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14日 星期二

新秀社運導演獲新秀電影獎 得獎感言齊聲讚



杜琪峰導演曾經講過近年的鮮浪潮電影節收到很多有關社運題材的作品,然後他批評學生清一色的堆頭拍下這些作品,欠缺創意,任由社會當年的氣氛隨波逐流的拍片。例如那一年菜園村的風吹得特別勁就去拍。鮮浪潮的作品,筆者看過部份,有些拍社運題材的卻掏空政治,實在是不知所謂,社運電影的核心不是談情說愛,而是談論政治,發表看法。早前由藝發局舉辦的2012年度香港藝術發展獎的藝術新秀獎(電影)範疇的得獎者是一位左翼的青年導演,生於1986年的小野(盧鎮業)。在一些的港台節目、獨立電影與學生習作裡都曾經看過他的演出,而其實他也是一位的導演。目前作品包括有《打還打唔好打頭》、《那年春夏之後》、《春夏之交》(是《那年春夏之後》的前半部)、《淹沒》與《金妹》。

尚算是看過了大部份由他所拍攝的作品,雖然整體風格與論述方面是不夠完整,特別是《那年春夏之後》在素材的運用上都是傾向左翼青年的,未能走出大環境客觀的論述,而觀點上都是傾向導演本身的政治取向,在紀錄片的鑒賞上未必是很好,可是卻給了觀眾呈現了某些真相,包括示威遊行的情況並不如電視報導中的暴力,還以示威者一個清白。縱觀海外,有幾位左翼思潮的影人到現在都是很出名的,包括英國的堅盧治(KEN LOACH)與法國的CHRIS MARKER。說實話,在電影裡有政治傾向不是什麼特別的事情,也不用去聲討什麼的,最重要是在電影裡頭沒遺忘政治,我城有藝人高叫「討厭政治」並引以為傲,又有年輕人雜誌講到陳奕迅不談政治,難道又迫他談,如此說話實在是與當代社會脫節。你不談政治,但你要捍衛別人談政治的權利,並不是擺出一副事不關己的姿態,相當的醜陋,甚至令人嘔心。

或者在很多方面與左翼青年的思想並不相附,但筆者還是認為此人十分有意思。《淹沒》是一部他參加鮮浪潮時的短片作品,故事講述一個老左翼從退隱到重回街頭的故事,教會我們既然是關心政治的就別再躲在家中,只有革命才有出路,此外是教會人對政治產生一點的感覺與擔當。無可否認的是以香港當前的社會環境,對藝術的需求不是停留在談情說愛、文藝片身上,而是透過影像探討、紀錄當前所發生的事,至少不是政治冷感的,一直以來主流的電影世界都只會把政治拋諸腦後,但藝術的意義與價值就是要反建制,直視社會中的問題,帶出普世價值的追求。

在頒獎禮的台上,小野帶著碼頭工人走上台,給予他機會發聲。據社交網絡上的觀眾所言,當碼頭工上台之時,台下的高官(可憎梁特首先行離開)都是低著頭玩手機的,然而在一個官僚的頒獎禮上,他夠膽做這一個很多人都不敢的舉動,實在是令人意外與讚嘆的。他並沒有把個人的私情放在身上,反而把發言的機會給予基層的勞工者,給予受到不公平對待的人,這是無私的精神,而且也反映了香港政府是多麼的無能。早前團劇團登出招聘見習藝術行政人員的廣告,寫到只有五千多、六千的薪金,很多人都指是剝削。然而,卻有立志要投身在藝術行業的年青人會嘗試,為了一個夢。藝術工作者,本身都是勞工,人是沒有階級之分,當遇到不公的事就必須要站在一起。


當有關的報導在社交網絡一出,盧鎮業的舉動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正如主場新聞的一個文章標題所言「小野真係唔小嘢」,是的,藝術的存在是為了反建制的,各位有機會的話可以到影碟店購買他的《那年春夏之後》,或到NOW TV的影視點播站看《淹沒》,順道認識一下這位有心有力的青年導演。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過去30日人氣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