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中國電影,自不免會想到一些只有外殼而沒有精神、好大喜功而製作巨額的電影。隨著攝影技術的普及再加上民間的支持,一些獨立電影有望在內地的主流影院出現。雖然上映時間並不多,但也可以讓大眾看一些比較特別的作品。來至山西的楊瑾過往也在獨立影圈裡打滾,曾經擔任國內著名同志導演崔子恩的攝影師,而他本身也是一個導演與編劇。他的作品《有人讚美聰慧,有人則不》(2012)入選了柏林影展的水晶熊獎,描寫一個農村小孩的日常生活與朋輩之間的故事。影史裡有很多兒童電影,包括北野武的《菊次郎之夏》、伊朗的《小鞋子》,中國孩子的故事似乎是少見。故此,《有人讚美聰慧,有人則不》裡的兩個小孩楊晉與王小波絕對是不能夠被輕視的。
中國的獨立電影少不免關注農村題材、城鄉差異,關注低下階層,並且較為地區性。在《有人讚美聰慧,有人則不》裡,就是很典型的農村故事。故事設定在山西,山西是中國的產煤省份,或者是這樣設定了王小波的家人經營煤礦。楊晉與王小波是一對好朋友,一個考第一名,一個讀書成績就差一點了。楊晉懂得答問題,而小波卻一無所知。楊晉的夢想是醫生,而小波卻不知道。一比之下,兩個人的知識與智慧就高下立見,但彼此之間的差異並沒有影響到友誼。電影的特別之處是讓觀眾看到鄉土情、親情與友情,還有是描寫到當代中國的國情。
在一孩政策下,小波的祖母重男輕女,得知媳婦生了個女兒就處處刁難,故母親就把女兒賣到去別人的家收養。一家人分隔在兩個村莊內,母親不能隨便探望女兒。小波與楊晉小學畢業,放假回鄉。暑假過後,兩人未必再能夠待在一起,故此楊晉就去了小波的家玩耍、閒話家常,說著鄉間的大花貓與所見所聞。隨著日子漸久,楊晉不能夠在好朋友家待一段長時間,始終還是要回家。而小波唯一可以做的是盡所有方法把朋友留下來,各種的藉口、各種的美言把幸福與友情留下。
電影的感情固然真摯,雖則電影拍得有點瑣碎而沒有目的,但始終會感受到兩個小孩天真無邪、純真的感情。誰都會有童年,也會有好朋友,而這部片裡最美好的莫過於孩子那種沒有機心、發至內心的情感。除此之外,《有》片特別在於真人與動畫結合的嘗試,或許這種結合未必是有必要的,但整體看到了獨立電影人嘗試打破框框,加入新的元素。單是這一點就已經勇氣可加。動畫的部份主要是描寫楊晉的童年生活,包括到他的想像與鄉土的生活。通過這一次的畢業回鄉,孩子看到鄉間的變化,大壩要建設了,村落將會被掩浸,家園也會被毀滅。屬於他們的母親之河將會有變化,但無論怎樣變也好,黃河是他們的家是不變的事實。
伊朗導演Jafar Panahi執導的《白氣球》裡面,小女孩渴望要一條金魚,為了一條金魚而經歷千山萬水似的。而在《有》片裡面孩子們到池塘捉魚、想吃炸魚,對於小波來說那一尾魚是屬於他的,誰料到會給祖母拿去放生。農村人家家境清貧,要吃魚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發脾氣是孩子的專利,而孩子眼見願望落空,那種的患得患失的情緒相當的令人憐愛。看兒童電影內心也不禁年輕起來,小孩子的活潑好動、天真的笑臉的確令人會心微笑。
中國的獨立電影雖然在拍攝上有瑕疵,但在這部電影裡面卻拍出了鮮見的視野,訴說孩子的生活、訴說農村的情況。特別難得的是在中國的影市裡有一部溫馨、細膩的電影。即使有不足,但絕對可以明白與諒解。獨立電影就是要拍出主流看不到的客觀事物,而這部電影的角度與方方面面的配合都是用心之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