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十一月是大片月,先是《梅艷芳》上畫、後是《智齒》因三級片與暴力偏鋒而拉低了票房收入,再後來是偶像電影《假冒女團》與校園風的《喜歡妳是妳》上畫、緊接還有許鞍華的《第一爐香》。《梅艷芳》由十月開始優先場一直到十二月共收入六千萬票房。票房強弱懸殊,《智齒》雖有大量優先場但礙於是三級片與小眾題材,宣傳策略亦未能奏效,最終只有百多萬票房,整個戲碼與各路影人谷戲未果,《智齒》在金像獎獲十四項提名是眾片之中最多的,所以金像獎得獎有望帶動票房收入,坦白講《智齒》這部戲由幾方投資到最終內地不能上映而回購持份者的股權,波折重重,中間經歷太多。很多港產片背後花幾年時間功夫投資,背後的故事實情比電影更動人與精彩。又例如《梅艷芳》幕後為電影準備數千個假髮、CG特效團隊對舊香港的考證,很不幸的是幕後多努力也好,成品卻不怎樣與失焦。
新導演的作品還可以降低門檻給予支持,坦白講同為新導演台灣的阮鳳儀所執導的《美國女孩》雖不至於十分成熟,但她對人情世故的觀察、對電影框架、脈絡的整理、思路、對演員的切入,見微知著是一位有未來性的導演。而在香港的新導演裡老老嫩嫩也沒有靈光。今屆金像獎的最佳華語電影都是台片,以功力水平《美國女孩》定必得獎。在一眾新導演中《殺出過黃昏》已經是最有創意,最能產生共鳴的,但故事的連接、人物的刻畫也流於電視劇的處理。《喜歡妳是妳》封建老土;《二次人生》框架的鋪墊與人物幼稚,但在新導演當中已經是可看類別,還可以有其它片更不堪入目,例如一部很大卡士的抗疫電影,提也不想提。當台灣以至世界各地出現疫症而兼具溫情的電影,香港卻拍不出有溫度而反映現實的作品,甚至不及03年沙士後的《天作之盒》、《金雞2》這類小品電影。香港的影人在心思、深度大不如前,悲哀。
因應政府的首部劇情片計劃,往往投資方借新導演名義開戲,所以過去幾年有不少名不經傳的導演,新導演要面對投資者的制肘,拍出來不如本意,只能靠誠意與外在因素搭救。致命的是不太看到他們的個人特色,在目前的環境下亦不是以前的導演有太多機會去試,去摸索,如何延長他們在電影業的壽命,是雙向性的。《殺出個黃昏》並不是高子彬的個人劇本,比較想看到個人的東西。去年的港產片有一部可以一提,《我的印度男友》是香港版的Bollywood電影,港產片是需要多元化的發展與面向。去年《假冒女團》不看也知道是什麼貨色,縱有偶像派參與,但一些觀眾的吹捧鼓吹了濫拍的風氣,若要偶像成功也要選好劇本的,否則一過氣就完了,盲目追捧就更是捧殺。
如果要很嚴格去要求,得罪講句2021年真正有誠意,可以代表到香港的電影可能只有一兩部。相較新導演,老一輩導演的電影才真正叫人失望。例如不少人恥笑許鞍華的《第一爐香》,但拍此片不是她的本意,她也不介意批評。而她的電影有和田惠美與坂本龍一的班底,欣賞許導的精神,在張寶華(Sharon)的訪問中她談到了對世代,對當下的看法,仍然有團火的。一直以來她也拍過仆直的作品,已經進入化境。已故的陳木勝導演在拍攝《怒火》後逝世,沒法看到剪接與成品,就是香港穩打穩紮的警匪動作片。
另一部2021年的年度大片有邱禮濤的《拆彈專家2》,炸青馬大橋挺誇張的,《拆彈專家》原先定檔在2020年聖誕,差不多同期有三部劉德華主演的電影內鬥,不過《拆》得不到評委的垂青,只角逐四個幕後大獎。現在邱禮濤已轉型為大片導演,在疫情期間開拍的《掃毒3》由他執導,在香港搭建仿泰國的街景,繼1:1紅隧外又一個港片的壯舉。
評價《智齒》與《梅艷芳》
近幾年,徐克、林超賢、劉偉強、陳可辛都北上拍片,《中國醫生》、《中國女排》(奪冠)、《長津湖》,鮮有再回歸香港市場,鄭保瑞拍畢兩部《西遊記》賺完人仔回饋港片,交出有個人色彩的電影。《智齒》花了幾年時間才面世,是唯一參加柏林影展的華語作品,在內地因題材問題不能上映,內地早早就有影展的盜版在網上流傳。過去鄭保瑞是銀河映像的成員,編劇亦找來區健兒改編內地小說家雷米的作品,因為買下的版權快將到期,由釋出的預告散發著詭異與密集恐懼的味道,什麼是鄭保瑞的電影特色,也許是故事的不通,也許是怪異的味道,倒如以街市的場景作警署,又倒如電影出現怪物、飛車、血腥的場口也有著他以往電影的元素,共冶一爐,的確有觀能刺激、動作特效是精彩的,追逐的場口、看到上氣不接下氣。
不過《智齒》有令人失望的地方,儘管不少人盛讚前者有暴力美學,但大部份人也是跟風與搞不清暴力美學的概念。《智齒》的人物描寫蒼白無力,李淳的演出可有可無,奇怪的流浪漢池內博之突入,無背景無身份,只著重是林家棟對劉雅瑟施的暴力,莫名奇妙要道歉。最令人難受的是轉換成黑白片的無中生有,也許現代人較少看黑白片才覺得特別,電影的自然採光破壞得體無完膚,就是整色整水。
令人驚喜的是劉雅瑟由頭被打到落尾,楚楚可憐,她為了這部戲專登學廣東話,在拍攝後一段時間精神崩緊,精神可嘉。個人認為她是最佳女主角的不二人選,不過有些影評人認為電影有厭女成份,缺人文關懷亦是要當心的。《智齒》除了女主角外美指、攝影都花了心機的,《智齒》拿技術獎是理所當然的。電影留住了拆毀了的裕民坊的街景、九龍灣、觀塘變成了罪惡之城,也有內地城中村的元素。廢物垃圾的場景設計,工程巨大、雖然不是年度的好戲,但不至於不堪入目。《智齒》票房的失敗是頗令人失信心的,日後香港電影要做偏鋒的大片就更困難。單是這部電影的花費足以令電影公司破產,唯願鄭保瑞在內地拍片還債,日後再賺錢養港片。《智齒》在香港排片也是生不逢時,剛好撞正幾部大片與小品電影,坦白講2021年有大半的港片直逼不堪入目之列,要是拿下年度的電影亦不過份的。
幾年前金像獎《寒戰》橫掃九項大獎,比較擔心的是《梅艷芳》因著情懷而獲獎。要是拿一些幕後的獎也是情理之中,吳里璐的團隊設計的服飾、幾千個假髮,要是拍成紀錄片將會很精彩。個人喜歡梅艷芳多於《梅艷芳》,看這部片的觀眾如是,《梅艷芳》看的是情懷多於戲裡的事,哭也是哭張國榮出殯的一幕,哭梅姐對人的豪俠仗義。有機會看看導演版才深入指出電影的不足,但基本上與戲院版也沒大分別,當然劇組是很有心去還原她的生平,奈何由兒時到死亡,整整四十年的人生,要寫也寫不完。在電影裡亦不敢踩界,以往她在影圈發生了很多事情、在社會貢獻、在徒弟的相處上都有欠空白。甚至比不上高志森有份執導的《朝花夕拾》講述梅姐如何以生命影響生命。事實上梁樂民不懂做導演拍電影,編劇亦寫得蒼白無力,剪接也難救這部電影。有很多東西只能以言外之意表達,縱然電影有不錯的票房,但以事論事卻差了不少功力。
的確有點像梅姐的 |
在《梅艷芳》裡較感動的是劇組還原了以前的香港街景,雖然是短短幾秒過場的彌敦道、七十年代的妙麗中心、歌廳,王丹妮是眼前一亮的,但要扮演梅艷芳是有難度的,比較關心日後她如何擺脫梅姐的影子,去做演員、做模特,這部電影一躍成名不簡單,加上她為人性格不錯,在爭女主角方面有勁敵劉雅瑟。媽啊,新演員獎項能不能學TVB弄個雙胞胎,或是學港台頒十優歌手(笑),要是梁仲恆跟王丹妮要二選一實在太難。
2022年3月雜誌封面向香港電影致敬 |
在《梅艷芳》後也有動人的故事,例如找到了梅愛芳的兒子,又例如梅媽跟梅啟明斷絕母子關係。往往也是外在的因素比電影精彩,在技術上稱不上叫好,可是看到幾代人支持、認識梅姐、情懷未變。而電影公司投資這門生意是虧本的,又實現了梅姐在世時的承諾,有些心思心意比獲獎更為重要。特別是去到日本買下歌曲的版權,在這個時代能夠有一部電影勾起香港人的集體回憶,能夠有令人共鳴的電影,某方面是有時代價值。稍後再看串流平台上的導演版,再作評價吧。
廖子妤在《梅艷芳》演梅愛芳,也許電影不算太好,顯得她與梅姐的姐妹情比較平平。在《智齒》裡演的斷手女有被世界遺棄的味道,她得到兩個最佳女配角的提名。過往也拍不少MV、港台節目,終於遇上較好的角色,總比接拍《末日派對》、《同班同學》那類電影恰當。
中國情懷
相對以往的提名名單,今屆的優點是大部份都屬於港味濃的電影,《長津湖》雖在香港有千萬票房但大部份人都不是太受落。2020年《中國女排》(奪冠)上映時更是由愛國組織包場,香港的票房只屬一般般,《中國女排》入圍金像獎也挾住在本地的影評大獎上奪獎。幸好《中國女排》與《長津湖》也沒角逐最佳電影的大獎,兩年前《少年的你》在金像獎掃獎也不代表是香港電影,即使最終在奧斯卡外語片入到五強。
在頒獎禮的操作下也要有愛國電影入圍的,只要不太過份,再者《奪冠》是2020的大片,也不能傾向21年的大片。儘管電影所傳遞出的主旋律有多令人不受落,戲裡動員了很多體委的人員,包括老女排的姑娘,最令人反感的是那種要打倒日本女排的思維(作為日本女排迷看到選手在電影裡被人愚弄)。不過這是中國過去女排電影所傳承下來的假想敵思維。《中國女排》是國內的運動大片,在國內銳意要發展體育電影,就在冬奧前後內地推出了幾部影視作品。過往中國女排在香港有支持度,特別從80年代香港人對女排有代入感,對郎平有感情。
這次鞏琍演的鐵榔頭的確神似兼具備霸氣,連郎姨的女兒白浪也獲得女配角提名,在拍電影前郎平並不看好女兒能演好自己的角色,認為一個番書妹怎會明白文革後成長的一代人,為了這個角色白浪請老師學演戲、學中文。白浪有提名有幾個因素,對郎平的尊重、在角色上追求神態的相似度,但拍傳記片拍人物似與不似問題不大,重要的是如何做到與真實的人物有交合之餘又有演員本身的性格。在戲外更多的是郎平兩母女之間的感情瓜葛,你說我不能打排球,說我不行,我就行給你看。
四哥入圍與滄海遺珠
要講到金像獎的滄海遺珠,可能是《殺出個黃昏》的馮寶寶未獲提名,久未拍戲難得與謝賢合作,從粵語片時代二人在《連理枝》合作。在六十年後再聚,從父女檔到朋友的演出橫跨了好幾代人,《殺出個黃昏》是一部特別的電影,新老演員跨世代的合作,以老年人為主題又帶有黑色幽默,有生存的無奈也留下希望的種子。馮寶寶在戲中演慈母教出敗兒,被家人趕走到「劍橋護老院」住,在她身邊什麼也無了,家庭、事業、留下的是朋友。馮寶寶一心為家庭換來冷言冷語,她罵兒子的戲份做得恰如其份。或許過去她太習慣演師奶、婦嬬角色被看低一線。馮寶寶在香港影壇的貢獻值得頒贈終身成就獎,由年少時以童星身份擔正做女角,至今參與超過二百部電影,應記錄一下。
同戲的男主角謝賢剛剛在電影評論學會評選得到最佳男主角,內地與香港觀眾對謝賢的認識未必太多,特別是媒體聚焦在霆鋒與爸爸之間的競爭。不用爭了,霆鋒又不是沒拿過影帝。事實上《殺出個黃昏》是稀有的電影,謝賢多少十年未拍過電影,老而彌堅,超班。早在幾年前他已經拿了終身成就獎,好笑的是一同角逐最佳男主角的林家棟與吳鎮宇分別在TVB劇集扮演謝源。年輕一代的梁仲恆、中年人的一代與老一輩競逐影帝,在舊時代沒得到的認同可以圓夢。另外林家棟監製《殺出個黃昏》也是情義,現在的港產片除了靠古天樂投資外,也要靠林家棟的付出,參與幾部電影幕前幕後,《手捲煙》、《智齒》、《梅艷芳》,成為中流砥柱。
黑暗的日子
在2022年戲院暫且關閉至4月20日,當以為2019打後的日子很差,原來低處未算低,「愚府添疫」,2022的電影上映的數目恐怕回到2022不足30部。最令人擔心的是院線能否捱過寒冬,即使電影院不營業仍要交租,今年亦有一些期待已久並過審的電影,如幾部大片《風再起時》(在去年電影節臨時退出)、《神探大戰》、《明日戰紀》、還有一些小品電影。看來因數量的原因,明年也不會有金像獎了,今年金像獎暫定延期到六月舉行,在現在香港的環境下大家都想行開下忘記左哩個世界,雖則打開串流平台就可以看電影,但在電影院看是不一樣的。
今年的國際電影節要取消,新加入的電影會會籍無用武之地。未來去戲院要用到疫苗護照,何時才能夠正常出行?金像獎與香港電影未來還可以走多遠的路?一切取決於自由度與底線,高先電影院最近過了一周年的誌慶,在疫情下開業,在疫情下做了不少活動與放映,在香港有很多無名故事,無名英雄仍然很努力守住。Live long and prosper( From Star Trek).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