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25日 星期四

【香江歷史尋寶】香港大會堂建館六十年(上):電影文化與世代傳承

 香港真係好靚,我地真係好撚鍾意香港,這幾年大家對如何愛香港有新的解讀,可以是愛的反面是恨,又可以是比以往更留意香港的事物。香港大會堂從1962年建館至今,歷經六十年,每隔一個十年館方就會辦回顧展紀念這座建築物,亦讓我們回顧歷史軌跡,立身處地感受當中的變遷。大會堂由康文署屬下管理,館方設有高低座、婚姻註册處、辦公室、音樂廳、劇院、圖書館,設有多個展覽廳、以前更設有藝術館的部份,其後香港藝術館搬遷至尖沙咀發揚光大、自成一角。





現在香港最新有西九文化區(裡面有M+博物館(含戲院)、戲曲中心、自由空間、故宮博物館與西九海濱組成的園區)、又有中環以藝穗會(即將完成歷史任務)、大館舊建築群的小文化圈、尖沙嘴海傍以文化中心、婚姻註册處、藝術館為主的園區。香港社會經過幾十年本土意識與城市規劃的轉變、社區設施得以改善,包括民生的基礎建設,如社區中心、體育館與圖書館、公園等等。香港大會堂圖書館是全港第一個供市民免費享用的圖書館設施,在中環的新海濱、代表中產的區域、有一個對住海景的圖書館,在六、七十年代是相當高尚。而香港大會堂建館六十週年在2022年刊憲獲評為法定古蹟,箇中原因離不開它的現代包浩斯的建築風格與對香港藝術文化的意義,同時也有紀念二戰死去官兵的紀念花園。


適逢大會堂六十週年,康文署與大會堂舉辦了一連串活動與講座,包括圖書館、粵劇、電影、舞蹈供市民參加。早前舉行了兩場以電影文化為主題的講座,別具意義,在此將講座的內容細意整理與以個人筆觸重新認識大會堂。每代的香港市民對大會堂都有他們的印象,中老年人對大會堂印象應該會較深,去圖書館、聽音樂會、看劇場,現在的大會堂仍然是香港不可缺少的表演場地,其中香港話劇團、小交響樂團是館方的合作伙伴,近幾年在大會堂的電影放映已經賣少見少,以電影文化為中心的位置已經漸漸褪色。原因是大會堂的位置與只能放映35mm的菲林電影,但近十年影展大多數以數碼格式放映,即使有菲林也是少數中的少數,故在商業競爭與場地的制肘下,漸漸淡化。





在這兩場講座,筆者獲益良多,聽聽上一輩的人說說香江的歷史,對香港電影的所思所想,聽一下中老年人對大會堂的感受,由走堂、拍拖、結婚,無獨有偶的是在《七人樂隊》裡林嶺東的《迷路》出現了對舊中環、舊香港的懷緬,對於老港來說大會堂與旁邊建於1954年的停車場是地標,在戲裡任達華在大會堂外與保安就吸煙問題有幾句爭拗。要認識大會堂可以用多方面研究,歷史學、建築、城市學、又例如它作為一座具殖民地色彩,以前英國皇室成員在皇后碼頭下船,在大會堂必定有官方活動,又例如每年香港的法律週舉辦的活動在當地開幕與在外面舉行升旗禮與檢閱,港督必定在大會堂進行宣誓儀式。再配合舊有的天星、皇后碼頭,形成五十年代具功能性的實用建築群。


《迷路》鍾景輝與任達華演父子檔,在大會堂外取景



在2007年當時的八十後青年提倡保育天星與皇后碼頭,當時的青年林輝以大鐵鏈鎖住自己,成一時熱話,前任特首林鄭月娥(時任發展局局長)與青年對話,答應覓地再建皇后碼頭,至今不了了之。在講求去殖化的香港,大會堂作為戰後有意義的建築物得以保存下來,我們就有責任認識與了解,這幾年間香港失去太多東西,核心價值的、文化傳統的,如霓紅燈牌、舊茶樓點心妹、甚至是鄉郊色彩的村落、船廠、木廠、手藝的失傳,令人惋惜。前排電視台重播二十五年前的劇集《難兄難弟》,再見雍雅山房,我們只應在光影裡尋找過去的回憶了。大會堂的意義在於在電視劇集/電影裡的出現,亦包括久違了的中環海濱的集會與活動。在電視劇裡男女主角相約去大會堂看表演、求婚、等人云云。


關錦鵬對大會堂的情感與《八個女人一台戲》

在這次的講座有位前退休的大學教授提問到大會堂是不是被邊緣化的問題,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到底新一代的年輕人如何看待大會堂,又或者如何保持競爭力,大會堂是不是一個孤島,這個可以加入城市學/香港學的研究。可以講的是大會堂看似是孤島是源於天星/皇后的清拆與搬遷,令到這個地方不再方便,距離地鐵站一段距離,要很故意去這個地方才會去。至於年輕一代對大會堂的感情一定不及老一輩,香港地車資昂貴,對於新界市民去大會堂就是一整日的活動,即使城鄉差異有所拉近,但車資的差異卻很現實。不過遇上合適的活動還是會去大會堂,例如聽獨奏會、看話劇演出等等。而大會堂的一個文化意義是在於華洋共處的地方,1962年開館第一個演出是倫敦愛樂樂團的演出,接著是粵劇開山,適逢開館60週年館方在疫情下安排了倫敦愛樂樂團作錄影演出,同時大會堂是香港第一個政府的公家場地,在五十年代香港首個私營的表演場地為璇宮戲院,後來改名為皇都戲院。現在由發展商進行保育修復的工作。





其中一場講座由影評人登徒與關錦鵬導演主講,當中提到關導演在進入TVB訓練班後成為大會堂的常客,接觸現當代的表演藝術。當然他青年時期也有在大會堂看電影,登徒提到大學生時到大會堂看電影節的放映,認識了一些朋友,包括電影節常客黃耀明、黎妙雪、張偉雄,他們都是香港文化界的一員。現在香港一年有約二百個大大小小的電影節,單是電影節協會舉辦的電影節就有兩個,再加上日常的專題放映、商業機構的電影節,今時今日電影節的定位與角色與以往幾十年前甚具場外社交、研究電影(電影節推出專書、講座、專題放映)是有所分別。


要講到電影節最明顯的變化是香港政治氣候的轉變,過往曾經在電影節看過香港獨立製作的紀錄片,當時主辦方與本地獨立電影的組織有合作,到今日敵不過電影審查制度與這方面,不禁令人反思電影節談不談得上具國際視野。正正HKIFF(香港國際電影節)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由1977年至今已具四十多年的歷史,而大會堂是電影節的起點,幾十年後這個起點面對老化的機件,不方便的地點,已經被淘汰了。印象中筆者在歷屆的影展也曾經去過大會堂,盼有日設施改善,再臨此地吧。


來到關導的部份,關導一方面談了一些香港電影的事情,一些他的朋友、他的電影還有他的童年,這些花邊的消息在此文就不打算談,主要集中對大會堂高雅的印象與其優雅的建築美學,在他眼中是獨一無二的,大會堂亦代表了他那個年代的藝術青年的生活。另一方面談的是拍攝與大會堂有關的電影《八個女人一台戲》,在戲中圍繞舞台劇而生離不開取景維港與劇團的故事,因此有些戲份在館內的劇場取景。電影曾經在香港國際電影節放映,但因為是合拍片的緣故,遇上政治審查而上映無期。據關導所講最初開拍的原因是編劇魏紹恩提到大會堂可能要清拆,於是萌生起這個故事。在戲中除了後台是搭景外,得到了政府的支持在大會堂租了幾日原址拍攝,電影在電影節放了兩場,去過釜山與新加坡電影節,至今經過四年停擺未能在香港正式與觀眾見面。





據關導所講在戲中的對白出了「問題」,兩位女主角鄭秀文與梁詠琪講到維港真係好靚,另一人和應以前水深港口闊仲靚,誰知講了一句「主」要收回又有什麼辦法。在內地過審出了阻礙,這個「主」不是上帝,而是內地部門的一句話。蒸餾水廣告的香港真係好靚被投訴,粵劇演員一些話被觀眾投訴國安法,就連一部香港電影也離不開政治現實。不難理解合拍片變得兩面不是人,而我們作為觀眾也只能盡其本步去選擇與衡量。


幸運的是大會堂是第一座戰後興建而獲得保留的法定古蹟,儘管時下香港多想去殖化也洗不去舊有的歷史與集體回憶。另外在這個講座以外都聽得出關導勉勵新一代人的心思,以及他的電影與生活有濃濃香港特色,他的新作短片有吉席街的高先電影院、《胭脂扣》的如花與港島的街景,他以前拍類型片的妥協與表現的風格,都使他成為香港一位舉足輕重的電影作者。而他現在做的是扶助新一代、教育下一代的電影工作者。無論是已故的林嶺東導演還是關錦鵬,在他們取景的作品都看到他們老一輩的導演的回饋。




對於大會堂的故事又豈只這些,文章太長了,下篇將會以有限的資料談到大會堂放映藝術電影的歷史與電影節前身的點滴。


參與內地節目《乘風破浪的姐姐》的內地演員、跨界表演者齊溪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過去30日人氣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