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21日 星期四

行路難.乘風破浪一第四十屆香港電影金像獎賽果與展望將來

 李白的《行路難》是一首寄望明天會更好,自我鼓勵的詩詞,對未來有期盼,撥開雲霧見青天。這首詩很適合香港當中要砥勵前行的,這幾年疫情也好,社會事件也好,娛樂圈分散了市民的注意力。看電視也有法西斯與爭執,坦白講看到一些文化人對個別團體的圍爐,貶低另一些人就心生厭惡。例如今屆金像獎就有新聞提到不請曾志偉頒獎,又有錢嘉樂亮相viu台的報導,首先主辦方是金像獎,viu台方面是協辦與直播,為香港好不應該分黨分派,香港只有一個香港營,不論政見立場。另外,曾志偉是香港導演、資深演員、電影投資者與監製,不論認不認同也好,他在香港的電影上有地位,而不是以排除法將他移除。而錢嘉樂是現代龍虎武師的要員,是香港電影的動作指導,武指,都是為香港電影而努力,而不是個別電視台。香港容不下再多的撕裂,雖然這些說話很難聽,但一個頒獎禮、節目也要大體的。


由張叔平設計頗醜的key art :'(



到底金像獎是一個怎樣的頒獎禮,我們又想它成為怎樣的頒獎禮,如何尊重別人的努力,確立香港人身份,為香港人打氣、傳承。今年頒獎禮四十而立,除了Mirror演唱主題曲外,年輕影人做頒獎嘉賓外,表演與致敬項目沒有心思。支撐看頒獎禮的是對提名人的支持,對節目的情懷。頒獎禮不見主題、核心、即使在這個四十年的日子也沒有主體思想,志氣bite。這方面無疑令人失望,又或者香港也沒有什麼希望可言,再早幾屆請了一些年青演員表演與給大家認識,介紹一下每部的提名電影,有提名、沒提名的新導演站在台上給大家認識,今年都因「疫情」要精簡而卻步。


在節目前段又要補發獎項給第39屆的得獎者,頒獎禮淪為講多過做。這種形式要有所轉型才行。在頒發上屆的獎項有窩心的,亦有嘔心的,林二汶受到邪教之說影響,在台上故意說所謂師尊的教誨,可惜她國學能力不足,顯得小家。另一邊廂,岑寧兒唱了好友盧凱彤的遺作,成就了《少年的你》。至少今年金像獎不再是明顯的內地合拍片贏多項大獎,我們看到港味濃的《怒火》、《梅艷芳》、《智齒》、深水埗街頭的《濁水漂流》、看到香港運動員的故事。20與21年的電影裡有不少年輕人輩出,獲得最佳男配角的少年馮皓揚的得體感言,又看到來港十年的廖子妤(馬拉妹,前排在77台有個節目介紹馬來文化),最初看她演剝削女性的《同班同學》到開始有機會拍大片。《梅艷芳》裡的梅愛芳戲份不多但真摯,《智齒》的斷手女有種cult與可憐味,又或者看到王丹妮奪獎,她的謙虛,她扮得似與不似的非戰之罪,都使她成為一位由零開始的演員,賽果是合情合理的。


回看幾個月前寫的文章提到劉雅瑟與謝賢,他們得獎都是意料之中。坦白說今屆的賽果十居其九都沒懸念,坂本龍一的最佳原創音樂十分勁,但人家未必稀罕這個獎。吳里璐是得獎常客,單是《梅艷芳》的二百個假髮與服裝都夠說服力,《智齒》的攝影鄭兆強的技術也很紮實,沒有懸念,令人不解的是《智齒》的劇本連歐健兒也說不知為何得獎,就得獎了。提名的劇本、沒有提名的劇本也有缺陷,《殺出個黃昏》未免TVB色彩、所有劇本與電影的確如影評人何兆彬所講不如《美國女孩》優秀。剛剛完結了台北電影節,阮鳳儀導演來到會場領獎,實在喜出望外!





整晚的頒獎禮有令人感動的,許冠文太太叫佢即使要喊也要拍笑片,我們的確需要笑的力量、許冠文悼念他弟弟阿英,對於許氏的電影還需時間與資源研究,這塊看得不夠多。這幾年電影節做了許冠文的焦點影人,出版了專書可以認識更多。事實上香港電影無論主流還是獨立也有很多值得研究。當然這是個人選擇與後話了,大眾看電影、看頒獎禮都是娛樂一番,但多了人談論也是好事的,寫文章紀錄也是保存的方法。全世界的電影節與頒獎禮也有人批評,抖音(國際版Tiktok)入侵康城,金馬獎也有批評,我想香港金像獎不要變贊就好,今時今日有些聲音也容不下,在台上聽到避不到一齊捱、聽到一些弦外之音,看到張婉婷在台上發言,看到林家棟與古天樂為香港電影發展,鼓勵新一代影人。還有連吳君如也幫助年輕影人,如《梅艷芳》的對白前輩有責任推後輩一把。這幾年謝霆鋒也做類似的事情,林峯、張繼聰這代40歲的男星也成為了港片的中流砥柱。是因緣,是對這個城市的回報,是感恩。


《怒火》獲得最佳導演與最佳電影,引來不少批評,死者為大。當頒獎嘉賓劉德華讀出陳木勝太太寫的感謝,也是一種因緣。陳木勝第一部執導的是《天若有情》,與劉德華惺惺相識。令人感動的還有《時間的初衷》得獎團隊的一番鼓勵說話,避唔到,一齊捱是有意識的一句話,有弦外之音,自己領悟。不少人為吳鎮宇呼冤,《濁水漂流》因題材敏感零獎項,李駿碩拍過同志短片、到執導第二部電影,而且自編自導,是影壇的新力軍。縱然第一部《翠絲》實在一般,不過也是很邊緣/小眾的電影,是值得了解一下。而《濁水》這個事件是他當記者的故事,是很特別的。吳鎮宇提名六次影帝都中空寶,阿叔今年已經六十歲,再沒多少個機會,不過今屆有謝賢實在無話好說,他的地位、資歷也高幾班。事實上吳鎮宇在電影上予人的感覺是實力派演員,有不少突破的,喪坤、跨性別人士、機師、TVB的謝源、逆流大叔、脫皮爸爸、黑社會、基佬等等都夠突破。





今屆的新演員、新導演都相當有競爭力與才華,劉浩良、文念中都被忽略了,回看劉浩良的《衝鋒車》是玩味之作,文念中的《好好拍電影》對照崔允信在九十年代的《去日苦多》,是鮮有關於香港影人的紀錄片,應該給予肯定的。城大畢業生陳健朗憑《手捲煙》奪獎也是新力軍掘起,之後會有不少新導演出現,如何爵天的法庭電影、《明日戰紀》的吳炫輝、黃綺琳也有第二部作品、彭秀慧繼《29+1》處女作後有《阿媽有左第二個》等等等等,所以香港電影暫時未會死。未來下半年有不少港產片等住面世,五年前煞科的《神探大戰》剪了過百個版本終於面世,《風再起時》在電影節取消放映終於過審,《七人樂隊》也拍了幾年終於見天日,還有影展首演的《八個女人一台戲》、《尋秦記》遙遙無期。在疫情下看到港產片開戲,邱禮濤接過《掃毒》的IP,張學友、林嘉欣合作的海關電影,子華神的大狀電影.....


最近讀報讀到黃浩然導演的《緣路山旮旯》以組合櫃形式計算拍戲的成本,用了270萬製作再由本地片商發行。縱然這位導演的電影受到不少批評,但小品電影是本地電影的命脈。明年的最佳電影、最佳新演員也有候選人跑出,mirror幾位成員內鬨,不過今屆Anson Lo得不到金像評委的垂青也反映出電影質素的問題,在全民投票的活動才得到獎項。有實體頒獎禮已經不容易,金像獎總算是守住底線,未有大規模的改革,金曲頒獎禮洗橫手DQ Mirror,要成員分拆就是對大眾智商的侮辱,不論是否喜歡Mirror,也不能否定他們佔一席位。


新科影后



另一邊廂《智齒》在香港票房欠佳,虧了一大筆錢,如今得獎理應重返戲院,以原色示人。《智齒》票房失利歸咎於大眾不認識小說家雷米,對黑白片與怪異的抗拒,再者是三級片,不過香港尚有癲喪的電影,不至於是神作大作,《智齒》因在柏林影展參展而在內地網站流出,本來有機會在內地上映到最終事與願違,電影公司的經營相當困難。做生意有成敗得失,所以不難理解鄭保瑞在內地搵食的原因,要拍港味港產片就會有取捨。儘管有不少人讚這部電影,但在編劇獎、剝削女演員身上看到這部電影的卑劣。又坦白講真說話是殘忍的,所以香港電影需要誠實的評論而不是追捧。


現在多間影視集團也要向內地靠攏,紫荊文化集團掌管香港影市大部份投資。不論喜歡不喜歡也是一個事實,當看著金像獎的片頭沒有和諧到《樹大招風》與《十年》,有很多事情也不是必然,希望大家與人同行,珍惜當下,珍惜香港金像獎存在的日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