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22日 星期日

女學生自殺案反思:生命教育、性教育、性傾向教育,去左邊?

 2022年5月18日,筲箕灣兩名身穿校服的女生雙雙為愛殉情,引起哄動,外界關注女校對同性戀伴侶的處理手法。在事前校方曾接到家長的求助,兩女有社工跟進,但屬於私隱問題而不會對外公佈。而校方現階段低調處理事件,安撫同學與家長的情緒。學生跳樓在香港太普遍,五月初復課就有幾宗,媒體也未必太緊貼自殺新聞,深怕會傳染。在雙姝這件事上,深怕報導無限放大同性戀的悲情,在當中有很多不解之迷,她們的死是歸究於她們的感情事、還是家校互施的壓力?寫這種東西不想有一種抽水、消費的感覺,但不得不說上幾句,加上最近遇到的事有感而發,到底香港的教育除了表忠外,一些該有的生命教育、愛的教育去了那裡?





這宗慘劇無論怎樣說都會對任何一方不公平,畢竟我們都不是當事人,不應該加鹽加醋與想像太多。在家長得知噩耗後呼天搶地,記者筆錄了一句「我對你唔住呀,邊個帶壞你」,後面那一句聽起來是夭心夭肺。這件事站在家長立場,未必想年幼的女兒拍拖,畢竟一個只有十三歲、一個十六歲,理應學業為重。還要牽涉到禁忌的同性戀,大部份家長聽到同性戀也可能會覺得,人地搞基無問題,唔好搞到自己。要接受女兒與女生相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莫講話年輕人,可能中年的同志也不敢與父母出櫃。在本地雖然有同志家長組織,但一有問題也未必樂意尋求協助,亦未必知曉服務同志的NGO。最主要是意識不到自己有需要,以為憑一己之力可以解決。


站在校方的立場,對女校女生親密方面不太越軌也不會干涉,但老師並不是傻。在校外看到誰與誰走得近都會知道,在男女校也是一樣,除非精於地下情,基本上誰與誰暗送秋波與拍拖一目了然。看看那些同學經常性見訓導就知他們有沒有拍拖,有些情侶相對不太過份就會隻眼開隻眼閉,中學生應否談戀愛依然是千古不變的話題。現在中學生都很早熟,只要約法三章,盡自己的責任就行。學校要教的是性教育、性向教育、兩性相處,灌輸健康的戀愛觀與溝通技巧,還有的是抗壓力與心理建設方面,而不是打壓。在這宗慘劇,不幸的是發生在天主教學校,去年電影《喜歡妳是妳》上映,戲裡兩位主角也是在教會學校面對校方的打壓,要寫悔過書,無獨有偶,上演了真實版的慘劇。慶幸的是戲中的主角尚有家長不反對、不支持的態度,他們視同性情誼為遊戲。而事實上女性在思考上比較感性與情緒化,比較易親密,到她們長大了一路撞板、成長就會知道自己喜歡什麼,就會發現世界很大。她們的協同自殺就是感到自己被世界遺棄、一無所有。


有關《喜歡妳是妳》,之前寫過數篇小文,有興趣可以在這裡看(link)。在這部電影女校出身的導演吳詠珊搜集了加入了創作,電影裡的背景是二千世代,差不多過了十多二十年,校園的保守風氣未有變更。不厭其煩講到電影的結尾與對社會的觀感是古老石山,對同性戀的態度灰暗。個人不鼓勵自殘,亦不想過於美化自殺,但很難不聯想到家校兩面逼她們作出選擇,而她們年少沒有強大的內心世界與能力處理外界的事,促成她們的相愛變成罪疚。與《喜歡妳是妳》同期,台灣有部《第一次遇上花香的那刻》也是講到中學生的戀愛,學姐多年後遇上學妹,不再逃避自己的感情,正當學姐去找學妹告白,發現對方交了男朋友。學妹對學姐說了一句虐心的對白:「討厭喜歡女生的自己」。愛別人的前題,先要愛自己,連自我認同也做不到是對自尊的踐踏。





慘劇發生後,要的不是找人問罪,而是要防患於未然與反省。天主教學校不一定要支持學生戀愛,而是嘗試與她們溝通,默默在背後在她們有需要時伸出援手就可以,拍不拍拖是她們兩個之間的事,不牽涉到別人就不用管太多。無疑這件事是一個警號,因著疫情與政治因素,這幾年的同志運動未如以往熱鬧,使到年輕的同志與青少年求助無門。學校所謂推動生死教育就是要學生簽不自殺契約,又有什麼用處?在學生的世界不一定只有讀書,她們也有別的慾望與情感,在華人家長式的教育只懂說不,要學懂不要把自己的期望加諸在別人身上。要接受孩子也有自主的意識與意見。根據校友在網上反映,涉事的學校在2019年學生last day報警拉學生阻街,要短髮的學生戴假髮上學,矯枉過正。


她們的死在另一面看,是解脫。雖然說香港人對同志的態度有所進步,但仍要面對很多挑戰與世俗的目光。同樣的事情假如是有性傾向歧視法的國家,校方、社工就有機會犯上恐同罪,多年來香港忽略對性小眾的保護。在雙姝自殺前一天正好是國際不再恐同日,只有零星的組織仍義無反顧在疫下與當前的「敏感」環境下擺街站宣揚信息。在香港仍然有人默默努力,所以同志們需要在日後站出來,為下一代人爭取平權。


題外話

最近住所附近發生了一單網上直播的企圖自殺案,有些人立即找事主,有報警求助,最終送院。不少人紛紛在網上說自己的故事,以為自己以LOSER的故事能挽回事主尋死的念頭,又有社區人士到涉事現場打卡,拍下事主的照片,在網上「報平安」,在那個當下事主想要的不是一聲加油,一聲加油與關心都太廉價,現在要靠打卡證明自己存在更是荒謬。事主直播自殺的行為是愚蠢的,他在網上公佈了坐標方便人找他。他根本不打算尋死,而是想有人關心一下。雖然事後有一段文字澄清了自殺事件是誤會,但在另一個角度看是美麗的謊言,理解為事主的家屬不想被標籤。


自殺的例子遍佈香港,我們可以做的不是批評與質疑,而是學一下旁觀他人之痛,用寬大的心接納、體諒,可以的話盡量講少兩句意見與打卡影相。做人要有同理心,不是每件事也要放上網讓人讚好。你根本不了解別人在經歷什麼。


願雙姝在天國再續來生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