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21日 星期六

香港九十年代同志電影初探(四)--1997.不如我們重頭「o黎」過

王家衛未必是個負責任的導演,一套《2046》拖了五年才拍完,《春光乍洩》一隊職工走到阿根廷,一留就是半年,電影一拖再拖始終未了完。拍攝隊伍一個一個因著導演沒有目標或者思鄉回家了,王家衛帶著虛無去到阿根廷、他不知道整個故事應該走到那裡,看過《春光乍洩》再看《攝氏零度:春光再現》(簡稱《攝》)就會看到電影有很多的可能性,當何寶榮不再是張國榮而是梁朝偉,被電影一刀斬掉的女性角色如何圍繞著黎耀輝與小張運行。《春光乍洩》留下了很多秘密,即使把紀錄片一看再看還是無法解釋當中的愛。虛無的王家衛成就了《春光乍洩》的成功,但同時也讓一些人感到心痛。痛才會讓人感到存在的價值。

                    

 
剝削張國榮.機心重的王家衛
  在拍攝《春光乍洩》時,王家衛根本沒有一個完整的劇本,去到那裡就拍到那裡,他腦海中沒有故事的方向。但由於影帶實在太多,所以後來有紀錄片的出現重塑那些零碎散亂的故事,同時也帶出電影以外如何影響到當地華人從影的故事。如果用現在的標準去看,王家衛未必得到投資方的許可就准許拍攝,而現實中有多少演員肯與一個導演「慢慢摸索」?梁朝偉在拍攝《2046》已經損失了四千萬,而梁朝偉在《攝》中提到拍《春光乍洩》時去了兩次伊瓜蘇瀑布,但他當時有個想法是想乘飛機立即離開團隊。當時一個一個人的離開,大概是受不住王家衛的吊兒郎當。或者王家衛的確很討厭,張學友在《阿飛正傳》後聲言不再與王家衛合作,原因是一個NG了六十次的鏡頭讓學友感到被冒犯。一句「算了」結束了友誼關係。

 
而《春光乍洩》也間接令到哥哥感到不舒服,影評人舒琪在零六年的一篇文章講到《春光乍洩》是對張國榮的一種剝削與傷害,王家衛拍同志片的立心不良,他並不是要推廣同志平權帶出同志社群的需要,而要是製造一種明星效應、製造話題。據聞他首選的是劉德華與黃耀明,也許是明哥的同志身份太突出了吧。後來找到了張國榮,而在戲中他演同性戀就讓人有種演自己的感覺。很多媒體與大眾都認為同志演員在電影裡演同性戀就是「做自己」,到現今荷里活的Ellen Page在出櫃後也有炒作的新聞。性取向無故被擺上抬,人們討論的不再是電影本身而是一個人的性取向,在戲裡「做自己」變得理所當然。舒琪的批評並不是無道理,再者就是傳統頒獎禮也傾向將獎項頒給直人演員,感覺上「直人」演同志就很與眾不同,並沒有置哥哥在同樣的標準。在拍畢這部電影後哥哥也宣佈不再與王家衛合作,他大概是感到不舒服所以就不再合作了。

 
遠走他鄉的1997
  雖然電影在拍攝時有爭議,但王家衛在堆砌上也很成功。而電影公映亦都是1997,代表什麼?代表回歸前的迷思與混亂。為何電影要到南美拍攝,也許是一種逃離。既是對香港的逃離也是對同志身份的逃離,在黎耀輝身上是有幾條線的,第一是他對父親的愧疚,第二是去南美的目的原先是處理父親的後事,卻發展父親是基佬。第三是他與何寶榮困在香港太久要離開這裡。97年的香港,該移民的都移民,移民是香港的核心價值,直到今時今日無論香港發生什麼都依然是移民為先。何寶榮與黎耀輝在香港得不到世俗的認同,唯有去一個沒有人認識的地方重新開始。又或者這部電影牽涉到「回歸」的命題與隱喻,所以通過人離鄉賤表達「家」的重要性。起碼黎耀輝最後回到香港,然後去了一回台灣,或許是帶了一種華人對「根」的重視。一開始電影就帶出他們二人的無家感與疏離感,兩個人都彷彿背負著太多東西,內心世界都非常沉重。

 
在過往的港產片中也甚少有去到南美拍攝的,而且全都是一個陌生的環境。《春光乍洩》無論在調色還是環境的佈置上都襯托了一種中古的味道,一種頹廢的美學,再加上燈光的佈置才有「潮濕」的意味。屋裡的破牆壁、破壞的房子帶出落泊的感覺,而何寶榮與黎耀輝本就是一對苦命鴛鴦。去到遠方花光所有錢,黎耀輝的心在何寶榮身上,但何寶榮卻不懂得欣賞。他們的戀情有如地緣政治般複雜。最終版的《春光乍洩》消減了那些可能引致令影片更加多元素與複雜的片段,如果加上「女性」的愛慕,也許觀眾就未必看過明白,或許現在是最好的版本由始至終都是圍繞兩個男人的苦難愛情。黎耀輝與何寶榮雖然分開了,但通過對小張(張震飾)的寄情淺淺地又帶出了一點希望。

                        
 
不存在的「女人」
  影評人認為電影剝削了張國榮,看過紀錄片的觀眾會認為關淑怡何謂是最冤的人。事實上在拍攝的時候,在王家衛未定下最終方向的時候就曾經出現過兩個關著黎耀輝身邊的女人。要知道這些秘密就要看《攝》,《春光乍洩》之所以引起當地華人的關注也是出至於一間中國餐館。有一幕是黎耀輝為何寶榮自殺,而餐館的老闆娘是暗戀黎耀輝的,這一幕後來給刪去了。餐館的故事就成為了小張與黎耀輝故事的開端。至於關淑怡,她飾演的是一個導遊,同樣也是愛著黎耀輝的,但同時她也知道黎耀輝不可能愛上她。於是最後她去了伊瓜蘇等這個人的出現。除了黎耀輝外,關淑怡還在小張身邊出現,彷彿形成了一段三角戀。

 
電影原先一個預想是梁朝偉死了,但結果導演為他安排了另一種生活。假如關淑怡在電影裡存在的話,故事一定會更加淒美。當基佬遇上不能愛的女人,一個默默守護感情的女人,真是浪漫。不能不喜歡關淑怡,在戲中她是個知性的文藝少女,更多的是她與小張也好,黎耀輝也好也有那種他鄉遇故知的感覺。在沒有太多華人的阿根廷,寂寞的心悄然走近。王家衛留下的秘密最終由關本良與李業華的紀錄片裡解封,《春光乍洩》最成功的莫過於是開闢了多線性的發展與隱藏了線索,兩部片加起來使電影成為外界眼中謎團。而其中一個關注點是關淑怡唱的贊歌,唱起來與當地的環境融為一體,心思、意念幾者加上就成為了「經典」,令人愛不釋手。此外,電影主角的名字用上攝影助理的名字,但帶出虛實之間的謎。事實上真正的何寶榮與黎耀輝都是有家室的人,被王家衛挪用成同志戀人還是較特殊的。

一生人只想找去瀑布的人

  何寶榮與黎耀輝的愛情就只差一步,如果去到瀑布就意味得到應許,但無奈在半路各散東西。何寶榮的不羈不受拘束,黎耀輝要腳踏實地賺旅費回香港。兜兜轉轉他們又再碰面,而何寶榮只是因受傷而無家可歸,再回到黎耀輝的懷抱找尋溫暖。即使怨恨黎耀輝也心軟了,他根本沒法離開何寶榮,信任不了他。如是者他們又過渡了一段又愛又恨的歲月。黎耀輝把何寶榮的護照收藏,是深怕他離開,但最終還是離開了。在拍攝的時候,哥哥就先行一步了,後半段就開啟了小張與黎耀輝的故事。他們之間未必存在基情,也許是朋友以上、戀人未滿,但最終黎耀輝實在抵受不了「無腳的雀仔」,何寶榮的飄忽、有多位的情人、找不到「心」的所屬都對他造成傷害。差一步就是差一步,戀愛關係的衰敗就是看那一步。後來黎耀輝為情自殺也是因為太愛了,但太悲劇所以沒剪接出來。

 
在導演的口中小張就像是年輕版的何寶榮,但起碼黎耀輝知道在那裡可以找到他。最後黎耀輝一個人去到瀑布,畫面很壯觀,就像釋放了某種的心事。經歷過愛情的衰敗重新拾回自己,黎耀輝走到新的出口。說實話,黎耀輝此人是特別的糾結,從後來的獨白中他去到「魚塘」,他不想自己變成何寶榮但最終大概明白了為何何寶榮會如此濫情,因為寂寞、因為想要新鮮感。新鮮感讓何寶榮在異鄉碰壁,無止境的飄泊,一對異鄉戀人在當地各有經歷。愛情總是會留下遺憾,這也是電影「傷人」的地方。

 
《春光乍洩》並不是一部隨意翻看的電影,縱然一切都很好,有明星、有故事、有迷戀之處,但看過就會感到唏噓。不只是同志本身,而是愛情的磨練與傷害性實在太強,要花點空間去消化。更唏噓的是這種有風格的電影只會在九十年代出現,今日在香港再沒法找到這種有深度、肯去創造的電影。同樣,陳果的《去年煙花特別多》的過期菲林也只會在當時出現,有些電影的質感難以忘懷。雖然這不是華人或者香港第一部同志電影,但是在康城卻是一份榮光。帶著香港的演員與導演乘光影夢飛翔。它的意義不只在於獎項,不只產生對當地華人的影響,更影響到一同工作的南美人。在紀錄片裡為團隊工作的職員在台北看過電影後就回到南美投身電影工作,這是一種不折不扣的延續。這部電影實在有太多數不盡的優勢,演員的配搭大路但劇情卻是小眾的,音樂與美指、攝影與意識都是一絕。1997不可以重來,而王家衛最好的作品得罪講句也是停留在九十年代。往後一個人有太多的計算,在創作上就無法回到本位之上。奈何香港影迷愛「造神」,曾經去過王家衛的座談會無論是主持還是觀眾都只當是偶像祟拜。或者,應該與他講一聲「不如我們重頭o黎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過去30日人氣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