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亞洲電影節的放映就選來了梁碧芝首次執導的長片作品《不能愛》,是為她在香港的首映。如導演所言,拍攝這部電影是探索更多的性向的可能性,兩個攣人走在一起,負負得「直」?一直以來女同志與男同志彷似是勢不兩立的,美其名是同一個家庭,但據知不少女同志是討厭男人的,同樣男同志也有討厭女人的一面。這種討厭相對是極端的例子,用實證來說女同志酒吧其實是不歡迎男人的,但基吧卻為各路人馬中門大開。女同志愛上男同志,是個有趣的故事。
鄭漢威與田麗娜是小學同學,他們成長後在街相見,剛巧大家都在找地方搬出去住就自然住在一起了。早年的廣告也有講到:「男女共處一室,女仔實有損失」,兩個攣人本來不會通電,漸漸地神女有心,產生他們既是家人又是朋友的關係。電影裡頭有很多不同的元素的「不能愛」,除了愛情相吸後,更有女角在前一段感情受到的傷害和她對家人的關係。更吊詭的是整個故事採用戲中戲的方法表達,其實電影一開頭導演似乎有意玩幽默,一個鬼佬在鏡頭上講到Fiction ,最重要就是要「ACTION」,拍一部FICTION的電影就是要行動。電影的第一部份都是戲中戲的部份,導演有這樣的構思很大程度就是電影拍攝到中段時曾經停過長的時間,要使到電影節奏、故事脈絡有連接,戲中戲可謂是一個方法。而且做起來效果還不錯。
電影在剪接上也值得留意,導演用到LO-FI(有錯請指正)把女主角與前女友的片段串連在一起,甜酸苦樂,縱然如此真正關鍵的相吸則放在第二部份當中,感覺上導演在前一段美其名是帶觀眾遊了一圈花園,實際上讓我們看到女主角的內心世界,她因著父母的感情而漸漸形成自己的一套觀念。而電影中有個可以討論的問題是在內容上太過的強調「攣」與「直」,舉例如許鞍華的《得閒炒飯》中吳君如與周慧敏也不是開宗明義的女同志,她們是雙性戀者。然而,在《不能愛》當中即使得到個好結局,兩者都不能脫去「攣」的標籤。而在戲內的人物都同樣有種「標籤主義」,似乎未能真正的拉開光譜,這方面值得觀眾想一想。
當然在其他的內容、置景方面都是很「香港」的電影,主角們都有著青春、貌美的樣子,對白時而加入抵死與色情,引人發笑,邊看邊看到香港同志的生活。比如說,劇中的漢威與網友見面,有一群同志的好朋友等等。而導演也試圖在戲中加入另類的同志元素,比如說是Gay Parents。縱然如此,電影裡依然有著世俗的枷鎖,例如是「形式婚姻」與「請女性朋友扮是女朋友」,這都是男同志有可能要面對的問題。打開內地的同志網就可以看到來至不同的地方的男女在網上徵婚,什麼家中獨子、九代單傳,都是世俗的思想衝擊著這班隱閉的同志。多年前,在香港的同志運動史上就曾經辦過一場異性戀式的同志婚姻,用來衝擊制度。然而,戲中的鄭漢威若是為了買樓而與不愛的女人辦婚禮,似乎情節難免是老土的。若果是為了家人,相信還可以接受。
要讚的還有導演在選角上選到了帥哥美女,個人對葉麗嘉的演出特別深印象,或者是去過劇場看她演舞台劇的原因。拍起電影來,相當不錯。同志電影最重要的除了內容外,演員的美色也同樣重要。要滿足一眾同志的胃口,那一場燈光後的性愛戲,不暴露而且一氣呵成。即使戲中的演員並不是同志,但「攣亦假時假亦真」,差點就以為都是攣。起碼演員們都沒有似公仔箱內的保守演員一樣,聞基色變。能夠豁開演一個與自己不一樣的角色其實並不容易,這方面是敬業樂業的表現。佩服的是導演本身在有限的資源仍然拍到這部作品,所以就要加大力度地支持。
幽默、抵死基本上是導演的一套風格,但也不可忽視導演在製作音樂上也有出色的造詣,不論是朋友還是在場的觀眾都問到有沒有OST。無論是《遊園地》還是《不能愛》,都可見梁碧芝的多才多藝。拍片其實難以一步登天,給予新人機會才是最重要的事情。況且,獨立同志電影不論是拍攝還是放映的機會不多,集資也不容易,看到導演帶著她的影片遊走世界的影展,再回到香港,再想到導演的前作到這部作品,已經很多年了,該是另一個新的開始。盼望有一天梁碧芝會有更好的成績。
文/Dorothy
P.S 電影將在電影中心有幾場特別放映,敬請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