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12日 星期五

《盲探》:心盲無明 則不見 心眼開 則見愛



在康城影展上,《盲探》的首映得不到洋鬼子們的注視是理所當然的。這種港式的幽默與搭配是屬於飲著港片奶水長大的影迷的,只能夠說的是洋鬼子走寶了,這部電影難以用一個專業的角度去欣賞,從文本上看是有缺憾與也有不少的穿崩鏡頭,情理上未必能夠說服觀眾。但從演員的演出,是一部讓你樂翻天,沒有悶場的電影。作為杜琪峰與韋家輝的粉絲,也作為銀河映像的鐵桿粉絲,這部電影是十分成功,而且兩大天王天后的魅力也沒法擋得住。無論是電影海報、電影裡的歌曲、裡面的甘草演員還是劇本裡所設計的笑點都是精心的佈局。


  談《盲探》前不妨看下一銀河映像的愛情電影的演變,第一部杜韋配再加劉德華與鄭秀文的是二千年的《孤男寡女》,這部電影被視為銀河的小試牛刀,也認定了這兩位天王天后的地位,同時也開拍了之後的《瘦身男女》,兩位的喜感與造型突出,形象多變,同時成功的是電影的主題曲唱到街知巷聞,也成就了鄭秀文在當時在樂壇的地位,是其歌影視最光輝的歲月。自從零四年的《龍鳳鬥》,有好一段時間鄭秀文沉寂了一段長時間,而劉德華依然是有著不同的工作,當中他拿過了影帝的寶座。銀河映像的作品中,大多數人印象最深的是那些有關黑道與警察的電影。然而他們都知道拍愛情電影都是蝕錢的,所以不常拍。有很多被公認為好片的電影,票房卻差得很厲害,例如《柔道龍虎榜》。電影是一項投資,是要賺錢的,隨著CEPA的開放,銀河映像有機會北上發展。零九年的《單身男女》再到今年年頭的《毒戰》都是一種嘗試,前者被視為北上試水溫之作,在香港的反應與評價的確很一般,後者被視為合拍片中踩界的一部。純港產片與合拍片的爭論在香港也有一番的爭論。

  《盲探》不屬於是一部純港產片,但至少有超過八成的內容與演員都是相當熟識的,除了高圓圓外,內地演員都採用到粵語配音,聽起來沒那麼的突兀。如果說《毒戰》是試黑幫警匪片類的水溫,那《盲探》是愛情類型片的新定位,它的港味仍然是很重的,同時內地的觀眾也會有所明白。在今時今日的市道來說,是相當的合理,始終內地市場的巨大是不爭的事實,而且片中有內地資金的支持,但至少看起來還是令人滿意的。

  單看國際版的海報與預告,會令人誤會《盲探》是一部懸疑電影,以為它是另一部的《神探》,來到大中華地區在宣傳方針上則有所改變,別出心裁又有愛的設計令人愛不釋手,在宣傳上至少貼近愛情片的作風。電影裡還是有缺憾,例如小敏的失蹤主線有點不合情理,枝節甚多,但兩位演員的喜感也能補救,可以分散一點注意力。此外,一眾甘草演員也能有所發揮,出鏡不用多,但最重要是精。有助主要演員的演出,擦出火花。這些小人物的演出也有突破,比如說姜皓文飾演的陳廣,粗獷加上痴狂,入型入格,簡直可開拍新一輯的《癲佬正傳》。這些甘草演員不是襯托著主角,而是他們都有自己的風格,一樣的映入觀眾的視角中,值得得到讚賞。

  一直以來,杜韋配的電影都有他們各自的特色,他們兩個的元素融合,據知杜琪峰本身就是一個「吃貨」,最近的電影宣傳裡杜琪峰就在內地的城市品嘗當地的美食,在本片莊士敦可謂吃了不少好東西,從頭吃到尾。還有的當然是韋家輝的佛學哲理,「心盲無明」,善惡與因果。這種的基調成為了他的風格,無論是《神探》裡的七隻鬼還是《再生號》再生號裡的鬼魂都在《盲探》有形無形的出現。而本片的主打就是眼見到的未必為真,莊士敦的「盲估」也是一種方式,某程度上是一種的告誡。很多時候,我們都以為眼前的就是事實,偏偏有些事情是要用心去看的。此外,小小敏的誕生也回應了小敏和她家人的命運,是為輪迴與命運。大概這種的哲理都會在韋家輝的電影裡找到一二。

                    

  除了韋家輝的特色外,《盲探》不禁令人想到杜琪峰在九五年的一部作品《無味神探》,「無味神探」(劉青雲飾)因顧著查案而犧牲了家庭與太太的感受,在一次意外後他發現家庭也是很重要的。而莊士敦的形象有相似之處,為了工作而忽略自己,就連愛也抓不住,後悔也沒有用。當莊士敦遇上何家彤,一種看不見的愛情,愛不是同情,但愛是兩個人之間的守護,雖然是喜劇但也有絲絲的甜蜜。

  當然,若你要拿電影裡荒謬的位置逐個批評是自討沒趣的,但畢竟這就是一部需要誇張與荒謬搭配的電影。你可以當它是惡搞片、可以當它是喜劇、愛情電影,用種的元素共冶一爐,是挺有心思的。愛好港產片與兩位演員的你們,一定不要錯過。必須要說的是,這絕對是暫時回勇的港產大片,不問是否為了獎項,但絕對值得觀眾的讚賞,由外至內的,從包裝到影片都是令人如斯如醉的。這份對港產片的愛,是無法取代的。


文/Dorothy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