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30日 星期二

挑那媽 香港是否沒有影評人?

今時今日,影評人的角色的確是有多重的解讀,隨手在電影APPS中寫一兩句東西就有「影評人」的頭銜,在網上寫一寫文章又自號自己是「影評人」,於是「影評人」的質素向下流,幾乎人人都是「影評人」了。在香港,有兩個主要的影評人組織,一個是影評人協會,另一個是電影評論學會。兩個組織各有千秋,前者採用的文章都是淺白的方式,後者的專業性較強,無論是會員文章還是新人類中的文章都是有理論支撐的,讀起來比較學術性強。而兩個組織各有粉絲,提供了對電影不同的解讀方式,自行選擇。

影評人的角色,起初是最基本的觀眾,寫文章只是一個回應電影作者的方式,帶出自己的觀點與感受,或是彌補電影的缺失。有些電影界別的人士討厭影評,認為是外行人的事,其實電影中「文本」是很重要的。有電影人會主動與觀眾接觸,有些卻不屑一看。其實都不太重要,重點是電影有分兩種,就是「好看」與「不好看」罷了,正如榴槤一樣。今年年頭發生的藝評獎事件,也不過是一件「榴槤事件」,賈選凝批評《低俗喜劇》成了時事熱話,也引來了戲中人的不滿,皆因這篇影評並非有道,故作了解香港的電影潮流發展,同時也不明白香港電影的方向,認為導演是在矮化自己。有觀點是沒有問題的,問題是藝發局的評委把這篇有謬誤的文章選為冠軍,實在是有欠公允,也是對香港電影缺乏宏觀的思維。

                                        
然而,在第十三屆華語電影傳媒大獎香港區的評委上在初選與複選的名單上卻出現了賈選凝的名字。首先,要質疑的是她憑什麼代表香港?請問她對香港的電影歷史熟悉嗎?第二,她有什麼的資格與能力,當一個自號影評人的文字工作者把私慾投放到文章身上時,她的判斷會否影響著整個的團隊。特別是一個已經是「先入為主」的影評人,面對著自己「討厭」的影人時,她還可以持平嗎?結果《低俗喜劇》最終未能出選提名之列。如果在媒體上寫寫文章,而對電影最基本的尊重也沒有時,這人還有資格做引導輿論的工作嗎?最重要的是該獎項的評審團中,有來至中港台,以及澳門的評委。既然賈小姐是來至內地的,何不直接代表「內地」?

至於,該獎項的初選評委中有來至上述兩個影評機構的資深影評人,包括熟悉日本映畫的湯禎兆、主編香港電影回顧的鄭政恆,以至有影評人協會的祈佳仕等等。而香港方面的終選評委有陳志樺與馬家輝,兩者的經驗都比較豐富,還是比較有說服力。

其實,香港尚有很多有心寫作的影迷,身邊也認識幾位對電影有研究的影友。平心而論,無論是做人的閱歷或是知識上積累上,他們都比賈小姐有資格得多。香港並非沒有影評人,只是有待發掘罷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過去30日人氣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