港女子隊在2019年的亞太區冰壺錦標賽獲第四名,僅負中日韓。自冰壺世錦賽在2018年改制擴軍後,剛剛香港女隊在世錦賽資格賽以兩勝四負落敗,當中與一些有參與世錦賽經驗的隊伍如挪威、芬蘭、拉脫維亞交手,與今屆丹麥奧運女隊Team Dupont(杜邦)交手以2-20落敗,嘿嘿。香港隊(Team Ling)能夠與奧運隊伍交手也不容易了,事實上參加世錦賽本就不容易,亞洲中日韓都在水準之上。香港隊曾經參加過混雙世錦賽已是不錯了。至於男隊恆常每年參加亞太區的比賽,志在參與。除成年隊外,年輕的梯隊參加World Junior B組的比賽,未能突圍升組參加正式的世青賽。除了成人組與青年組外,冰壺亦有老人賽World Senior ,而John Li分別參加成年組與老人的比賽。


香港隊開始籌建時在加拿大招兵買馬,男隊隊長(skip)Jason Chang是加拿大安大略省港人,他在安省的冰壺協會的比賽當旁述(加拿大國內每年男女子有全國賽,紅心賽與Brier決定當年世錦賽的參加隊伍),這幾年以他與Ling Yue Hung為核心的團隊分別參加混雙、四人混合冰壺的比賽,二人分別帶領男女子隊出戰亞太冰壺錦標賽。在本地媒體未有報導時,對香港冰壺隊的認識十分有限,最初亞太區的比賽日本媒體片言隻語提到香港隊是加拿大人為主的隊伍。在TVB的《星期日檔案一冰之驕子》中的被訪者Martin Yan (甄浩天)是隊中的純港人,揭開了冰壺港隊神秘的面紗。而在北京冬奧會,他會擔任電視台的評述,將會是第一次有廣東話評述的出現,亦是一個大眾認識冰壺與推廣這項運動的機會。


香港要發展冰壺極之困難,首先場地與局限的條件,冰壺要求的冰面與花樣滑冰的有分別,冰壺的冰面會有小的pepple,不只冰壺每項冬季運動在香港也沒有先天條件,溜冰場難以滿足各項的條件,如在冰面上畫上T線、後衛線,各種的線都太難做到正式,難以跟國外的冰壺俱樂部相比。本身冬季運動花費頗大,並不普及。別看冰壺裝備簡單,單是一枝冰刷(Bloom)已價值千元,冰壺鞋(slider)、手套、冰刷的刷頭也要替換。此外,冰壺是團體運動,雖然場上的各自有自己的工作,但不是盲目服從隊長的指令,而是一隊人也有做決定與表達自己的時候。隊伍要有Team-building,要默契。港隊以本地人與加拿大人的合作已經好幾年時間,但長遠來說是需要本地人的團隊磨合。再者,政府缺資助,運動員代表香港隊出賽與恆常訓練也是自資的,成本太大,難以負擔得起。





在這小小的冰壺圈,也有明爭暗鬥。John Li(李石樁)成立香港冰壺協會後,幾年後有欺世盜名的教育機構成立中國香港冰壺協會,意在加入香港奧委會,該協會有冰壺班與地壺班訓練導師,但他們與香港代表隊無關,只是他們為學校提供地壺球的課程而已。真正的冰壺協會,可以代表香港的是John Li成立的香港冰壺協會,即使要入港協暨奧委會也是元祖的組織。連帶地壺協會也有雙胞,本來讓更多人認識冰壺是好事,但變成了商業的工具就必須以正視聽的。


                                                  



冰壺以外一地壺球

由於香港難以推廣冰壺,John Li引進了地壺球來香港,同時也創立了地壺球協會。上面提過的中國香港冰壺協會其中的工作就是提供課程到校,例如提供給SEN學生,兩個協會均有提供教練註册制,與冰壺一樣元祖協會只有一個。地壺在這幾年是新興運動,推廣到不同階層、小學生、年老的人士、傷健人士、在社區中推廣。玩法與冰壺大同小異,以新興運動來說最初租場也遇到困難。幾年時協會曾在商場辦活動推廣地壺與辦比賽,其後有組織成立了傷健人士的地壺協會,提供冰壺以外消閒遊戲的選擇。除了地壺外也有桌上冰壺作遊戲之用。




地壺不是新興產物,在加拿大地壺是讓未能上冰面的小孩子體驗冰壺的玩法,下圖的Rock and Rings(由兩屆奧運金牌Kaitlyn Lawes作推廣大使)。地壺在國外是提供給小朋友、老人院與殘疾人士玩樂,他們難以上冰,在疫情期間國外的冰壺俱樂部關閉,可以用作止癮的。






https://floorcurl.com/videos/( WCF認可的地壺球介紹)



冰壺點樣玩?

  • 冰壺的位置分為隊長(skip)、三壘(多數兼任副隊長,Third,vice-skip)、其次是二壘(Second)與一壘(Lead)。奧運與世錦賽以十局(End)為單位,大滿貫以八局為單位。兩隊人分別投壺,每人兩個,以壺最接近大本營(House)的圓心(button)為優勝。在冰道(Sheet)上面分為投擲區,Free Guard Zone、大本營三個區域,選手經常性在場上會說數字,代表區域,冰壺必須投擲在T線後面,T線至大本營的區域叫Free Guard Zone(防守區)(1-3區)(中國隊比較常說中文多少區,外國的隊伍較少)(初時接觸冰壺的盡量看英語或中文發司令的隊伍,會更好理解),大本營為4-10區。在場上選手亦會計時,計算冰壺由起步器投壺的時間,要旋壺大約是13-14秒,9-10秒主要是擊打的速度。


  • 在冰壺使用的技巧有旋壺(Draw)、擊打(Hit)(最常見的是Nose Hit、Double Take Out雙飛、男子會有較多三飛)、Peel(清除)、Raise(傳擊)、Runback、詳細就要查看相關的術語。兩隊輪流交替投壺,手執後手(Hammer)的會有優勢,先手的對手就要強逼對手得分以換下一局後手權(控分),或者可考慮偷分,偷分比較被動。後手有主導權,在開局常見有Blank End的出現,曾經有些比賽雙方一直不得分到最後定勝負,奧運不會出現極端的玩法。


  • 在比賽前隊伍會制定Game Plan,現代冰壺著重數據分析,例如那一隊有更強的後手勝率,每一場比賽都會有成功率。在場邊會有裁判,每投完一個壺就會打分,從而計算成功率。(分數要在賽後的data上看),成功率不代表什麼,最終用來評核All-star team而已,最重要是每場的勝利。在奧運以勝場先行,若遇上同勝場的就以連環套排出勝出國決定晉級隊伍。


  • 在平昌冬奧後,2018-19賽季冰壺改制度,Five rocks rules將會應用在北京冬奧,意味在Free Guard Zone防守的壺在第五個壺投出才可清掉。以往的比賽在第十局會出現簡單的局面在改制後第十局手執後手不一定再是優勢,比賽局面複雜性與出現戲劇性的機會比以往增多了。所以冰壺只會愈來愈複雜,現在時已勢易,冰壺再不是傳統大國的天下,在平昌冬奧Simpsons預言美國男隊奪冰壺金牌成真,中日韓女隊分別贏得獎牌,上屆加拿大在男女子團體失利,往後在這三年的世錦賽插水式表現,令人關心Team Jones與Team Gushue能否讓冰壺強國的面上爭回一口氣。




  • 最多人問的是為何冰壺要刷冰,刷的角度,首先這是個物理學的問題,不太懂解答。冰面有小的pepple,刷冰加快水的溶掉,讓冰壺滑行得較遠,改變壺滑行的方向。若投壺力度小,有機會不過後衛線變成廢壺就有機會出動三人或四人刷冰。不同的刷冰角度亦會改變壺的方向。在一場四人的冰壺比賽每隊有38分鐘思考時間,有一次中場休息與一次暫停,若加局就多一次暫停。超時會被判敗戰。若在刷冰的過程不小心碰到冰壺,將會當廢壺處理。


如何欣賞冰壺運動

冰壺是需要腦力與勞力兼備,如何防守、如何制定策略、又如何看著一個殘局變成得分局面,冰壺的魔力是當你以為沒可能做到,或以為會做到時出現的反差。舉例2010年溫哥華冬奧加拿大女隊在第十一局手執後手,最後一投全場觀眾吶喊助威,隊長Cheryl Bernard只需要打出雙飛就穩袋金牌,但世事就是不如人意。瑞典隊偷分成功,取下勝仗,隊長Norberg獲得兩屆奧運金牌,成為傳奇人物。往後14,18年的女子決賽較為保守沉悶,不過在循環賽也偶有驚喜,又例如18年平昌冬奧中國的王冰玉隊伍(10年中國女隊曾奪奧運銅牌,09年世錦賽冠軍)長期被加拿大的Team Homan制壓,處於劣勢下在國際賽留下勝仗,是為中國隊高光時刻。

                                

冰壺是紳士運動,最重要是態度、勝不驕、敗不餒。對手失誤不喜形於色,一球一球打出去,切忌浮氣燥。在比賽前雙方先投壺,最接近圓心的一方會獲得後手(Hammer)。據統計在比賽最先拿到後手,整場比賽有六成機會勝出。冰壺有趣的是場上出現的情況,一個好局能夠𣊬間變劣勢,以為是簡單的一投到最後出人意表。(18年女子世錦賽金牌戰加拿大對瑞典,Jones最後溜壺了,可是瑞典也有失誤,送金牌給加拿大)。



澳洲冰壺:underdog也有奇蹟 

在今年奧運混雙冰壺的十隊當中,出現了澳洲隊的身影,澳洲國內約有600位冰壺玩家,分佈在帕斯、墨爾本、悉尼與布里斯班。澳洲冰壺面對的情況與香港隊很相似,他們沒有真正的場地,要在溜冰場練習。混雙隊伍選手Tahli Gill與Dean Hewitt兩人皆是澳洲冰壺隊的國手,參與了幾屆亞太區的錦標賽,團體成績計澳洲不算標青,但在混雙方面卻出奇蹟,一向平平無奇被視為underdog的澳洲隊在19年的混雙世錦賽得到第四名。在奧運資格賽澳洲隊突出重圍取下最後一個名額,成為澳洲歷史性首次參與奧運冰壺的代表。澳洲隊成績猛進,一方面歸功於二人在加拿大集訓的成果,其次是請來了加拿大國手John Morris做教練。本來十二月尾加拿大有混雙的選拔賽因疫情而取消,改為指派選手。John Morris將會夥拍Rachel Homan參戰,屆時他要在循環賽放下與澳洲隊的情感了。


澳洲代表Gill在到達北京時檢測呈陽性,及後陰性了,能夠如期出賽,謝天謝地



澳洲隊的成功是有運氣成份亦有實力投資的,他們能夠一圓奧運夢,值得香港借鏡的。香港是一個很現實的地方,當John Li跟政府周旋要資源時,政府回應要香港拿到獎牌,從八年的發展到參加各種不同的比賽,通過冬奧可以讓人認識到香港冰壺,認識到這個運動,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會變得更好的。奧運期間,大家一同享受看冰壺的樂趣。



 延伸資料

1.https://www.scmp.com/sport/hong-kong/article/2131165/nothing-defeating-regional-powerhouses-three-years-how-one-man(John Li的報導)


2.https://curling.org.hk/( 香港冰壺協會)


3.https://m.facebook.com/Hong-Kong-Curling-Association-839946452785250/


4.https://floorcurling.hk/partnerships(地壺球協會)


5.https://www.instagram.com/curling.ada(香港冰壺選手的IG)


6.https://www.theguardian.com/sport/2022/feb/01/a-cool-runnings-story-australian-curlers-prepare-to-make-olympic-history?fbclid=IwAR0_KC98SmxvJKZ_v23Hw5huyxjsrvOVY7EeHyZdc01eNCLNIJsoPuMfgi8

(A Cool Runnings story:Australian prepare to make Olympic History)


7.https://worldcurling.org/news/ (WCF官網)

8.http://hknewscritic.blogspot.com/2017/10/blog-post_28.html

(2017年的文章--香港冰壺隊走進歷史新一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過去30日人氣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