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15日 星期五

通往粵劇之路(九):新編粵劇戲曲電影顛覆想像一熱烈推介《白蛇傳.情》

 談戲曲電影,相當冷門,香港最後的戲曲電影要數到龍劍笙與梅雪詩在七十年代拍過幾部戲曲片。 電影資料館的放映不乏戲曲片,任白、芳艷芬、政府康文署舉辦戲曲電影放映也是長者為主,除了本地戲曲片外也有其它劇種的,筆者只看過越劇(來至浙江的劇種)。五、六十年代戲曲電影相當普及,新馬師曾、任白、鳳凰女、于素秋、麥炳榮、芳艷芬是當時戲曲片的常客。隨著粵劇電影拍攝成本上升、七十年代末距今已經超過四十多年未曾有過土產的粵劇電影。



香港本地因條件所限,難以復興小眾的戲曲電影,而這幾年內地有零星的粵劇電影出產,例如是有名的大老倌丁凡、曾小敏主演的《柳毅傳書》。據知羅家英在疫情下北上拍內地的粵劇電影《白蛇傳》, 要看新的戲曲電影要緊貼一下報導與資訊。隨著回歸25週年與國策,本地伶人謝曉瑩獲得進入大灣區的機會開展計劃。另外,她與高志森與內地劇團合作編導《南海十三郎》,年尾將會移師到香港演出,在疫情前省港的伶人屢有合作,其中千珊與廣東粵劇院的正印小生文汝清有合作與指導,2018年《白蛇傳.情》在新光戲院演出,2021年在4K版電影在內地上映,除了廣東省的觀眾外,吸引了外省人欣賞粵劇,當中戲裡的宋代的水墨設計、宣傳的動畫也是粵劇文創的高度。同期,英皇電影發行了這部電影,唯在香港開畫三星期左右就消失在大眾視野。但在國內打破了戲曲電影的票房記錄,曾小敏、文汝清分別上過廣東的春晚與B站的春晚,其中曾小敏與梁漢文合唱電影的宣傳曲《待你歸來》。













《白蛇傳.情》是粵劇電影、文本的新經典,它將動作設計、特效與人物性格的立體多角度反映於一個情字。在2022年的今日,《白蛇傳.情》的舞台版在五月份回到廣州大劇院,電影版也重映。事實上拍戲曲電影是虧本生意,《白蛇傳.情》投資億元,回報只有二千多萬,在香港戲曲電影的研究限於學術上與修復保存,本地對戲曲電影的投入度相對較少。因為粵劇一直予人建制、老土的感覺,但粵劇也可以很新穎的,《白蛇傳.情》是一個入門,首先大部份人也大致了解故事的背景,二來故事很通俗、小曲清新,舞台版的小曲有《春江花月夜》、《妝台秋思》,不過這裡我們談電影為主,日後再寫一個更仔細與再消化的版本吧。雖然是粵劇電影,有它獨特的身段、做手,不過電影版與舞台版的語言是不同的,當是廣府話的音樂劇看也無所謂。


這部電影一切都是上乘的,在國內的戲曲電影拍攝時間短,幾個場景唱唱曲、演演戲與舞台劇大同小異的大有戲在。但《白蛇傳.情》在佈景的CG特效、對水墨畫的美學是花了心思的,再者曾小敏(廣東粵劇院創院首位女院長),是國家一級演員。《白蛇傳》對花旦來說是一個考驗,少女、青衣再到刀馬旦,在電影裡突出了水䄂的運用,在電影語言中賦予新的價值。在過去香港的戲曲電影與往後的港產片也有《白蛇傳》的身影,如1962年王風導演的《斷橋產子》由于素秋、麥炳榮主演,這部戲加了仕林祭塔(阮兆輝飾演仕林),在水漫金山的一段就是傳統的戲曲排場。


《白蛇傳》在中國電影史有不少作品,影像的作品超過100年歷史,要研究的話是個相當大的題目,近年內地的國產動畫《白蛇》也有兩部作品,阿嬌鍾欣潼也演過青蛇。而港產片徐克也執導過《青蛇》,由張曼玉飾演。在香港戲曲界,《白蛇傳》也是一個常見的劇目,有文戲、有武場、除了許仙與白素貞的愛情、人妖戀以外,還有法海和尚對妖精的同情與理解,又有些作品加入祭塔的情節。視乎表演者如何理解與詮釋這個故事。


《白蛇傳.情》在內地得到好評,然而在2019年的金雞百花獎的最佳戲曲獎空手而回。這幾年廣州大力推動戲曲與戲曲電影發展,比如在西關的巴士線以戲曲報站。在2021年《南越宮詞》獲得金雞獎的殊榮,不過當《白》與《南》二片的水平比較,就難免感到獎項的審美觀相當有問題,更加替《白蛇傳.情》不值。正值香港慶回歸,有關方面放映了幾部戲曲電影,《南越宮詞》(馬崇杰導演)在香港首映吸引了央視與製作方廣州廣播電視台的注意,在六月份廣州公映了相關的作品。有關方面以億元投資十部戲曲電影,香港導演高志森是獲邀的座上客,但疫情原因而暫停了計劃。據知廣東粵劇院下一部電影是《譙國夫人》(同樣由《白蛇傳.情》的投資方珠江電影集團投資),曾小敏主演,暫時只聞樓梯響。在慶回歸的活動上就選映了三部戲曲片,除了《白蛇傳情》外就有馬崇杰的《刑場下的婚禮》(歌頌共黨的紅色電影》與《南越宮詞》。






在製作上《南越宮詞》拖沓,在戲曲片的創新與官能刺激比不上《白蛇傳.情》,又或者是後者太創新而得不到垂青。《南越宮詞》的曲並不深刻,亦無令人深刻的場口與代表性。主要是在廠景轉換,唱一段戲換景,縱然技術上是4K製作,但作品有欠深度。故事講述趙陀平定百越,罷戰求和、與刺殺他的女刺客金笛心生感情,周旋在三角戀的關係,劇情婆媽、呵欠連連。雖然這部電影由紅線女指導,也實在欠時代感與感染力。唯一可取的是南越王的歷史有廣州的代表性,在廣州的南越王博物館就有一件金縷玉衣。個人不太喜歡電影版的《南越宮詞》,或者日後看舞台版再定奪。


這些年有幾部以嶺南文化為題的電影出現,香港的觀眾對內地電影比較陌生,即使我們不以大灣區人自稱,不少香港人也祖籍廣東,受廣東文化影響,例如醒獅題材的動畫片《雄獅少年》、港廣影人合作的電影《小偉》也值得留意的。據內地報導有兩部粵劇電影已拍攝完畢,分別是《睿王與莊妃》與《范𠓗與西施》。內地對粵劇的政策扶助為伶人跳進另一個版塊,對粵劇的傳承與推廣起作用的。


在戲曲電影這個領域認識不深,仍有不少惡補進化空間,看到內地對粵劇的支持,事實上香港的粵劇新秀與伶人也有自身與香港有關的創作,比如是粵語長片改編粵劇,衛駿輝帶來《香江號》、王潔清編劇的以五、六十年代打扮的時裝粵劇,以精神音樂為主。比較接近粵劇電影的有謝曉瑩編劇的仿電腦遊戲的《重生趙飛燕》,縱然香港未能拍成新的粵劇電影,但如何留下好劇本、延續它的生命,這方面也重要的。個人希望香港的粵劇電影得以光復,事實上香港新的粵劇伶人也能編出好劇本,比如是Jason江駿傑就是一位年輕的劇作家。


最後,這次慶回歸活動是第三次看《白蛇傳.情》,比較遺憾的是未看過現場的舞台版,還有的是《白蛇傳.情》歌好聽,戲好睇,但好聽的歌竟然沒出唱片,天理不容。日後一定再詳談《白蛇傳.情》與《白蛇傳》,這一篇就當是見面禮。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