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9日 星期六

或許廉價,也可無價—讀《浪漫月巴睇舊戲》


  認識月巴氏是很久前看am730的專欄,有時他的版面橫跨一個中頁。與他的年紀相差好幾個GAP (香港人常說3年一個GAP),他介紹的電影不盡完全看過,但至少看過某部份。在香港月巴可算是個「傳奇」,聽說他會考視藝科是不合格的,但今天他有四格漫畫ROBOCAT。他在報章上主要有兩個專欄,一個是講私事的「月巴事」,另一個是電影欄。從睇舊戲延伸到睇女星,現在睇90s。而他更出版了自己的小說。可謂是中年文青。但留意的始終是他看電影時把香港與自身經歷融為一體,一個中年人憶起往事,加上自己的遭遇再看看香港的環境,談不上什麼借古喻今但讀者還是有感覺,或者這就是集體回憶?香港情?

  月巴的文字淺讀易明,用字抵死,他不畏言承認自己是個咸濕仔(他未成年去影碟店租三級片),有些文字用上粗口的俚語,或者這就是廣府文化的親切感。看電影,用什麼觀點看電影是其次,某程度上月巴稱不上是「影評人」,但他一定是影迷,而且是DIE HARD那種。這篇文章也不是評論他的著作,而是想帶出一些看法。月巴的文章介紹的是被失落、被遺忘的香港電影,有些電影被稱為是「垃圾」,不知從何時開始香港人自己也認為港片是「垃圾」。經歷過老翻時代,戲院蕭條,然後再看看廿年後的今日,香港電影的活力已經大不如前。不是合拍片的問題,而是整個社會與信心已經不再一樣。

                                             
  當二、三十年後的今日還在看洪家班「食老本」時,更會懷念以前的動作片。如今要這班老人家再打,深怕弄傷老人家們,不講還以為香港是老人社會。當張家輝今日有如此成就既成導演又獲影帝時,再看回二千年的「爛身爛世」,什麼《娛樂之王》、《流氓師表》、化骨龍的角色通通都是市井粗俗。當在電視看到黎耀祥會記得《生化壽司》的「一樓黎架,搭LIFT啦」,或者是《慳錢家族》的縮骨阿哥。香港電影給人有種新不如舊的印象,最近網絡瘋傳劉天賜的一席話,內容是『香港怪現象⋯⋯未打開中國市場時!香港電影,電視,音樂可以打入全界華人市場!點解打開中國十幾億人市場反而香港電影,電視劇,音樂會玩完?Why? Why?』不是怪責合拍片,合拍片也有不少可能,只是本地的創作人一心想討好一面,有好些香港電影不是以香港為本位。另外是對於「本土」的宣傳手法,面對政治環境,電影也忽然「本土」,隨便講兩句「金句」、講一下「粗口」就叫自己做「香港電影」。但真正的香港電影並不是如此的狹隘。

  睇舊戲,一面看到舊時的香港,舊時的明星、舊時的情懷。粵語片帶下來的「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看電影是很主觀的事,月巴的文字也是,他的文字沒加雕琢,而是看到他的直率。從前的少男情懷、少男懷春到有一點失落。說實話,他不配當上影評人,因為影評人在這個世代是很廉價的,而且是虛偽。所以,當一個可以講出內心感受的人會更勝影評人。再者今日影評已經是廉價的產物,有些網媒自詡良心,但所得一文也不分給供稿的博客。姣婆遇著脂粉客。再者是別以為別人為你寫影評就會得到回報,這個世界是醜陋的。月巴自己也經歷過當中的事,為他出版第一本電影著作的出版社至今已關門大吉。幸好手頭上有這本絕版作。影評人廉價的是為了討好電影發行而寫出「世紀佳作」的言詞,說實話寫作不應該如此。故此,個人比較喜歡有話直說的人,起碼不會說謊。

  是影評廉價,是電影廉價。但廉價的文字藏著對老電影的愛、從《搣飛割凳》的集結到《浪漫月巴睇舊戲》到他最新的第三本《浪漫月巴睇Bloody》,一點一滴的看到他對電影的堅持,為何他要翻炒一些別人認為了垃圾的作品,會看到一個人如何將「垃圾」當寶。癲的月巴看了四十多次《一蚊雞保鏢》,有如小女孩看了四十多次《魔雪奇緣》一樣。他講到舊有香港的風貌,他從前去的波樓,我也曾經去過。有些電影很奇怪的,雖然陳果拍了一套紅VAN,本應對當中的場景很熟悉,但只感覺陌生。然後,當看到某一套電影出現小學校服,某一套電影在家門口拍攝,心裡面就感覺興奮。或者這就是對家的感情。有些電影不痛不癢,很平常,但看過會感到快樂。舊香港電影的模式也許有條方程式,但即使穿橋還是倍覺安心,這就是電影的魔力。

  陳舊的電影,對於這個城市也可以是無價寶。有些人也許這輩子都是綠葉,但對於電影也許就是靈魂。假如香港人不去珍惜,不去保存舊記憶,不去學習前人的電影,那大家也沒救了。月巴的看舊戲雖然是本結集,雖然是遊戲文章,但讀過會發現原來咁都得。影評不需要科教上身、不需要寫千字文,但求大家樂一把。應該認真時認真,遊戲時遊戲。月巴用文字呵下你吱下你…..come on …..笑下啦香港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過去30日人氣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