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11日 星期日

香港九十年代同志電影初探(二)--玩轉性別.陳可辛

   回看九十年代的同志電影,不得不提的是UFO(電影人電影製作公司),更絕得不能夠放過陳可辛。陳可辛的電影正好標誌著一個開放的新紀元,他擁有留學背景、思想開放,在九十年代出道就拍出個人化而且風格的作品。其中,陳可辛作品的關鍵詞之一,相信是非「同志」莫屬。在他的作品裡不難發現同志的身影,在他的名作《金枝玉葉》裡就出現了易服、雙性戀,可謂是把整個「LGBT」都放在電影裡。從《風塵三俠》的毛周朱、《金枝玉葉》的林子穎與阿O,在描寫人物方面相當的鬼馬風趣,而對於愛情的追求相當的人性化。他沒有否定到同性愛的本質,而是讓他們不計較身份地相愛,在當時保守的香港社會裡,陳可辛的作品是相當的「基友好」的。

 
除了他所執導的作品外,監制的《亞飛與亞基》(1992)也有類似「基人」的原型。在《亞飛與亞基》就有兩個擬似基人,亞基(張學友飾)的娘娘腔以及袁詠儀出演的阿真都看似是一半基,一半不基。前者一開場就陰聲細氣的,差一點就以為亞飛與亞基就是一對同性戀人。後者,在電影裡扮演的是女同志,但後來因為亞飛的愛而「拗直」。在九十年代的同志片裡,少不免對同志有剝削與誤解,其中阿真的角色就是普羅大眾的誤區,以為同性戀可以醫。相對來說,電影的問題實在不大,而那個年頭的電影都喜歡偶爾嘲諷性取向,根本不用太認真看待。即使同志看到,也可以會心微笑,何見黑色幽默的必要。

 
在往後一年,李志毅與陳可辛合導的《風塵三俠》(1993)就出現了毛周朱(鄭丹瑞飾)的角色,毛周珠是個會拜七姐,講說話娘娘腔的大男人。他心儀周慧敏,男人三十最怕娶不到老婆。而電影裡面安排他與周文健因各自與異性約會不遂,而衍生一段「斷背之戀」,最後理所當然是由攣變直。在當時有同志角色的電影都會有這種的劇情,或者是當時的電影都不太夠膽與開放一點去寫同志,到頭來只成為某種的嘲弄與抽水。
三個兜兜轉再360度複雜關係

 
至於陳可辛的代表作《金枝玉葉》就走進了另一個層次,這次的同志身份多變,而且亦男亦女,故電影的英文名字改寫《He’s a Woman,She’s a Man》,第二集的英文名更改為《Who’s the Man,Who ‘s the Woman》,前者是性別的錯置,後者是提問。兩部電影主要談的不是應該愛那一個性別,而是探討愛一個人不應該想太多。當中實質談的是性別模糊與易服,袁詠儀飾演的林子穎為了入娛樂圈不昔扮作男兒身。在娛圈裡她認識家明(張國榮飾)與玫瑰(劉嘉玲飾),形成了一段三角關係。而在第二集,有梅姐的加入,同樣是三人關係差點變成了「男同愛」、「女同愛」與「異性愛」三種關係。欣賞《金枝玉葉》系列是一個很有趣的過程,林子穎的外表與內在是兩個模樣,外表是個陰柔的男孩(或者現代人的角度會把男性化打扮的女生稱為TB),而內心是絕對的女人心。


 
她的出現讓家明擔心自己是不是同性戀,後來家明搞清楚子穎是女兒身,方才不那麼「害怕」。第二集的性別關係比首集更加複雜,同樣是三角關係,首集集中的只是單一的讓愛,表面上是男同愛,實際上是異性愛的關係。第二集林子穎的內心世界快要爆炸,首先是與家明的關係是雙向性的,其次是梅姐的加入,三個關係撲朔迷離。難為愛情定分界的時候,唯一可以做的是不去理會太多,回歸基本,從心出發,不去以道德批評。
誰比你重要?
  《金枝玉葉》的成功在於它開左個性別的玩笑,這些玩笑並不是嘲笑他人,而是包容人的,電影讓人看到幸福、看到平凡、看到多元。以喜劇方式混入電影中,消減了對同志、對易服者的剝削,反而是開心見誠、隨意一點的輕鬆手法去講述一個故事,令人感到耳目一新。直到今時今日,這部電影並沒有帶給人反感與說教味,是一部港片的經典作。

   
除了主要人物外,《金枝玉葉》的配角之中也有同道中人。第一個是唱片公司的高層大姑媽(曾志偉飾),第二個是梅姐的助手阿O(李綺虹飾)。前者是很典型娘娘腔的類型,之所以叫大姑媽大概是模仿Elton John。至於阿O口說是女同志,但實際上也無女同志的特徵,或許她喜愛的只是一雙無毛的腿。可是,她最終還是選擇做一隻無腳的雀仔。
有了你即使平凡卻最重要?

   
在九十年代的港產片裡,出現同志不是什麼新奇事,可是要做到《金枝玉葉》般具娛樂、商業因素的話,就只有陳可辛可以做到。一般來說,九十年代的同志片也比較苦情,同志得不到好結果。雖然陳可辛的男男女女最終都返回異性身邊,可是透過性別遊戲也試驗到「愛的可能性」。千禧年後的港片,就只有許鞍華的《得閒炒飯》與獨立製作人梁碧芝的《不能愛》書寫到雙性戀的心事,以及找尋性向的路。現在看來,陳可辛是前衛兼開放,作品恰到好處,雅俗共賞。某程度上這份功勞是居功給兩位一代巨星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過去30日人氣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