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9日 星期一

【看香港】好孩子.壞孩子?--負面標籤影響孩子一生

 開始之前還想談一下去年大熱的電影《五個小孩的校長》,元岡幼稚園避過殺校危機,至今有六十多位學生更成為區內「名校」。但2009年領取4500元,有「最低薪校長」之稱的呂麗紅在2015年所指出還是只得4500元工資,變相她是貼錢上班的。在今時今日的香港有最低工資的保障下,她依然得到薪金與資歷不成正比的工資,就連普通一個實習生也有相應的車馬費,而她的確得到很多的掌聲與名氣,但說到底待遇還是異常的差。理想與現實往往差很遠,不想斥責呂麗紅,但事件帶出了剝削的成份,學校已經度過了危機,是不是應該給她加薪。很多市民看過《五個小孩的校長》後都欣賞呂校長的表現與無私,但無私可以當「飯」食嗎?有沒有人走出來為她抱過不平?在掌聲之下又是另一個故事,當她要自願凍薪接受這份薪酬也要貢獻學校時,大家都只是消費了「愛心」的一面。某程度上她的故事就是活生生的「感動香港」,一個貼錢上班為自己理念而奮鬥的傻瓜,電影成為了15年最高票房的港產片,但要注意的是看過電影之後就別簡單說句很偉大就了事,背後有很多人默默付出。

來至程思傳的文章,文章有點意思。村校的困境、老師的悲哀,折射出香港的扭曲。
文章:http://www.pentoy.hk/時事/c157/2015/03/25/《五個小孩的校長》:他們的故事/

 
走進正題,正生書院的學生遷校無期,事件蘊釀多年。原因是一群梅窩的居民反對這些邊緣學生接近他們的社區。而最近就是東涌其中一間群育學校要遷校到屯門卻得到當區區議員、居民與鄰近學校的反對。諷刺的是該群育學校的學生全都是小學生,並沒有案底。而學校的前身是兒童之家。政府設立群育學校的目的就是給情緒、學習有問題的學生作一個中途站讀書識字,卻被標籤為黑社會、吸毒的壞學生。即使是壞學生也好就無權接受教育嗎?

 
位於長洲外島的正生書院日久失修,學生在冬天要用冷水洗澡。這些學生與群育學校的學生不同,也就是他們曾經吸毒與犯事被法庭判去接受教育的。而群育學校的學生就因屢犯校規、打架、情緒問題需要支援而進校的。但無論是處身在什麼的情況下都不應該放棄任何一個。很多年前就有一部有關中國教育的電影叫《一個都不能少》,任何從事教育的人都必須觀看。偏偏梅窩與屯門的居民卻帶著有色眼鏡去看這一代青年人,與現在的青年人被標籤為「廢青」是一樣的。錯又如何?最重要是知錯能改。近幾年正生書院出產大學生,成績有目共睹。而群育學校的學生如果放棄他們的話,那他們就有機會走到歧途。


 
去群育學校讀書的學生都是主流學校以外的學生,去讀書是證明他們有心去正視自己的問題,他們大可以曠課。接受教育意味著他們重視自己的未來。想起一個《聖經》故事,即使不是教徒也應該看看。耶穌看到人群向妓女掟石,於是走上前問你們那一個沒有犯過罪的就可以掟她。此話一說,人群停止掟石。更生人士又好、正生的學生也好,案底已經一生的烙印。再者在主流學校讀書也不一定不會變壞。我們的社會在看待好孩子與壞孩子的看法上仍然與二三十年前無分別,在學校還是五個組別的時候已經定性了band5學生是壞學生,band1就是尖子。總是認為讀好書就一定是好人,但知不知道現在的學生也有壓力?第一組別的學生也會有情緒問題、家庭問題。群育學校的存在是幫助任何有需要的學生,讓他們先解決問題,任何人都有機會成為被幫助的人。偏偏這所群育學校打算搬遷到屯門小區惹來鄰近學校校長以「炸彈」來形容。

 
這已經不再是小區反不反對的問題,學校又不是厭惡性設施,基本上沒什麼好反對。但卻因學生的身份將他們標籤與妖魔化,這絕對不能接受。正生與東涌這間群育學校也只是希望改善環境,讓學生有舒服的學習環境。難道連這個卑微的要求也要「諮詢」?香港的確是一個很有問題的地方,當教育工作者牽頭去反對,有什麼資格為人師表?什麼叫有教無類?那名反對的校長也只不過是「教畜」而已。真正有問題的並不是學生,而是這樣偽善又裝作正義的人。當呂麗紅為她的學生付出,那其他學校的教職員,你們又可以為學生付出什麼?如何保護那些有需要而被邊緣化的學生?這是要思考的問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過去30日人氣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