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31日 星期二

仆你個街,騎呢豬肉佬榮登《明周娛樂》封面

 看到新一期《明周娛樂》封面是豬肉佬,有種唔係下話的感覺。在八卦雜誌市場大致覆沒後,遇下的有《東週刊》、《東方新地》,是死剩種。《明報周刊》(共有Book A娛樂版與Book B文化版)是目前歷史最悠久的電視/娛樂雜誌,本應是最正派的一本,過去《明報》不會像《東方》、《生果》發展狗仔隊。《明周》類似是人物週刊,每期都有封面人物的專訪,問他們的生活與一些獨家的話題與看法,比如是家庭、戀愛觀之類。最近《明周》悄悄改版引來文化人林奕華批評。一直以來對《明周》、《明報》的娛樂版也有較好印象,七、八十年代的封面是俊男美女,專門街拍、在studio拍攝,類似《號外》封面的手法。





沒想到改版後的今期沒有美感與正常的明星採訪照,專訪的人物竟然是由公關在網上吹捧的豬肉佬KOL劉宋威。《明報周刊》自1968年創立的正氣作風,以訪問娛圈中人為主的雜誌,淪為爭綽頭與話題,問心《明周》的經營是不是有問題,還是有精神病?一個豬肉佬根本沒新聞價值,香港有不少藝人繼續發唱片、繼續有電視劇與電影上映,為什麼不考慮娛圈中人?又謂最近粵劇二幫花旦王任冰兒離世,也是藝壇的大新聞。不久前曾江離世也找了他的女兒曾慕雪做訪問回顧爸爸的一生。


《明周》的取材見證香港的禮崩樂壞與墮落,說這個話題不是認真就輸了,而是感到痛心。首先那位豬肉佬有什麼新聞價值?他只是個KOL,由他公司的團隊在網上炒作一下,似某某明星,然後吸引人打卡影相。本以為是笑料一則,誰料波鞋公司也找他拍廣告。豬肉佬成為開埠以來登上封面的豬肉佬,豬肉佬熱潮席捲其它報章,5月29日《星島日報》(每逢周日都以娛樂新聞為頭版)突出他的運動與好爸爸形象。接二連三又有煤氣廚藝學校的邀請與廣告,甚至有報導提到電視台有意接洽他拍節目。






首先了解一下建華集團旗下與領展(管理公屋物業的公司)的關係,就知為何各方面要討好建華集團以獲得最大的利益。建華有份協助領展租務上管理街市,成立香港街市品牌翻新街市。近年購下部份物業,但其行為是黑社會無疑。比如是2016年長發街市的風波(可參閱這篇 《每當變幻時》.「街市黑夜」的到來),這幾年建華的勢力愈來愈大。在大部份街市都會見到家農(賣走私菜、肉起家)的公司亦與建華集團有關。現在很多區的街市也有鮮味市場,裡面賣的是建華旗下的品牌,魚肉、豆腐、凍肉,據統計全香港有五百間建華集團旗下的店。筆者所在的區域曾經發生鮮味市場的員工恐嚇街坊與阻街的事,基本上家農的嘈音滋擾、鮮味市場、各種不同名稱包裝的店鋪也是要壟斷食物供應的市場。


不難怪媒體要討好一個豬肉佬,原因是錢作怪。當我們笑別人去追捧鮮肉威威時,就中了圈套。這是一場下欄的公關秀,表面好笑,實情make noise,現在豬肉佬已經接了保鮮紙、波鞋廣告,說不定是豬肉佬與公司合力推出的計劃。成功的可以賺一筆,在網上炒作失敗的也不至於有大損失。偏偏有師奶中計加入打卡行列,使豬肉佬一炮而紅。而《明周》找豬肉佬做封面也因為銷量,現在香港人的心靈空虛,幾年困在香港沒有東西好玩,追星如city hunting,追印有明星的廣告車輛、巴士站廣告、地鐵站廣告。有些人追鐵、追巴士,衍生了羅同學拍廣告的機會,到現在追豬肉佬、可謂是香港的新常態。消費壞品味、消費網絡話題,而不是創造一些有價值的東西。就連媒體這一環也要自甘墮落,媒體自以為很貼地,但與小報亳無分別,亦無廉恥可言。


仆你個街,趕緊貼一下以前的《明周》封面洗眼!!!(這香港已不是我的地頭 就當我在異地旅遊,Welcome to 美麗新香港)












2022年5月29日 星期日

《乘風破浪的姐姐3》(一)一從初舞台開始投奔初夏

 芒果TV每周五更新《浪姐》,真人秀加競演有表演也有女士們的是非八卦,這一季兩位師姐回歸第一集就有于文文的話題,兩位師姐怕管不了于文文的個性,就把她當成人球。是非是節目的一部份,有人的地方就有喜惡,沒人敢開罪有權有勢的人士。在這個節目也見到人性醜惡的一面,兩位師姐未了解他人就定性了她的個性,也有的是朋黨關係,如那英選擇譚維維與吳莫愁作同盟,都是認識的與較為親密。在這個節目三十位姐姐一起生活,既互相照顧,同時也是對手,惺惺相識為的是挑戰自己。


在娛樂行業年紀大就會被淘汰,青春歲月一去不復返,但只要努力求變,年長化為睿智、化為永不停步的勇氣,成就一個爐火純青、喜歡自己、散發自信的女性。今季的主題曲比過往兩季的《無價之姐》與《去乘風破浪吧》更為突出,《乘風》的填詞人吳夢知就是節目監製,歌詞寫到沉默的人慢慢學會了勇,三十加的姐姐突破自己的舒適區,來到這裡被人評頭品足,學習新的事情、遇到未知、新奇的挑戰,邊笑邊哭去有風、有夢的地方,享受舞台的時光。三十位姐姐在初夏的日子將會為我們帶來六場公演,決定出成團的名額。


在姐姐們的初舞台上有初步的認識,真人秀八卦與表演兩者之中,表演才是以結果為目標。但節目不能夠三小時也是唱歌跳舞,所以中間節目組要演心計的戲碼,那些就直接忽略掉。姐姐們要住在有攝影機的公寓,除了洗手間外每一刻也是楚門的世界,真亦假時假亦真,表演才是真正付出的競爭場。


看畢姐姐們的初舞台,有標青與深刻的人,先說Jessica Jung,在MV裡唱跳,典型韓系女團小美女,在初舞台前她要隔離而沒有準備跳舞是有點失望的,不過之後一定會跳舞了,而且姐姐努力學中文,不減期待的。當隊長的三人劉戀、于文文、趙夢,她們的初舞台很鮮明出色,劉戀的表演有鋪墊劇情,一個人玩了幾種樂器、是位全能的音樂人,演出內容有關婚宴上的祝酒儀式,她年紀輕輕已經是奧美廣告的創意總監,登上時代雜誌中國三十位精英年青人的榜裡。這次《浪姐》的舞台還有運動員徐夢桃,她一登場就展示了社交高手的本能,挺可愛的。













于文文是這集的話題人物,或許搖滾女生予人一種很有性格、衝撞的感覺,圍繞她的話題就判她死刑似的。于文文與趙夢是我喜歡的類型,在內地的音樂界缺猛女,一個彈貝司、一個彈電結他,有態度、有性格。她們的舞台表現具說服力,當隊長是合適的,玩搖滾樂隊的很多東西也要自己解決,所以對她們有信心的。于文文初舞台就要接受長輩的質疑,這個節目請兩位師姐回來是輔助性質的,那英就是大家的模範與標竿,是我超越我的典範。趙夢演唱了自家閃星樂隊的歌曲《放開自己》,早在第一季《浪姐》她與新褲子樂隊的成員參與幫唱,而這一次輪到她做主角了。













于文文曾經有當紅的歌《體面》,是華納中國的音樂人。她的個人實力很強,在結他演奏上成為知名結他大牌Ibanez的中國區代言人,亦進軍荷里活拍攝《Moon Fall》,但在唱片銷售與音樂上未達到當紅的程度,這方面實在可惜,所以在這個節目希望她可以走得更遠,讓更多人認識。這兩位女生都很有個性,亦是中國搖滾女生的不二人選。











在初舞台選擇跳舞的人,以齊溪、朱潔靜、吳謹言唐詩逸最為喜歡,齊溪是內地演員,近年冒起了,她參演了關錦鵬的《八個女人一台戲》(電影只在電影節上映),她的舞蹈演出一氣呵成具感染力。吳謹言在這個舞台重拾十年前放棄的舞蹈,她曾經是中央芭蕾舞團的成員,能夠入團已經是技藝的肯定,後來受傷中斷了舞者的生涯轉到拍電視劇,于正是她的伯樂。在舞台上她成為了注目的那一束光,舞技的轉接及不上上海歌舞團與中國舞劇歌劇團的兩位首席朱潔靜與唐詩逸,但能夠完成夢想跳一次屬於自己的舞,就很值得欣賞。










朱潔靜與唐詩逸是同門師姐妹,二人在國內都是有名的舞者,在這個舞台以舞蹈亮相都是很高質素的演出,尤愛唐詩逸以古裝造型的《一生最愛》,跨越古今,早在年初央視的古韻新春看過她主舞的《夢回長安》。唐詩逸飾演唐代的妃嬪正是楊貴妃,在唐代是一首樂府曲由李隆基譜詞,後遺失了。詩人白居易的《霓裳羽衣舞歌》紀錄了他觀舞的所感,描繪當時的衣著、髮式的金碧輝煌與其盛唐時期的舞蹈。《夢回長安》中段加插了一段劍舞,一個詩逸高貴大方、一個耍起劍有俠女的一面。她們二人參加《浪姐》有助推廣中國的傳統藝術與接觸一下別的文化。她們二人也有個人的代表作,可以在這裡做跨界演出。









這些年內地春晚與節目也有一些以舞蹈為主的節目,河南春晚的《唐朝夜宴》、《舞千年》也是有美學、歷史背景考究的表演,1979年中國舞劇《絲路花雨》成為古今中外的經典,如今中國舞可以做到輸出世界。我們在劇院/戲院看英美歌劇院的演出,中國舞劇也可以是一個品牌。稍後在這個節目後再細看唐詩逸的《昭君》、《孔子》,開開眼界。


另外的姐姐的演出也值得一看,牽起最大話題度的非王心凌莫屬,翻唱二十年前的《愛你》,調侃自己由甜心少女到甜心奶奶。胡杏兒的初舞台獻上她的老本之作《衝上雲霄》,她以一身型格飛機師標誌的墨鏡造型獻唱了《歲月如歌》,連那英也讚粵語歌好聽、寧靜得知胡杏兒懷孕時參加內地另一個比賽的綜藝節目,欣賞她敢拼。原來《衝上雲霄》已經是19年前的劇集,真是歲月如梭。在眾多姐姐中論相貌來說Jessica與張天愛都很高水平。





在兩位師姐回歸的演出中,那英唱出已故歌手趙英俊的《守候》。(趙英俊是內地的唱作歌手,在今年年初不敵癌魔自殺身亡。)這首歌是講一對戀人分開、諒解,英子的演唱具感情,觸動人心。今季的姐姐個人既喜歡那英,又喜歡靜姐隊伍的于文文與趙夢。要批評的是《浪姐》衍生的《突襲訓練室》玩的遊戲太無聊了,要不是有誰誰誰就未必會看了。阿雅姐姐的主持技巧很不錯,圈粉。香港的幾位姐姐也爭口氣吧。









2022年5月27日 星期五

乘風破浪的他與她(一):G.Racie Full of Grace (王君馨)

 【這個系列會寫一些稍為有趣與打動到人的人物,不分男女、種族、國籍,不日更新】


2021年《全民造星四》出現三十五歲的選手芯駖,有人稱她為女人的天花板,由入女團,不可能吧,咁老?到她打破了年齡的界限入選女團Collar,依舊有不少人討論她的歲數。政府廣告有一句不問年齡,唯才是用。宮雪花47歲選亞姐,世界有什麼不可能?最近在娛樂版讀到離開大台的王君馨(Grace)去上海參加優酷主辦的《了不起舞社》,節目60位舞者高手雲集,有不少具有內地多次選秀經驗。而君馨是節目裡而年紀最大的參賽者。不打算深究與看這個節目,不過看了兩段君馨在節目的舞蹈,35歲依舊骨格精奇,說她是二十出頭的少女也不出奇。看到她與芯駖頂著年紀大的包袱選秀,又能夠與年輕人相處,再加上君馨放下了身段讓一群年輕比她輕一大截的評委點評。(看看君馨跳舞的影片就足矣,那些評委坦白說太年輕,未有足夠的說服力)。這邊廂有《聲生不息》,那邊廂也有香港藝人在由低做起,年齡從不是限制,而且很勵志。

 


 



今次不是王君馨第一次參加內地的綜藝節目,早在選完香港小姐後TVB與湖南衛視合辦《舞動奇蹟》,她與俞灝明的組合奪冠,但節目後也沒有帶給她好處。在TVB拍過不少劇集,較為出名的有《城寨英雄》、《鐵拳英雄》,近年升至女一,近年比較少看TVB的劇集,看過的不是太多,雖然18年左右升至女主角,但戲份少。如《是咁的,法官閣下》如客串多於主演,在《失憶24小時》也為人詬病,如路人甲的女主角。在《鐵拳英雄》與《城寨英雄》她的打女造型是出色的。離開公仔箱尋找新發展也是預料中事,她在《了不起舞社》的初登場提到過去她壓抑了自己,所以她要到這個舞台找真我,講到王君馨她是演員、舞者、歌手集於一身。在選美之前她在美國組過組合,自幼習舞,但在公仔箱不多機會,在劇集反而演武打女。在臨離開TVB前以舞蹈為主題的綜藝《盛舞者》找她作導師。

 

 

 

 



王君馨曾經做過歌手,在13年以TVB藝人為參賽者的內部歌唱比賽《星夢傳奇》,讓一部份藝員晉身歌手行列,如冠軍的鄭俊弘曾經短暫紅過,但後來醜聞影響。李碧琦創立了自己的音樂學校、鄭世豪、陳明恩、相繼入行做歌手簽唱片公司。當時在比賽王君馨也簽約了唱片公司,但不到一年就想專注工作而解約,往後也有少數的作品,如《是咁的,法官閣下》的插曲《戀愛幼稚》。在事業上了軌道後,她自資出歌,以G.Racie為藝名殺入樂壇。目前推出了兩首歌《Casada》與《尖叫》,都是國語歌。在《了不起舞社》的簡介,王君馨擅長雷鬼、hip hop風格的舞蹈,看了兩段她的個人獨舞與群舞,她有成熟的姐姐味、跳性感舞做到樂而不淫、有動感、有殺氣。難怪在電視劇演殺手演得出色。在一段八十年代的街舞風的群舞,跳出壞女孩的模樣,與一眾妹妹在一起不輸蝕,就看看她能夠走到多遠好了。在這個節目期間她的網絡直播多達50萬人觀看,比她平日拍vlog多出很多倍,不能看少北上的威力。

 



 


特別講到王君馨,除了她年長參加比賽的勇氣外,最主要想講的是她的特點,她懂得運用她的sex appeal吸引人,不一定是異性的。同性也會羨慕她的身材,或者她帶點鬼妹仔性格,可以豁出去販賣自己的身體,又唔會惹來負面的討論。換轉是別的藝人可能會被人中傷,又會說別人有風塵味云云。在她的MV,穿上性感泳衣、露露長腿、在《尖叫》的MV更與男主角林德信有床上親密與性挑逗的接觸,不至於色情的。而是在伴侶面前坦誠做自己、歌曲不諱然談性,以讚美另一半釋放自我為題。歌詞寫到忘掉得體、忘掉禮貌要盡情尖叫,與對方有肌膚之親,是一首女性性解放的歌曲。在香港樂壇雷深如被定位為性女,寫了首《陰陽道具》而遭到電視台禁播,與《尖叫》不同命。性議題不應該是禁忌,香港需要有這種的歌建立正確的性態度。Grace為《尖叫》的MV作導演與監製。

 


 


首支派台歌《Casada》是一首以結婚為題,Grace送給老公的禮物。在以G.Racie名義出道前,她以自己的BB快出世在社交網出帖。外界一度以為有喜事,原來是做歌手,《Casada》是一首輕快的歌,柔合熱帶風情。《Casada》的西班牙語為結婚,是為對婚禮的祝福,參與到作曲、填詞的製作。又唱又跳又做幕後,對王君馨刮目相看,直至目前王君馨只餘一部TVB劇未播出,到時要好好留意一下。有時認為TVB藝人困在公司太久太舒適,難以表達真個性,所以離開TVB出去闖天下未嘗不是壞事。而TVB也有不會舞后,例如經常在電視劇跳舞的黃智雯,TVB應該好好珍惜與發掘藝人。Grace是TVB末代代表參加環球選美的港姐,她曾經在環球小姐奪得友誼小姐的殊榮。


《了不起舞社》的比賽未完,祝福Grace得到新粉絲與新朋友的愛,前程似錦。繼續做音樂,做唱跳,發光發熱。





2022年5月25日 星期三

《聲生不息》(五):香港新秀一曾比特(附第四、五集精選歌曲)

 曾比特(Mike)在5月18日出唱片,不少觀眾得知他要上內地的節目難免會唾棄,不過也有人表示理解他身不由己的決定。在內地發展有政治正確的一套,《聲生不息》播出五集以來曾比特在人氣急升。唱片公司把握時機推出國語歌《奔跑吧》,這段時間曾比特不在港還派了新歌《我以為》,唱片收錄了他在節目第一集翻唱林志美的《初戀》。





在這段人氣急升之時,唱片公司當然要把握機會圈錢,在香港流行音樂界有些歌手入公司幾年也未必有發片的機會,可以發片就是恩典了。在唱片首發當日聽畢整張專輯,恭喜歸恭喜,歌曲的質素與能力不成正比,有點可惜。在《聲生不息》的表演比同名專輯好多不知多少倍,據曾比特所講比特,比較特別的意思是由他已故的爸爸取名,但這張唱片不見得有多特別,十一首作品除了幾首派台作品以外,將音樂節目的演出電視版搬過來,強硬要出大碟而不是細碟(EP),有種拉雜成軍的感覺。其中《奔跑吧》就在專輯以三個形態出場,合唱的、國粵版。在專輯佔了一半也是合唱歌,誠意不足。








在同期出道的藝人中,最大的呼聲是華納的張天賦,人家有熱門的歌、有話題、有廣告,出EP索價三百多依然有價有市。張天賦的歌曲也只是大路的分手情歌、慘情歌,但樣子搭救。而Mike出道一段時間,未嚐到甜頭,要到在內地發展終於有點報導,終於有人認識曾比特,有好的評語也有別的批評。要批評的應該回到音樂上而不應聚焦在外圍的沙石,曾比特現在的音樂路可以做四個字形容:面目模糊、沒有個性、是旦求其(出至音樂團隊的問題)。不是在刻意找碴,而是今時今日的樂迷想看到歌手的個性,想他們爭取話語權,在創作與演唱上做自己。而曾比特可以彈樂器,可以在舞台上有光彩的,例如在《造星2》的舞蹈,唱Prince的歌時的樂極忘形與駕馭能力。


在他們同名專輯,《我不如》、《我不是邱比特》、《我以為》、《新年快樂》這幾首歌都是慘情歌,將自己的自尊無限縮小、一廂情願、我不如過街老鼠,要上天賜個情人、新年快樂單身過節、沒有志氣的作品。曲風相似,沒有辨識度與特色,聽起來像風,聽了等於無聽般。整張專輯只有《奔跑吧》有所突破與活力,展現曾比特陽光大男孩的個性,不過那種搖滾曲風也是帶點老土的熱血。坦白講,對曾比特沒有偏見,但困在這家公司出的歌不行,埋沒自己的個性與天份,第一張專輯後如何維持曝光率與知名度,在香港樂壇如何發展是急切要處理的。個人認為曾比特可以拿自已的創作出來,既然他喜歡聽西洋音樂就在這方面下功夫,他的音域廣可以挑戰一下歐西的citypop、dancepop,免得現在四不象,然後將來是遺珠、責怪別人不支持。在新一輩歌手來說曾比特能力上是屬於標青的,但硬件與軟件的配套過時。


看了五集《聲生不息》,他暫時唱了四首歌。《初戀》、《單車》(與林子祥合唱)、《夏日傾情》(與安崎合唱)與《夢中人》。充份表現他的壓台感,特別是《初戀》與《夢中人》的獨唱,《初戀》的懷舊電子舞曲風格加上小舞步,再加上他的爆炸頭,有種回到Disco時期的懷舊風。在節目中《夢中人》雖小勝了林子祥的《我愛你》,不過歌曲單一點不如初舞台,既然Mike喜歡小紅莓樂團《Dreams》的版本,加幾句英文也無大礙,反正《我愛你》也加了《Uptown Girl》的歌詞。兩首合唱作品也有不錯的反嚮,《單車》對父愛的渴望,《夏日傾情》與安崎組成CP,二人有如小情人甜蜜,擦一下火花。安崎的廣東話愈來愈進步,兩個合作可以與前輩歌手做父子再與女孩子合作,曾比特難掩害羞的一面,也是人之常情。


在這個節目後希望他回到香港樂壇能夠有所進步,找到合適的班底創作音樂。在爆炸頭以外得到別人的認識與賞識,可以做回自己。


第四集(二公上集):《念親恩》《高山低谷》

在二公的三輪對決,個人三輪也是傾向女子隊的。第一輪《愛情陷阱》對《夏日傾情》,樂隊在這個比賽比較失焦,林子祥與樂隊配合不是新鮮事,唱腔不改,開始有點悶場。曾比特與安崎的演唱有新鮮感,特別是上集安崎唱《自作多情》引起關注,女團出身能歌善舞,是這個節目的男性觀眾的武器。第二輪《最佳損友》對《念親恩》,坦白講李克勤與毛不易在這個節目的定位與變化不大,看這個節目首要忍耐內地歌手的粵語能力,也欣賞他們的學習能力,他們練一首歌由編排到正式錄影有一星期時間,覺得男隊花的心思不及女隊,第三輪的《半點心》各有各散亂的演出是致敗的關鍵。





在第二輪《念親恩》雖負《最佳損友》,原因是《念》沒有大人物演唱,年代久遠,不如陳奕迅的歌入耳與傳頌。起初先入為主認為炎明熹17歲未明歌中意,這是一首超過四十年的歌,這首歌出現在1981年陳百強主演的電影《失業生》。炎明熹在《聲生不息》先後跟楊千嬅與劉惜君合唱,前者是大師姐傳授人生經驗,後者是受過聲樂訓練的合作。劉惜君擅於唱老派的廣東歌,無論是《勇》還是《念親恩》對炎明熹也是被動的,但她能夠與人合作唱和音,雙方各取平衡。特別喜歡《念親恩》的編曲,由炎媽媽的《月光光》帶到主曲,間奏哼出《筷子兄弟》的《父親》,《念親恩》(意指包括父母),將內地的歌曲融入這首歌不落俗套,又有時尚性,拉近與內地觀眾的距離。












17歲的炎明熹自小跟父母分開生活,這次錄節目與兩年沒見的家人團聚,又是另一個故事,在新聞片段都看到她是個乖小孩。在《念親恩》的演繹上明顯劉惜君佔上風,一首好的歌要動之以情,當主持人講到炎的家庭與故事,她一度眼濕濕。回到《聲生不息》的舞台上,炎作為後輩比較低調,所以在演唱的曝光率不如其它姐姐。據說之後的公演她有機會獨唱《心淡》與男女隊的合唱《我鍾意》,有些專欄作者講到《聲生不息》是為了捧炎明熹,如果要捧的話那為何播五集只有三集有表演,而且鏡頭極少。娛樂版又講到要等她才能夠有頒獎禮,未必高攀了小歌女後輩。在《聲生不息》後炎明熹還有很遠的路,所以不要給她太大壓力了。







第四集楊千嬅、周筆暢、單依純合唱的《高山低谷》是林奕匡在事業吊頸時的翻生之作,這個團隊楊千嬅只需安守她作主音的本份,筆筆在背後分詞、度人聲和音,簡直是全能隊友。再加上單依純的和音,這一輪女隊以大比數勝出。《高山低谷》是一首與人生際遇有關的歌,在生活與生存之間角力的感悟,奇就奇在結尾加入《歡樂今宵》,兩首主題無關係的歌,但怪招見功,成功把兩首歌連接起來,由對未來的無助到歡樂今宵的留下一點距離,要活在當下大概是這個意思。《念親恩》與《高山低谷》是第四集裡百聽不厭的歌曲。





第五集:《憑著愛》(二公下集)

第五集八個單位的獨唱,有三首是國語歌,大部份也唱得很平淡。林曉峰翻唱張國榮的《今生今世》有種百思不得其解與高攀,林曉峰來到這個節目就很迷。不想執著內地歌手的咬字,但有時聽起來尷尬,特別是李健的《深愛著你》對楊千嬅的《Baby Song》,香港人唱普通話大失特色,所以楊千嬅在內地開演唱會大多數唱廣東話,她只能靠廣東話作生財工具。林子祥在節目大多數唱自己的歌,下集又來《敢受敢做》,曾比特的《夢中人》尚能壓台,不過一些尖叫假音略為造作。單依純的《三人遊》沒有Groove,本來R&B是她擅長的,卻有悶場。樂隊演出也可有可無,這一期開始步入平淡,沒有一開播的聲勢,還餘下四場公演(三公會有張智霖與王源的加入),之後又盛傳有周柏豪接捧,有新的歌手加入增加新鮮感。





在第五集只有葉蒨文翻唱蘇芮的《憑著愛》是屬於超班水平,在這個比賽林子祥每集也亮相,等Sally唱歌等了兩集,等到花兒也謝了。節目組將莎莉與林曉峰配對對賽,是對莎莉的侮辱,最後林那邊要消費張國榮。不過內地節目造假是常識,回到這首歌,最美麗仍然是愛,走過高低起跌的感悟。要有一定歷練的人才夠爐火純青。


下一場三公就會看到夫妻檔的合作與對戰了,節目組炒熱一下話題吧。在剛剛湖南衛視進行了招商活動,在《聲生不息.港樂季》後有意辦寶島版的,最近隔壁的《浪姐》有點話題,說不定到時吸引到台灣的哥哥姐姐參加。最近看了楊千嬅的紀錄片,下一篇有關《聲生不息》的就借機談一下我認知中的楊千嬅吧。





2022年5月23日 星期一

谷針賤招再加辣 禍延病人攞黎搞

 隨著幼稚園陸續舉行畢業禮,教育局曾發出指引要求打了針的孩子准許出席畢業禮,其後家長團體聯署反對,後來改為無打針的小朋友要全程戴口罩,(包括表演),若要除口罩則要打針。規矩一啖砂糖一啖屎,家長的目的也想自己與孩子能夠出席,他們認為自己要上班逼於無奈打就算,不應該套用在孩子身上。隨著疫苗通行證的行使與社交距離放寬,有零星的餐廳群組,大部份也是打過針與康復者才可光顧堂食。無針者、只打了一針的人被排除,隨著5月31日推行的第三階段疫苗通行證,打完第二針超過半年的人士要接種第三針,否則將會被邊緣化。外出購物、堂食不算必要的活動,香港有街舖、有外賣、尚且解決到生活所需。只是一般社交與娛樂就會被隔絕。


近日港大學者在疫苗通行證一事內鬨,公共衛生學院與袁國勇為首的學者打對台,公共衛生學院的高本恩教授與郭建安在《明報》就18-59歲的使用通行證發表意見,認為這個群組的重症率低不適宜谷針與疫苗通行證有違知情同意的原則。隨後以袁國勇、薛達、龍振邦為首的微生物學系學者堅持打針,以達到築起保護屏障的目標。執筆之際,18-59歲可以打第四針了。谷針政策亂七八糟,有專家稱打兩針就夠,不一定要打第三針,到現在無了期打第四針。在港大內鬨之時,食衛局局長陳肇始撰文堅持疫苗通行證對復常有幫助,又反駁個別專家提出自由接種第三劑疫苗的學說會增加市民的疫苗猶豫,抗疫不應看個人利益云云。






就高本恩與郭建安的說法,有醫生回應各個年紀都應該一視同仁,縱然個人不同意豁免18-59歲的想法,這幾個月政府不斷向弱勢社群逼針,香港的第一針接種人口高達九成,30-49歲的接種率更達99%。80歲以上接種第一針的有六成人口,60-80歲以上也有超過七成接種率,有專家放風稱疫苗接種率要到95%才放寬,但沒有說第幾針的95%。高本恩與郭建安是少數指出疫苗通行證迷思的專家,故他們被學術圈與政府污名化,因為抗疫的本質就是利益。在經濟上,香港停擺多時,看機場的航班數就知香港現在有多國際化。好不容易有夜市、有堂食、市民在第三階段的疫苗通來臨前,有100萬已接種二針超過半年的市民未打第三針,意味他們將會在5月31日被禁足。打針與不打針的待遇變相無分別,又何來公平?有立法會議員去信政府申請延期,縱觀外國早已不再強制戴口罩,有部份國家不再谷針。而香港在疫情的操作沒有遠景,只感到無止境谷針。一方面社交復常,另一方面原本不打算將疫苗通行證擴展至醫院,忽然間又發神經。








政府列名了醫管局屬下的專科診所、牙科診所一共十三個場所要使用疫苗通行證,急症室、普通科門診可豁免。未達疫苗通行證要求的求診者要出示48小時核酸陰性證明方能看醫生,而陪診者不獲豁免。將會增加不打針,或只打了一兩針的人的生活成本,目的逼人打針,是有違醫德與道德的問題。現在無針者不能夠探病(除了見最後一面酌情外),更要剝奪他們求醫的權利,將他們標籤為帶病毒的人。現實中食肆群組所有人也打了針,甚至有超級傳播者,然而在政府眼中打針的人可以隨意出入場所,分明是攞正牌的歧視。不去一般食肆娛樂場所問題不大,但醫院、診所、公共醫療是保障市民的防線,是必要存在監控病情以保障緊急系統的運作。


此舉增加的麻煩難免會阻礙了有需要的病人,再者現在醫院的非緊急服務有爆疫了嗎?根本沒有逼切性,由幾個月前也知道會有今日之舉,有一日故意放風醫院要用疫苗通行證然後澄清否認,就是為了試水溫。待現在專家恐嚇(計算)六月會有第六波,就配合劇本推出新政策,加上市民習慣了用疫苗通行證。這幾個月政府背後加大了逼針的力度,社署發信與關心無針人士,包括年長人士與患癌的人士也收到谷針電話,又透過行政手段要求安老院院友的法定監護替長者作打針的決定。


現階段在醫院、私家醫生手上要拿到免針紙是難上加難。醫生也有他們的難處,在這次有違醫德、人權的事上很難期望他們會發聲。基本上醫生都是支持打針,他們對於病人的情況愛莫能助。對於被逼針的人是少數,更加少人關注,社會面消除了反谷針的聲音。單看消息公佈後的新聞對病人權益隻字不提,某大報更沒有613推行的報導,反谷針的人往往第一時間想到妥協,想到迎合暴政。看過太多人有短暫的康復碼而獲得自由而感到開心,現在不是打針與不打針的問題,而是一步一步的順從與冷眼旁觀,只要身體健康、身邊沒有有需要的人就可以事不關己,是幸運與僥倖。年長的、有需要的人士要陪診也要按疫苗通行證的要求,變相以病人的利益綑綁他們的家屬,要他們受幾方的壓力。


面對打針一事的壓力,前後半年未解決,香港的防疫政策無出路,表面上放鬆但在醫院看病又收緊。萬一民間的反對聲音不大,就會霸王硬上弓。到時病人沒有通行證是不是不能看病、攞藥?在外國也不會要病人打針才能看病,香港利用麻煩的手段開了先河。林鄭月娥最後一個多月的任期也要玩市民,增加煩惱,這大半年一直都被玩,先玩封鎖、逼針,全民強檢,現在疫情已經很穩定,不要再節外生枝。醫院的壓力已經爆棚,此舉舊症未清、新症又來、隨時因麻煩而拖延病人的病情,大家都輸,措施定下來沒有逼使性,玩撚夠未?


另附上早前政府診所撥作專治疫症的診所,導致有需要人士延醫的報導。



所有剪報版權歸於《明報》


2022年5月22日 星期日

女學生自殺案反思:生命教育、性教育、性傾向教育,去左邊?

 2022年5月18日,筲箕灣兩名身穿校服的女生雙雙為愛殉情,引起哄動,外界關注女校對同性戀伴侶的處理手法。在事前校方曾接到家長的求助,兩女有社工跟進,但屬於私隱問題而不會對外公佈。而校方現階段低調處理事件,安撫同學與家長的情緒。學生跳樓在香港太普遍,五月初復課就有幾宗,媒體也未必太緊貼自殺新聞,深怕會傳染。在雙姝這件事上,深怕報導無限放大同性戀的悲情,在當中有很多不解之迷,她們的死是歸究於她們的感情事、還是家校互施的壓力?寫這種東西不想有一種抽水、消費的感覺,但不得不說上幾句,加上最近遇到的事有感而發,到底香港的教育除了表忠外,一些該有的生命教育、愛的教育去了那裡?





這宗慘劇無論怎樣說都會對任何一方不公平,畢竟我們都不是當事人,不應該加鹽加醋與想像太多。在家長得知噩耗後呼天搶地,記者筆錄了一句「我對你唔住呀,邊個帶壞你」,後面那一句聽起來是夭心夭肺。這件事站在家長立場,未必想年幼的女兒拍拖,畢竟一個只有十三歲、一個十六歲,理應學業為重。還要牽涉到禁忌的同性戀,大部份家長聽到同性戀也可能會覺得,人地搞基無問題,唔好搞到自己。要接受女兒與女生相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莫講話年輕人,可能中年的同志也不敢與父母出櫃。在本地雖然有同志家長組織,但一有問題也未必樂意尋求協助,亦未必知曉服務同志的NGO。最主要是意識不到自己有需要,以為憑一己之力可以解決。


站在校方的立場,對女校女生親密方面不太越軌也不會干涉,但老師並不是傻。在校外看到誰與誰走得近都會知道,在男女校也是一樣,除非精於地下情,基本上誰與誰暗送秋波與拍拖一目了然。看看那些同學經常性見訓導就知他們有沒有拍拖,有些情侶相對不太過份就會隻眼開隻眼閉,中學生應否談戀愛依然是千古不變的話題。現在中學生都很早熟,只要約法三章,盡自己的責任就行。學校要教的是性教育、性向教育、兩性相處,灌輸健康的戀愛觀與溝通技巧,還有的是抗壓力與心理建設方面,而不是打壓。在這宗慘劇,不幸的是發生在天主教學校,去年電影《喜歡妳是妳》上映,戲裡兩位主角也是在教會學校面對校方的打壓,要寫悔過書,無獨有偶,上演了真實版的慘劇。慶幸的是戲中的主角尚有家長不反對、不支持的態度,他們視同性情誼為遊戲。而事實上女性在思考上比較感性與情緒化,比較易親密,到她們長大了一路撞板、成長就會知道自己喜歡什麼,就會發現世界很大。她們的協同自殺就是感到自己被世界遺棄、一無所有。


有關《喜歡妳是妳》,之前寫過數篇小文,有興趣可以在這裡看(link)。在這部電影女校出身的導演吳詠珊搜集了加入了創作,電影裡的背景是二千世代,差不多過了十多二十年,校園的保守風氣未有變更。不厭其煩講到電影的結尾與對社會的觀感是古老石山,對同性戀的態度灰暗。個人不鼓勵自殘,亦不想過於美化自殺,但很難不聯想到家校兩面逼她們作出選擇,而她們年少沒有強大的內心世界與能力處理外界的事,促成她們的相愛變成罪疚。與《喜歡妳是妳》同期,台灣有部《第一次遇上花香的那刻》也是講到中學生的戀愛,學姐多年後遇上學妹,不再逃避自己的感情,正當學姐去找學妹告白,發現對方交了男朋友。學妹對學姐說了一句虐心的對白:「討厭喜歡女生的自己」。愛別人的前題,先要愛自己,連自我認同也做不到是對自尊的踐踏。





慘劇發生後,要的不是找人問罪,而是要防患於未然與反省。天主教學校不一定要支持學生戀愛,而是嘗試與她們溝通,默默在背後在她們有需要時伸出援手就可以,拍不拍拖是她們兩個之間的事,不牽涉到別人就不用管太多。無疑這件事是一個警號,因著疫情與政治因素,這幾年的同志運動未如以往熱鬧,使到年輕的同志與青少年求助無門。學校所謂推動生死教育就是要學生簽不自殺契約,又有什麼用處?在學生的世界不一定只有讀書,她們也有別的慾望與情感,在華人家長式的教育只懂說不,要學懂不要把自己的期望加諸在別人身上。要接受孩子也有自主的意識與意見。根據校友在網上反映,涉事的學校在2019年學生last day報警拉學生阻街,要短髮的學生戴假髮上學,矯枉過正。


她們的死在另一面看,是解脫。雖然說香港人對同志的態度有所進步,但仍要面對很多挑戰與世俗的目光。同樣的事情假如是有性傾向歧視法的國家,校方、社工就有機會犯上恐同罪,多年來香港忽略對性小眾的保護。在雙姝自殺前一天正好是國際不再恐同日,只有零星的組織仍義無反顧在疫下與當前的「敏感」環境下擺街站宣揚信息。在香港仍然有人默默努力,所以同志們需要在日後站出來,為下一代人爭取平權。


題外話

最近住所附近發生了一單網上直播的企圖自殺案,有些人立即找事主,有報警求助,最終送院。不少人紛紛在網上說自己的故事,以為自己以LOSER的故事能挽回事主尋死的念頭,又有社區人士到涉事現場打卡,拍下事主的照片,在網上「報平安」,在那個當下事主想要的不是一聲加油,一聲加油與關心都太廉價,現在要靠打卡證明自己存在更是荒謬。事主直播自殺的行為是愚蠢的,他在網上公佈了坐標方便人找他。他根本不打算尋死,而是想有人關心一下。雖然事後有一段文字澄清了自殺事件是誤會,但在另一個角度看是美麗的謊言,理解為事主的家屬不想被標籤。


自殺的例子遍佈香港,我們可以做的不是批評與質疑,而是學一下旁觀他人之痛,用寬大的心接納、體諒,可以的話盡量講少兩句意見與打卡影相。做人要有同理心,不是每件事也要放上網讓人讚好。你根本不了解別人在經歷什麼。


願雙姝在天國再續來生緣

2022年5月21日 星期六

《乘風破浪的姐姐3》的前言一世界很大仍很大 可以的你可以有更好的

 *【標題選取陳蕾的《相信一切是最好的安排》的歌詞,過往兩季的姐姐多是看了一些表演的片段,還未認真看過一集。這次看姐姐打算像《聲生不息》般,為節目記下一點東西。寫《聲生不息》多少帶點目的的,打算推一下喜歡的歌手,節目在香港有不少誤解,而自己因為寫了那個節目遭遇到不快的經歷。比較想平反與介紹值得認識的歌手,不然在主流媒體難以有公平的報導與評價,嘗試填補一下空白。到了《浪姐》也希望寫一點吧,不算太認識內地的姐姐,但經過兩季節目看到節目的火紅,以及姐姐們突破自我的空間與毅力。對自我的探索,不僅要面對外界的評頭品足,在內在也有對自我的質疑與壓力。據說不少姐姐都會躲在洗手間裡哭,哭過後再上路。每位姐姐都是瑰寶,祝願今季的《浪姐》都能成為大家的驕傲。】





從三月開始有《聲生不色》的新聞以來,內娛就報導《浪姐3》的人選,報導那些藝人北上隔離,包括黎姿、劉嘉玲、王君馨(去了上海的《了不起舞社》、谷婭溦(據聞她是去《聲生不息》與替TVB拍節目的),還有薛凱琪的變臉疑雲(她是參加浪姐的)。本想著《浪姐》會定檔在《聲生不息》後,同一季度芒果TV有兩個大型綜藝,兩個節目都有機會雄霸全國的收視與話題。對《浪姐》的觀感比《哥哥》好得多,一看到大灣區哥哥說港普作招徠,《哥哥》的話題度不及《姐姐》,即使在香港只有個別媒體報導這個節目,大部份觀眾還是喜歡看女性,就個人而言哥哥的選人比較次一點。《浪姐2》為擴闊了容祖兒的內地市場,馬上就拍了抖音的綜藝《因為是朋友啊》,因檔期問題推掉《聲生不息》的邀請。《聲生不色》在七月中就會播放完畢,《浪姐》在早前完成了一公的錄製,網上面刮刮就可知賽果與演唱曲目。





第二季的《姐姐》陣容實在太豪華,本來要成立的限定女團也因團員是大人物而無法湊合拍團綜,組團的時間,無疾而終。第二季的X-sisters雲集中港台的唱將與演藝人,那英、周筆暢、楊丞琳、容祖兒、王鷗(大美女)、楊鈺瑩、吉克雋逸集唱家班、天后的王牌陣容。第三季前兩任冠軍寧靜與那英帶領新的姐姐再戰舞台,在第二季那英的表現、進化、是令人佩服。五十多歲的她由初舞台的生硬舞步到《日不落》克服畏高挑戰空中瑜珈,又能唱又能跳,一個上位的天后級人物展現她的專業精神,當選冠軍既是有面子,同時實至名歸,今季那英來勢洶洶,再一次「征服」觀眾。除了這七位姐姐外,第二季是超豪華的,有張柏芝亮相、前選秀節目的三甲,如江映蓉、陳梓童都在席。一直有傳不想與柏芝同場的阿嬌加盟第三季。




新一季《浪姐》定檔在5月20,5月17日在社交網發佈消息,5月18日就推出了30位姐姐合唱的MV《乘風》。今季參加浪姐的香港藝人有胡杏兒(近年她北上發展,上春晚、上國內綜藝)、薛凱琪(去年推出《哥本哈根的另一個我》,但原來悄悄搬到內地發展事業,內地觀眾不一定認識薛凱琪吧,而事實上她與胡杏兒根本沒那樣紅。在高手雲集之下看好她們出局),其餘的香港姐姐少不了Twins,在國內曾是大紅大紫的組合,出道超過20年,是內地人的港星回憶殺,會有人氣加持。港媒與網民時常攻擊阿嬌的身材,自從看過她的真情剖白後,對阿嬌的態度有變,請媒體高抬貴手。而阿Sa的演技一直也有進步,現在仍穩坐大片的女主角。Twins的唱功一直為人詬病,但有人氣分與舞蹈底子與拼搏心與全面點。






這次來至兩岸與韓國的姐姐,不是省油的燈。台灣歌后之一許茹芸、王心凌、阿雅,內地的歌后兼歌唱節目導師譚維維、選秀出身的吳莫愁,在主題曲《乘風》的MV上來至韓國的鄭雅妍(Jessica Jung)是天團少女時代出身,即使過30歲依然搶眼,儘管筆者不認識韓國的組合,總叫聽過少女時代的輝煌成就。Jessica原來離開了幕前一段長的日子(有錯請更正),在她身旁伴舞的有吳謹言(延禧攻略、尚食的女主角)也有辦有眼,Jessica的舞技、女團應有的氣質與水平沒有因年紀大而生疏。三十而立仍散發光芒,有了外援的加入,浪姐具國際化。Jessica是擁有女團經驗的選手,兼具人氣,過往她曾經唱過中文歌,在節目中對她的挑戰都不會很難,為了遷就海外的粉絲,節目會配上英文字幕。Jesscia上內地的節目會引起中韓的關注,對於那英(英子姐姐)與寧靜姐姐能否衛冕,看來要問問年輕而有實力的Jessica了。



今季較特別的是北京冬奧會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的金牌得主徐夢桃加入,到底是什麼葫蘆賣什麼藥?要學跳水的田亮向演藝圈出發嗎?看了今季姐姐的三十人名單,大部份是學院派的戲劇演員與內地的舞者,不算太熟悉,所以在新一季的《浪姐》找些寶藏姐姐,在MV裡有幾位印象深刻,彈電結他的于文文、貝司手趙夢(很少看到女的),眼前一亮。


在找姐姐們的背景初步了解時看到五十四歲的張薔曾經在八十年代很輝煌,以前內地的歌手有不少也台灣與香港發展,張薔在當時不太富有的國內發展空間有限,輾轉嫁到香港回到內地。在八十年代她為翻唱歌歌手為國人引進了海外流行音樂的翻唱版。在事業如日中天時去海外升學,她曾經登上時代雜誌封面,亦是中國的Disco音樂之母。在幾十年後李宇春才是第二位上時代雜誌的中國藝人。






在香港樂迷中許茹芸也熟悉的名字,她曾經在香港發行過廣東歌,唱片銷量相當高,是九十年代出名的歌手。《浪姐》屬於個人成長的勵志競演,在香港如此追捧、喜歡男團、女團,電視台與公司未經培訓就將雜牌軍組成女團,以情緒綁架觀眾支持他們、包容、接受未達標的藝人。個人認為《浪姐》的姐姐也是半途出家,但她們能夠在短時間內交出成績,很值得我們學習與欣賞。喜歡今季的主題曲《乘風》,譚維維的大vocal一開口就很搶眼,兩位大姐大的對唱,有英子姐姐的演唱意猶未盡。整個MV將姐姐分成幾組拍攝,有動有靜、帶出每個人的唱腔與風格,辨識度高。將每個姐姐分門別類,用人唯才。由第一季的《無價之姐》(最主要是李宇春的歌)到第三季有大家的歌,展現了團隊的魅力。


「我會邊哭著邊笑著 去有你的地方

   只為心跳著、任性著、和你一起瘋  

   我要大哭著又大笑著 去有風的地方

  總有一朵花 映在我驕傲的臉上」


姐姐號~啟航









SHOW TIME

過去30日人氣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