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鮮浪潮在下月舉辦,一眾的電影新力軍、電影學生或是公開組別的愛好者經過了有關的導師的指導拍成三十分鐘的作品。但老實說導師的作用不大,劣質作品充斥著整個影展,雖然鮮浪潮是杜琪峰力推的,但他也曾經講過鮮浪潮的作品當中是有問題的,包括是學生的創意還有是他們一窩鋒的拍攝某些的社會議題,欠缺個人的「高度」與視覺。而杜琪峰也坦言,這些作品註定是「不行」,但就是要給年青人機會。第一屆鮮浪潮大獎的得主許學文講過即使他現在有機會踏進電影圈,即使是一個三十分鐘的短片要準備三年或以上,在他與杜琪峰的合作中,可謂是碰壁。一個稿件要改超過十五次以上。理想與現實是差天共地。
新人總是會有缺陷,有時候不是不給予機會新人,但要明白有些人不知在做什麼,也所謂是HEA住做。同樣也有人努力過,鮮浪潮當中有部份人已經有自己一套風格與長片,例如是盧鎮業、劉韻文與周冠威都已經有自己的作品,分別在香港與世界上也有放映。而盧鎮業更獲得藝發局所頒授的獎項。可是有部份人卻無心插柳,作品了無新意,無聊白痴當有趣,分明當觀眾是死的。有時候請新導演也想一想自己要有什麼能力驅使一個不認識你們的觀眾,認識你們。觀眾不是善信,不是施捨的,錢不容易賺,時間也不夠用,你若無目的、無信心也無對電影的愛,是對自己的不尊重。
在收費電視看過某部份作品,不看由自可,一看把幾火。電影學生代表的是自己,要學懂什麼叫自重又重人,拍政治題材卻掏空政治,拍同性戀題材拍得不三不四,故弄玄虛,何解要苦了自己也苦了觀眾。要知道拍政治題材就要至少要帶出某些東西,即使是拍遊行上街,也要帶出為何人家要上街、他們爭取什麼?相信電影學生拍電影也會學過「5W1H」吧,拍攝動機也懂得吧。那部叫做《七一生日不快樂》的短片令我難忘,皆因指導老師明明就是個熱心政治的人物,但學生沒有把握住機會發問與學習,變相令到老師丟架。真是令人十分失望,學生是可以有自己的看法,但連最基本的文本也沒有做好,又何來急住「交功課」?
學生作品可以差,但未來的作品要不就是打工、要不就是走進行業之中,拿出這樣的功課真是要好好反省。鮮浪潮的品牌目前也只是靠杜琪峰一人撐住,而學生們不應該辜負他的苦心,更要學習電影人的專業態度。而他在項目之中也是盡心盡力,把鮮浪潮足足維持了八年。只是希望日後能夠看到有誠意的作品,也可以看到鮮浪潮的作品繼續衝出國際。應該是鼓勵比起責罵多一點的,只是某些作品真是「跣」人一鑊,參差不齊,人人得以誅之。但某些有誠意的導演,大家就要多多支持啦。
2013年11月15日 星期五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過去30日人氣文章
-
九十年代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場大火是1996年佐敦的嘉利大廈五級火警,造成41死80傷,是為香港歷史上最嚴重的火災,長沙灣消防局消防隊目廖熾雄誤墮電梯糟殉職。當時傳媒鋪天蓋地的報道中猶以火海中的人形最為深刻,還有零星的市民為了生存採用不同的方法,包括跳樓奇蹟保命。往後,嘉利大...
-
《快餐店陰質事件》(Compliance)是一部相當有啟發性的電影,從中可以看到人在特有的環境下會做出怎樣的判斷與處理一些問題。或者觀眾會認為戲裡的情節是很荒唐,但世界那麼大,更荒謬的事仍有很多。當看過在影片分享網站上那些真實的新聞片段,更覺得這部電影有它的存在價...
-
寫這篇文章本意不是要貶低葉德嫻,她已是影后級人馬,就連在一部剝削女性的作品上也足見她的級數,她的演技不容質疑。而提葉德嫻就不得不提到她與劉德華的相遇,她曾經在訪問中就講到「生仔要生劉德華」,但其實她們年紀只是相差十三歲,沒可能生劉德華的。於是他們就上契了。 1985 年的《法外...
-
2013 年有部名為《 Lovelace 》的傳記電影上映,講述著名色情女優 Linda Lovelace 傳奇的故事,在中學裡曾經被稱為了「聖潔小姐」搖身一變成為色情片的主角,在往後的日子更成為反色情運動的一員。 1972 年的《深喉》 (Deep Throat) 揭開...
-
修復粵語片《彩色青春》(1966)應該是香港電影資料館的得意之作,目前館方出版的修復電影影碟只有三部戲,而《彩色青春》的影碟在2015年推出並附有小書。自第一次修復後放映距今已經十年,其中在電影資料館15週年活動上放映了二次修復版本。相隔五年,《彩色青春》再次放映,一睹青春電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