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9日 星期六

從《雛妓》看香港少女援交電影


 援助交際一詞從日本傳來,在日劇《神,請給我多點時間》(1998)裡將它發揚光大,少女為了看明星演唱會而與陌生男人發生性關係,不幸染上愛滋病。這幾年香港以「援交少女」為題的電影如雨後春筍般出現,真不知社會是突然關心起這個題材還是要販賣少女的身體。從13年的《澀青298-03》、14年的《微交少女》與《販賣.愛》,然後是15年的《同班同學》與《雛妓》。

  當中《澀青》與《微交少女》都把援交與黑社會的幫派掛鉤,並不是寫援交少女的處境與心境,只是借援交作美化影片內容的橋段。《販賣.愛》與《同班同學》這兩部則是描寫少女對援交的好奇,寫她們是如何少不更事,浪子回頭。當中陸以心的《同班同學》以粉紅電影的拍攝模式為主,利用青春少女的包裝作糖衣,實際上由內到外都是對女性的剝削與侮辱,更可恥的是拍攝者的立心不良。女性導演用男性的目光暴露女性的身體,一心只想愉悅男性。

  一直以來,香港也有援交題材的電影。八十年代的《靚妹仔》裡的「魚旦妹」、九十年代的《老泥妹》、二千年後有《囡囡》。援交題材要拍得傳神最基本是搜集資料,了解女生的心態,社會上如何看待、實際行業的操作,還有的是目的。《微交少女》美其名是2014的「靚妹仔」,但除了溫碧霞與麥德和的演出根本與援交扯不上關係,當中只有一個角色與援交有關但都只是表象,到最後也是回歸到幫派之間的瓜葛。《靚妹仔》在1982年誕生,生於新浪潮時代,運用寫實的角色寫青年人的迷茫。而事實上電影也是反映當時的事實,溫碧霞與林碧琪都是反叛少女,導演黎大煒在龍蛇混雜之地把她們找來。現實是《微交少女》並不貼近香港現實,硬要把少女寫成悲劇的角色、甚至是矯情。

  《澀青》與《販賣.愛》的拍攝規模與演員陣容也比較獨立,相對其他兩部有明星坐陣也是失色不少。《澀青》最主要是一群青年人到朋友家爆竊,為的是協助朋友做變性手術。在這部片裡援交不是最主要的部份,主要帶出邊緣青年的迷茫與社工如何協助。奈何要看香港同黨還是建議去看劉國昌的《無人駕駛》、《圍城》,寫邊青也寫得特別的別扭,連叙事也未做好。這樣的電影是不合格的。《販賣.愛》是改編至舞台劇,少女被富翁包養正當想浪子回頭,才發現男朋友是富翁的兒子。比較有良心的是這部片不是賣弄胸部與內褲,說教味濃,層次疲弱。
                 

  縱觀這四部「援交電影」,綜合了一個詞「嘔血」。各種的空洞、意淫、矯情都達不到香港電影的標準。《雛妓》是一個例外,同樣是援交題材不但沒有抽空女性的價值,而且更帶出教育與希望。男女雙方從原先買賣的關係,變成平等與愛情。而電影的命題也不是流於墮落的性愛與描寫沒出息的少女,而是通過個人的經歷帶出苦難、救贖與釋放。單從電影的名字《Sara》就看出它的用心之處,有首耳熟能詳的英文歌叫做《Que Sera Sera》,歌曲講到女生對未來的希望。當那些寫援交的電影都著重在沉淪,愛得要生要死忽然的在結尾加上正三觀。事實上電影根本不需要政治正確,生硬的導出健康思想有事還是敗筆。觀眾根本不用被指正要分好與壞,但現在的電影工作者根本不明白。這些的援交題材都是把少女的角色定型,除了慘情就一定是低下階層。做援交未必是一時好奇、貪玩,可能有別的故事,奈何在創作上總是要把女性寫到不道德,把界線限得死死的。

  邱禮濤的《雛妓》並不是無瑕疵,電影的缺點是對白太累贅,旁白連一點留白的空間也沒有,有時候有些東西不用說得太清楚。除此之外,創作者的心態是健康的,而且有世界觀。上一代的無能、這一代通過自身去追尋、再到給下一代希望。通過三個受傷的女人從而釋放內心的罪疚與感情,學會諒解。母親的出賣傷害了何玉玲,而她只有透過在第三世界救贖填補內心的傷痕。回憶互相的交接,寫出了何玉玲的遭遇與DOKMY的相差無幾。沒有誰比誰更高尚,只是何玉玲的故事在心裡特別的壓抑。愛上了長腿叔叔,而這段感情從包養昇華到親情,始終是無疾而終。高官愛上女學生,女學生下海被包養,這是援交也是援助。有付出也有收鑊,任達華演的高官給予女生希望讓她上大學,做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記者。說電影是少女初體驗也不過份,的確那個年紀的少女可以做什麼賺錢,慶幸的是她遇到一個好人。不用被賣到青樓、也不用販毒。她不像Dokmy要被人販子控制,甚至威脅她一家人。

  《雛妓》是邱禮濤繼兩部《性工作者》之後又一的港嫖電影,《性工作者》是相對寫實的電影,而《雛妓》只是一部文藝片,講求自強自愛。在感情上有種來回地獄又折返人間的感覺,自殺然後獲救、救贖而又失蹤。電影的開放式結局帶出了命運的無奈,何玉玲遇上了錯的男友,DOKMY不知何方,或許她又回去做性工作者,就像是輪迴與因果關係。與其他的「援交片」看,蔡卓妍的角色也沒有不知天高地厚的性格,反而懂得反省,有目標的為自己打算。而在電影方面,談援交也不一定要赤裸示人,在性愛的場面點到即止。假如性愛刻畫過多倒不如去拍成人片,所以在這方面並沒有剝削。
                         

  欣賞邱禮濤對香港社會的關心,從《給他們一個機會》、《等候董建華發落》都是邊緣的題材。雖然他的電影不至於每一部都優秀,但勝在題材廣泛,從鬼片、喜劇到電視劇衍生的電影、甚至是黑道的劇,他都有去嘗試。而為人津津樂道的一定是《伊波拉病毒》。而他本人也創辦出版社,並出版政治書籍。《雛妓》對他、對蔡卓妍而言是更上一層樓。特別是金像獎頒獎禮上蔡卓妍原先奪獎的呼聲很高,然而最終敗給趙薇。坦白說,這十五年一步步看著她成長,從少女的角色到熟女,成為女人,不再幼稚,令人挖目相看。

  對《雛妓》比較欣賞的是當中的世界觀,故事從香港延伸到泰國,是的又有多少人會關心這些受剝削的人。我們不是要當什麼聖人,只是世界上的確有這樣的群體每天就被奴役。在有需要就有供應的情況下,她們可以怎樣?常說香港人沒世界觀,這部電影就帶出另一個世界的模樣。還有就是整部電影的女性視覺也相當的敏感細膩。俗語有云笑貧不笑娼,當那些香港電影人連自身也不尊重,物化女性時,最可悲的連女性也覺得自己是男人的附屬品時,那些電影根本不值一談。相對《雛妓》有瑕疵,但它帶出的信息卻是如此的正面,單憑這一點已經是佳作。

Text/Dorothy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