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倫理電影一直是日本電影的一大題材,《海街女孩日記》(海街Diary)的導演是枝裕和一直關注著「家」與身份,除帶出不受批判約束的價值觀,且帶出了淡然的純潔與溫暖。能夠在這個世代有一部溫暖人心,少了煩躁哭鬧的電影是非常難得。這部電影講述的不外乎都是親情,一個平凡的家庭如何相處、釋疑、共同進退,一個小城的人如何連繫起來,一個人如何拚棄外界的眼光來到一個新地方。全部都是日常與瑣碎的事情,但為什麼它可以觸動人心,這大概是我們身處的地方在對人對事上欠缺這份關心,有太多的猜忌,忘記了人與人之間本應有的溝通,有太多的枷鎖捆綁了我們。電影畢竟不是真實的存在,但它帶出了人性的光輝,帶出了一個家庭該有的包容與接納,願意重新開始與拋棄過往的不愉快事件。試想想同樣的故事放進華人電影圈,第一件事就會罵那個初到貴境的妹妹是「便宜女」,這就是價值觀的問題。也直指出為何小津安二郎的著名家庭電影《東京物語》即使面世六十年也有它的普世價值,來到這一代的影人依然是潛心、誠懇地溫暖人心。
法國版海報 |
電影的結構是鬆散的,它一點也不緊湊,不像平常的家庭電影要帶出誰是誰非,而是透過四姐妹的軼事輕輕透出她們對家的想法。父親早在姐妹小時離家,而母親也因而受到打擊,認為位於鐮倉的老家是一座囚禁她的監獄。面對父母分別的離開,大姐幸擔當起照顧頭家的責任,而對父親的記憶也只有幸記得比較清楚。幾姐妹面對父親的離世也顯得比較從容,也許是沒有多餘的記憶,對父親只是有循例的禮貌,特別是父親有過三段婚姻,要管也管不了多少,什麼都過去了,顯得不再重要。對香田一家來說,本來三姐妹就是一個身體。當知道父親在世有別的女兒時,她們亳不驚訝,反而在她身上慢慢重拾對父親的記憶、味道,終究關係如何再差三妹鈴也是有血緣關係的,什麼洗也洗不走的。
血緣關係,何等的重要,更重要的是在這個妹妹身上她們洞察到她的心事、成熟,於是責任顯得無比的重要。她們發現到鈴留在後母身邊不會得到幸福,故邀請她到鐮倉居住。責任,是電影的一大命題,它支撐著整個家族的命運、對親人的悔恨,同時電影的另一個命題是「因果」,是重覆。本來大姐幸是恨父母當年離家,但結果她做了別人的第三者,更接收了第三者生下的女兒。或者家家有本難念的經,上一代的事情無從的責罵,只有活在當下。四姐妹的性格各有不同,對感情、婚姻的見解也不一樣,互相為對方解決難題。一家人哭哭鬧鬧是一件幸福的事情,這個故事裡頭女性的觸覺與相處是一個賣點,除此之外是有些位置相當的煽情,幾句的話非要把人弄得眼淚也流下。
鐮倉夏祭煙火大會 |
在這部電影裡親情是首要的,但是社區的關懷也足以令人感觸。一個社區的人面對新來的居民歡迎至上,知道別人家的事情不但沒有隨便說話,更在行為與言語上暗中保護著她。街角的小館老闆娘跟四姐妹聊起童年往事,知道她們都愛吃什麼,咖啡店的老闆看著她們成長,同時也保護著老闆娘。的確這部電影真的是日常平凡瑣碎,但足見人情與忠愛。
明天會更好? |
縱然這部電影沒有什麼大價值,但單從客觀條件就看到它的美。首先是四位的女主角的容貌各有特色,大姐沉穩、二姐帶點狂野、三姐比較可愛,而四妹就是典型的少女,看到美女就當然是賞心悅目。其次是美景,街角的餐館、火車站、海邊、老家、櫻花樹下、把一個市鎮的純樸都拍出來。第三是美食,梅酒、白飯魚、咖哩飯,這樣拍並不是要做吃貨,而是把當地的特產介紹且用食物記住了長輩的味道,一株五十五年的梅子樹,見證著一個家庭的承傳。儘管整部電影比較煽情,但整體來說美就是它的優點,可以做到無雜念、看到它的動機與處理上是純潔的就已經不錯。
人生的五味是什麼,甜、酸、苦、辣、咸。在《海街Diary》要找到五味並不難,甜是看到幾姐妹的相處,處處的關心,排解煩惱。酸是梅子的酸,也是面對責任時的辛酸。苦是啤酒的苦,在不快時用來麻醉自己,也是幾姐妹失去父母親的苦。辣是言語上的,有時不覺意的傷害了他人,有憂傷也有挑戰。至於咸就是痛過跌過記住眼淚的味道,在這部電影裡咸也可引伸到海水海風的味道。五味雜陳,景隨心轉。風景依舊,物是人非,但生命流轉,唯有很老土的講要珍惜。
文/Dorothy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