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15日 星期五

【褻瀆經典】AFI百大電影觀學記事(一):《大國民》(Citizen Kane)(1941)一世界初新聞電影

電影,一輩子也看不完,看不懂,人愈年長愈發覺自己什麼也不懂。像毛尖如此有才學的人會寫了一本《我們不懂電影》的書,那何謂懂電影?總有些人會嘲弄別人的看法,總有些人沒有什麼看法就當上影評人,然後文章在網上點擊率高就叫影評人。不知道自己看AFI(美國電影學會)的片單可以堅持多久,看看片單才發現在權威挑選的一百部只看了三、四部,在1998年的更新版看多了一點,再看看BFI(英國)的百大全世界的電影指南,幸好看過了一些認識的作品。不過也不理會太多了,什麼片單不片單也是死物,最重要是價值。一大堆未看過的舊電影,一堆經典作品擺在眼前,梭羅在《湖濱散記》有一句提到要「記住自己的無知」。其實真的很無知又迂腐,提醒自己要虛心,儘管一些電影不是平日喜愛的類型,也希望自己能夠堅持下去,鞭策自己。盼望自己能完成片單,以文字作筆記記錄以作觀學之用。


  AFI與BFI的百大推介都有《大國民》,對傳播學學生來說是應該看的作品之一,特別是提到黃色小報(Yellow Journalism)的歷史與代表人物赫斯德(William Randolph Hearst)。《大國民》裡的Charles Foster Kane自小被父母賣到富貴人家收養,接管了養父的產業,在云云產業中他選擇了報社。在電影中Orson Welles自編自導自演,除了演不了小孩外,由年輕演到年老,不禁驚嘆起1941年的化妝特效的強勁。在拍《大國民》時他只有26歲,翻查導演的資料年少就已經是神童級數,精通音樂、莎劇與各門藝術,在拍電影前踏足廣播劇。在《大國民》上映事實上成績不好,可是在奧斯卡獲九項提名。最終得到最佳原創劇本,電影雖然在後世得到高評價,但在Welles的一生的電影路也是平平,在美國本土失利,在歐洲混過一段時間,最終只有一部為人熟悉,臨終前成為電影學院的教師。當然我們不能夠以時下的眼光看舊電影,那是沒意思的,《大國民》是一部訪談式的回憶電影,亦是一部載住美國夢,平民參政的電影。如川普也可以成為總統就是因為美國的制度。




  說到傳播學生應該看就要拋一下書包,談一下赫斯德與黃色小報是什麼。在外國新聞傳播史中,認為普利策是黃色新聞的先軀者,以人民的聲音為喉舌、做新聞策劃(例如挑戰80日環遊世界,最終72日完成),低廉而煽情的報導為主。後世對普利策的評價有功有過,而今日亦存在小報形式的報章,如英國的《太陽報》(The Sun)以偷拍手法取得英國衛生大臣與下屬偷情而下台的消息。在19世紀赫斯德與普利策展開報章的對決,赫斯德將普利策旗下《世界報》的員工挖角到《New York Journal》,其中漫畫人物黃小孩更鬧雙胞胎。在電影中就出現了赫斯德要求將死人的新聞標題放大、亦出現了挖角與美西戰爭的諷刺與情節。而赫斯德在1951年逝世,電影在1941年拍攝是影射與取材的關係而已,並不是傳記。而真正要談的是Kane的一生中的得與失源至於一份童年的缺失,到最後一切已失去。


讓人驚異的打燈



  電影由Xanadu的陰森死寂鏡頭帶到它昔日的瘋狂與繁華,一個男人建築了世外桃源,最終他得到了所有東西,而得不到他臨死前的遺言“Rosebud”。到結尾,Rosebud是什麼呼之欲出。由倒敘法窺看傳奇大亨的一生,一套有關Kane的紀錄片誕生,為了使影片周全與找素材於是尋找Rosebud是什麼從而側寫Kane的一生,他曾經有兩段婚姻,第一段與Emily本是真愛,結果因個人私利而變成傷害。第二段婚姻與Susan理論上也是愛,只是當Kane不能夠接受失敗而不斷要成就太太的歌唱事業,拔苗助長,成為了控制慾強,不願面對失敗的人。甚至做一上表裡不一的事,表面上支持Susan的事業,利用報章標題造勢,但另一方面又付錢給藝評人打擊她製造話題,結果將Susan的事業推到懸崖邊,日後兩個人的婚姻亦完結。Kane帶著遺憾,萬般帶不走離開世界,留下一個悲愴的傳奇。




  Kane是一個要掌權的人,就因為他從小連自己要捍衛的東西也捍衛不到,讀書轉校也不能畢業,最終要出社會掌管養父的報社,他要的是話語權。從他收集不看一眼的雕塑,不聽太太的話,他是一意孤行的。這一份執著在報上轉化為民粹投身政治,最終敵不過緋聞。一代《大國民》看似得到很多,到最後Susan要離開大宅時還在說要為了自己而不准她走。一個自私的人亦有可憐處。即使我們現在無感《大國民》,不懂得好在那裡、壞在那裡,總有它的優點與對後世的影響,80年前的電影來說是完整的文本,採用劇團演員演出,其班底在日後參與荷里活製作,當中有得奧斯卡獎項的也有幾位。


  這部電影在當時奧斯卡遭到唾棄,票房不佳,但後世得到推崇也是因為當中的技術而得名。例如Susan離開大宅的景深與Kane面對鏡子出電很多個他的鏡頭,電影一開始陰森、恐怖的意象與動物的影像,帶出Xanadu的神秘感。再加上影片以紀錄片形式打開序幕帶出大亨的一生,手法是前衛的,而且透過插敘的訪問帶出Kane的一生,而不是以直白的方式敘事,在當時是新穎的剪輯。暫時這部應該是最早以新聞為題材的電影,以戲中戲形式拍攝,這部電影留下的框架影響日後的電影世界,所以位居首位也有原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過去30日人氣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