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27日 星期六

黎小軍、李翹給香港的輓歌


  陳可辛的電影作品《甜蜜蜜》成了第七十屆威尼斯電影節的經典單元上展映的華語修復作品,在香港更入選了「百部不可不看的香港電影」。時看《甜蜜蜜》更覺得五味紛陳,社會上每天鬧著各種的中港矛盾,從奶粉到日常交通,再到住所與教育,乃至是應否開發新的社區,就連服務誰都成為了話題。在網上社區,只要講到關於「中國」的事情,民粹就湧現,各種不禮貌的字詞就出現,每個人都手執心裡的「正義」之刀,劈啊劈,斬啊斬,只要對方是非我族類就要非殺不可。的確,這種現象的轉變,人民心裡的轉化都是有怨氣的。回歸後,政府表現長期低落,數十萬人上街成為了一大特色。

 
族群矛盾,是這幾年的問題。一講到中國,就會有人心感討厭,在討論區裡只要有新聞報導有中國人死去就會有人給予正評。有時這種「反中國」的行為是否有點過火?過火到連人倫道德都失去了。政府的施政固然有問題,這方面是需要市民監察,但我們都不能夠否定我們的上一代人為了逃避大陸共產黨的管治而到港,為香港付出的貢獻。經過多年,他們的後代定居在這個城市,從以往的中國人身份轉化成香港人的身份。於是,本土意識就萌生了。本土的價值是關乎人文、歷史各方方面面的。《甜蜜蜜》是一部關於移民的電影,它也是本土的,它是很多中年人的故事,也是香港人的一面鏡子。


十年人事
 
時間回到1986年的31日,廣九直通車載著黎小軍與李翹來到香港。他們都是城市裡的異鄉人,只有拼搏才可以走出自己的路。他們都相信香港是尋夢的樂園,一個來至天津,一個來至廣州。兩個人都愛鄧麗君,共譜出了一段戀曲。香港,對於他們來說都只不過是一個停靠之地。他們的愛情最終兜轉了一個十年。再回首,社會變化得特別快,從前到港的內地人雖然被嘲笑為「阿燦」,但他們都樂於學做一個「香港人」。「香港人」的身份帶來優越感,來港的第一件事是要學好英語與廣東話,為了賺錢而上進,為國內的家人改善生活。

 
有些家庭到目前仍然是分開兩地的,父母帶著男丁到港,把女丁留在內地,這樣一留就是數十年。子女分散在中港兩地,這樣的故事發生在上一代的身上。身份認同,一直是香港人長久以來的問題。不認同自己為中國人的份額,猶以年輕人為多,而在中央的眼中是香港人久久不能解殖的解讀。電影是承載著歷史的,《甜蜜蜜》是一個時代的見證,北方人與南方人在異地相愛,互相的融合這個「移民社會」,香港社會的價值是在於雜亂,但當中也包含多元的和諧共處。比如說,香港有南亞人、有印巴籍人士還有歐洲人與非州人的社群。在我們的社會裡,很大部份的香港人都是來至內地的,他們經歷過國共內戰、大逃港、改革開放,有些人在這裡建立自己的事業,有些人接受了這個地方為自己的家。
 
從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香港經歷了很多事情,八四年簽訂《中英聯合聲明》,移民潮開始,八八直選,八九年天安門事件更是喚醒了香港人的民主意識。故事寫到一九九五年,他們帶著香港人的身份移民到美國。中國人彷彿是遊子,只要有機會就流浪到世界上的每個角度,總是在他鄉。電影在一九九六年上映,正好是回歸前的一年,離愁別緒甚至是徨惑都印在這個時候的港產片身上。

他們都是香港人
  黎小軍與李翹雖然是內地來的,但他們也接受了這個城市的文化,開始講起廣東話與英語,李翹從開始就掩飾來至廣州的身份,洗去一身的土包子味。終於,她可以學懂做一個香港人,擁抱香港的價值,搵錢至上。即使面對感情也可以黯然的放棄,她知道改善生活是必然要做的事情。而黎小軍不是什麼的大材料,他只是一個平庸的人而已,目的是為了愛情。當時來港的內地人與現在的有很大分別,現在來港的人都不願融入本地的文化,有些在港的內地人多年來也不願說廣東話。他們用內地的角度去看香港,引起了香港人的不滿,也某程度上這些外來者給予港人的感覺與態度是「再殖民」。他們財大氣疏,亳不尊重別人,又試問別人如何尊重他們?

 
李翹從來港之時已經是有分寸的人,她多勞多得,漸漸被這個城市教化,適應力強。做時也懂得變通,是很典型的香港人,或者可以講的是獅子山精神吧。但今日的香港再不是多勞多得的時代,努力未必得到回報,靠的是投資炒賣,玩弄語言偽術。新一代的人苦無上流機會,令人概嘆香港的消逝。在工作上、思想上,李翹是很懂得與人打交道的,她搭上江湖大佬,起初是為了金錢,後來是日久生情,是要報恩。或者又可以說她是一名「世界女」,懂得識時務者,真像我們的前特首曾先生。很多香港人都擁有這樣的個性,被喻為「香港仔」、「香港妹」,見風駛舵,在所難免。但當為了生活,又有誰可以有如此的「骨氣」,這要看有多少的定力。

以鄧麗君為文化符號
  在戲中鄧麗君的歌曲貫穿著整套電影,李翹說喜歡鄧麗君的人都是在內地來的。其實不,記得小時候(已經是九十年代)電視機上還播著她的歌曲,《小城故事》、《月亮代表我的心》等等,鄧麗君對華人社群的影響力之大,到今時今日仍可以感受到。可以講的是鄧麗君的歌聲是代表一個時代的,她是當中的靈魂人物,人見人愛,歌聲甜美悅耳。在電影中,兩位主角都愛她,都唱她的歌,一來是對她的致敬,二來是利用她說故事。婚後的黎小軍仍眷戀著李翹,在《再見我的愛人》的歌聲底下,二人來一個熱吻,關係再度的確立。

  
到底是「GOODBYE MYLOVE,我的愛人再見」還是「甜蜜蜜」,兩者都是很難的抉擇。談的不是戲中人物的關係,談的是一座城市。TAKE IT OR LEAVE IT,十多年後的香港依然是一個移民城市,但對內地人的態度早已變更。而今日則變成大中國,小香港的時代,看看港產片的發展,看看週遭。有能力移民的人都會選擇離開,他們目睹香港的轉變,多麼的嚴峻。留下來的人,鐵屋吶喊,做他們可以做到的事情。《甜蜜蜜》不獨是一個愛情故事,更關乎的是一座城市的價值,而十多年後香港的價值再不應該是「搵錢至上」,而是要做好保育、對人權、自由、法治的堅守與開放。奈何,這一方面卻叫人心痛。要如何叫醒一個裝睡的人,靠就靠你與我了。

寫於二零一三年七月二十七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過去30日人氣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