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5日 星期一

《爸爸去那兒》的廣告營銷學


《爸爸去那兒》電影版,並不是電影。只是把電視模式照樣地搬到電影裡頭,電影早前在香港上映,比內地晚了差不多兩個月。內地檔期為新春檔,隨便就吸了好幾個億。也造就了電視版要開拍第二季,這個版權來至韓國的節目在中國火紅火熱。就連TVB也買下版權,找來自家藝人拍了個短期的香港版。內地版本由湖南衛視播出,一播就立即火起來,湖南衛視一向都是內地的大秀户,從超女、快男到《爸爸去那兒》、再到《我是歌手》都吸引了一定的海外觀眾收看。廣電總局最近就下了新的「限娛令」,相信日後做節目會更加艱難,例如是限制《快樂女聲》節目要在晚上十點進行,並且限制了節目的播放時間。新的法則包括了「一劇兩星」,未來將會限制港台的製作人員數量。

                         

《爸爸去那兒》從電視版開播就得到了國人的讚賞,節目主要帶出孩子的可愛與他們與父親相處的點滴,觀眾喜歡這個節目,最主要是它簡單,沒有機心、沒有勾心鬥角、沒有不和,選秀節目與競演節目也會有最終的勝利者,而這檔親子節目並沒有勝利者,不需要計較成敗得失。節目最主要透過各種任務,拍下孩子與父親的真情,真情無價。看著可愛的小童,彼此的打鬧,看到他們從任務中得到成功感與不自覺表露出的喜感,這才是節目的成功之道。

過去,湖南衛視創造過不少成功的節目。零五年的《超級女聲》就創下了過億元的廣告冠名費,故此廣告商對此虎視眈眈。無論是電影還是電視都會要求有植入廣告,《爸爸去那兒》的成功某程度上也為廣告商帶來不少收入。雖然《爸爸去那兒》大電影並不是電影,但當中的廣告營銷學與品牌戰略方針就值得探討一下。

首先,整個大電影都是在長隆動物園裡舉行,集中在一個地方。有了孩子與星爸們的組合,對遊客有吸引力,在香港的節目定期就會到長隆水上世界耍樂,其實目的也是一樣,得到贊助,玩一些無聊無意思的遊戲,觀眾才可「娛樂至死」。也許最好就有明星水著環節吧。在大電影裡孩子有機會與動物接觸,讓他們感受到原始的一面。一家大細樂也融融,動物園的定位本就是合家歡的。再國內上映的時刻更加是新春檔期,有助短期的新春出行。至少長隆景區是國家5A的旅遊景點,廣為港人與廣東人熟悉。

與平日的電視版一樣,電影版一出場就坐著廣汽的最新轎車,然後在任務中規定父親要為孩子煮飯,其中思念水餃與金龍魚就像幽靈一樣出現在鏡頭前。就像是香港的烹飪節目一樣,把一大堆醬油鋪在煮食台前充當佈景版,香港也有May姐雞汁,爸爸們有思念水餃與食用油也不過份,民以食為天。為孩子煮飯看起來是微不足道的事情,但在節目當中就是要突顯父親可以為子女做任何事情,要展現對家庭的承擔。

除了食品的產品外,還有小兒藥物與兒童的潤膚露,要打造美膚兒童嗎,還有奶製品的植入。把孩子的生活寫成幸福、健康與有營養的,倒是形成了生活的指標。整個的戰略就是要打造中產家庭形象,型爸爸與小萌童,穿著打扮都很時髦。再加上親子節目是無分年齡、階級,上至官員,下至民工都會很受落。況且,大多數時間電視與電影都有娛樂功能,觀眾不想想太多,就輕輕鬆鬆看一部片,打發時間。《爸爸去那兒》大電影與同是真人秀改編的電影《中國好聲音》相比起來就輕鬆得多,從檔期,到新春的氛圍,縱然會給人一種圈錢的感覺,但對於一家大小來說,笑一頓也不太過份。《中國好聲音之為你轉身》的失敗是在於劇本問題,觀眾對選秀早已審美疲勞,還要讓一群不黯演戲的歌手拍電影,是會讓人反感。相對,《爸爸去那兒》的真實、友愛、這才是最基本的父子/父女情。中國電影業總算是開創了「真人秀」的先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過去30日人氣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