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5日 星期六

當香港舞台劇遇上電影—那些年搬上銀幕的劇作


  舞台劇與電影雖是兩個不同的媒介,但離不開的是演技。近年的香港舞台劇出現的現象是過於明星化,特別是那些以年青人為主的舞台劇,經常性找來名人演出,藉此增加收入與讓門票銷售更順利,但當中的演員的演技早已停滯不前,角色被定型,演喜劇也許仍有吸引力,但到正劇就真是令人汗顏。而有些舞台劇演員也開始進軍其他的媒介,例如是歌手與進入電視圈。舞台劇與電影在香港的文化產業裡應該是要互相影響,有好的劇本就要得以讓投資者出擊,通過改編這兩個媒介才可以共通,得以支撐與發展,兩者均有機會雙嬴。

 
劇本,一劇之本。無論是什麼媒體也是最重要的,這幾年由舞台劇到電影的作品有杜琪峰的《華麗上班族》(2015)(林奕華導演),林奕華帶著一眾演員遊走中港台三地,舞台劇與電影的編劇都是張艾嘉。至於本地的創作則有由《我的援交日記》改編的電影《販賣愛》(朱鳳嫻作為舞台劇導演與演員)。而三月即將上映的《暗色天堂》則是改編至莊梅岩的《法吻》(2005首演),導演是林嘉欣的丈夫袁劍偉,主演則是林嘉欣與張學友,再續《男人四十》的前緣。觀眾未必太認識舞台劇,但只要多人認識而有了口碑或許有機會重演。始終劇場在香港的受眾有限,一般人鮮有付出數百元去看演出,而香港更沒有百老匯形式的固定演出,舞台劇作品更鮮有出版影碟。一般要大劇團才有機會,而且數量有限。事實上莊梅岩早已是香港舞台劇的金牌編劇,她的劇作被藝術節多次的委托,成績相當的優秀。
當中收錄五個得獎劇本,包括《暗色天堂》的原作《法吻》,《留守太平間》與《聖荷西謀殺案》等。

 
把舞台劇搬上銀幕次數最多的是高志森,千萬不要一聽到就「媽媽聲」。他的為人與言論在近年未必得人接受,但他的電影與舞台劇在九十年代相當的紅遍天。亞洲電視有意無意播的《我和春天有個約會》(1994)就是一個例子,一群過去的藝人聚在一起唱歌,當中包括肥肥、劉雅麗、夏韶聲等等,深得一眾愛聽老歌的師奶歡心,演出長期爆滿。演技與劇本在這裡頓時變得不太重要,因為觀眾最想的是聽他們唱歌,至於電影版同樣是以歌為主。除此之外,高志森與杜國威可謂是金牌組合,小時候看著謝君豪的《南海十三郎》(1997),講的就是做編劇的辛酸,也許是杜國威憑字寄意。當年《新紮師妹》的劇本被荷里活賣了,到頭來編劇只分得十元美金,就連兌換的手續費也要倒貼。《南海十三郎》培養出唐滌生,而他自己有才卻過著孤獨潦倒的一生。《南海十三郎》的成功是將謝君豪帶出舞台劇圈,進軍電影界並收獲金馬影帝。而這套舞台劇總共公映了三次,三次也是謝君豪主演。

 
九十年代的港產電影相當的本土化,《人間有情》(1995)的梁蘇記傘廠就是見證了清末到現代的故事。早年還能在西九龍中心看過梁蘇記的大名,現在是怎樣就不知道了。《人間有情》是1991年的舞台劇,講述一個家族的百年基業,它的遮骨以鋼製造。從清末到民初,再輾轉到香港開業,成為歷史的見證人。能認識杜國威的劇本與舞台劇絕對是拜博益出版社所賜,時至今日已經鮮有劇本得到賞識,描寫感情可以如此細緻。此外,杜國威編劇的《地久天長》改編至當年的十大好書,血友病患者子鷺因醫療失誤誤輸帶有愛滋病病毒的血液,臨死前寫下《海闊天空》一書,而他的媽媽則對應地寫了一本《地久天長》以紀念孩子。《地久天長》讓張艾嘉奪得了香港金像獎的影后。


 
杜國威的劇作題材相當廣泛,而他會有所創新開發新的題材。《愛情觀自在》(2001)就是香港鮮有的宗教題材,攝影大師葉青霖愛佛多過愛他的女人,並已改名做「常霖法師」。當年這件事還挺哄動,特別是女人界,丈夫與自己的第三者竟然是「佛」。信佛是沒問題,又為何要犧牲自己要出家?《愛情觀自在》(趙祟基導演)談的就是這樣的關係。本身整個電影界也少有出產「佛學電影」,要數亞洲的作品也許就只有韓國金基德的《春夏秋冬》,至於近年香港也出了一部奇葩《釋迦牟尼傳》,但當中的意蘊並不能相題並論。《愛情觀自在》本是香港話劇團的作品,在2012年拾劇坊徵得杜國威的批准重演。而電影版由陳慧珊、連凱、潘燦良主演,講述兩對男女在佛學裡如何坦誠相對,質問愛情是何物。「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是至高無上的境界。另外,《愛情觀自在》電影版的導演趙祟基活躍在九十年代的影圈,主要拍攝以小品為主,他的大名很容易被忽略。而他的導演作品就有《三個相愛的少年》、《慳錢家族》、《天才與白痴》,更憑《三個受傷的警察》提名金像獎最佳導演。

 
近年,香港劇場界出現爆笑喜劇劇場。詹瑞文的劇場組合曾經當家的小生花旦,Tyson翟凱泰與蝦頭楊思敏如今而轉到公仔箱工作。劇場組合最廣為人知的作品包括《萬千師奶賀台慶》、《男人之虎》。而唯一搬到銀幕的是《潮性辦公室》,那當然這部電影就是以性為主的喜劇,而且內容相當低俗。

 
舞台劇與電影界是有合作的空間,特別是如何把本土的原創劇本發揚光大,又如何讓更多的舞台劇演員讓人認識,這才是最重要的。舞台劇與電影有關係外,與電視劇也有關係。多年來就只有破天荒錄得五十點收視的《男親女愛》被改編至舞台劇,可謂是「一千零一次」。在日本,有很多的動畫包括《排球少年》、《忍者亂太郎》都有真人版的話劇,無論是歌、影、視、甚至是舞台可謂是「無孔不入」。要做到文化的氛圍,這是一個好機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