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16日 星期二

《寒戰》橫掃金像九項大獎 功過交由歷史判斷


第三十二屆香港電影金像獎在4月13日晚曲終人散,意味著香港電影又一年洗牌再來過。事實上,金像獎從來都只是一個遊戲,香港人之所以會看基本上是對港產片還有一種源自於「土生土長」的奶水情份。至於你問多少人真的看過所有獲提名的電影,可能問十個人,有十個都說沒有看齊。當然過去一年也被不少的電影人評為「港片回春」的一年,一些關於本土文化的電影得到港人的支持,無論是《寒戰》還是《低俗喜劇》的確把不少遠離了港產片的觀眾再次帶進劇院中。姑勿論電影質素如何,它們還是為電影工業出了一分力,製造了迴響。


資深演員葉德嫻曾經講過「有票房不等於是好電影」,或者我們可以從商業與票房方面分析為何《寒戰》會奪得九項大獎,不少資深的影友與影人在《寒戰》公映後都分別發表過對該片的批評,片中的BUG、錯誤的劇情、生硬的演員、雷聲大,雨點小的劇本為人詬病,金像獎評委在電影工業裡工作多年,沒理由看不出該片的敗筆之處。但看看近年金像獎的趨勢,最佳電影都是頒給本土製作的電影,10年的《打擂台》打出不打不死的香港本色,11年的《桃姐》在海外獲獎,本地非必要不應不頒,到12年的《寒戰》強調香港的法治與人治精神。又有人稱今屆是金像獎的「小年」,沒有了以往早已出名的大導演,換來都是相對不太出名或者是寂寂無名的小片導演,因此有機會讓《寒戰》橫掃多項獎項。

金像獎追求的是在商業電影和國際社會上取得平衡的元素,而《寒戰》是釜山國際電影節的一部具代表性的作品。再看看其他的提名電影,《消失的子彈》與《逆戰》都是有合拍片的色彩,並不能夠完全代表香港的價值。《車手》是一部很平穩的電影,可惜不是很多人明白它當中的意蘊,香港電影走自己的路並不容易,而片中也沒有什麼的大牌演員,靠的就只靠「飛車技術」作支撐。《低俗喜劇》多得的是藝評獎風波,牽涉到中港矛盾和合拍片的看法,評委是相當「和諧」的,豈敢得罪成千上萬的中國同胞,而且部份內地人對彭浩翔過於敵視,相信短時間內金像獎都不會有意成為中港兩地人民互相爭執的平台。因此餘下的就只有《寒戰》。
                                     
最佳導演:梁樂民,陸劍青《寒戰》
是次是他們倆的初試啼聲,他們兩人在電影界分別工作了二十年,這次能正式擔正。
雖然有不少影迷朋友都怒罵今屆的金像獎質素與選片低劣,但都是愛之深,責之切。務求香港電影能夠在本土的電影事業上百花齊放,過往從200間電影院到今天的45間,對院線的需要長期不足,本地觀眾的觀影文化低落,是香港電影其中一個致命的原因。當然金像獎評委的「老人政治」與制度也是一個要改善的問題,但不得不提的是也猶幸有些默默工作的電影人為香港電影的守候、期盼與努力。因此大致上是明白金像獎評委的苦衷與原因,要罵的很多時候都是一時意氣,始終影迷是偏執的。

看到《寒戰》得獎,反而讓筆者想起劉偉強在「香港名家講座」中談到的《殭屍先生》,當年他有份參與其中,偏偏當年的評審主席的一句話就能左右大局,雖然今日的評委會並非如此,但我們可以肯定的是,好電影是會有人記得的。這種功過就交給歷史決定吧。

被網友批評比路人甲還要路人甲的最佳新演員徐家傑《寒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過去30日人氣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