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12日 星期五

從《牛頭角青年》到旺角青年.如果我們都只願做旁觀的青年?

 My Little Airport的《牛頭角青年》在2012年發表,歌曲收錄在大碟《寂寞的星期五》內。直到2014年在電影《金雞sss》裡的一首《美麗新香港》都帶出對香港的情感,在《美麗新香港》的「這香港已不是我的地頭」,相信是近日「旺角騷亂」之後很多中老年人的看法。「點解香港變成咁?」、「千萬不可以亂」、「而家的青年是廢青」相信都聽得太多。14年爆發的雨傘運動無疑是改變了這一代青年的看法,當年八十後反高鐵、保天星皇后,如今九十後擔大旗反國教、否決政改,特別是一班初中生為了政改罷課。再想想自己的初中,根本不成氣候,那當然現在資訊發達也催生了學生組織,也讓學生容易發表意見。再者,今日的香港的確與十年前不同,十年前再怎樣政府還會跟著程序去處理,怎會想到十年後警察的濫捕、立法會內為了讓政策盡早通過而繞過一些委員會。

                       
 
隨著更多的事情發生,反東北(財委會已通過前期撥款)、反網絡廿三條(現在通過了二讀,往後有三讀)、機場三跑、高鐵超支的六百多億(2010年說高鐵的費用就是六百多億,五年後埋單要千億。)還有全民退保等等的大事,當然最重要的是政改。人大八.三一框架限定香港要跟隨中央訂下的方式普選傀儡,刻意讓有些候選人不能入閘,變相是中央的所屬之人。真普選的方案得不到民間的支持,結果由學生運動演變成雨傘革命。

 
在整個雨傘運動均由學生主導,後來政黨與社會人士搭建大台,因「大台」的問題而觸法起其他市民的不滿。雨傘運動最成功的莫過於九.二八佔領街道與擋住催淚彈的一瞬。其後,搭建自修室、無了期的佔領,已經沒法再給威脅政府。曾幾何時曾向特首發下最後通諜,在佔領開頭警方與示威者的確對「運武器」有不同的意見,也曾傳學生與市民打算圍政總最後一搏,但兩位大學校長的出現平息了當時緊張的氣氛。回想起九.二八,就是一場惡夢。親眼看著警方拿著AR15指著群眾,獨自跟著其他市民到橋上避難。警察無論有沒有開槍,他已經是惡魔,已經是錯。在香港警方是為政權維穩,為政權服務。於是,社會的兩極化愈來愈明顯,藍絲與黃絲帶至今仍然在爭論之中。不論是什麼絲帶,香港逐漸失去人與人之間和而不同的特質,既是世代之爭、更有的是各走的極端。

 
雨傘運動讓某些中產階層帶來了政治覺醒,也為勇武派本土派帶來了組黨結社的機會,正因為對大台、對左翼支配著運動的不滿所以有些青年人在往後有別的想法。在區選獲得一席的「青年新政」、四眼哥哥鄭錦滿的「學生前線」(組織已解散),參與光復行動的「本民前」與「城邦派」。或者本土派在論述上不成氣候,但面對目前香港的環境他們的行動帶來了契機,暴力衝擊。My little Airport的《牛頭角青年》終於在16年變成了旺角青年。

 
「全世界都有暴動的青年 香港幾時先出現?
  
再過春天 再過秋天
  
這裡都不會改變
  
或者永遠都不變
  
如果我們都只願做旁觀的青年」

 
也許二月八日在旺角的青年的所作所為未必乎合大眾的要求,對大眾來說多是停留在道德感召和和理非(和平、理性、非暴力)的層面。就如為何在雨傘初期大眾對學生被警察包圍感到同情,紛紛上前聲援。要知道要大眾接受一個運動就要由低門檻做起,雨傘運動的轉換ICON、掛掛絲帶、什麼連儂墻與唱歌都是容易令人受落的,也要知道的是每個人一開始都是所謂的「左膠」,期待和平與烏托邦的世界。故此在雨傘運動就有「藝術品」與香蕉奶這類「社運歌手」出現,祈求成名與抽水。而在傘運中參與者一直強調非暴力,遇著警方的清場也打不還手,罵不還口。相對旺角佔領區的腥風血雨,黑幫的騷擾與警察的縱容,金鐘相當和平。雨傘運動還建立了有香港特色的抗爭手法,成立自修室。

 
長達七十九天的傘運除了要爭取真.普選外,在當中還出現了不少的警暴。曾健超被七警暗角打鑊、退休警司朱經緯亂打路人並稱棍子是手臂的延伸、社運人士在警車被毆打、學運領袖黃之鋒被警方揸春袋。警權無限大,人權被出賣。社會出現了一股愛警力量,在傘運當時就已經有濫捕的情況,有些示威者要靠網絡的片段才可以脫罪。而警察展示出一副對示威者的仇恨,曾經聽過一些警員講過「普選」與自己沒有關係,有時也很懷疑這些警員是否香港人,連時事也可以忽略。難道警員就自身沒有一點的個人批判?警察仇恨示威者有很多原因,一方面是增加他們的工作。另一方面也來至示威者的辱罵。不過仇警情緒的建立也是因為警察在處理事情上程序不公,還有就是在眾多的示威之中示威者已被制服還施行暴力。而警隊內部在雨傘運動中也只容納一種意見,被同袍排擠的學警被迫請辭,而持相反意見的警察也反被告。

 
二月八日的事情發展得突然,本來就是小販擺檔的問題因警察的介入而引發騷亂。最離奇的是交通警向天鳴槍,而在那個情況下警員是可以撤退並不是開槍。槍開了,問題更大。一就是濫權的問題,並不合乎警例。二是並無考慮此舉會否傷及其他人。自衛並不是開脫的藉口,與九.二八一樣,槍口已經指著人民,是敵對與挑釁的行為。經過雨傘運動,有些人開始鼓吹自衛,以武制暴。而這件年初一深夜發生的事只是打響了頭炮,外界以「官逼民反」形容事件。在未來上街而不怕畏懼的人只會愈來愈多,前高官王永平在雨傘運動後也講過未來兩年香港必有暴動。雖然這次的騷亂/衝突稱不上是暴動,不過梁振英樂見其成,稱之為暴動,可以看到他內心是多興奮。又有藉口要給警隊上新的裝備了。

 
旺角青年的行為未必人人接受到,用鐵枝、掟磚頭、縱火,或許行為沒有想過其他「戰友」與群眾的想法,不過經過這幾天政府的高度處理與濫捕,這群青年似乎做對了。無論是激烈還是組人鏈、拍照的都控暴動罪,暴動罪在難民營騷動案後隔了二、三十年再用,參考國際經驗香港的事根本稱不上是暴動,而是衝突。政府剎有介事的。另外,警隊內部充斥著這事的內部矛盾,認為高層辦事不力。激烈的行動會持續下去,更會是個趨勢。特別是議會失效,議會長期被老油條常霸,和理非爭取三十年不果。未來激進派是想的是如何感動人心,爭取支持,始終現實的問題是人多才是安全,雨傘運動初期帶出了這個道理。香港警隊三萬人,假如有數十萬人參與事件就會不一樣。
 (AP Photo/Kin Cheung)

 
如果我們都只願做旁觀的青年?那香港就一定不會有進步,當然進步並不是一時三刻。從14年的不還手到主動襲警,進步神速。有些人與其說「警察也有阿媽生」,倒不如想想示威者,示威者放棄的比警察還要多。一切也不容易,這件事對香港人來說是一個反思,為何這班青年人要做暴力的手法,不是只是譴責,也想想警察到底有沒有錯,從片段中看見警察向示威者掟磚,假如他們情緒不受控,真的隨時火上加油,互相的挑釁只會犯眾憎。一旦擦槍走火,對整個政府都會是危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