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7日 星期三

《高舉.愛》:高舉中港合拍片的不是

近十年的港產電影大致分成兩類,一類是本土的,另一類就是吹起了合拍風。電影評論界經常都有討論這種的現象,可是從香港觀眾的角度來說,中港的合拍片實際 上是對本土意義的摧殘。當《潮性辦公室》也得要說說普通話的時候,香港電影的中心正趨向邊緣,這也難怪業界的,一方面是大部份的電影公司傾向與內地的大片 商合作,另一方面是能夠讓中港的演員合作。但在表達一個地方包含著的論述、風景線被融合覆蓋時,這種的「融合」只變成不倫不類。
  
   不但是主旋律電影、革命電影要融合,而這種風潮更帶到了愛情片的領域中,實在是顯得格格不入。奈何仍有港產的色彩,至會令人看下去。《高舉.愛》的電影導 演邱禮濤被稱為是「B級導演」,以拍黑幫電影與惡搞類的怪異電影見稱,他的其他作品也有關於邊緣族群的,同時也有喜劇。可謂是相當的多元化,一直以來他所 拍的電影只算是一般與中上的水平。然而,要製作一部成功的電影背後有其他的因素,當文本與拍攝手法只屬一般時,演員的配搭頓成了重要的一環。杜汶澤是個專 業的性格演員,幸運的是他在影圈裡沒有被過份的定位為笑匠,反而在不同導演的眼中把他不同的、隱藏的特式表露無遺。在彭浩翔的《伊莎貝拉》裡他飾演一個粗 獷的父親、在《無間道》裡他做傻強,在喜劇的作品裡他能為觀眾帶來笑聲。而在這部作品裡觀眾能感受到他是一位慈父,一個好老公,這就是形象定位的問題,也 有著他使電影質素有所昇華。
  
   以小本製作來說,框架既有,可惜未能完善的處理戲裡的「起承轉合」的問題,劇情太過俗套,刻意帶出勵志溫馨的一面。叙述上太刻板卻沒有新意,只是一味的交 待女主角的夢想,但線性上卻平鋪直叙,不夠彈性。感覺是在看電視劇般叙述多少年後主角們的生活出現那些變化,使觀眾看不去似乎有些悶氣。而且在取材上也沒 有特別的新思維,特別是這個故事的靈感主要是來源於一位的德國運動員與他的太太。當看過、認識過真實的故事後便有感編劇的創意、對劇情的調度實在有需要多 練習。
  
   在芸芸的愛情電影當中講到運動員的是佔於少數,而這部電影有著運動的元素,女主角面對著挫折、疾病似然樂觀面對,可惜的是導演卻沒有在女主角的心理層面上 著手,沒有交代她的掙扎,只如流水式的輕輕帶過,似乎有著「慳水」之力,草草了事。而在男主角面對家庭、過去時也同樣如是,沒有把演員的內心戲交代。有時 候愛情電影是需要大特寫,需要有爆發點,如爾東昇的《忘不了》中張柏芝那些嚎哭的鏡頭,催淚感人。可惜,邱導演卻有所欠缺聚焦。
  
   講到愛情勵志電影,有時候可以談的不只是故事,而是可以試談愛情世界裡的誘惑,人的七情六慾所帶出的寓意。而並非只停留在講述一個故事,如此粗疏大路的層 面上。奈何也有要讚的地方,先是演員的演出,在一些電影的訪問中得知江若琳為了演好角色而特意學舉重,時間約為半年左右。的確,江若琳的演技在這幾年中有 明顯的進步,特別是把她第一部的《十七歲的夏天》來比,真的成熟了不少,而她本身也有一種大不透的氣質,感覺像是小女孩。一面看電影,一面替她緊張,電影 中的她散發一種樂天知命的態度,相夫教子時刻知道何謂「責任」,為她加了不少分。此外,杜汶澤的演技恰到好處,做一個沉實的男人,是鮮有所見的形象,相當 令觀眾受落。
  
   美中不足的既是電影在處理上無突破,在演員的身份與定位上實際也出現可爭論的爭議,是為了合拍而產生的邏輯錯誤。首先,李麗(江若琳飾)的身份早已是香港 人,而不再屬於東莞。當她決定來香港生活時,她就有所捨棄內地的生活與户籍,再加上她在香港結婚生了小孩,所代表的是香港隊而不是東莞,同時她所訓練的地 方理所當然是香港,也不是內地。故此,在塑造的電影身份上李麗既不是完全的內地人,也不是完整的香港人,在角色的身份界定不但是模糊而欠缺合理性。在觀眾 層面看下去兩邊不討好,反成了夾心人,明顯是配合拍攝地點與投資者而定,實在讓本土的觀眾少了親切感。
  
   合拍電影之流雖不可擋,但在選材上、文本的編排上也應當要合情合理,而不是為編劇而編劇。此外,合拍片也要盡量把兩地的文化差異帶出,盡量挑選有批判價值 的要點,帶出相處的樂與怒,而不是把敏感的題材抹殺掉。合拍電影的路還可以走得更寬更廣,不只是地域上與參與的持份者上,而是想如何開創一條不一樣的路。 大致可以參考外國的多國合拍片,用新思維、科技,而不是現在的俗套,胡亂的添加,的確使電影沒有多大的特色,反成了流水帳的表述。
  
  文/Dorothy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過去30日人氣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