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1日 星期一

由自己.看電影.也是香港地—看第三十五屆香港電影金像獎


  2015年為了支持香港足球隊奮進世界盃,有不少的Hashtag都用上「自己人撐自己人」,「香港勁揪」。第三十五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提名名單出爐,自不然會感覺到一股「悶」氣。又是那些二十年前的明星角逐最佳男主角,都年過半百,有些人已經拿了好幾次影帝。獎項若不隔十年八年又如何磨一劍?奧斯卡的影帝影后也要經過好幾次提名才再下一城呢。香港影壇老化既是事實,但無論怎樣都會愛護它、守護它,正所謂生於斯、長於斯。你嬴,我與你一起風光。你輸,我與你東山再起。足球與電影也是一樣。

 
縱觀這一屆的提名名單,要想的是「票房」、「口碑」與「質素」那方面最重要,2013年《狂舞派》得到追捧,全城都在講「為了XX,可以去到幾盡」,顏卓靈與蔡瀚億聲名大振,現在有不少拍廣告與電影的機會。但以戲論戲,《狂舞派》亦存在不少的瑕疵,例如是口裡說很愛跳舞,但實際上又在批評其他的舞蹈流派,無疑是不尊重人的。而且當中描繪的青春都實在太過理想化,不過如何的「差」也好,在香港也難得有這股不賣弄性愛、賭博、濫情的電影。而令人更加高興的是黃修平從拍攝獨立電影,多年打滾終於得到認同。戲外的「狂」實際上比戲內的「舞」值得欣賞。2015年遺憾的是新作《哪一天我們會飛》打破不到《狂舞派》的票房,更被影評人批評導演有「日本電影浪漫化」與「純愛」的追求,而這種模式與香港格格不入。導演也是中年人交出中年人對逝去青春的留戀,同期香港上映的還有台灣的《我的少女時代》,也許中年人總愛懷緬過去的年代。香港金像獎又何嘗不是?

 
早年香港吹起一陣《那些年》風,結果《那些年》就功高蓋主拿走了最佳兩岸電影,事實上這個獎項根本無需設立,從過去的最佳亞洲電影自我矮化為「兩岸」,新加坡與馬來西亞也有人拍攝華語電影,對華人來說視野是有所局限。在這方面金馬獎的視野較為開闊,所以陳哲藝憑《爸媽不在家》有機會在李安手裡拿了最佳影片。香港人的確很愛台灣的青春電影,《我的少女時代》或許會壓過侯孝賢的聶隱娘獲獎。至於內地電影《山河故人》、《狼圖騰》與《推拿》只有陪跑的份,皆因這些的提名作都不如少女時代「入屋」。

 
最佳男主角的提名可謂是最悶人,四大天王除了黎明外,無它的黎明早已消失在黃真真的電影,正式成為《消失的愛人》。三大天王加上兩個家輝,五位都已經是影帝級,當中講到最有競爭力一定是郭富城與張學友。一個是台灣金馬影帝、一個是印度影帝。一直以來都有傳言說金像獎欠張學友一個獎,而金像獎一直是講求論資排輩的,估計張學友機會稍大。而他主演的《暗色天堂》在會在金像獎前正式上映,將會乘勝追擊。
                                          

 
最佳女主角方面,林嘉欣在金馬憑《百日告別》獲影后。《暗色天堂》在金像獎提名階段前有限度上映部份場次,想必是為了爭獎而努力。香港就是一個「跟風」的地方,受到金馬獎的「啟示」,人有我有。《五個小孩的校長》成為2015年票房最高的港產片,楊千嬅再度獲提名。隨著年紀與經驗的增長,楊千嬅從無知天真的角色轉型而中女、職場上的專業人士,蛻變也挺大。再加上《五個小孩的校長》是源自香港本地的真人真事,有效應。同樣是金馬效應,白只獲金馬獎照道理在香港也會再次獲獎,可謂是吐氣揚眉。

  
新晉導演方面慶幸沒有陸以心,她的《同班同學》實在太難看兼侮辱女性。今年有三位新晉導演,張家輝、劉浩良與許誠毅。相對來說,若張家輝得到這個獎會比得到影帝更高興,《陀地驅魔人》已經是他第二部自導自演的作品,再不拿的話就再沒有機會。許誠毅的《捉妖記》在內地收得二十四億,但香港觀眾普遍一見預告就調頭,堂堂「史力加之父」的作品就有如惡夢。過去得到這個獎的導演也並非一帆風順,《寒戰》的梁樂民、陸劍青甚至在同屆得到了最佳電影,可是新作品不如舊作品,又或者歷史早已作出判斷。事實證明得到獎也不一定是好電影,更何況是現在的情況,有獎就頒,然後裝作苦情。特別是那些的業界講到二次創作等同「盜版」,根本是無稽之談,與現實脫節。

 
較為鼓舞的是《十年》獲得最佳影片的提名,這是一個泛政治的時代,更何況官媒用《十年》批評香港人。不論喜歡不喜歡,香港就是有言論自由、思想自由的地方,講政治只是貼近社會題材,而多久香港沒有一部講「我城」的電影。陳果的「香港三部曲」已久遠,九七後的一代又有什麼的焦慮的確要深思,要了解。有提名已經是一個勝利。雖然整個提名名單不乏有合拍片,但起碼應該獲提名的港產片都已在榜上。還有就是去年金像獎主持人的表現為人詬病,林家棟被指不尊重提名人,陳小春則言辭不達標。故今屆就由劉青雲擔任主持人,相對是信心的保證。無論如何也要講聲香港電影,加油。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過去30日人氣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