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28日 星期四

《過界》:直踩中港矛盾禁區


 劉韻文(Flora Lau)一個電影界的新面孔、一個新晉女導演、一個港產憑著處女作走上康城紅地墊的導演。近年的所謂新晉導演都已經是年近中年,在影視圈打滾多年的人馬,舉例如馮志強、梁樂民、陸劍青、袁錦麟都是默默由編劇、場記做到上導演一職。劉韻文是幸運的,她沒有經過長達十多年的經歷,時正年青一躍就成為了導演。還不止,第一部電影就有影圈的猛人助陣,張叔平、杜可風還有金牌監制俞琤與剛獲法國受勛的施南生。 
   
   幕前幕後雲集影帝影后,有聲勢,有國際影展的話題,新人的冒起可以讓我們期盼與寄望,聆聽青年人的聲音。至少在港產片的議題上,有多久沒有出現過與社會性的題材?當新晉導演的主流都拍那些既定的類型片時,又或者當一眾新人都是男生時,女性的聲音與視覺又有誰來聽聽? 

國際版海報
   無可否認,劉韻文的《過界》(Bends)值得期待,但實情又是否對準香港的社會問題,恐怕不。近年,中港矛盾困擾著香港人,從搶奶粉、搶床位、水貨客的問題直困擾全港每一區,直接使港人喚起本土意識,保護自身的權益。問題不只是來港生育、內地的孩子要接受香港的教育,而是擴展至醫療、房屋、生活的衣食住行的問題。電影本來是珠玉在前,但可惜忽略港人的視角,只盲目的追求人道主義,欠缺港人的角度與批判,在劇本上難免是可惜的。同時電影也欠缺了寫實的手法,角色設定上有感到疏離。 
   
   今時今日,中港的往來日益增加,過境口岸將會再進一步增加。鑑於香港的法例,內地人選擇用多個方法來港,來港讀書待產的、口岸衝關的,各式各樣都有。影響的不只是內地孕婦的身子,還影響到香港人自身的醫療問題。港媽在醫院內因床位不足,情況未穩定就被迫出院,結果在坐月期間傷口破裂又再送院。本來是預產期的港媽,因為遇上衝關的內地孕婦,孩子的生產一等再等。這裡談的不是誰的生命較為珍貴,而是有些人沒想過孩子的健康,結果也影響到其他人。說穿了,來香港生孩子不是為了內地的超生罰款,而是想做香港人。 
   
   香港不是第一收容港,要知道來港生孩子不但影響到香港人,而且對自己的孩子也不好,從幼稚園開始就每天一早過境上學,而且香港的開支也不好用,雙非父母有些沒有餘錢就影響到孩子的學習,又要重新的習慣不同的制度。有些人還大大聲以為香港是應份養活所有人的。電影裡由陳坤飾演的輝,看似很可憐,實則一點都不值得可憐。超生不是一個要人同情的理由,非不得要到香港生孩子嗎?電影裡呈現的是片面的情況,為了到港生孩子,可以去到幾盡,又可以付上多少代價?雙非孩子基本上可以稱為「身份迷失」的一代人,沒有一個確切性的家,穿梭在邊境之間,身份證上的家是香港,但實際上父母的家卻在別處。 
田原
   新聞裡時常有提到「新香港人」的概念,大概的意思是有些內地人到港後常常用內地的目光看香港,要港人遷就,成為本地的土豪。而這些「新香港人」實則對香港又沒有大的建設性。在《過界》裡的輝,也是新移民,但他基本上也不太融入到香港的生活,有的是一個身份證上的身份,而不是真正的代入。而電影裡的選角,也算是有心。話說劉嘉玲最初在銀幕上出現也是充滿鄉音,但小妮子努力學習粵語,今天已經獨當一面。可是,今日的新移民不願意融入本地生活,在電影中透視到一代人的差異,作出對比。 
   
   戲裡以富有人家Anna(劉嘉玲飾)的生活向下流與新移民輝的生活作出交集,故事的交接還看最後的一幕。驟看兩個人的故事,找不到有共同點,唯一的交集的就是主僱的關係。兩個人的生活都一臉惘然,他們都需要找尋方法解決生計。Anna的先生離開,留下爛攤子,而她有的只有自己。至於輝,生活雖差,但其實他在惆悵之中有太太的陪伴,深知道要達到目的並不容易,一有機會就要搏一搏。每個人也忙於生活,從來沒有所謂四平八穩的事情,當愛已成往事。在富家女的眼中,她的愛比不上卑微的司機。 
   
   電影的拍攝別具風格,填補了劇本的不足,整部電影流露出一份壓抑的感覺,揭示生活的不完美。事實上《過界》也有導演前作《無情雨》的延續,同樣有對族群的注目與關心,可惜在《過界》中難免是有所傾斜,取了一個溫和的方向。而本片的叙事空間也有很大的空間改善,人物之間的關係可以再多一點的共通之處與交集,其手法與劇本難掩學生作品的色彩,對電影方面需要有遠見與抓住命題的核心。而《過界》裡只停留在人物的層面,而沒有把整體的大環境展示。 
   
   事實上,電影劇本有這樣的處理大致上可以推測到日後會否打進內地市場。中港矛盾,也使這部電影走向矛盾的方向。內地的觀眾自有他們的看法,香港的觀眾也有自身的一套解讀。或者若干年看到《過界》的話,會成為香港電影與歷史的印記,比如說今天我們看《獅子山下》一樣。兩地的解讀的方式或者不一,生活也不一樣,但我們要尊重任何人的權利,也要尊重不同地區的法治精神與香港的制度。 
   
   縱使電影是不完滿,且尚多的瑕疵。談不上一鳴驚人,但在港產片當中有膽量交出這樣的議題,已經是一種嘗試,對導演的未來持觀望的態度,還是有所期待的。 
   
  文/Dorothy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