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斯卡已經進入第八十八屆,觀看提名名單就發現同志片特別的吃香,特別是《卡露的情人》(Carol)、丹麥女孩(The Danish Girl)都得到男主角、女主角與女配角的提名。難道是十年一覺揚州夢?不禁令人想起十年前《斷背山》(Brokeback Mountain)的片段,當屆奧斯卡(第七十八屆)一直傳言是最佳影片的大熱,結果大熱倒灶。而李安獲得最佳導演就是一種肯定,他的名言是「每個人心裡面都有一座斷背山」,在華人圈子變成潮語。十年前的美國更沒有同性婚姻,當時的同志電影停留在獨立的小本製作,更往往把跨性別人士誤當成同性戀。隨著日子的進步,同志爭取到應該有的權益,而電影業界也在性小眾的素材上有更多的發展。且看單是一年內出現的《愛是最大權利》(Freeheld)、《愛很怪》(Love is Strange)、還有《跨性那話兒》(Tangerine)有如雨後春筍的出現。
再看看本屆的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初審,也有數部以同志為題材的電影。希臘的《Xenia》(台譯:我的希臘甜心)、立陶宛的女同志電影《桑格莉之夏》、愛爾蘭的《Viva》等等。要講到同志片的亞洲代表當然是泰國的《戀戀棋盤》(My Hero)(港譯),近幾年東南亞國家開拓了幾個「第一次」,尼泊爾有首部的女同志電影《蘭花之舞》、越南首部同志電影《迷失天堂》、而中國也即將會有《尋找麥羅》,是首部過審的同志電影。
對泰國的同志電影認識不多,看過的只有首部登上戲院的《曼谷之戀》(2007)、還有和和尚禁忌之戀有關的《噴泉歌舞團》(It gets Better),女同志電影相對就有《Yes or No》系列。而泰國在拍攝LGBT類電影亦都愈來愈進步,其中《人妖打排球》就是以第三性為主角,在性別角色上相當比起其他亞洲國家沒太大的枷鎖與禁忌,思想與表達與較為開通。除了泰國外,同為亞洲地區的日本也在「同志」電影裡很積極,不過日本人對同志的想像局限在針對腐女與BL漫畫的市場,要講到同志生活的核心問題難免是欠奉。理論上也談不上是可以「出國」參展的同志電影,當中核心的問題是把同志關係描述到像男女關係的,總是太刻意分誰是「男」、誰是「女」,而沒把雙方寫作平等。
代表泰國衝擊奧斯卡的《戀戀棋盤》算是一部完成度挺高的電影,它隱隱約約的講到泰國民眾面對的生活問題,貪污、貧窮、黑道的肆虐、性交易、毒品、還有是困擾著南部的回教分離份子。而這部電影有一個特點就是展示泰國人對國家的祟敬之心,展示民族精神。它並不是一部單純的同志電影,而是以親情為主,同志的部份某程度上是虐心的,一段關係帶有內傷而不能坦白從寬。面對當兵的問題,有錢使得鬼推磨,另一方則蒙在鼓裡。
新一代的青年人說實話並不想當兵,台灣的募兵制一年比一年少人加入,國防部要提供好處。而在梁智強執導的新加坡電影《新兵正傳》也看到青年人對國家服務還是逼於無奈的接受。片裡的泰國徵兵制說起來是不公平的,投過抽籤決定自身的命運,並不是用其他的客觀條件去看待。除非是變性人或身體殘障、身材不合格,否則正常男子都要在二十一歲參加抽籤。要脫離當兵就必要有「潛規則」,主角EK與男友JAI的命運就因為這樣而改寫。電影裡EK的家人並沒有否定同性戀,只是輕描淡寫地說這樣不會得到幸福。對於EK與JAI來說,家庭背景與階級已經造成了他們之間的缺口,根本別無選擇。JAI有父母的照顧,可以用錢疏通。EK每晚外出原來是暪著家人做「不道德的交易」。JAI的免兵役從來都沒有說出口,明知道有關係也不想與男友分享,已經對這段關係造成傷害。
這部電影有意思的地方在於講到人生的抉擇,哥哥讓弟弟意識到得到的東西並不是必然,眼前的東西就是賭注。世界並不美好,要自己決定未來。哥哥沒法得到愛情,就只有把愛留給親情,只有親情就不會出賣。生命既有公平又有不公平,漸漸學會與世界妥協,哥哥沒有什麼可以留給他就只有用生命來教育弟弟。兩兄弟的感情真摯,互相的牽絆為對方設想。每個社會都是有問題的社會,而面對問題電影用宏觀的態度去看當中的人與事,並沒有深刻的批判。要去談的問題實在太多,若每點都要疏理就會變得複雜與政治化,到時更難解釋。哥哥無條件的保護弟弟才是電影的宗旨,相反愛情都只是虛幻。電影用到留白的方式引伸到愛情關係的破損。除了同性關係外,也帶出了第三性人士的底層生活作為襯托。
至於電影還帶出了當地的毒品泛濫,街道辦與軍隊的互通、權力的傾斜。這幾年泰國發生政變、英拉政權被推翻再加上泰皇身體欠佳,在爭民主建法制方面尚有很大的改善空間。電影最主要帶出徵兵的兒戲與對命運的妥協,即使戲中人父母雙亡,也得要送上戰場,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而電影也帶出了同志電影也有很多面,並不是集中在相愛,而是可以有其他的面向。這部電影的命題並不是傳統的禁戀,而是討論社會與家庭。從07年《曼谷之戀》成為第一部在當地上映的同志電影,到現在這部電影去過柏林影展更代表參與奧斯卡,泰國電影與世界接軌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