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27日 星期五

【回顧2013】新晉現身,港產片有望接力?

「港片已死」的論調一直也存在,香港電影經歷了低迷的階段,近幾年來都有一個「復興」、「回勇」的論調,但情況又是否理想?正所謂「舊的不去,新的不來」,有些已經出名的導演選擇走上合拍的路線,有一些已經專拍內地電影,但同時有一些要以香港為本位,但在一年不到五十部的港產片來說,又會否如願以償?新晉導演又會否接到捧?在今年來說,有好些新導演表現尚可,有些令人喜出望外,同時有些強差人意,這些新人到底又關心什麼,又是否願意挑戰自己?


新導演來說,大致可分為幾類,一類是由藝人轉做導演的。另一類是學院派出身的。第三類是先前早有作品,但因為名字不夠響而被遺忘的。第四類,其它。

1.藝人轉型導演
任達華、楊采妮、麥浚龍在今年榮升導演,任達華在《迷離夜》裡的一個單元自導自演,其拍攝效果甚至比有經驗的導演更優秀,表現算是合格有餘。也許平時被人拍慣了,熟能生巧,故事有可看性,貼合電影的主題。而楊采妮與麥浚龍就更加大膽,在沒有前設的基礎下,試一些較特別的題材。楊采妮試法庭戲,把小眾題材--「性侵犯」搬上銀幕,事前她的劇本也經過了多年的籌備,她講到做導演並不困難,困難是在於如何的處理電影大大小小內的事情,包括資金上的。幸好,她遇上恩師徐克與張之亮的協助。楊采妮的電影題材大膽,雖不至於盡善盡美,但仍可鼓勵。至於麥浚龍的《殭屍》先後到過威尼斯與多倫多影展,而藝人的處女作而言,相對得到外面的肯定。同時,在香港上映也有口碑。本身麥是一個CULT片的粉絲,拍這類電影手到拿來,與此同時也得到了日本導演清水祟的協作。

                                             

2.學院派
無論是獨立電影還是商業電影也有新人輩出,較難說清所有人。來至演藝學院的林澤秋帶著他的紀錄片《無涯:杜琪峰的電影世界》參加香港亞洲電影節,在影迷口中林澤秋的電影已經是先聲奪人,從一份功課變成了向杜琪峰的致敬,讓我們更加了解老杜對香港的愛。劉韻文的《過界》在康城影展亮相,一部處女作電影得到了大明星與知名幕後的支持,絕對在新導演群中走在起跑線之上,而且她所選取的題材在新導演之中也相對特別,選用中港矛盾的題材,顯出一點的寫實。何康憑著《末日派對》講述一個社會性的題材,奈何影片遇上冷鋒,很快就消失了。城大的教職員魏時煜拍了一部追蹤伍錦霞的《金門銀光夢》,讓我們認識第一位華人女導演。此外,學院派還有周冠威的《一個複雜故事》(定檔1月16日)、還有簡君晉的《當C遇上G7》等等等等。

         
3.再次響亮八月的一套《狂舞派》讓先前拍過幾套片的黃修平「被新導演」,同樣「被新人化」還有以外幾位,麥詠麟、袁錦麟。其實他們通通都有拍片的,只是不夠大眾化與普遍。黃修平拍過《魔術男》,麥詠麟在內地拍過片,也拍過一套泰港合拍片《美麗海灘》,而袁錦麟其實有拍過《想飛》。

                                          
4.其它
電台騎師出身的卓韻芝在十幾年前拍過《戀愛起義》其中一個小單元,而她的作品《爆3俏嬌娃》是她的首作長片。陳翊恆相對是今年裡面較為勤力的一位,《紮職》與《古惑仔:江湖新秩序》先後上映,而《第六誡》則在內地改名《心戰》上映。而《重口味》的莊少榮等人都是由電影的其他崗位做起,在《重口味》當中各執掌一個短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過去30日人氣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