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23日 星期六

【銀幕情侶#2】月滿照佳人.佘詩曼與張智霖的小社區電影

  TVB的《十月初五的月光》(2000)時隔十多年依然是經典,近年電影圈有將電視劇翻拍成電影的企劃,先是《學警狙擊》的Laughing哥外傳、《使徒行者》與《衝上雲霄》,而HKTV那邊則有《導火新聞線》。可惜這些由電視劇拍成電影的作品都難以原班人馬再聚頭,開闢過另一條的故事線。唯《十月初五的月光》打是比較的人齊,配角金勝(唐文龍飾)、凱琳都有出現在銀幕之中,不過整套電影由葉念琛拍攝與寫劇本,與他的愛情電影一樣都有腹黑、自私、慘情、墮落的戲份,徹底毀滅了電視劇純潔的形象。基本上電視劇改編電影暫時看來是相當的失敗,《衝上雲霄》雖然是大製作,但與傳統的航空類型片要如何的耍熱血、拋頭顱、展示機師威風的一面、空中服務員專業的一面仍有一大段距離,只看到兩位導演們只是賣弄愛情、拍個MV就膚衍了事。而《十月初五的月光》的水準也是差不多,劇本安排初哥哥失憶、君如突然間神神化化、一哭二罵三上吊、如此的君好被患上厭女症的導演污辱,差評如潮。初哥哥與君好的感情雖然留下遺憾,但不至於在後傳徹底改變為另一個人,或許對這對銀幕情侶的愛就只可留下四個字「我懷念的」。

  《十月初五的月光》是阿佘選畢港姐後為人熟悉的角色,一身短髮造型、性格爽朗的君好成為「女神」,而金勝、初哥哥與禮信都拜在她石榴裙下。初哥哥與君好是「義理兄妹」,感情是戀人未滿,朋友以上,既是家人又是愛人。但礙於身份與處境未能逾越道德的關係,再加上故事線主要在於禮信、君好與文初的三角戀間,總有人會受到傷害。無論是電視劇還是電影都離不開小社區、街坊的守望相助,配角也有所發揮,在TVB的劇集裡甚少有在其他城市取景的、《十月初五的月光》打開了賣杏仁餅、肉乾的路、其後在《巨輪》就以澳門某大品牌為藍本寫故事,可謂是近水樓台。澳門讓《十月初五的月光》有了與以往港劇不一樣的格局,港澳雙城的故事帶出上一代人的恩怨情仇,也帶出新一代人的活力與態度。

  基於《十月初五的月光》的成功,當年電視劇的監制之一的鍾樹佳分別在同年與01年拍了兩部同樣以阿佘與Chilam為主角的電影,《跑馬地的月光》(2000)與《月滿抱西環》(2001),都是屬於小品的青春愛情類型電影,以小社區所發生的事情作為軸線。有趣的是後來也有電影參考這兩部片的格局與片名,其中阮世生的《神經俠侶》(2005)與《月滿抱西環》有點類似,都是以警察與差館為背景,而兩片都有「傻人」的角色。還有同樣以灣仔為背景的《月滿軒尼詩》(2010)(岸西導演),這幾部片的共通點也很突出,全都是拍電車、拍香港的「中產價值」、港島是香港人心目中就是有高尚的象徵,除此之外是老區,新老交替、華洋共處,現在時興講人情味、講老店,意義就是這樣。以香港地區命名的電影還是有點特質的,特如「天水圍」定義為悲情城市,以它為題的電影離不開叫《圍城》、許鞍華也有兩部以天水圍的人倫與慘案為題的電影。還有張家輝主演的《旺角監獄》、張柏芝主演的《旺角黑夜》、關於旺角還有一大堆的黑社會電影例如「砵蘭街」、《九龍冰室》等等。從這個非官方的「研究」所得,住港島的人特別的快樂與幸福、猶其是這些作品都離不開「月亮」,人月兩團圓,而不用明月照溝渠。




  談談阿佘與Chilam兩人在這幾部電影的感情世界,《跑馬地的月光》與《月滿抱西環》都談不上是佳作,前者的故事那種分段式的愛情單元比較沉悶,兩部電影雖然沒有大的關連,但在演員的班底上大致相同,所以看起來是延續,實施上是兩個獨立的故事。乘著科網股的熱潮爆破CHILAM演的KEN從中產的美滿生活落空,被迫把居所分租予蔡一智演的阿春與狗仔隊PATRICK (蘇永康飾)。而在他樓上住著從海外回來的阿佘,最初阿佘在酒吧當侍應時感覺這個人很無禮、可是又一拍即合,開始了曖昧,二人都愛吃芝士蛋糕、但後來女方的未婚夫來港再加上在朋輩間有些誤會動搖了彼此最初建立的信任。相對《十月初五的月光》電視劇的相愛不能愛要讓愛、或者電影版的失憶、山泥傾瀉意外共冶一爐。《跑》片算是他們合作的電影裡沒那麼悲劇,不用要生要死的作品。有緣最終能相見,起碼最終有大團圓結局。其實電影對跑馬地的著墨並不多,只是在言談提到跑馬地的高尚位置,而他們常去的酒吧經常有名人出沒,可算是上流一點的象徵。另一邊廂蔡一智與蘇永康的故事相對就沒有公平的對待,畢竟電影海報大大的印著CHILAM與阿佘的親密照,明顯是滔電視劇的光。其他人不幸被無視。
      

 
《跑馬地的月光》其中一個敗筆之處就是內容比較的散,也不算把故事的重心放在社區,除了三對男女單純的愛情故事就沒有突出之處。相對一年後的《月滿抱西環》同樣是縱橫交錯的三段愛情故事,但串連起來比前者優秀得多,且人物角色都有特色,配角如鄭中基與靚妹成珈瑩(當年《烈火雄心2》的童星)都有火花。而《月》片的角色幾乎全都是差人、彼此有共通點。不過此片的結尾對這對銀幕情侶來說卻又是相同的命運,兩顆失意的心分別被各自的另一半飛了而走在一齊,阿佘演的阿MOONCHILAM演的鍾SIR本是上司與下屬的關係,駐守西環警署處理區內的事務。這部電影就真的走進社區取景,屈地街、高街、電車、海邊、相對來說眼光沒前者的牽強。同樣是警察在社區執行任務的電影,後來的《神經俠侶》在故事上也比較的相似。相愛又如何,彼此間在失去愛人後互相鼓勵、互相的取暖,但最終這段愛情剛開始就要結束。正如電影的英文片名《Blue Moon》一樣的壓抑。此外,在分線上同樣也有蔡一智與蘇永康的感情線,但三者的起伏也較大,整部電影的發揮還是突兀與不完整,整體予人的觀感是壓抑的。不過鍾樹佳幾乎是邵氏電影與TVB有關的御用導演,他拍的電影大致上也不見得細膩,或許可以用流水帳去形容。看看後來他拍攝的《我愛香港》系列與《男人唔可以窮》,基本上談不上進步。

 
電視工業與電影圈是兩回事,但《十月初五的月光》後接連人氣開到兩部電影,且是小品來說,看看亦不壞。再看看今日的香港祝君好與文初之後也沒有一對特別從電視圈到電影圈的銀幕情侶,也不用說沒有一首唱到街知巷聞的《祝君好》,十多年後人會變、情會厭,鍾樹佳的作品並非敗筆,起碼看到用心寫過劇本、有新一點的元素加入。當現在看新版看電影,再聽到《祝君好》,然後再看看香港各種有意無意的懷舊與消費,只可以說祝君好與文初早已烙印在記憶裡,不需要再有特別的紀念式,時代已經不同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過去30日人氣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